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阳光和凤仙花∣大象版语文.doc
- 格式:doc
- 大小:26.05 KB
- 文档页数:2
《阳光和凤仙花》教学反思《阳光和凤仙花》是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节课从发现分别放在阳台和角落里的两盆凤仙花的生长情况不同开始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植物角的植物提出问题开始:为什么阳台的凤仙花绿绿的、粗粗的,而植物角的凤仙花却矮矮的、黄黄的?从而引出后面的猜想假设:植物角的凤仙花可能缺少阳光。
根据老师的引导与要求做好计划组织,按照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研究计划,进行对比试验。
长时间观察阳台上的凤仙花和纸箱内的凤仙花的不同长势,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从而达成知识目标“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
在本课学生的探究参与度有所增加,多了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发现。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是网络直播课,不能做到充分的交流,所以我对流程做了一些调整:首先,出示凤仙花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植物,并说出自己做出猜测是依据;然后简单地介绍了关于凤仙花的知识、适合小孩子了解的信息,比如花的颜色、叶子的形状、凤仙花的常见用途等等,以增加趣味性。
然后回归教材,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流程实施了教学。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植物的生长条件方面对凤仙花枯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聚焦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吗?”这个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上;然后引导学生对如何实验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形成。
当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连麦的时效问题,学生在互动面板中交流信息的滞后问题等等,这给课堂时间的把控造成了一些困难,导致讲授时间过长,留给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再比如,回听自己的授课过程时,会发现有一些话比较啰嗦,语言不够简练,这说明我们在上课前进行备课时要多锤炼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
以后要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把现阶段的网络直播课做好!。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教学分析】本节教材在承接上一节“太阳对人类阻碍”的基础上,提出“太阳对动植物的阻碍”这一问题,对此学生们基于生活体会和感性认识能够回答,但事实证据的意识较弱,教师需借助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引发学生摸索和尝试严谨表达。
本节课没有实验展现的环节,大多时刻用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和追问就尤为关键,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也要有预估。
接龙游戏的设计是为了深化学生对“太阳对动植物的阻碍”的认识和明白得,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提出问题——事实证据——结论”的思维适应。
【教学目标】明白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阻碍。
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爱好。
把握运用多种形式搜集证据的能力。
【教学预备】(1)材料预备:太阳对动植物的阻碍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等。
(2)活动场地:接龙游戏活动需要比较大的空间,为了减少小组之间相互干扰,建议在学校礼堂、餐厅或体育馆进行,也能够安排在室外进行,能够依照学校条件灵活处理。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讨论引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阻碍。
那么,关于同样生存在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出示常见动物图片)和植物(出示花、草等植物图片),它们和人类一样需要太阳吗?太阳对它们来讲,有什么样的作用?谁来说说你的方法?生:动物也离不开太阳,它们也要光和热。
师:说的专门好,想想专门多同学家里养的宠物狗、猫,它们冬天时候也喜爱晒太阳,白天也需要光才能活动。
关于植物呢?生:植物也要阳光,才能长得好。
师:你如何发觉的?生:家里的花草都放在阳台上专门让它们晒太阳。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看的小孩,同时能将观看到的事有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他小朋友都要向他学习。
启发提问,引导搜集证据的意识师:关于“太阳对动植物的阻碍”,刚才大伙儿发表了专门多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推测的,有的是自己观看到的,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要想让别人信服自己的观点,就一定要找到事实证据,比如举一些大伙儿周围的例子或是查到的科学图书杂志、观看的科普电影电视等。
《阳光和凤仙花》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理解小说《阳光和凤仙花》的主题和含义;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步;3. 探讨小说中的冲突与转折点;4. 沉思小说对人生的启迪和感悟。
二、导学内容:1. 《阳光和凤仙花》的主题分析;2. 人物形象及情节进步分析;3. 冲突与转折点分析;4. 对人生的启迪和感悟探讨。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让同砚简易了解《阳光和凤仙花》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同砚的爱好;2. 内容解读:介绍小说的主题及主要情节,引导同砚沉思和谈论;3. 案例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步,引导同砚深度理解;4. 谈论互动:让同砚分组谈论小说中的冲突与转折点,并对人生的启迪和感悟进行总结。
四、教室练习:1. 小组合作:分组谈论《阳光和凤仙花》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每组展示总结结果;2. 错题订正:让同砚分享对冲突与转折点的理解,指导同砚纠正错误熟识;3. 课外延伸:安置阅读小说的作业,并要求同砚按照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沉思和总结。
五、课后反馈:1. 同砚填写反馈表,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课后作业等进行评判;2. 老师依据同砚反馈进行总结,并调整下一次上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六、教学建议:1. 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和理解;2. 引导同砚乐观沉思和探讨,重视培育同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设性思维;3. 鼓舞同砚多读书、多沉思,培育同砚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理解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信任同砚们能够更深度地理解《阳光和凤仙花》这部作品,获得启迪和感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生体验。
愿我们一起在文学的海洋中探究、成长!第二课时导学案《阳光和凤仙花》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阳光和凤仙花》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2. 精通本文的主题和意义;3. 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4. 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5. 通过阅读、谈论和沉思,提高同砚的文学鉴赏能力。
阳光和凤仙花-大象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阳光和凤仙花的基本知识,理解阳光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记录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
教学内容•学习阳光和凤仙花的基本知识•探究阳光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进行观察、记录和归纳实验数据教学重点•学习阳光和凤仙花的基本知识•分析阳光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进行观察、记录和归纳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看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有哪些事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有什么联系?学习(20分钟)1.讲解阳光和凤仙花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认识凤仙花的样貌,颜色等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阳光对凤仙花生长有什么影响?3.进行小组探究,观察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凤仙花之间的差异。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4.小组分享,汇总数据,分析阳光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
确定规律(15分钟)1.邀请学生讨论:从观察数据中发现了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通过展示图片或其他资料来协助总结规律。
3.提醒学生要谨慎总结结论。
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2.让学生在报告中分析阳光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
3.老师在小组间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方法和技巧。
总结(5分钟)1.提醒学生总结并复述今天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课程中还有哪些疑问和探究的方向。
3.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与同学合作讨论学习。
总结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阳光和凤仙花的基本知识,理解阳光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记录和归纳实验数据,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
《阳光和凤仙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作业设计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业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三、作业设计内容1. 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一篇名为《阳光和凤仙花》的文章,文章围绕阳光和凤仙花的故事展开,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出自己对阳光和凤仙花的理解和想法。
3. 创意任务:让学生设计一幅插画,展现阳光和凤仙花的故事。
学生可以运用各种艺术素材,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方式1. 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向学生朗读《阳光和凤仙花》,引导学生仔细听讲,理解文章内容。
布置作业时,在作业本上附上文章,并列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
2. 写作任务:在作业本上列出写作要求,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完成。
作业提交后,老师可以批改,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创意任务:在教室墙壁上贴上阳光和凤仙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意。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插画作品。
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五、作业评价方式1. 阅读任务: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对文章主题和内容的把握程度。
2. 写作任务:评价学生的文章内容质量、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
鼓励学生多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
3. 创意任务:评价学生插画的创意和表现力。
重点关注学生对阳光和凤仙花故事的理解程度,能否通过插画传达出来。
《阳光和凤仙花》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大象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7月第一版【内容来源】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保育员》第三课《阳光和凤仙花》【主题】知道对比实验是一种常见实验方法,植物分为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
【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该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认识凤仙花这种常见的植物,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知道阳光影响植物生长,但不是所有植物生长都学要阳光,如常见的喜阴植物喜欢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如果阳光直射反而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好影响。
并且养成保护植物的意识,并且知道用合适的方式爱护花草树木。
2.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前几节内容中已经接触了大部分植物,凤仙花是很常见的植物,但是学生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说起它的俗名指甲花可能学生更了解一些,讲一讲它的花色,作用花期等等,凤仙花是喜阳植物,但是像苔藓、室内花卉文竹和龟背竹这种喜阴植物了解的却不是很多,举不出例子。
二、【学习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植物需要适量的阳光维持生存和生长。
2. 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对比实验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3.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愿意倾听、乐于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嫩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 科学、社会、技术与环境:知道人类和植物是好朋友,意识到要保护身边植物。
三、【教学法分析】这节课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一种常见实验探究方法,并且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对对比实验有印象,但是不深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学会用对比实验设置实验探究计划。
教学难点:知道对比实验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五、【教学过程】发兴趣盆植物的不同。
不同,引出阳光这个影响因素。
(二)产生新知【制定探究计划】教师活动:一步步引导,引领学生一起制定对比实验计划方案。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积极发言。
引领学生制定计划,知道实验前制定计划很重要。
最新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目录最新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太阳和我们》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围绕“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吗?”这一问题,设计了这样几个观察和体验活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地面和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塑料袋中的水,这些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以及简单的工具,观察到了向阳处和背阴处是不同的,从而建构太阳能够发光发热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人们这样做与太阳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形成“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和观察讨论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2)利用多种感官及简单的工具,增强搜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每小组两顶太阳帽,两个塑料袋,水,秒表。
(2)活动场地:在室外,选择有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方。
教学过程(1)谜语激趣,聚焦问题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ppt展示):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
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
你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21教育网生:太阳!师:非常正确,谜底就是太阳。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太阳的知识呢?生:太阳能够发光。
生:太阳还能发热。
(学生还可能会说出来其他的有关太阳的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太阳的光,说明太阳能够发光。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ppt展示):太阳真的能够发热吗?怎样证明太阳能发热呢?生思考后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ppt展示课题:太阳与我们),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方法,老师给大家做一下补充和总结,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证明太阳是否发热(ppt展示):1.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面,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
3.同时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的两个塑料袋中的水,过一段时间,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阳光和凤仙花-大象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阳光对生物生长的影响;2.了解凤仙花的生长特点;3.掌握用简单实验方法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4.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阳光对生物生长的影响;2.凤仙花的生长特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简单实验方法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准备1.凤仙花种子、小盆土;2.冷光灯;3.黑纸;4.水,喷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一棵凤仙花,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凤仙花和其他植物有哪些不同之处。
2. 学习(1) 阳光对生物生长的影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接触到哪些受阳光影响的事情?(例如:太阳能、阳台上的植物、庭院里的花草。
)•引导学生讨论,阳光是生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它有哪些好处?(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让人和动物更加活跃、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等等。
)(2) 凤仙花的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凤仙花的外形、颜色等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等。
)•让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生长环境,了解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3) 用实验方法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教师向学生展示用黑纸遮挡光照后的植物叶子变黄的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光照的作用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是必须的吗?•让学生在同样的条件下,分别在光照和无光照下种植凤仙花种子,并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记录,比如记录几天后出现苗、苗的高度、根的生长等等。
•让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为什么凤仙花在光照下生长的更快、更好?3.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阳光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凤仙花的生长特点。
•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可以更好的理解凤仙花喜欢阳光的原因。
六、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了植物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阳光对生物生长的重要性并加深对凤仙花的了解。
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课程教学目标
1. 学习植物的结构
2. 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
3. 了解不同植物特有的特征
4.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5. 理解植物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
二、学习内容
1. 植物的基本构造
(1)植物的组成部分
(2)植物的体外穿出物
2. 植物的特征
(1)植物的形状
(2)植物的香味
(3)植物的叶柄
(4)植物的花瓣
(5)植物的叶毛
3.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2)植物对土壤的贡献
(3)植物对动物的营养
(4)植物对害虫的防治
三、学习活动
1.观察植物
通过老师或照片、拓展自然教室及实地考察等方式,观察植物,记录对各个植物的体外穿出物、形状、香味、叶柄、花瓣、叶毛等特征,并形成笔记,参与班级辩论活动。
2. 分析植物的影响
通过分析植物形成的生态系统、植物对气候的影响、植物对土壤的贡献、植物对动物的营养及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问题,思考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综合复习
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出题,学生讨论,进行综合复习。
其中,可以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体会植物特有的特点,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课后复习
1. 进行总结
学习之后,可以总结知识点,包括了植物的组成部分、不同植物的特征、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便于复习。
2. 作习题
可以根据老师出的题目,分别挑选几道题来完成。
完成习题后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作拓展。
3. 交流讨论
可以通过家人,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总结重点知识点,以便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阳光和凤仙花》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开花B.夜晚植物将会停止生长C.夜晚动物不会出来活动2.为了使水仙花生长得更好,最好把它放在()。
A.卧室里B.客厅里C.阳台上3.凤仙花的生长离不开()。
A.阳光B.小鸟C.大风4.下列()不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A.阳光B.水C.土壤二、填空题5.同样的两盆花,小丽把1号盆放在室内并用纸箱罩起来,2号盆放在阳台上,目的是想通过它们的生长情况,判断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______。
A.阳光B.水试卷第1页,共1页参考答案:1.A【详解】选项A植物的生长变化离不开太阳,大多数的植物都是在白天开花的,因为白天有太阳的缘故,这种相同是植物长期适应昼夜更替影响形成的,说法正确;选项B有的植物夜晚也会生长,其生长主要受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和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影响,说法错误;选项C有的动物夜间出来活动,例如,蝙蝠,说法错误。
2.C【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使自己能够生存发展下去。
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为了使水仙花生长得更好,最好把它放在阳台上给予充足的光照。
3.A【详解】凤仙花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需要借助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
4.C【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动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
土壤不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有一些植物生长不需要土壤。
5.A【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3阳光和凤仙花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科学素养培养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植物角的植物发现问题:为什么阳台的凤仙花绿绿的、粗粗的,而植物角的凤仙花却矮矮的、黄黄的?引入后面的猜想假设:植物角的凤仙花可能缺少阳光。
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计划组织,按照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研究计划,进行对比试验。
长时间观察阳台上的凤仙花和纸箱内的凤仙花的不同长势,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从而达成知识目标“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
在本课学生的探究参与度增加,多了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发现。
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
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
【教学目标】
(1)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
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
(2)通过长期观察,照料植物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需要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
(3)激发学生长期坚持观察、照料植物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长势差不多的凤仙花,阳台上有长势很好的凤仙花和在阴影中又瘦又黄的凤仙花;水壶、铲子等花草栽培工具,纸箱。
(2)活动场地:校园植物角
【教学过程】
一、观察植物角,猜想假设:
小朋友们,教室里真香啊!原来是美丽的凤仙花开花了。
仔细观察,凤仙花开的花颜色有粉红色的,有玫红色的,真漂亮!哎,老师发现这些凤仙花长得不一样。
大家发现了吗?
生:有的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
师:对啊,为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假设。
生:是不是又忘了浇水了?(生补充:值日生每天都浇。
)
师提醒:看看它们放的地方有什么不同?长得好的放在哪里?
生:我发现长得好的都在阳台上,角落里太暗了,阳光照不到。
(师补充:那是不是说明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我们像上一节课一样,做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二、计划组织、做阳光和凤仙花的对比试验。
1、师:我们选取长得都很好的同种类的凤仙花来做对比实验。
这样更准确。
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们按时浇水。
(对,跟上次实验一样。
)
生:我们把一盆凤仙花放阳台上,一盆放暗的地方。
老师补充:为了试验更明显,我们把另一盆用纸箱罩上,让它住在完全黑暗的地方。
注意纸箱上留两个孔,让凤仙花可以像我们一样呼吸。
(老师操作)
2、争当小园丁游戏。
那现在我们来争当小园丁的游戏吧?看老师给大家制订的观察计划,每人选择自己的任务,在表中填上自己的名字。
【设计思想】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前分组,做好计划和分工,让认真负责的组长负责照料植物,组织组员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
学生根据老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
选择长势差不多的植物做实验,选取的植物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最好是绿色喜阳植物,可以很快见到实验结果的植物。
学生分小组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把一盆植物放在阳台,另一盆植物罩上纸箱放在阴影里。
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科学研究需要制订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分工合作的道理。
三、搜集事实证据,这个观察过程可能延续一到二周,需要老师适时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长时间观察阳台上的凤仙花和纸箱内的凤仙花的不同长势,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
四、交流讨论:小朋友,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什么?
五、补充资料
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交叉生长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
选取的植物非常重要。
植物分为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有的植物维持生存和生长需要阳光直射,放在阴影里会长势不好;有的植物维持生存和生长需要阳光但是需要散射的阳光,如长寿花、文竹,直射阳光会长势不好;有的植物喜阴,例如苔藓、蕨类植物,阳光直射太久会死亡。
所以植物需要适量的阳光维持生存和生长。
用凤仙花做对比试验往往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才会有明显的对比效果,所以引导和提醒学生按计划按时浇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凤仙花耐热不抗寒,但是把凤仙花放阳光下直射时间太长也容易晒死,所以中午太阳直射时需要把凤仙花遮阴,让阳光散射最好。
做实验时最好不要选择花棚里刚拿出来的凤仙花做实验。
【总结点评】
在按照计划进行分组实验时,因为实验对象是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很多,例如阳光、土壤、水分、肥料等等。
我们研究的是植物和阳光的关系,所以需要控制变量的因素,保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阳光这一个因素。
所以可以将一盆植物放在阳台上,另一盆植物放在阴影里并罩上纸箱。
仍然按时按量浇水。
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所以学生在浇水次数、浇水时间、浇水量需要计划好、控制好。
必要时由老师来负责按时按量浇水,学生负责观察记录。
选取的植物样本适量多些,保证实验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