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系统负荷计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29
电气负荷计算电气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用户需求计算电气设备的电能需求和电力负荷,为电气设备的设计、选型、规划、建设和运营提供依据。
电气负荷计算将用户用电需求转化为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电气负荷计算主要包括负荷量的计算和供电方案的制定。
负荷量的计算是指根据用户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用电时间等因素计算负荷容量和负荷率,从而确定设备的功率和所需电力电流。
供电方案的制定是指根据计算出来的电气负荷需要,制定满足供电要求的供电方案,选择合适的电源、变配电设备和线路等,以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气负荷计算的主要步骤包括:第一步,明确负荷类型和用电设备种类。
根据负荷的性质和用途,确定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工业负荷大,电动机的数量较多,电气设备工作时间长;商业负荷主要是照明、空调和计算机等,要求供电稳定、可靠、节能。
第二步,计算负荷容量和负荷率。
根据使用电器的功率、电流、电压、运行时间等因素,计算出负荷容量和负荷率。
其中负荷容量是指建筑内所有用电设备最大功率的总和,负荷率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电路所接受的电负荷与该电路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第三步,确定供电方案。
根据负荷容量和负荷率,制定满足供电要求的供电方案,选择合适的电源、变配电设备和线路等。
供电方案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供电负荷的大小和分布,还要考虑电力质量、电能节约、供电可靠性、故障排除等因素。
第四步,设计配电系统。
根据负荷要求和供电方案,设计电气设备、线路和配电系统的参数。
同时,还要考虑安全和节能的问题,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和高效运行。
电气负荷计算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给和需求,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和高效运行。
在电气负荷计算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和漏算等问题,同时还要紧密配合电力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总之,电气负荷计算是建设和运营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基础,也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7.2电力负荷计算7.2.1基本概念(1)额定功率( Pn):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其铭牌标称功率,是设备在额定条件(额定电压和适当的绝缘材料等)下的允许输出功率,设备在此功率下长期运行时温升不会超出规定的允许值。
(2)设备容量(Pe):设备容量也称设备功率、安装容量或安装功率,它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数值上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
设备安装功率是指设备在统一的标准工作制下的功率,当铭牌上标注的暂载率与标准暂载率不相等时,需要把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换算成标准暂载率条件下的功率。
(3)电气设备的工作制与暂载率:电气设备的工作制分为连续、短时和断续三种。
①连续工作制:又称连续运行工作制或长期工作制。
是指电气设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运行,能够达到稳定的温升,但设备的任何部分的温度和温升均不超过允许值②短时工作制:即短时运行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且在工作时间内的发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能够冷却到环境温度。
③断续工作制:即反复短时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周期性的进行工作,工作时间(tg)与停歇时间(tr)交替重复进行。
短时断续周期性工作的电气设备的特性用暂载率表征。
④暂载率:暂载率用以表征断续工作制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暂载率定义为ε= =国家标准规定一个工作周期(tg+tr)为10min。
起重专用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有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有50%、65%、75%、100%四种。
7.2.2负荷计算的内容和意义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一般需要计算设备容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消防负荷、尖峰负荷电流等。
(1)计算负荷:也称计算容量或最大需要负荷,它是个假定的等效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的不一定恒稳的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能让中小截面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段(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配电变压器、导体及相关电器的依据,并用来计算电压损失和功率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