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 格式:ppt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学习的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管理道德的概念、特征及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理解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掌握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明确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理解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管理道德概述一、管理道德的概念道德,就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力量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
一般来说,道德是社会基本价值观一个约定俗成的表现,人们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社会认同的形态,形成与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道德观,大多数人能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
道德一般可分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类。
其中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或履行行为标准和要求,以及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对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说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为之基、发展之源;对企业而言,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价值导向,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源泉,可以说管理道德是管理者与企业的精神财富。
二、管理道德的特征(一)普遍性管理道德是人们在参与管理活动中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为指导而提升、概括出来的管理行为的规范,它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
无论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文化管理,还是单位、部门、家庭和邻里的人际关系管理,都应当遵守管理道德的原则和要求。
(二)特殊性管理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所调整的关系是管理关系,规范的行为是管理行为。
第二章【1】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A.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B.管理活动的职业特殊性C.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 D.社会一般道德原则2.管理道德是一种( )的规范和制约力量。
A.内在于管理者 B.外在于管理者C.由相关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 D.适用于一切组织成员的.普遍3.道德的本质是()A.方法 B.手段 C.技术 D.规则或原则4.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5.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是()的观点。
A.道德的功利观点 B.道德的权利观C.公平理论道德观 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点6.决定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根本因素是( )。
A.管理者的素质 B.管理者的人格C.管理者的活动 D.管理者的道德品质7.管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A.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B.造就管理者的管理人格C.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D.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8.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是发生在()A.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C.原则层次 D.以上都不是9.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关系。
A.正相关性 B.负相关性 C.没有明显关联 D.无法判断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目标是为部分人提供尽量多的利益。
B.道德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C.公平理论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人商业道德中11.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前惯例层次 C.惯例层次 D.因人而异12.下列关于价值准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组织的管理者通常有着相似的价值准则B.价值准则和道德发展阶段看起来相似,实质也一样C.价值准则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D.一般来说,大部分组织成员都在进人组织后,在具体的组织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13.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单项选择题。
1.无论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文化管理,还是单位、部门、家庭和邻里的人际关系管理,都应当遵守管理道德的原则和要求。
上述的是管理道德特征中的( )A.特殊性B.普遍性C.非强制性D.变动性2.下列不属于道德的发展阶段的是( )A.前惯例层次B.惯例层次C.后惯例层次D.原则层次3.( )认为,企业只应该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
A.古典观B.现代观C.社会经济观D.社会人文观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A.管理者的个人特征B.组织结构变量C.组织文化D.问题强度E.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2.下列关于古典观与社会经济观的比较,正确的有( )A.古典观认为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企业自身形象得到提高B.古典观认为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C.古典观认为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D.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参与社会活动能增加长期利润E.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三、简答题。
简述培育道德的途径。
四、论述题试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五、案例分析题以下是强生公司的企业信条:强生信条真挚教诲每一位员工,首先关注我们的客户,关注世界上所有的医生、护士及父母们;其次,关注自己的员工,并尊重他们的尊严和价值;另外,也关注我们的社会,时刻提醒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维护我们所共有的财产;最后,关注股东的利益,给股东们合理的回报。
我们相信我们首先要对医生、护士和病人,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高质量的。
我们必须不断地致力于降低成本,以保持合理的价格。
客户的订货必须迅速而准确地供应。
我们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应该有机会获得合理的利润。
我们要对世界各地和我们一起共事的男女同仁负责。
每一位同仁都应视为独立的个体。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时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相容,否则很难为社会所接纳。
一、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目的是为更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但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在一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被忽视。
2.权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的。
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重要,对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3.公平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如给新来的员工提供高一点的工资,以更好地维持员工的生活。
公平观保护了弱势员工的利益,但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
4.综合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契约思想。
其种类有两种:(1)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2)适用于特殊社团成员的特殊契约。
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做责任2.以社会利益为重3.重视相关者的利益4.以人为目的5.超越法律即超越法律的要求,比法律的要求做得更好。
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表1 道德发展阶段每个人在进入组织时,都带着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这些准则是个人早年从父母、老师、朋友和其他人那里发展继承来的,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
它看起来和恶发展阶段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不一样,道德发展阶段相对稳定,而价值准则有时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可知冲动并遵守子女年的可能性越大,越会坚持己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伦理)一、复习要点1、伦理的功利观的基本观点。
2、伦理的权利观的基本观点。
3、公平公正道德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的基本观点。
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的基本观点。
5、伦理管理的特征。
6、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7、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层次和六阶段的基本内容。
8、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9、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关键名词:伦理的功利观、伦理的权利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组织文化、伦理守则、决策规则。
二、习题之填充题1. 有关伦理的观点包括功利观,权利观,公平公正伦理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2. 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3.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高尽可能多的利益。
4. 伦理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5. 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6. 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成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7. 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8. 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三个层次。
9. 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控制中心。
10.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11. 企业的伦理行为可以体现在环境,员工,顾客,竞争对手,投资者,所在社区等方面。
12. 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促进伦理行为的产生。
13. 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
14.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三、习题之选择题1.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D )。
A.功利观B.权力观C.公平伦理观D.综合社会理论观2.接受(C )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各种道德观理解道德的概念、社会责任的含义掌握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难点:对四种道德观的理解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引例登山队的故事有一个登山队在登中国的喜玛拉雅山,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登山队遗留下的一名奄奄一息的队员,这时这个登山队长要做一个决策:我们这十几人走到半山腰了,是把这个人抬下去,破坏我们登山队的计划,还是把这个人放在这儿?因为这个人又不是我们队的。
你如何决策?这个故事非常形象,一个企业往前冲的时候,必然要遇到一些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你作为一个经理,你该做什么决策?你完全可以说我牺牲这个团队的目标来拯救这个队员,把他抬到山下,咱们从头再来。
这个故事在哈佛商学院是个经典故事,每一届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要听这个故事,每个新生第一个星期要谈的也是这个故事。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含义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决策人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组织,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否则这个组织很难为社会所容纳。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论理学》中对德性的认识过度不及(不足)中道易怒无怒温和鲁莽怯懦勇敢无耻羞怯谦谨放荡冷漠节制忌妒(无名称)义愤牟利吃亏公平挥霍吝啬慷慨虚夸谦卑实在谄媚傲慢友爱卑屈顽固高尚娇柔病态坚韧自夸自卑大度放纵小气大方二、四种道德观(简答)1.道德的功利观:是指完全按照后果或结果制定道德决策。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
◎功利主义鼓励效率和生产率,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道德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组织管理者的道德;二是管理组织的道德。
管理者的道德是管理组织道德的核心和基础。
组织的社会责任是组织道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社会对组织应该承担它的社会责任的强烈意愿的形势下,组织的社会责任独立于管理者道德,而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一节管理道德一. 道德的定义道德: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善恶、良心、公正、诚信和勤奋等)二. 四种道德观在商业道德方面有以下四种观点:(一)道德的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一个管理者认为,解雇20%的组织员工是正当的,因为这将提高余下的80%的员工的待遇和工作保障,同时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道德功利观(二)道德的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一个管理者认为,组织员工告发他们的雇主违法行为时,应当对他们的言论自由加以保护。
(三)公平理论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四)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方面的因素。
练习:下列观点属于哪种类型的道德观?1、美国纽约地铁工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而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造成了整个纽约市整个交通系统的瘫痪,也给各行各业的生产带来的损失。
一方:工人应该为了自己的权利而进行罢工。
另一方:工人罢工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巨大损失,因此工人不应当进行罢工。
他们分别输入哪种类型的道德观?2、一个管理者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他认为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
3、一个管理者在作决策时,既考虑决策是否适合社会公众和组织墨守的契约,又会考虑决策在实践中的具体影响和效果。
三.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一)管理者道德发展阶段。
西方道德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人们的道德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成年人处于第四个阶段上,他们被束缚于遵守社会准则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