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的临床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脉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的心肌损伤。
患者通常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急性NSTE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进行临床分析,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急性NSTEMI患者心电图特点心电图是诊断急性NSTEMI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与T波的改变、QRS波群的宽大、逆行P波和心房颤动等。
1. ST段与T波的改变急性NSTEMI患者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ST段下移、倒置或平坦,T波也可能出现倒置或平坦。
这些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和损伤,有助于及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2. QRS波群的宽大急性NSTEMI患者的心电图中可能出现QRS波群的宽大,这表明心室内传导延迟,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较重。
3. 逆行P波和心房颤动在急性NSTEMI患者的心电图中,由于心室的传导障碍,可能会出现逆行P波和心房颤动,这是心脏电活动异常的重要体现。
二、急性NSTEMI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分析除了心电图检查外,冠脉造影也是诊断急性NSTEMI的关键检查手段。
在进行冠脉造影时,可以明确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为后续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冠脉造影结果对急性NSTEMI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后,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冠脉的阻塞情况。
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冠脉中至少有一支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2. 治疗策略制定冠脉造影结果还可以指导医生制定治疗策略,如介入手术或药物治疗。
对于存在严重冠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介入手术(如支架植入术)可以迅速恢复冠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
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3. 预后评估通过冠脉造影结果,还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冠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预后较差的患者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治疗。
全面解读急性心梗的心电图特征一、特征性改变1、缺血性改变:冠状动脉闭塞后最早出现的改变是缺血性T波改变,最初期表现为T波振幅增高,双肢对称(心内膜缺血),缺血进一步扩展至心外膜,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心内膜,复极程序发生改变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心脏的耗氧量较其它脏器为高,在心肌供血不足时首先表现为缺氧,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能量供应减少,细胞内K﹢丢失较多,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及复极顺序发生改变。
2、损伤性改变:随着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肌损伤,由于心肌损伤,产生了损伤电流或除极波受阻,而出现损伤性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偏移。
在超急期,ST段斜形抬高,与高耸的T波相连。
在急性发展期,ST段凸面向上抬高呈弓背状,并与缺血性T波平滑地连接。
一般地说,损伤不会持久,要么恢复,要么进一步发展,出现坏死。
3、坏死性改变: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由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和产生动作电流,坏死的这一片心肌不能除极,自然就不会产生心电向量,因此,心电综合向量背离梗死区,心电图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产生病理性Q波或呈QS型。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三要素:1、病理性Q波(坏死改变)①Q波增宽>0.04②Q波加深>1/4 R、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2、ST段弓背向上抬高(损伤改变)3、T波倒置(缺血改变)ST段变化的意义ST段压低可能的机制:镜象;区域性心内膜下缺血或梗死。
单纯ST段压低o单纯ST段压低的导联≥6个,AMI的特异性为96.5%;o V2-V3导联ST段压低最大,提示Lcx闭塞,它可以得益于溶栓治疗;o V4-V6导联ST段压低最明显,可能是由于LAD的次全闭塞所致的心内膜下缺血,其特点是ST段压低合并T波直立而不演变为T波倒置;o V4-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表现为由于Lcx闭塞所致亚急性后壁损伤或左室氧耗量的增加。
ST段压低与ST段抬高同时存在o前壁梗死中出现下壁ST段压低,常为镜影现象,而非下壁心内膜下缺血所致;o下壁梗死合并以V1-V3或Ⅰ、aVL ST段压低为主,提示Lcx闭塞,可以做为同时合并LAD 病变的“除外现象”;o下壁梗死合并V4-V6,ST段压低为主,提示LMA、LAD或3支病变。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刘国芹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5(016)006
【摘要】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及介入性诊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
单纯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较为少见,多与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存,约14—36%下壁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
目前,早期、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相关导联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结合临床症状,仍是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刘国芹
【作者单位】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门诊部,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价值分析 [J], 王晓孟
2.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价值分析 [J], 胡振平
3.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韩秀萍;
4.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韩秀萍
5.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 [J], 李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迄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仅是当代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 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全球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达1670万人, 冠心病死亡720万人, 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43.1%, 其中大部分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1定义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2病因1.1 吸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是青年人AMI的首要危险因素。
吸烟能够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及破坏内皮细胞的修复系统。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生长舒张因子(EDRF)释放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小板集聚性增加, 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还可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 增加游离脂肪酸, 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一氧化碳还能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产生有害的氧自由基, 使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或炎症反应,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 发生AMI。
、1.2高血压高血压是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通过氧化应激、破坏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 甚至血压正常高限者(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 Hg)同较低水平血压者相比,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倍。
1.3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可促进动脉内膜增厚, 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 大量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 造成其胞浆内充满了胆固醇颗粒, 变成泡沫细胞, 发生脂质沉积。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临床对比分析宁渝(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内江641000)摘要:目的: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2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6149%,特异度为65138%,假阳性率为34162%,假阴性率为13151%。
心电图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增高。
结论: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快捷、简便、经济而无创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图;冠脉造影[中图分类号]R54014+1;R81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179(2009)09-2426-02Electrocardiogram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 lin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NI N Y u.T he S ix th P eop le.s H osp ital of N eij iang City,N eij iang Sichuan641000,Chi naAbstract:Objective:T o evaluate the r ole o f the no rmal electro car diog ram(ECG)in diagnosing co ro nar y heart dis-ease(CH D)by cor onary ang iog raphy(CA G).Methods:226patients w ith doubtful CH D wer e ex amined by ECG and CA G.Results:T he sensitiv ity of ECG w as86149%,the specificit y w as65138%,the false po sitiv e r ate w as34162% and the false negat ive rate was13151%.T he detect ion rate o f CH D by ECG increased acco rding to the number o f VeS-Sel disease in CHD.C onclusion:ECG is the clinical diag no sis of cor onary hear t disease ar e t he mo st efficient,simple, eco no mical and way of N on invasiv e,but ther e are still some limitat ions.Key words:co ro nar y heart disease;electr ocardio gr am;cor onary ang io gr aphy作者简介:宁渝(1955-),女,重庆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12导联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自荷兰生物学家Einthoven1903年发明心电图以来,目前已经成为检测、诊断人类心脏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12导联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拟从12导联心电图的发展史及优缺点,动态心电图发展史及优缺点,冠脉造影发展史及诊断冠心病的优缺点,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研究进展四个方面展开综述。
标签:12导联心电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心悸气短,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加重,休息后缓解[1]。
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等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我国拥有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并逐年以超过20%增速发展,是我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之一。
因此,对冠心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其中心电图就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112导联心电图发展史及诊断冠心病的优缺点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心电图已经成为一门比较完善的科学,在诊断心脏疾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弦线电流计和光学记录方法制成的心电图机是1903年由荷兰生物学家Einthoven发明的,可记录出每个电动周期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因而命名为心电图,Einthoven当时发表了《一种新电流计》的论文,标志着心电图临床应用的时代已开始[2]。
其实早在1901年他便首次描记出满意的P-QRS-T波群,而心电图发展的基础则追溯到1842年法国科学家Mattencci首先发现心脏电活动;1904年Einthoven提出Einthoven三角概念,即三个标准导联心电图(Ⅰ、Ⅱ、Ⅲ)。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R波振幅降低或一过性丢失的临床意义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心肌坏死导致面向坏死区导联的R波降低或丢失,出现异常的Q波或QS波。
在陈旧期,理论上坏死型Q波将持续存在;小范围的梗死异常的Q波可消失[1]。
我们观察到一例在急性期R波出现一过性丢失和一过性振幅降低的现象。
病人因胸痛1天入院,入院后心电图如下图1-5。
化验心肌酶升高。
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狭窄80%,并植入支架2枚。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冠脉造影过程中,注射造影结束后,也会出现一过性R波消失并逐渐恢复的现象(图6)图1:2021年5月29日心电图提示V2-V4导联呈qR型。
波消失,V3、V4导联R波降低。
图3:2021年6月1日心电图提示V2导联R 波重新出现,甚至比2021年5月29日的振幅还要高,V3、V4导联R波振幅再次增高。
图4:2021年6月2日心电图提示V2导联R 波再次消失,V3、V4导联R波再次降低。
提示V2导联R波重新出现,,V3、V4导联R波振幅再次增高。
图6:注射造影剂结束后从第3个QRS波群开始R波消失,持续6个心动周期后,R波逐渐显现,直至正常。
推测可能的原因包括:第一、冠脉血流改善引起R波一过性恢复;第二、梗死部位心肌顿抑的改善引起一过性R波消失。
第三、血栓自溶使得血流改善也是可能的原因。
在注射造影剂结束后,冠脉内全部被造影剂充盈,相当于一过性冠脉血流中断,心电图上出现一过性R波消失,这是由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电图表现为除极向量的方向改变,而出现R波的消失。
参考文献:1.《诊断学》第九版第502-503页.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心电图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表现进行研究。
结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前降支(LAD)共有35例,其中30例除前壁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85.71%),另5例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约占14.29%)。
IRA为右冠状动脉(RCA)共有15例,其中14例除下壁、右室、左室后壁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93.33%),另1例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6.67%)。
IRA为回旋支(LCX)共有7例,其中4例除下壁、左室后侧壁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57.14%),另3例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约占42.86%)。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IRA会引起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抬高,其他合并狭窄病变血管亦会引起相应导联ST段压低改变。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抬高,其余导联亦会发生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缺血改变,是单纯电生理的“镜像”关系所致,还是由于除梗死相关血管以外其余冠脉血管合并狭窄病变引起的心电图相应导联缺血性改变[1-2]。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提示完全闭塞并有新鲜血栓的冠状动脉定为急性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以上视为病变冠脉血管。
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压低≥0.1 mv视为阳性。
2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前降支(LAD)共有35例,其中30例除前壁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85.71%),另5例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约占14.29%)。
IRA为右冠状动脉(RCA)共有15例,其中14例除下壁、右室、左室后壁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93.33%),另1例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6.67%)。
IRA为回旋支(LCX)共有7例,其中4例除下壁、左室后侧壁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57.14%),另3例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约占42.86%)。
见表1。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情况,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主要分为三大分支: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闭塞血管所供应部位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出现相应导联表现有助于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目前公认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以及心脏解剖之间的关系如下:前降支闭塞时累及心脏左室前壁、侧壁、心尖,心电图相应导联为V1-V6,I、A VL;回旋支闭塞时累及心脏左室后侧壁、下壁,心电图相应导联为V7-V9,II、Ⅲ、A VF;右冠状动脉闭塞时累及心脏下壁、左室后壁、右室,心电图相应导联为II、Ⅲ、A VF,V7-V9,V3R-V5R[3]。
以往文献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电生理的“镜像”关系所致,另一种是由于除梗死相关血管以外的其余合并的冠脉血管狭窄病变引起的心电图相应导联缺血性改变[4]。
本次研究中前降支闭塞有35例,其中30例除前壁相应导联(V1-V6,I、A VL)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85.71%),另5例其余导联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约占14.29%)。
IRA为右冠状动脉(RCA)共有15例,其中14例除下壁(II、Ⅲ、A VF)、右室(V3R、V4R、V5R)、左室后壁(V7-V9)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93.33%),另1例其余导联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6.67%)。
IRA为回旋支(LCX)共有10例,其中4例除下壁(II、Ⅲ、A VF)、左室后侧壁(V7-V9)相应导联ST段抬高外,其余导联ST段压低与合并狭窄血管相对应(约占57.14%),另3例其余导联ST段压低导联无对应合并狭窄血管(约占42.86%)。
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一致,均反映出急性心肌梗死时,IRA会引起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抬高,其他合并狭窄病变血管亦会引起相应导联ST段压低改变。
但是回旋支病变时特异性较差,考虑与样本数量少,解剖变异等因素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不仅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判断有帮助,对其余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均有提示,是一项方便、快捷、经济的首要辅助检查。
参考文献
[1] XIA L,LIU MY.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among the eld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different gender[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cine.2003,13(19):117-118.Chinese.
[2] YE P,ZHANG WK,DU LS.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ciprocal ST-segment chang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China J Arterioscler,2002,10(4):334-337.
[3] 陈巧云,梁建儿,方红.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06-1307.
[4] 夏思良,周建松,稽平.心电图判断高危急性下壁心梗的相关冠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