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23
冠状动脉造影术1、一般护理病人术后取平卧位,一级护理,带有股动脉管病人绝对卧床12-24h,肢体制动6-8h,1h后拔出鞘管,伤口沙袋压迫6-8h,伤口放置血管缝合器病人平卧4h,压迫2h,当伤口有渗血,渗液须延长卧床和沙袋压迫时间,术后30min后可进食,水,嘱病人多饮温开水,以利造影剂的排空。
每30min测血压1次,连续6次,平稳后停测,同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监测体温,每日4次,连测3d,正常后停测。
协助好病人生活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由于病人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时间均较长,容易产生不舒适感,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做好健康教育,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
指导病人如有胸等不适主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拔股动脉鞘管的护理拔管前行床边心电、血压监测,血压过高时不宜拔管,应先降压再拔管,协助医师准备拔管用的物品,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和紧张心理。
对于情绪紧张者,应酌情使用镇静药,对病痛敏感的病人,拔管前给鞘管周围局部麻醉,拔管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等变化,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倾听病人的主诉。
拔管时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严禁双侧同时拔除动脉鞘管,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减慢,意识淡漠等表现应立即处理,使病人头偏向一侧,中流量吸氧,遵医嘱快速补充等渗盐水,症状重者可静脉推注多巴胺、阿托品,必要时静脉滴注多巴胺。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很常见,多为一过性(如室早、房早、室速等),一般不产生临床后果。
但有些心律失常会产生血流动力学异常,需要积极处理,如心室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窦性停搏等。
发生原因:压力嵌顿或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痉挛。
阻塞冠状动脉,导管插入太深,阻塞圆锥支血供,造影剂注入时间过长、剂量过大,造影剂排空不畅,长时间淤滞于右冠状动脉内。
预防措施:避免在冠状动脉开口反复操作导管或过深插入导管,切忌长时间、大剂量注入造影剂。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规范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
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
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赵玉英一、适应证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欠佳。
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三、术前准备1、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了解桡动脉以及股动脉手术、外伤史。
在做桡动脉导管术前,Allen试验(手指压迫两侧尺和桡动脉使手掌变白,在两侧动脉放松时产生充血)能测定一旦发生桡动脉闭塞是否有足够的尺动脉侧支血流灌注手掌(如先压迫尺动脉再放松后10秒种内不产生再灌注,则不应进行动脉导管术雷诺病和现象中的Allen试验)。
冠脉造影正常也会是急性心肌梗死作者:张晓明徐栋华来源:《家庭医学》2017年第02期50岁的刘老师因持续性胸痛3小时被送进医院,心电图检查后,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入院后急诊做冠脉造影,结果正常,但医生仍然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
刘老师不明白:冠脉造影是正常的,怎么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呢?的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状况的金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不稳定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堵塞血管所致。
但其中也有10%~1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会无明显异常,还有少数患者并不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其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脉痉挛的因素有很多,如大量吸烟、交感神经兴奋(激动)、某些药物作用(如甲状腺激素或滥用可卡因等)均可导致冠脉痉挛。
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可以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长时间的冠状动脉痉挛可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继发血小板的聚集和原位血栓的形成。
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释放缩血管的物质又进一步促进了冠脉的痉挛,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正常的。
2.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的异常,指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
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
心肌桥对冠状动脉收缩期的压迫,不仅导致收缩期心肌血流灌注减少,而且舒张早、中期心肌灌注也受到影响,导致心肌缺血。
患者发病时可出现类似冠心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有时伴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会是正常的。
3.微血管病变导致心肌局灶性坏死: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患者微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微血管痉挛以及交感张力增强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症状,被认为是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脏X综合征),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局部心肌梗死,而患者冠脉造影可能提示冠脉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11例分析苏晞;游斌权【期刊名称】《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5(011)005【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同期经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02例,冠状动脉正常的后室壁瘤11例,比例为5.4%(11/202).均为男性,有大量吸烟史,无梗死前心绞痛史.11例均未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1例病人行尿激酶溶栓治疗.随访6个月~2年均存活.结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可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多见于男性及大量吸烟病人,发病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侧支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等有关.【总页数】3页(P321-323)【作者】苏晞;游斌权【作者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2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相关文献】1.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腹痛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一例分析 [J], 方永有;冯秀元;胡文娟2.经皮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心功能不全一例 [J], 丁风华;方跃华;杨文洁;杨震坤;张建盛;张奇;胡健;张瑞岩;沈卫峰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J], 来灿灿; 陈浩; 钟培圻; 陈嘉怡; 谢建彬; 江秋琴; 曹小织; 罗助荣4.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瘤体大小对心功能影响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J], 刘凤娇;赵然尊5.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J], 李静;陈侠;蔡细旋;王西辉;王建榜;陈伟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