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应关系1
- 格式:ppt
- 大小:13.58 MB
- 文档页数:6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吴博贤;张桂琴;姜红岩;顾爱峰;何敬堂【期刊名称】《临床心电学杂志》【年(卷),期】2001(10)2【摘要】目的通过 18导联心电图 (ECG)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对比分析 ,寻找诊断右冠状动脉 (RCA )或左回旋支 (L cx)闭塞的心电图特征。
方法 3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 18导联 ECG与 CAG结果对比。
结果st↑ > st↑ ,RCA 闭塞组为 2 1例 (80 .7% ) ;L cx闭塞组为 5例 (15 .1% ) ,有显著差异。
V7~V9st↑ ,RCA闭塞组 2例 (2 2 .2 % ) ;L cx组 7例 (77.7% ) ,有显著差异。
V3R~V5 Rst↑ ,RCA组为 12例 (10 0 % ) ,L cx组 0例 (0 % ) ,有显著差异。
结论这些心电图特征在下壁心肌梗死时有助于 RCA或 L cx闭塞的临床诊断。
【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作者】吴博贤;张桂琴;姜红岩;顾爱峰;何敬堂【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相关文献】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选择性冠脉造影与心电图对比分析 [J], 李彩霞;王营忠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J], 邓枢丽;杨希立3.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J], 张义红;马娟4.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J], 张义红;马娟5.十二导联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中的应用并与冠脉前降支造影对比 [J], 黄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面解读急性心梗的心电图特征一、特征性改变1、缺血性改变:冠状动脉闭塞后最早出现的改变是缺血性T波改变,最初期表现为T波振幅增高,双肢对称(心内膜缺血),缺血进一步扩展至心外膜,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心内膜,复极程序发生改变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心脏的耗氧量较其它脏器为高,在心肌供血不足时首先表现为缺氧,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能量供应减少,细胞内K﹢丢失较多,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及复极顺序发生改变。
2、损伤性改变:随着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肌损伤,由于心肌损伤,产生了损伤电流或除极波受阻,而出现损伤性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偏移。
在超急期,ST段斜形抬高,与高耸的T波相连。
在急性发展期,ST段凸面向上抬高呈弓背状,并与缺血性T波平滑地连接。
一般地说,损伤不会持久,要么恢复,要么进一步发展,出现坏死。
3、坏死性改变: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由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和产生动作电流,坏死的这一片心肌不能除极,自然就不会产生心电向量,因此,心电综合向量背离梗死区,心电图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产生病理性Q波或呈QS型。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三要素:1、病理性Q波(坏死改变)①Q波增宽>0.04②Q波加深>1/4 R、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2、ST段弓背向上抬高(损伤改变)3、T波倒置(缺血改变)ST段变化的意义ST段压低可能的机制:镜象;区域性心内膜下缺血或梗死。
单纯ST段压低o单纯ST段压低的导联≥6个,AMI的特异性为96.5%;o V2-V3导联ST段压低最大,提示Lcx闭塞,它可以得益于溶栓治疗;o V4-V6导联ST段压低最明显,可能是由于LAD的次全闭塞所致的心内膜下缺血,其特点是ST段压低合并T波直立而不演变为T波倒置;o V4-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表现为由于Lcx闭塞所致亚急性后壁损伤或左室氧耗量的增加。
ST段压低与ST段抬高同时存在o前壁梗死中出现下壁ST段压低,常为镜影现象,而非下壁心内膜下缺血所致;o下壁梗死合并以V1-V3或Ⅰ、aVL ST段压低为主,提示Lcx闭塞,可以做为同时合并LAD 病变的“除外现象”;o下壁梗死合并V4-V6,ST段压低为主,提示LMA、LAD或3支病变。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用于心肌梗塞诊断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和冠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梗塞(MI)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疑MI患者96例,比较ECG、UCG和CAG诊断结果。
结果:以CAG结果为标准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90%者22例;狭窄程度71%~90%者34例;狭窄程度50%-70%者26例;确诊MI 82例,异常率85.42%;ECG诊断异常者52例,异常率54.16%,确诊率63.41%;UCG诊断异常者63例,异常率65.63%,确诊率78.63%,显著高于ECG组(P<0.05)。
结论:ECG、UCG、CAG三种诊断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应根据患者特点合理选择。
【关键词】心肌梗塞;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脉造影【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180-02心肌梗塞(MI)是指冠状动脉由于病变,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关心肌持续严重缺血,发生坏死[1],若MI诊断不及时,往往预后较差。
目前广泛应用的MI诊断方法有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2]。
心电图(ECG)是筛查心肌缺血、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对早期和陈旧期MI敏感度高,但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超声心动图(UAG)的优势在于对心肌的运动、心脏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但是对于缺血心肌敏感性不高;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结果更可靠,但操作要求高、有创性等限制了其应用范围[3]。
本院对96例疑似MI患者的ECG、UCG、CA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三种方法对MI诊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1月间进入我院治疗的疑似MI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51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57.7±12.4岁。
1.2方法1.2.1 ECG检查:采用NIIHON KODEN 12导联ECG,诊断标准为:(1)早期:Q波正常,ST段抬升,单向曲线弓背向上或下移,T波呈高尖状;(2)急性期:Q波异常,ST段为单向曲线或抬升,T波倒置;(3)亚急性期:Q波异常,ST段下降至等电位线;(4)陈旧性期:Q波异常,T波正常或倒置。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530021) 杨苏萍 摘 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EC G)的表现。
方法:对41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与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加以分析。
结果:显示EC G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符合率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为8017%、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为8118%、右冠状动脉(RCA)为9213%。
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方法,而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诊断是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
关键词 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相关探讨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最简单、快捷、无创的方法,普遍应用于临床。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深入开展,为体表心电图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提供了可靠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现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1例AM I患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心电图对判断梗死部位与相关动脉梗塞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41例AMI为本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首发AMI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37~78岁,男女之比为418∶1,所有病例体表心电图12导联ECG有梗死图形改变,ST-T改变、心肌酶谱增高,符合WH O分型诊断标准[1],各例与发病后3周内行CAG,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梗死相关动脉。
112 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AMI等为相关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下壁AMI者S T段Ⅱ/Ⅲ<1时,右冠状动脉(RCA)为梗死相关动脉。
后壁、高侧壁AM I、下壁AM I者ST段Ⅱ/Ⅲ> 1时,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 CX)为梗死相关动脉。
2 结 果211 ECG表现 下壁AM I者15例,下壁合并正后壁AMI者4例,下壁合并前间壁AM I者3例,下壁合并前壁AMI者1例,下壁合并右室壁AMI者1例。
汇总:常见的5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
冠状动脉的闭塞引起冠状动脉所分布区域的心肌供血中断,并导致缺血坏死,即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范围基本上与冠状动脉的分布一致。
心肌梗死的部位主要根据心电图坏死型图形(异常Q波或QS 波)出现于哪些导联而做出判断。
小编汇总了常见几种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心电图,供大家参考。
”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及相关心电图表现
作者·Alice|来源·医格心领域
1、如果大部分胸导联(V1~V5)都出现异常Q波或QS波,则称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1)。
图1、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2、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时,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V1~V3导联(图2)。
图2、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3、后外侧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导联、V5~V7导联出现异常Q波。
图3、急性外侧壁心肌梗死▲
4、下壁心肌梗死时,在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或QS波;后壁心肌梗死时,V7、V8、V9导联记录到异常Q波或QS波,而与后壁导联相对应的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增高(图4)
图4、急性下壁及后壁心肌梗死▲
5、孤立的右心室心肌梗死很少见,常与下壁梗死并存,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若V3R~V5R导联ST段抬高,同时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及ST段向下型抬高(图5),则提示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
图5、右心室心肌梗死▲
总之,心电图不仅可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存在,而且还能够对心肌损伤/坏死的具体部位做出定位诊断,发病的较早期,心电图可以发现异常Q波、ST段抬高等特征性心电图的变化,临床医生观察到变化的导联就可以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