总悬浮颗粒物限值
- 格式:doc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1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 B 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2008-3-24GB/T15432-19951995-3-25 1995-8-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 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3.1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 孔口流量计:3.2.1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表(整理) 1、大气1。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1。
1。
1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1.1.2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其他项目浓度限值1。
1.3 环境空气中镉、汞、砷、六价铬和氟化物参考浓度限值1.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注:(1)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容许值。
(2)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的最大容许值。
(3)本表所列各项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应按卫生部批准的现行《大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4)灰尘自然沉降量,可在当地清洁区实测数值的基础上增加3-5吨/平方公里/月。
2、水环境2。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
1。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1。
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
1。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3、声环境3.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3。
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表 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
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表 1 中相应的限值减10 dB(A)作为评价依据。
3.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表 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 dB(A)。
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
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参照GB 3096 和GB/T 15190 的规定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并执行相应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1 环境卫生参数
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包括气体污染和物质污染。
气体污染级别:A级由八种污染物,包括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每小时限量值分别为:苯16.2μg/m3,二氧化硫
23μg/m3,氮氧化物39μg/m3,一氧化碳1680mg/m3。
B级由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组成,每小时限量值分别为:苯92.4μg/m3,氮氧化物49μg/m3,一氧化碳2026mg/m3。
2 物质污染参数
公共场所物质污染的指标包括PM2.5、PM10、总悬浮颗粒物等,每小时限量值分别为:PM2.575μg/M3,PM10:100μg/M3,总悬浮颗粒物:150μg/M3。
此外,公共场所的噪声水平也有所限制,室内最大声
源限值规定在55分贝,在夜间23时至7时要低于50分贝。
3 湿度参数
公共场所的湿度指标也有着详细要求,湿度有两个标准:相对湿
度和比湿度。
按照规定,室内温度范围不超过25摄氏度,应控制相对
湿度在45%-75%之间,比湿度应控制在17g/kg之间。
通常情况下,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指标还应符合政府规定的最低
标准,以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
在公共场所,我们除了要关注环境卫
生,还应注意自身卫生,做好垃圾分类和妥善处理,以减少公共场所污染程度。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佚名文章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 2008-3-24GB/T15432-19951995-3-251995-8-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简称采样器 )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 100um 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3.1 大流量或 xx 流量采样器:应按 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 )》的规定。
3.2xx 流量计:3.2.1 大流量 xx 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xx 流量 xx 流量计:量程 70~160L/min;流量分辨率 1 L/min;精度优于±2%。
3.3 U 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 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 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 5h,1cm2 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的有效性规定。
答案:数据统计。
2、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答案:≤100。
3、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答案:≤10μm。
4、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和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答案: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铅(Pb)是指存在于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答案:总悬浮颗粒物。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苯并[α]芘(B[α]P)是指存在于中的苯并[α]芘。
答案:可吸入颗粒物。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氟化物(以F计):以及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答案:气态颗粒态。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
答案:算术均值。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答案:一小时平均。
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是指、植物、动物和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答案:人群建筑物。
11、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K,压力为kPa时的状态。
答案:273 101.325。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其中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答案:风景名胜区。
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其中二类区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答案: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文化区。
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其中三类区为。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颗粒物是指空气中可悬浮颗粒状物质,通常是由车辆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施工、天然灾害等多种因素产生。
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限制其排放。
我国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标准分为两类:排放总量限值和排放浓度限值。
排放总量限值是指颗粒物单个源头在一段时间内所排放的总颗粒物量;排放浓度限值是指颗粒物在一定时间内在空气中的浓度限制。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标准。
一、排放总量限值排放总量限值是通过限制某一源头的排放量来保障环境质量。
需要定期对排放源进行监测、评估,对不符合标准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排放源在不同地区的颗粒物排放总量限值,如下表所示:| 排放源类型 | 地区 | 限值(mg/m^3) || ------------ | ------- | -------------- || 工业 | 大城市 | 50 || | 其他城市 | 100 || | 农村 | 150 || 交通 | 大城市 | 40 || | 其他城市 | 60 || | 农村 | 80 || 建筑施工扬尘 | 全国 | 150 || 农村散煤燃烧 | 全国 | 50 || 生物质燃烧 | 全国 | 30 |各地区不同类型排放源颗粒物排放总量限值具体的执行标准可以根据地方环保部门制定的标准来确定。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排放源,环保部门将对其进行罚款、停产整改等措施以保障环境质量。
二、排放浓度限值排放浓度限值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颗粒物的浓度限制。
需要对该区域内的所有排放源进行监测、管控。
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95-2012)规定了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的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如下表所示:| 空气质量等级 | PM2.5 (μg/m^3) | PM10 (μg/m^3) || ------------ | ----------------- | ---------------- || 优| ≤ 35 | ≤ 50 || 良| ≤ 75 | ≤ 150 || 轻度污染| ≤ 115 | ≤ 250 || 中度污染| ≤ 150 | ≤ 350 || 重度污染| ≤ 250 | ≤ 420 || 严重污染| ≤ 250 | ≤ 600 |以上限值针对颗粒物的空气质量等级,要求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采用不同限值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表(整理)1、大气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1.1.1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1.1.2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其他项目浓度限值1.1.3 环境空气中镉、汞、砷、六价铬和氟化物参考浓度限值1.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注:(1)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容许值。
(2)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的最大容许值。
(3)本表所列各项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应按卫生部批准的现行《大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4)灰尘自然沉降量,可在当地清洁区实测数值的基础上增加3-5吨/平方公里/月。
2、水环境2.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1.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1.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3、声环境3.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3.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表 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 dB(A)。
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表 1 中相应的限值减 10 dB(A)作为评价依据。
3.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表 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 dB(A)。
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
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参照GB 3096 和GB/T 15190 的规定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并执行相应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和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细颗粒物,也称为PM10和。
这些颗粒物来源于工业废气、车辆尾气、建筑物施工、土壤风蚀等。
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严重危害。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各国都制定了总悬浮颗粒物限值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政府或环境保护机构颁布,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
在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不同功能区分3级,规定了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限值和日平均浓度限值。
具体来说,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毫克/立方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空气质量或者环境保护的书籍,或者咨询环境保护专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工业企业颗粒物排放标准一、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对工业企业排放的颗粒物浓度进行限制。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以下为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1.PM2.5:每立方米不超过35微克;2.PM10:每立方米不超过50微克;3.总悬浮颗粒物(TSP):每立方米不超过120微克。
二、颗粒物排放速率限值除了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还需要控制颗粒物的排放速率。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以下为颗粒物排放速率限值:1.PM2.5:每小时平均排放速率不超过5.6毫克/立方米;2.PM10:每小时平均排放速率不超过15毫克/立方米;3.TSP:每小时平均排放速率不超过25毫克/立方米。
三、颗粒物种类和测定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工业企业排放的颗粒物浓度和速率,需要采用合适的测定方法和设备。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以下为颗粒物种类和测定方法:1.PM2.5:使用光散射法、β射线法等测定仪器进行测定;2.PM10:使用光散射法、β射线法等测定仪器进行测定;3.TSP:使用重量法等测定仪器进行测定。
四、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要求为了实时监测工业企业排放的颗粒物浓度和速率,需要对排放口进行连续监测。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以下为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要求:1.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连续监测设备;2.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3.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到环保部门平台。
五、颗粒物排放超标处罚规定如果工业企业排放的颗粒物浓度或速率超过规定的限值,将面临相应的处罚。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以下为颗粒物排放超标处罚规定:1.超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将被责令限期整改;2.整改期间需按照要求采取减排措施;3.整改期满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将面临罚款、停产等处罚措施。
总悬浮颗粒物限值介绍如下: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的总量。
其限值因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标准和法规而异。
以下是一些地区的TSP限值举例:
•中国大陆:24小时平均值不得超过0.2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不得超过0.1毫克/立方米。
•美国:24小时平均值不得超过150微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不得超过50微克/立方米。
•欧洲联盟:24小时平均值不得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不得超过40微克/立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TSP是一种较为粗略的颗粒物测量方法,其并不能区分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
因此,在一些地区,限制更为细致的PM2.5和PM10等颗粒物指标被广泛采用。
总悬浮颗粒物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GB/T15432-1995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器材3.1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2孔径流量计;3.2.1大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中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70~160m3/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3.3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目栏。
3.9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整不受折状态。
3.10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目前测定空气中TSP含量广泛采用重量法,其原理基于: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已衡重的滤膜,则TSP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的浓度。
该方法分为大流量采样器法和中流量采样器法。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法。
一、仪器和材料(1)中流量采集器。
(2)分析天平:称量范围≥10g,感量0.1mg。
(3)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15~30℃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4)玻璃纤维滤膜。
(5)镊子、滤膜袋(或盒)。
二、测定步骤(1)滤膜准备:首先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在恒温箱中于15~30℃任一点平衡24h,并在此平衡条件下称重(精确到0.1mg),记下平衡温度和滤膜重量,将其平放在滤膜袋或盒内。
(2)采样: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采样器采样头内的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以100L/min流量采样2.5h,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3)称量和计算:将采样滤膜在与空白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h 后,用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0.1mg)记下重量(增量不应小于10mg),按下式计算TSP含量:TSP含量(mg/ m³)=[(W1-W) × 106]/(Q× t)式中:W1-----采样后的滤膜重量,g;W-----空白滤膜的重量,g;Q-------采样器平均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
三、结果处理(1)根据TSP的实测浓度、确定校园空气质量状况。
(2)分析布点、采样和污染物测定过程中可能影响监测结果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因素。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的测定3故校园大气TSP监测总平均值为:0.377mg/m3 ,校园大气TSP值各采样点测量值分布图见图11图1图11-2。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一、填空题1.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大流量采样法采样、进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称重时,如“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
①答案:5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方法的最小检出限是mg/m3。
①答案:0.0013.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
当滤膜安放正确,采样后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出现界线模糊时,应更换。
①答案:滤膜密封垫二、判断题1.飘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粒。
( )②答案:正确2.根据《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1989),采集大气飘尘是要求采样器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9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lμm。
( )②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采集大气飘尘是要求采样器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3.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采集样品的滤膜为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
( )①答案:正确4.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采集样品的滤膜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对0.3g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等。
( )①答案:正确5.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5kPa的情况。
( )①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的情况。
6.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时,对于每批滤膜,需要从中抽取20%滤膜,用X光看片机进行检查,以查看滤膜有无针孔或缺陷。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标准
哎呀呀,说起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标准,这可真是个重要的事儿呢!
我给您打个比方吧,这大气就好比是咱们住的房子,总悬浮颗粒物呢,就像是房子里乱飞的灰尘。
要是这灰尘太多啦,咱们在房子里能舒服吗?肯定不能呀!
您想想,要是咱们呼吸的空气里全是这些总悬浮颗粒物,那得多难受啊!走在大街上,感觉就像在沙尘暴里一样,眼睛都睁不开,喉咙也痒痒的,不停地咳嗽。
这难道不可怕吗?
那这个标准到底是啥呢?其实啊,就是规定了空气中这些颗粒物不能超过多少,超过了可就不好啦!就好像老师给咱们规定作业不能写错几道题一样。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儿。
小明突然说:“我怎么感觉今天这空气不太对劲啊?”小红也跟着说:“对呀,我总觉得呼吸不太顺畅。
”这时候,老师正好经过,听到了我们的话,就告诉我们:“可能是今天大气里的总悬浮颗粒物超标啦!”我们都瞪大了眼睛,一脸疑惑。
老师接着解释:“就像我刚刚说的,超过了规定的标准,空气就没那么干净啦。
”
那要是一直超过这个标准,会怎么样呢?那咱们的身体可就容易生病啦!就像一辆车,老是加不好的油,能跑得顺畅吗?
所以呀,这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标准可重要了,得好好遵守,这样咱们才能呼吸到新鲜干净的空气,才能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玩耍,不是吗?
我的观点就是:咱们每个人都得重视这个标准,保护环境,让空气越来越好!。
总悬浮颗粒物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的总量,其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
TSP包括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可吸入颗粒物(PM2.5)等。
TSP的标准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TSP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TSP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大气环境的特点、人类健康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TSP标准的制定需要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依据和方法。
TSP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和可控性。
科学性是指TSP标准应当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际监测数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先进性是指TSP标准应当符合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的需要。
可操作性是指TSP标准应当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和监测。
适用性是指TSP标准应当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的需求。
可控性是指TSP标准应当具有可控性,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进行控制,以达到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的目的。
TSP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TSP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容量、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因素,确保TSP标准的制定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监测。
TSP标准的制定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的支持,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平台,确保TSP标准的实施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TSP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总之,TSP标准的制定是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的重要举措,需要充分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和可控性等原则,确保TSP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TSP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动TSP标准的实施和监测,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实验: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质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方法。
2.掌握中流量TSP采样基本技术及采样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不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也是气态、液态污染物的载体,成分复杂,并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是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测定方法借助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也可进行颗粒物组分分析。
三.实验仪器1.ZWC-100A智能中流量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80~120L/min2.滤膜3.分析天平(0.1mg)4.温度计5.气压计四.实验步骤1.滤膜准备滤膜使用前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
滤膜放入专用袋中,在干燥器内放置24h,迅速称量,读数准确到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质量。
放回干燥器内1h后再次称重,二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装入专用袋内备用。
采样前,滤膜不能弯曲或折叠。
2. 采样采样时,将已恒重的滤膜用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头的网板上(网板上事先用纸擦净),放上滤膜夹,拧紧采样器顶盖,然后开机采样,调节采样流量为100L/min 。
采样后,用镊子将已采样滤膜“毛”面向里,对折两次成扇形放回专用袋。
记下采样日期和采样地点,记录采样期的温度、压力。
滤膜纸袋放入干燥器内,按滤膜准备一样再次称到恒重。
3. 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mg/m 3)=tQ W n ⨯ 式中 W ―截留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 ―采样时间,min ;Q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 3/min 。
323223332232T T p p Q 69.2T 3.101p 273p T p T Q Qn ⨯⨯⨯=⨯⨯⨯⨯⨯= 式中 2Q -现场采样表观流量, m 3/min ;2p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的大气压力,kPa ;3p -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2T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3T -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
大气污染指标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即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记作TSP,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染指标。
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后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飘尘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
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即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记作PM10,简写为IP。
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1毫克/立方米。
氮氧化物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
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物限值
总悬浮颗粒物限值是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制。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和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也称为PM10和PM2.5。
这些颗粒物来源于工业废气、车辆尾气、建筑物施工、土壤风蚀等。
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严重危害。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各国都制定了总悬浮颗粒物限值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政府或环境保护机构颁布,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
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PM2.5限值标准为每立方米12微克,中国制定的PM2.5限值标准为每立方米35微克。
各国的总悬浮颗粒物限值标准不同,取决于其国情和环境状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