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东突厥臣服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突厥源流说法诸多,莫能统一,但大多数说法认为突厥出自阿尔泰山脉地区。
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公元550年,突厥破铁勒。
公元552年,突厥部落建立汗国。
公元553年,灭柔然。
公元554年,统一铁勒以及整个漠北地区,逐渐征服大兴安岭到里海之间的广阔土地。
北齐后主天统三年(567),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唐朝建立后,相继灭东、西突厥。
唐高宗末期东突厥复国,即后突厥。
公元743年,回纥人起兵反抗后突厥,于745年灭后突厥。
后突厥诸部或在战争中消亡,或融入回鹘,或内附唐朝。
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岁贡。
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
同时,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内战。
东突厥583年,突厥汗国内讧分裂。
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对隋朝边境造成重大压力。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
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并且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隋朝在和突厥的对抗中处于上风。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
隋炀帝的残暴征敛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内乱、分裂严重削弱了华夏,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东突厥。
东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6颉利可汗(579年―634年),突厥族,姓阿史那氏,名咄苾,启民可汗之子,东突厥可汗。
620年,继其兄处罗为颉利可汗,颉利可汗继位后,依照突厥习俗续娶曾是其后母、嫂子的义成公主为妻。
单元章节第一单元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集体备课时间:月日,星期;讨论时间:月日,星期;发放时间:月日,星期;检查时间:月日,星期。
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集体备课主讲人陈惠瑜审核人张秋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吗,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过程和方法1.阅读课文中的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事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收集唐朝各民族有好交往的故事,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事实,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2.通过对唐代开明民族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
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的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具黑板、多媒体、音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小组讨论法,5 启发深入法6情景导入法7实验演示法;8实物参观法、9、练习法;10赏析带动法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通案:第一课时学生活动(配合教师要求)教师个性教案调整课时目标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将往的史实。
课时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
课时难点如何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的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的主要内容。
通过科举制度,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中有才能的人加入我们唐这个大家庭。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自学导引1、唐太宗被称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奉行的民族政策。
2、在西域设立军事和行政机构的皇帝是和,分别设置的机构和。
3、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4、唐太宗时把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
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意义:。
5、是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后来回纥改名为。
6、居民是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7、靺鞨族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流域,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有“”之称。
二、合作探究1、唐朝哪两个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各有什么重要意义?针对谈谈你对西藏的认识是什么?2、区分本课所讲的各个民族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什么?总结唐玄宗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封号?三、达标检测1、[2011·成都]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 C. 唐太宗D.唐玄宗2、[2011·天津]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是在()A.汉朝B.隋朝C.唐朝D.清朝3、[2011·连云港]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A.西夏 B.辽 C.金D.吐蕃4、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2)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3)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习目标:1.理解“天可汗”的意思。
2.掌握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学习重点: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与突厥、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的交往。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友好互助才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只是一时的历史现象。
学习方法:小组互动学习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学生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能说出几个?请问作者创作这首歌曲的意图是?你们能够从这首歌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吗?由学生的回答。
教师顺势导入。
展示课题“和同为一家?二、整体感知,展示目标同学们,请大家齐读手中的导学案,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请学生预习P26--- P30,完成下列问题,课堂组内交流、展示,小组评价。
)展示唐太宗图片并提出问题:(1)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你知道当时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他为什么?(2)展示史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3)以东突厥为例,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4)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了解,你能解释一下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吗?(5)2008年,发生在西藏拉萨的“打砸烧抢”给汉族及其各民族的心灵带来深深的创伤,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唐朝,你知道藏族在唐朝时叫什么吗?谁完成对当时青藏高原各部的统一,而成为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6)展示《步辇图》,问:你能够解释这幅画的含义吗?,结果如何?(7)文成公主入藏为什么会促进吐蕃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重大的意义?(8)除文成公主入藏之外,请列举唐朝与吐蕃的交好的事例还有哪些?(9)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留下了七擒七纵孟获的佳话,在隋唐时期,在云南的洱海地区分布这六诏,请问南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你能够举出一个见证汉族人民和西南各民族人民友好的历史遗迹吗?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教师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民族的友好交往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桂园中学高邬胜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应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本课介绍了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四个民族语唐的关系,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做出了贡献。
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实物展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民族服饰。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导入前几天,2013年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领导人,各民族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
今天我们要穿越回唐朝也开一次大会。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体现了当时政治的清明,打败强大的突厥展示了唐朝威震四方的军事实力,同时经济也十分繁荣。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并能够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②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和()。
③吐蕃的两位赞普是和。
④连线搭配:
千寻塔吐蕃维吾尔族
大昭寺南诏藏族
布达拉宫回纥彝族、白族
2.合作探究
①组内、组际交流。
②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平等?
3.拓展延伸
民族关系问题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试列举几例比较有名的民族交往事例分析采取此种措施的原因。
4.系统总结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西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
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满族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民族吐蕃回纥靺鞨南诏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一带色楞河流域东北松花江、黑龙
江
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游牧、农耕、纺织
和冶铁水平高
崇尚勇敢、作风淳
朴
骁勇强悍、能歌善
舞
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松赞干布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与唐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
主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云南王
5.巩固训练
①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A、吐蕃B、回鹘C、突厥D、靺鞨
②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④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
A.皮罗阁B.颉利可汗C.大祚荣D.骨力裴罗
⑤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靺鞨B.突厥C.回纥D.吐蕃
⑥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⑵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动脑筋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回顾小学社会课学过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藏族与吐蕃人相同的地方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铸业和纺织业水平高;能歌善舞。
3、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答: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
练一练★B(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回鹘还未出现)
活动与探究 2、看图分析:书前彩页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
答: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
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
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