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 格式:doc
- 大小:712.80 KB
- 文档页数:12
要点感悟……………………04 随堂试训……………………07 要点感悟 1.化学反应速率 例2 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10 ℃ 20 mL 3 mol/L的X溶液 B.20 ℃ 30 mL 2 mol/L的X溶液 C.20 ℃ 10 mL 4 mol/L的X溶液 D.10 ℃ 10 mL 2 mol/L的X溶液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在本题中要综合考虑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先比较浓度的大小,这里的浓度应该是混合以后的浓 要点感悟 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的浓度相等,因此只要比较X的浓度, X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因为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均为50 mL,所以X的物质的量最大,浓度就最大。
通过观察可知,混合后A、B选项中X的浓度相等,且最大,但B中温度更高,因此B的反应速率最快。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例3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 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减小C或D的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D.增大A或B的浓度 要点感悟 [解析]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的速率。
注意:a.此规律只适用于气体或溶液的反应,对于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物,一般情况下其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它们的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若是可逆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改变,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改变也符合上述规律。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正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
A.减小C或D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B.增大D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C.减小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D.增大A或B的浓度,都会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化学平衡●考点阐释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
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3年春,12)反应:A(气)+3B(气)2C(气)+Q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2002年河南,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3.(2002年新课程理综,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2001年全国,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I2(g)2HI(g)B.3H2(g)+N2(g)2NH3(g)C.2SO2(g)+O2(g)2SO3(g)D.C(s)+CO2(g)2CO(g)5.(2001年广东,13)反应:L(s)+a G(g)b 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备战2012】高考化学5年真题分类汇编 【20高考】(2011·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 Cl2(g)的 △H>0 △S>0 B.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2011·江苏卷)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n(CO)/molH2O/ mol01.200.60t10.80t2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t1min内H2浓度变化与t1的比值,而不是H2物质的量的变化与t1的比值。
B.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常数不会改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似乎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H2O和1.20 molCO效果是一致的,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平衡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逆)(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等)(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定)(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 ; (动)(5)条件改变平衡会发生移动.(变)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例举反应m A(g) + n B(g) p C(g) + q 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即v(正)=v(逆)平衡v(A): v(B): v(C): 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平衡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注意:“同边异,异边同”原理(平衡的判断方法之一)同一边的物质(都是反应物或者都是生成物)一个“消耗”一定量,同时另一个“生成”一定量才可以说明是达到了平衡;而两个不同一边的物质(一个是反应物而另一个是生成物)都“同时消耗”一定量或者“同时生成”一定量也可以表示达到了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移动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但能减小达到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例题:(1)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压B.减压C.升温D.降温(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 + B(g) 3 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小结] 图像题的解题技巧:①四看:看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看图像的起点,看图像的转折点,看图像的走势;②联系: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图像得出的结论和平衡移动原理联系起来,看是否吻合,即可得出结论。
二.等效平衡规律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体积可变的等效平衡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时等效的。
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A和1 molB,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D(g),达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w mol/L,若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重新按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然为w mol/L的是( )A.6molA+2mol B B 1.5mol A+0.5mol B+1mol C+0.5mol DC. 3mol A+1mol B+2mol C+1mol D D 2mol C+1mol D2.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不变的等效平衡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成比例,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时等效的。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 [2012·江苏化学卷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CO 3(s)=CaO(s)+CO 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 <0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C.N 2(g)+3H 2(g)2NH 3(g) △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 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B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一般是常识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仅在高温下自发。
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P36中化学方向的判断。
B.铁比铜活泼,组成的原电池中铁为负极,更易被氧化。
C.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越热越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2012·江苏化学卷14]温度为T 时,向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 5,反应PCl 5(g) PCl 3(g)+Cl 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为v (PCl 3)=0.0032 mol ·L -1·s -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 3)=0.11 mol ·L -1,则反应的△H <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 5、0.20molPCl 3和0.20molCl 2,达到平衡前v (正)>v (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 3、2.0molCl 2,达到平衡时,PCl 3的转化率小于80%C 解析:本题素材似乎来源于《选修四》课本第32页习题的第8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理解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2012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 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2(g) + O2(g) 2S 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 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 + H2(g)−−→C H3C 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
答案:B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问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0重庆卷)10.()()()22COCl g CO g+Cl g;0.H−−→∆←−−>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1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
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方法提炼】对于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由于容器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平衡也即不移动。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图像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高考展望】图像题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的重要题型。
这类题可以全面考查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该类题型的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
当某些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或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就可能发生变化,反映在图像上,相关的曲线就可能出现渐变(曲线是连续的)或突变(出现"断点")。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必须抓住化学程式及图像的特点。
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形”、“义”、“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方法点拨】一、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高清课堂:ID:363520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
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①确定横、纵坐标的含义。
②分析反应的特征: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气体体积是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③分清因果,确定始态和终态;必要时可建立中间态以便联系始、终态(等效模型)。
④关注起点、拐点和终点,分清平台和极值点,比较曲线的斜率,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抓住“先拐先平数值大”。
⑤控制变量: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⑥最后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二、常见化学平衡图像归纳:例:对于反应mA(g)+nB(g)pC(g)+qD(g),若m+n>p+q且ΔH>0。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法有哪些
在⼀定条件下,当⼀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种表⾯静⽌的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1.同⼀物质的⽣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浓度,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3.同⼀物种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数⽬相等
4.有⽓体参加反应,当反应前后⽓体总体积不等的时候,⽓体的平均相对分⼦质量,密度,压强不变
5.若反应为绝热体系,反应体系温度⼀定
6.转化率相同
7.若反应有颜⾊的改变,则颜⾊不变时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六⼤特征。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动:平衡时,反应仍在进⾏,是动态平衡,反应进⾏到了最⼤限度。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变: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样,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件发⽣变化时,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由平衡变为不平衡,再在新的条件下建⽴新平衡,即化学平衡发⽣了移动。
同:⼀定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与反应的途径⽆关。
即⽆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任⼀中间状态开始建⽴,只要外界条件相同,达到平衡时的效果都相同。
本套系列资料是2012年全国各地名校理科综合月考、联考、模拟试卷中的化学试题部分,经过精心整理而成。
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和选用性,可供高考二轮选择使用。
2012高考二轮复习化学选择题专题突破之化学平衡 1.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化学式CH3COOHHCNH2CO3电离平衡常数(25℃)1.8×l0-54.9×l0-10K1=4.3×l0-7 K2=5.6×l0-11现维持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中:c(OH-)-c(H+) = c(H2CO3)-c(CO32-) B.a mol·L-1 HCN溶液与b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b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HCO3)>pH(NaCN)>pH(CH3COONa) C(g)+D(g),5 min后达到平衡。
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在t0时刻,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a=2 B.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 C.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D.为提高A的转化率,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 3、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
下图表示的是向100 mL 0.02 mol·L-1 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0.05 mol·L-1Ba(OH)2溶液时( 25℃),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所加的Ba(OH)2溶液的pH=13 B.a点的值是80 mL C.b点的值是0.005 mol D.当V[Ba(OH)2]=30mL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0.699g 4.T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同 B.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扩大为4 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 ℃时,若起始时X为0.71 mol,Y为1.00mol,则平衡时Y的转化率0% D.T ℃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平衡常数K=40 2Z(g) 、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一个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2012年高考北京卷三轮复习专题3: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I.北京卷有机化学考查内容与呈现形式 时间题型考查内容说明200414.选择题等效平衡(气体系数不变→相等)、浓度计算20057.选择题不同压强下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图像(气体系数变化→不等)B选项: 2NO2(g)N2O4(g)H<02012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4)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进行简单计算(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II](6)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7)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实例,了解催化剂在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1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2HI(g)。
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mol/L时,达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mol/L。
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2mol/L,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是A. 0.16B. 0.08C. 0.04D. 0.02 2(2005-北京理综-7).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3(2007-北京理综-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4(2008-北京理综-12).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 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9).已知H2(g)+I2(g)2HI(g);△H<0。
1 2012年高考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化学平衡13.(重庆)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H 1<0,x(g)+3y(g)2z(g);△H 2>0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 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 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 气体,y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答案:首先要通入惰性气体又要保持压强不变,那么只能增大容积了,那么对于参加反应的气体来说实际上就是减压,此时第二个可逆反应左移,放出热量,而压强对第一个反应没有影响;但是由于压强变化导致的温度变化却能影响第一个可逆反应(题目有绝热字样),温度升高因而第一个可逆反应也要左移,故而c 的物质的量应该是减少的。
选A 。
29.(重庆)尿素[]22()CO NH 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1)工业上尿素CO 2和NH 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
(2)当氨碳比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题29图1所示.①A 点的逆反应速率2)v CO 速( B 点的正反应速率为2)v CO 正((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NH 3的平衡转化率为 。
答案:8 、(大纲)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值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B )CO (g )+ H 2O(g) −−−→←−−−催化剂CO 2(g) + H 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12 (福建)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 2光催化染料R降322()4,()n NH CO n CO =C O 2 转化率/%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50min之间,pH =2 和PH= 7 时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min之间,pH = 10 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1·min-1答案:A解析:A项:在0-50min内,PH=2时,20min时,R已经降解完了,因此R平均降解速率计算按0-20min,而PH=7时,40min时,R已经降解完了,因此R平均降解速率计算按0-40min,通过计算,正确;B项:,PH=2时大约在20min降解完,PH=7大约在40min降解完,但是起始浓度不相同,所以溶液的酸性与R降解速率没有直接联系,错误。
C项:与B相同,错误;D项:PH=10时,在20-25min,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6*10-4-0.4*10-4)/5=0,04*10-4mo l●L-1min-123.(广东)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ACA.c(H+)=c(Cl-)+c(OH-)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C.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31.(广东)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_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
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 _______。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Vx=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23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
该电池反应为: 2Li(s) +I 2(s)=2LiI (s) △H已知:4Li(s)+O 2(g)=2Li 2O (s) △H 1 4 LiI(s)+O 2(g)=2I 2(s)+2Li 2O(s) △H 2则电池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___________极。
答案:31、(1) Na 2S 2O 3,<2(2) 2 保证反应物K 2S 2O 8浓度改变,而其他的不变,才到达实验目的(3)(4) (△H 1-△H 2) /2; 正极14.(江苏) 温度为T 时,向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 5,反应PCl 5(g)=PCl 3(g)+Cl 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 3)= 0. 0032 mol·L -1·s -1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 3)= 0. 11 mol·L -1,则反应的△H<0C .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0 mol PCl 5、0. 20 mol PCl 3 和0. 20 mol Cl 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D .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 3 和2. 0 mol Cl 2,达到平衡时,PCl 3 的转化率小于80%15.(江苏) 25℃时,有c(CH 3COOH)+c(CH 3COO -)= 0. 1 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 3COOH)、c(CH 3COO -)与4 pH 的关系如图7 所示。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 pH=5. 5 的溶液中: c(CH 3COOH)>c(CH 3COO -)>c(H +)>c(OH -)B . W 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 +)+c(H +)= c(CH 3COOH)+c(OH -)C . pH = 3. 5 的溶液中: c(Na +) +c(H +) -c(OH -) +c(CH 3COOH)= 0. 1mol·L -1D . 向W 点所表示的1. 0 L 溶液中通入0. 05 mol 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c(H +)=c(CH 3COOH)+c(OH -) 29.(山东)偏二甲肼与N 2O 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 3)2NNH 2(l )+2N 2O 4(l )==2CO 2(g )+3N 2(g )+4H 2O (g ) (I ) (1)反应(I )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 4(g)2NO 2 (II )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II )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 )的焓变为△H 。
现将1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t△H k J m o l ?-1气体密度v (正)N 2O 4转化率ABCD0t ttNO 2N O 24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则0~3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 2O 4)= mol ·L -1·s -1。
(4)NO 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 4NO 3。
25℃时,将a mol NH 4NO 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向该溶液滴加b L 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 mol ·L -1。
(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mol ·L -1) 答案:7.(上海)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DA .NaHSO 4溶液B .KF 溶液C .KAl(SO 4)2 溶液D .NaI 溶液 17.(上海)将l00ml 1mol/L 的NaHCO 3溶液等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少许冰醋酸,另外一份加5 入少许Ba(OH)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两份溶液中c(CO 32-)的变化分别是B A .减小、减小 B .减小、增大 C .增大、增大 D .增大、减小 18.(上海)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 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CA .加入NH 4HSO 4固体,v(H 2)不变B .加入少量水,v(H 2)减小C .加入CH 3COONa 固体,v(H 2)减小D .滴加少量CuSO 4溶液,v(H 2)减小 21.(上海)常温下a mol /L CH 3COOH 稀溶液和b mol /L KOH 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DA .若c(OH -)>c(H +),a=bB .若c(K +)>c(CH 3COO -),a>bC .若c(OH -)=c(H +),a>bD .若c(K +)<c(CH 3COO -),a<b六、(上海)用氮化硅(Si 3N 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 3SiCl 4(g)+2N 2(g)+6H 2(g)Si 3N 4(s)+12HCl(g) △H>0完成下列填空:(1)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上述反应,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为2 L ,3 min 后达到平衡,测得固体的质量增加了2.80 g ,则H 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 mol /(L·min);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 (2)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
a .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增大,平衡常数K 减小 b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 减小c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i 3N 4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d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HCl 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