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80%的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
这位管理者的伦理观是( )。
A. 功利主义伦理观B. 权力至上主义伦理观C. 公平原则伦理观D. 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2. 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
A. 前惯例B. 惯例C. 原则D. 强化3. 当公司向非洲发展中国家销售不利于健康的、焦油含量较高的香烟时,具有较高自我强度的管理者很可能会( )。
A. 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所以公司不应该销售,并积极阻止公司出售这种香烟B. 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所以公司不应该销售,但不采取措施阻止公司出售这种香烟C. 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非正式地建议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D. 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公司的现行做法,尽管也认为这种香烟不利于健康4. 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是( )的人。
A. 自我强度高B. 自我强度低C.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D. 具有外在控制中心5. 你不私自打开他人的钱包,窃取他人的钱财,却擅自携带公司办公用信纸回家私用,而不考虑道德问题。
这种二分法的道德行为是由于( )所致。
A. 控制点B. 社会契约整合的影响C. 问题强度D. 结构变量参考答案:1.A; 2.B; 3.A; 4.C;5.C;二、多项选择题1. 影响管理道德的主要因素中,下列应该包括的有( )。
A. 当地所实行的经济制度B. 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C. 行为本身所涉及伦理问题的严重程度D.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E. 管理者个人的道德信念强度2. 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 )。
A. 与竞争者主动协调B. 环境保护C. 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D. 治理污染E. 对消费者主动让利3. 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 )。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斯蒂芬罗宾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财务业绩和市场份额,还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管理道德的秉持息息相关。
斯蒂芬罗宾斯作为管理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社会责任,简单来说,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不应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应考虑到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环境保护,保障员工权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斯蒂芬罗宾斯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首先,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在不断提高。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责任担当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资源。
只有积极回馈社会,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企业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者,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企业仍然对社会责任存在误解或忽视。
他们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短期利润。
但这种短视的观点往往会导致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
比如,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抵制,遭受政府的监管处罚,员工忠诚度降低等。
管理道德则是指管理者在决策和管理活动中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它涉及到如何对待员工、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以及如何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和冲突。
一个具有良好管理道德的管理者,会以公正、公平、诚实、尊重的态度对待各方,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决策。
斯蒂芬罗宾斯指出,管理道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良好的管理道德能够营造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
相反,缺乏管理道德的管理行为可能会导致员工的道德困惑和行为失范,破坏企业的内部秩序和凝聚力。
那么,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秉持管理道德呢?首先,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发挥引领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榜样。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一、教学要点1.道德的定义2.道德的功利观的基本观点。
3.道德的权利观的基本观点。
4.公平理论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5.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的基本观点。
6.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7.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层次和六阶段的基本内容。
8、组织文化对道德的影响。
9.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10.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纯经济观)的要点。
11.社会责任的社会观的要点。
12.赞成或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由。
13.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的区别。
14.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10、关键名词:道德的功利观、道德的权利观、公平理论道德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组织文化、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社会响应二、习题(一)填充题1.有关道德的观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德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做出。
3.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尽可能多的___________。
4.道德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
5 要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地贯彻和加强规则,并在此过程中遵守所有的法律和法规。
6.综合社会契约观综合了两种“契约”:一种另一种是。
7.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8.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0.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______________为行为导向。
11.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______伦理行为的产生。
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80%的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
这位管理者的伦理观是( )。
A. 功利主义伦理观B. 权力至上主义伦理观C. 公平原则伦理观D. 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2. 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
A. 前惯例B. 惯例C. 原则D. 强化3. 当公司向非洲发展中国家销售不利于健康的、焦油含量较高的香烟时,具有较高自我强度的管理者很可能会( )。
A. 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所以公司不应该销售,并积极阻止公司出售这种香烟B. 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所以公司不应该销售,但不采取措施阻止公司出售这种香烟C. 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非正式地建议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D. 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公司的现行做法,尽管也认为这种香烟不利于健康4. 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是( )的人。
A. 自我强度高B. 自我强度低C.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D. 具有外在控制中心5. 你不私自打开他人的钱包,窃取他人的钱财,却擅自携带公司办公用信纸回家私用,而不考虑道德问题。
这种二分法的道德行为是由于( )所致。
A. 控制点B. 社会契约整合的影响C. 问题强度D. 结构变量参考答案:1.A; 2.B; 3.A; 4.C;5.C;二、多项选择题1. 影响管理道德的主要因素中,下列应该包括的有( )。
A. 当地所实行的经济制度B. 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C. 行为本身所涉及伦理问题的严重程度D.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E. 管理者个人的道德信念强度2. 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 )。
A. 与竞争者主动协调B. 环境保护C. 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D. 治理污染E. 对消费者主动让利3. 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 )。
2019年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复习(三)
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第一节管理环境
一、一般环境指对组织由间接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
二、具体环境指对组织有直接影响的产业或行业环境因素。
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它因素。
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外部环境的种类有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第二节社会责任与管理责任
一、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社会责任的实质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报复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以及对古董、媒体、政府、消费者等利益负有责任等。
它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在不断的变化着。
放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利益关系高度的相关化和一体化趋势,组织应自觉地承当其应负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指在管理活动中规定管理行为是非准则。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的影响;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化的强度等影响。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各种道德观理解道德的概念、社会责任的含义掌握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难点:对四种道德观的理解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引例登山队的故事有一个登山队在登中国的喜玛拉雅山,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登山队遗留下的一名奄奄一息的队员,这时这个登山队长要做一个决策:我们这十几人走到半山腰了,是把这个人抬下去,破坏我们登山队的计划,还是把这个人放在这儿?因为这个人又不是我们队的。
你如何决策?这个故事非常形象,一个企业往前冲的时候,必然要遇到一些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你作为一个经理,你该做什么决策?你完全可以说我牺牲这个团队的目标来拯救这个队员,把他抬到山下,咱们从头再来。
这个故事在哈佛商学院是个经典故事,每一届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要听这个故事,每个新生第一个星期要谈的也是这个故事。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含义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决策人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组织,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否则这个组织很难为社会所容纳。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论理学》中对德性的认识过度不及(不足)中道易怒无怒温和鲁莽怯懦勇敢无耻羞怯谦谨放荡冷漠节制忌妒(无名称)义愤牟利吃亏公平挥霍吝啬慷慨虚夸谦卑实在谄媚傲慢友爱卑屈顽固高尚娇柔病态坚韧自夸自卑大度放纵小气大方二、四种道德观(简答)1.道德的功利观:是指完全按照后果或结果制定道德决策。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
◎功利主义鼓励效率和生产率,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道德是一种( )的规范和制约力量。
A.内在于管理者B.外在于管理者C.由相关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D.适用于一切组织成员2、道德的本质是()。
A.方法B.手段C.技术D.规则或原则3、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是()的观点。
A.功利主义道德观B.权利至上道德观C.公平原则道德观D.社会契约道德观4、管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A.提高管理者的素质B.造就管理者的管理人格C.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完善D.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5、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关系。
A.正相关性B.负相关性C.没有明显关联D.无法判断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目标是为部分人提供尽量多的利益。
B.权利至上道德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C.公平原则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D.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7、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的规则或原则。
A.明辨是非B.纠正行为C.公正赏罚D.维护正义8、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就意味着该企业履行了它的(),或达到了法律上的最低要求。
A.社会反应B.社会责任C.社会义务D.社会公德9、()用来度量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A.价值观B.自我强度C.控制中心D.问题强度10、()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A.价值准则B.规章制度C.法律D.个人特性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A.个人特性 B.机会 C.组织结构D.组织文化 E. 信仰2、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
下列问题对于管理者而言道德问题强度较大的有()。
A.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较大 B.行为的后果出现的较晚C.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离得较远 D.受害的人数较多E. 受害的人数较少3、关于管理者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正确的说法是()。
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道德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组织管理者的道德;二是管理组织的道德。
管理者的道德是管理组织道德的核心和基础。
组织的社会责任是组织道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社会对组织应该承担它的社会责任的强烈意愿的形势下,组织的社会责任独立于管理者道德,而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一节管理道德一. 道德的定义道德: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善恶、良心、公正、诚信和勤奋等)二. 四种道德观在商业道德方面有以下四种观点:(一)道德的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一个管理者认为,解雇20%的组织员工是正当的,因为这将提高余下的80%的员工的待遇和工作保障,同时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道德功利观(二)道德的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一个管理者认为,组织员工告发他们的雇主违法行为时,应当对他们的言论自由加以保护。
(三)公平理论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四)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方面的因素。
练习:下列观点属于哪种类型的道德观?1、美国纽约地铁工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而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造成了整个纽约市整个交通系统的瘫痪,也给各行各业的生产带来的损失。
一方:工人应该为了自己的权利而进行罢工。
另一方:工人罢工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巨大损失,因此工人不应当进行罢工。
他们分别输入哪种类型的道德观?2、一个管理者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他认为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
3、一个管理者在作决策时,既考虑决策是否适合社会公众和组织墨守的契约,又会考虑决策在实践中的具体影响和效果。
三.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一)管理者道德发展阶段。
西方道德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人们的道德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成年人处于第四个阶段上,他们被束缚于遵守社会准则和法律。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1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案例分析题一位企业的管理者在回顾企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说,过去企业是大而全,小而全,是企业办社会,企业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负担太重了。
企业是因为盈利才能够生存下去的。
因此企业能够保证利润最大化,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就是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请对该管理者的这段话进行分析和评述。
分析要点:(1)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
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2)过去企业负担过多,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企业应有的经济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使得企业没有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保证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所应有的经济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4)赚钱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首要目标,但并非惟一目标。
(5)按照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涉及的内容,不能说赚钱就是企业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因此,案例中该管理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第五章目标与战略案例分析题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
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
在2008年北京奥运带来的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愿景和使命。
当企业树立这样的愿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再。
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
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