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_乔田田
- 格式:pdf
- 大小:173.01 KB
- 文档页数:3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79-02经口气管插管是将导管经口插入气管从而建立气体通道的抢救措施。
经口气管插管由于破坏了口腔部与气管间的屏障,损害了对口腔分泌物的有效清除功能,口腔分泌物沿气管插管竖型下移,成为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一直是棘手的护理问题[1]。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意义气管插管患者不能进食,吞咽,口腔处于开放状态,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干燥,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降低,大量细菌在口腔中繁殖[2]。
由于气管导管的阻挡,难以对牙内面、舌下面、舌根等部位进行彻底清洁,以致口腔分泌物和牙齿表面污垢不断积累,产生口臭、口腔感染[3]。
一些文献[4-5]认为当患者病危时,其唾液的免疫功能也发生改变,包括唾液量和唾液中iga 的改变, iga 的减少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力低,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导致患者口腔更易受感染[2]。
口腔护理可迅速改变口腔内酸碱度,使ph 值接近正常,溶解黏膜蛋白,清除有机物,去除牙齿表面菌斑,达到抑菌、杀菌、防止口腔感染的目的。
另外,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分泌物(含定植菌)有误吸的危险[6],是机械通气并发医院内肺炎的重要机制和途径[7]。
因此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口腔护理液选择曹彩平[8]报道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可以达到清洁无异味的目的。
陈岩等[9]认为呋喃西林冲洗法效果良好。
谢素红[10]建议应先测试口腔ph值,再选择护理液。
ph值降低时,选用4%碳酸氢钠溶液;ph值升高时,选用2%硼酸液;ph值中性时,可用0. 02%呋喃西林液冲洗。
有针对性的选择口腔护理液,更能有效减少口咽部细菌的数量,起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作用。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意义、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护理频次及口腔护理溶液的选择进行综述。
关键词: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目前,经口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于心肺复苏并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是呼吸道管理中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对抢救危重患者生命、降低为重患者死亡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由于气管插管大部分经口插入,再加上危重患者吞咽及自洁能力下降,导致口咽分泌物增多,为致病菌大量滋生提供了较好的营养条件[2],因此,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极易出现各类口腔疾患,所以,提高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减少分泌物的积存和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对于预防口腔感染、防止牙菌斑的形成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机器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了解现阶段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现状及执行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出更合理的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具体流程及辅助用品等,以提高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风险。
1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意义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0.01ml的口咽分泌物中含有106~108个细菌,而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约67%与口腔细菌相同。
经气管插管的患者,口腔内微环境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因为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破坏了上呼吸道屏障,削弱了纤毛的敏感性,使其运动功能及反射功能减弱,导致清除异物的能力降低;此外,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不能彻底清除气管导管和牙垫周围的口腔内分泌物;另外,危重患者口腔的自净能力、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均下降,加之插管后口腔持续处于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使得大量牙菌斑聚积,增加了细菌繁殖和感染的机会。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的常用手段,因此操作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上呼吸道屏障造成一定程度破坏,使口腔内环境发生改变,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疾病等并发症,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干预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预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口腔护理方法、护理频次等方面对口腔护理干预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导致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诱发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具有极高的致死率。
VAP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更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临床研究发现,经口气管插管是导致VAP的主要诱因,因此,加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对VAP预防,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口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实施口腔护理干预的意义插管是目前ICU病房常用人工开放气道方式,由于ICU病房患者的病情危重,多数患者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方式开放气道,此时患者口腔处于开放状态,加之ICU患者病情复杂,易合并多种慢性病,导致患者口腔黏膜抵抗力降低,自净效果较差,易使患者口腔内出现大量细菌繁殖,增加口腔感染、呼吸道疾病、VAP 等发生风险。
相关研究发现[1],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口腔炎症反应发生率,与常规护理患者的口腔炎症发生率相比明更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临床研究发现,加强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可增加口腔湿润度,消除口腔异味,控制口腔内细菌数量与炎症反应,达到理想的口腔护理效果。
2口腔评估方法护理评估是口腔护理干预的第一步,也是口腔护理计划制定的基础。
口腔评估主要是口腔健康程度进行评估,每项评分区间在1~4分。
口唇评分:口唇平滑、湿润,颜色呈粉红色为1分;唇部轻微干燥评2分;唇部出现肿胀、干裂评3分;唇部出现明显水肿、溃疡、分泌物较多评4分;牙龈评分:牙龈呈粉红色,平滑且湿润评1分;牙龈苍白、干燥,出现白斑评2分;牙龈红肿评3分,牙龈出现水肿、溃疡、发炎评4分;舌头评分:舌头呈粉红色,质地平滑、湿润评1分;舌头干燥,出现舌乳头突起评2分;舌头干燥、水肿评3分,舌头干燥明显、舌苔厚重、水肿评4分;牙齿评分:牙齿内清洁无渣评1分;存在少许残渣评2分;存在中等量残渣评3分;存在较多残渣评4分;唾液评分:水状、稀薄、丰富痰液评1分;水状、量多的痰液评2分,呈黏液状且唾液量较少评3分;唾液黏稠成丝状评4分;肉眼可见牙菌斑评分:无牙菌斑评1分;覆盖于牙齿的1/3左右评2分;牙菌斑覆盖牙齿范围在1/2左右评3分;牙菌斑覆盖面积>1/2评4分[2]。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呼吸衰竭或氧合障碍的患者。
在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中,口腔护理问题却常常被忽视。
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卫生不良不仅导致口腔感染的发生,还可能引起全身感染,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大多数医护人员对于这一领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口腔护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口腔护理不到位,导致口腔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有必要对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探讨口腔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和影响,总结目前口腔护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口腔护理的方法和技术,进一步阐明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口腔护理策略和指导,促进患者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改善,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还将探讨口腔护理在未来研究中的潜在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ICU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往往面临口腔健康难以维护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口腔粘膜炎症、牙龈出血、唾液分泌不足等一系列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良好的口腔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口腔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新进展摘要:概述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护理液的选择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引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
由于经口气管插管术比经鼻腔插管术操作方法简单、并发症少,因此被临床广泛采用[1]。
经口气管插管后,口腔护理难度远高于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研究证明[2],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因此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或控制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降低VAP的发生。
1.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法①擦拭法即用相应的口腔护理液湿润棉球后,按一定的先后顺序清洁口唇、牙齿各面、颊部、舌及硬腭。
近年来有许多报道在传统擦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
如龙羽玲[3]将棉球擦洗改为纱球擦洗,结果表明纱球较棉球能更有效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及软垢。
其他改进方法还有长棉签擦拭法、手指缠绕纱布擦拭法等。
研究证明,擦拭法能有效去除菌斑,但存在清洗范围小、压力不足等缺点,当口腔分泌物、污物较多时难以擦拭干净,建议在口腔护理前先行吸引或结合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4-5]。
② 冲洗法是用注射器或注洗器抽取生理盐水或其他口腔护理液,从不同方向对患者牙面、颊部、舌面、咽部、硬腭进行缓慢冲洗,边注边用吸引塑料接管将口腔内液体吸净。
冲洗法具有操作简单、压力大、口腔清洗彻底的优点,对颌间固定、口腔损伤严重、大面积口腔溃疡的患者,采用水冲洗法,能较好地除去创口内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5]。
不少学者对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王舜娟和陈秋芳等[5]的研究表明冲洗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擦拭法且操作时间短。
而蒋玉梅和蒋玉英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擦拭法优于冲洗法。
国外研究认为单纯的口腔冲洗只能清洁口腔、刺激黏膜组织而不能有效去除菌斑,故有学者主张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口腔护理的效果[5]。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患者可以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口腔护理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口腔护理在这类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1. 患者口腔问题的现状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由于长期插管和呼吸机的作用,口腔黏膜往往会出现干燥、破损等问题,容易引发口腔黏膜炎症、龋齿、口臭等口腔疾病。
口腔清洁困难也容易导致口腔细菌感染,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2.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插管和呼吸机的存在,口腔护理更加重要。
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以防止口腔黏膜炎症、口腔感染等口腔问题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口腔护理清洁:经常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者含漱口液清洁口腔,保持口腔的湿润清洁。
2)口腔护理润滑:可以使用口腔润滑剂或唾液替代品来保持口腔湿润,防止口腔黏膜破损。
3)口腔护理洁具:使用柔软的漱口杯、口腔湿巾等洁具帮助患者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
4)口腔护理指导: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口腔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提高患者口腔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4. 研究进展目前,关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定期口腔护理清洁可以有效减少口腔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些研究也探讨了口腔润滑剂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发现口腔润滑剂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干燥的情况,减少口腔黏膜破损的发生。
也有研究表明口腔护理洁具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5. 未来研究方向虽然目前关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通气已经成为了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一直存在较高的风险,因为插管过程中会损伤患者的口腔黏膜和牙齿等组织,并且插管后患者的口腔护理也非常关键。
因此,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1.口腔清洁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内容易产生大量的口腔分泌物,容易使口腔黏膜受到刺激和细菌感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定期进行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口腔清洁方法有以下几种:(1)氯己定漱口液清洗口腔清洁的最基本方法是使用氯己定漱口液清洗,可有效减轻口腔分泌物的产生,减少口腔感染的风险。
一般来说,每日使用2-3次即可,但是需要注意避免过多使用对患者造成过度的负担。
(2)口腔护理盒清洁通过使用口腔护理盒进行口腔清洁,可以更加彻底地清理口腔中的污垢和分泌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同时,使用口腔护理盒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如果患者情况允许,可以使用专门的口腔护理牙刷进行口腔清洁。
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建议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清洁,以保证口腔的清洁卫生。
2.口腔润滑(1)口腔润滑剂(2)醋酸溶液醋酸溶液也可以作为口腔润滑剂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口干症状和口腔感染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用量和浓度,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3)自体唾液因此,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定期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口腔分泌物的产生,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改善患者的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三、结论与展望未来,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完善口腔清洁和口腔润滑等方面的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服务。
同时,还需要探索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生命支持手段,而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些患者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视。
口腔护理对于ETI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口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治疗成本。
口腔护理在ETI患者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口腔护理是指对口腔内的牙齿、舌头、口腔黏膜等部位进行的清洁和护理工作。
对于ETI患者来说,口腔护理不仅包括口腔卫生清洁,还包括口腔湿润和口腔黏膜保护等内容。
ETI患者因为长期接受机械通气,口腔内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出现口腔干燥、黏膜炎症等并发症。
进行科学有效的口腔护理对于ETI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口腔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ETI患者长期接受机械通气,口腔黏膜容易受到机械性刺激和干燥的影响,从而容易引发口腔黏膜炎症、溃疡等并发症。
口腔卫生不佳还可能导致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语言沟通也非常重要。
ETI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机械通气,往往伴随着吞咽功能下降和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
而口腔护理可以通过口腔肌肉的锻炼和口腔黏膜的湿润,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语言沟通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ETI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
一方面,目前对于ETI患者口腔护理的指导性文件和指南相对较少,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口腔护理方案,导致口腔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足;口腔护理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为ETI患者的口腔护理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针对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形成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口腔护理指南,以便临床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口腔护理工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 nt ilat o r-asso c iat e d pne umo nia,VAP)是ICU患者院内感染的首位死因,发生率9%~28%,VAP 明显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病死率高达24%~50%,在免疫缺陷患者或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其病死率更高[1]。
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是VAP预防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2]。
本文就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VAP发生的重要机制。
研究提示,0.01ml的口咽分泌物中含有106~108个细菌,而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约67%与口腔细菌相同[3]。
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内微环境通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是由于气管插管时的侵袭性操作破坏了上呼吸道屏障,削弱了纤毛清除运动和咳嗽反射功能;气管导管和牙垫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无法彻底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危重患者口腔自净能力、黏膜保护作用、pH值均下降,而插管后口腔长期处于持续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使得大量牙菌斑聚积,增加了细菌繁殖和感染的机会[3-5]。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积极有效的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牙菌斑形成、减少口咽部定植菌数量。
文献[6]报道,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干预可以使VAP发生率降低33.3%。
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将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条件作为预防VAP的重要措施。
2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技术挑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危险性。
首先,插管妨碍了护理人员对口腔状况的评估和护理操作,而且当患者出现不合作、躁动不安时易致插管脱出、移位甚至误吸[7]。
而护理人员对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另一重要因素。
许多护理人员认为口腔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作用不大。
Br inkle y等[8]对美国102个ICU病房的556名护士的调查表明,只有68.3%的护士认为口腔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常用手段,但其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对上呼吸道屏障造成破坏,改变口腔内环境,从而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疾病等并發症发生风险,所以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口腔护理方法、护理频次、护理液选择等方面,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标签: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护理干预;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是导致重症患者院内感染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其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9~28%,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更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其病死率可达到24~50%。
积极预防V AP的发生,是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关键,而良好的卫生状况对于预防V AP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1]。
下文就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方法1.1擦洗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口腔护理方法就是棉球擦洗法。
该方法能有效清除牙菌斑,但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而言,受牙垫、管路的阻挡,故很难彻底清洁牙缝、牙内面、咽喉、舌根部、舌下等部位。
有文献报道在麻醉喉镜明视下进行口腔擦洗,让整个操作过程在明亮清晰的状态实施,有助于彻底清洁牙缝、牙内面、咽喉、舌下等死角部位。
并且麻醉喉镜可替代开口器,其镜片弯度很很好地贴合口腔弯度,在下压舌部时不会引起恶心反应。
擦洗法经此改良后,能有效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同时也能节省护理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
1.2冲洗冲洗法是指应用过氧化氢、碳酸氢钠、醋酸氯已定、生理盐水等溶液冲洗口腔的一种护理方法。
关于冲洗法口腔护理的文献报道也较多,有学者认为对口腔进行冲洗能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及V AP,其预防效果比擦洗法更好,但冲洗法与擦洗法在预防口腔炎方面无明显差异,同时应用擦洗法和冲洗法也未能明显提高口腔炎预防效果。
另有文献报道[3],冲洗法仅能将牙齿表面的牙垢清除,而不能将牙菌斑清除,并且在冲洗过程中可能将含有细菌的冲洗液冲入气管导管气囊间隙中,从而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病风险,同时也会增加清醒患者的不适感。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MV)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TMV患者常常存在口腔护理难度大、口腔健康状况差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ETMV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ETMV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ETMV患者口腔护理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气管插管等因素的影响,ETMV患者口腔护理存在诸多问题。
气管插管会使口腔局部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口腔黏膜干燥、细菌易于滋生等情况。
由于ETMV患者常需长时间机械通气,口腔内残留物易在口腔内大量积聚,如唾液、食物残渣等,易滋生细菌,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
ETMV患者常需接受持续性进饮水和解渴操作,这也增加了口腔护理的难度。
2.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ETMV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口腔护理是防止口腔感染的首要手段。
良好的口腔卫生能有效减少口腔细菌的滋生,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
口腔护理还能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有助于预防口腔干燥和溃疡的发生。
良好的口腔护理还能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3. 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ETMV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集中在口腔护理方法的优化上。
有研究表明,在ETMV患者口腔护理中,常规的口腔护理措施,如刷牙漱口等并不能有效改善口腔卫生水平。
有学者开始尝试使用嘴腔清洁剂等口腔护理产品进行口腔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针对ETMV患者口腔干燥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在口腔护理中使用含有润滑剂的口腔喷雾剂等产品,可以有效改善口腔黏膜的湿润程度,降低口腔干燥的发生率。
一些研究还发现,在口腔护理中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剂等口腔护理产品,可以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
4. 口腔护理的护理观念的变化过去,人们一直认为ETMV患者口腔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口腔护理的护理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护理经验浅析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任晨露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摘 要】经口气管插管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的一大根源,造成临床上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干预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手段,本文的研究中从其临床意义、技术挑战着手,对当前口腔护理干预经口气管插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口腔护理常用方法、护理频次、护理液选择及护理评价工具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口腔护理干预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实施效果,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质量,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为业内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干预;护理方法;护理液从当前各医院的临床实践中研究发现,各ICU病房患者的院内感染首位死因就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 AP),其发生率最高能够达到28%而病死率甚至能够达到50%。
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是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的关键措施,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口咽部位的各类细菌进入呼吸道和身体内,是临床上V AP发生的重要机制。
研究表明人体口咽分泌物中每0.01ml内就包3 讨论中晚期肿瘤患者中,癌痛是最为频繁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肿瘤对四周的神经造成了压迫,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痛苦,使得患者在难以忍受疼痛的情况下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当前,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肿瘤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成为临床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临床护理措施严重的重要内容之一。
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针对肿瘤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病情观察、癌痛护理记录、癌痛健康教育等形式,建立科学的癌痛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癌痛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的癌痛痛苦[4]。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已成为许多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长期机械通气会对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口腔护理对于这类患者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口腔护理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性1. 保持口腔清洁: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口腔清洁不易保持,易囤积细菌和食物残渣,导致口腔感染和龋齿。
2. 预防口腔并发症:口腔干燥和溃疡是常见的并发症,口腔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3. 保持营养摄入:良好的口腔清洁和健康的口腔黏膜有助于患者正常进食和营养摄入,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口腔护理方法1. 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和无刺激性牙膏进行每日口腔清洁,清洁牙齿和口腔黏膜,预防口腔感染和龋齿。
2. 口腔保湿:经常使用生理盐水等清洁嘴腔和舌头,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
3. 饮食调理:饮食要软和容易消化,多吃水果和蔬菜,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4. 定期口腔护理:定期检查口腔黏膜和牙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治疗。
三、口腔护理中的注意事项1. 预防口腔感染:避免患者用手触摸嘴巴、嘴唇等,保持经常的手部清洁,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
2. 防止口腔溃疡:避免长时间使用口腔刺激性药物或食物,及时处理口腔溃疡,保持口腔干燥。
3. 积极治疗龋齿:经常检查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四、口腔护理研究进展1. 口腔护理用品的研发: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口腔护理用品专门针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需要进行了研发,例如具有抗菌功能的牙刷和牙膏。
2. 口腔护理护士的培训:有越来越多的口腔护理护士开始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口腔护理水平,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护理服务。
3. 口腔护理指南的制定: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制定针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指南,对口腔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支持患者呼吸功能。
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口腔护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口腔护理的不当会导致口腔感染、唾液减少、口干、口臭等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加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护理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口腔感染,减少细菌在口腔内的滋生,提高患者口腔的清洁度,避免口腔异味等问题的产生。
对口腔护理的重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口腔护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如何降低口腔护理过程中的感染风险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口腔护理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参考,同时也为口腔护理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探讨口腔护理的作用机制,总结口腔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评估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口腔护理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水平和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长期插管容易导致口腔问题,如口腔干燥、口臭、龋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治疗中。
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口腔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气管插管的存在,口腔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护理的不当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口腔感染、牙齿龋齿等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度。
口腔护理还能够减少口腔细菌和病毒的滋生,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二、口腔护理的内容1.口腔清洁: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清洁包括口腔内外的清洁。
口腔内的清洁主要包括口腔内膜的湿润保持、口腔内分泌物的清除、口腔护理用品的更换等。
口腔外的清洁主要包括口唇、面部皮肤的清洁、口腔周围的清洁,特别是鼻腔的清洁。
口腔清洁可以采用温盐水漱口、口腔护理漱口液等方式进行。
2.口腔湿润: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长时间的通气过程中,口腔黏膜容易因为干燥而受损。
口腔的湿润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增加摄入水分、口腔炎症的适当处理、口腔护理润滑剂的使用来保持口腔的湿润。
3.口腔护理用品的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用品的选择非常重要。
优质的口腔护理用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口腔黏膜,减少口腔细菌的滋生。
医护人员在选择口腔护理用品时应当慎重,选择具有清洁、抑菌、保湿功能的产品。
1.气管插管的存在:气管插管的存在使得口腔护理变得更加困难。
在进行口腔护理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气管插管以及患者的口腔黏膜。
2.患者自身情况: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状况通常较差,有些患者并不能自主咳嗽,这增加了口腔护理的难度。
有些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口腔护理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3.口腔护理操作的技术要求:口腔护理是一项技术活,医护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熟练地进行口腔护理操作。
口腔护理操作需要耐心、细心,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是ICU 患者院内感染的首位死因,发生率9%~28%,VAP明显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病死率高达24%~50%,在免疫缺陷患者或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其病死率更高[1]。
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是VAP 预防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2]。
本文就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VAP 发生的重要机制。
研究提示,0.01ml 的口咽分泌物中含有106~108个细菌,而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约67%与口腔细菌相同[3]。
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内微环境通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是由于气管插管时的侵袭性操作破坏了上呼吸道屏障,削弱了纤毛清除运动和咳嗽反射功能;气管导管和牙垫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无法彻底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危重患者口腔自净能力、黏膜保护作用、pH 值均下降,而插管后口腔长期处于持续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使得大量牙菌斑聚积,增加了细菌繁殖和感染的机会[3-5]。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积极有效的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牙菌斑形成、减少口咽部定植菌数量。
文献[6]报道,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干预可以使VAP 发生率降低33.3%。
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将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条件作为预防VAP 的重要措施。
2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技术挑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危险性。
首先,插管妨碍了护理人员对口腔状况的评估和护理操作,而且当患者出现不合作、躁动不安时易致插管脱出、移位甚至误吸[7]。
而护理人员对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另一重要因素。
许多护理人员认为口腔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作用不大。
Brinkley 等[8]对美国102个ICU 病房的556名护士的调查表明,只有68.3%的护士认为口腔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
Grap 等[9]研究显示,在100分的等级式量表评定中,护理人员为口腔护理重要性赋予的分值仅为53.9。
目前尚无统一的针对气管插管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干预指南。
尽管各医疗中心均有自己的操作规范,但具体实施时不同护士间存在很大差别,护理质量难以保证。
Feider 等[10]的1项随机调查研究显示,口腔护理干预差别极大,有7年以上工作资历、高学历(具有学士学位)的ICU 护士会更加重视口腔护理干预,能够规范使用牙刷、牙膏,进行泡沫冲洗、醋酸氯己定、口腔冲洗、口腔评估等口腔护理干预的比例也仅为63%、40%、90%、49%、84%和73%。
另外,护士自身缺乏关于该项技能的系统培训,也极大地影响了口腔护理质量。
3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现状3.1口腔护理方法3.1.1擦洗法棉球擦洗法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
擦洗法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但由于插管、牙垫的阻挡,难以对牙内面、牙缝、舌下面、舌根部、咽喉部等死角部位进行彻底清洁[5,10-11]。
谢红英等[12]在麻醉喉镜明视下用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操作过程得以在明亮清楚的状态下进行,更容易达到彻底清洁上述死角区域的目的。
同时,麻醉喉镜既能替代开口器,又有压舌板的功能,且镜片弯度与口腔弯度相吻合,可以避免压舌板人为将舌下压造成的恶心反应。
这种改良擦拭法既能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同时兼顾了患者舒适度。
3.1.2机械干预法在国外,大部分护士倾向于使用泡沫棉签进行口腔护理,但由于泡沫棉签不能发挥擦洗的作用,无法将危重患者牙菌斑移除,患者将受到潜在的致命性院内感染的侵袭[11,13]。
牙刷较泡沫棉签能更有效地去除牙菌斑,儿童牙刷较成人牙刷具有更好的效果[14]。
但牙刷会增加插管移位的危险,操作难度较大,对有牙龈出血或血小板减低的患者也应慎用。
牙膏并不能有效去除牙菌斑,但可以减少口臭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推荐应用非泡沫型牙膏,因其更容易冲洗,不会因牙膏残留导致患者口腔黏膜干燥[13-15]。
3.1.3冲洗法应用生理盐水、醋酸氯己定、碳酸氢钠、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口腔冲洗,文献中也有较多报道。
徐璟等[16]认为,冲洗法可以较擦洗法更有效地预防VAP 及口腔真菌感染,但在减少口腔炎发生率方面无差别,联合应用亦未能进一步改善干预效果。
但王荣梅等[17]认为,冲洗法只能冲掉附着于牙面的牙垢,不能有效清除牙菌斑,而且在冲洗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含有大量细菌的冲洗液进入气管导管气囊上部的间隙,从而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而且清醒患者会产生不适感。
Munro 等[18]认为,刷牙法可以减少牙菌斑,而0.12%醋酸氯己定冲洗则无效。
Pobo 等[19]研究了二者联合应用进行口腔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1.10.035作者单位:200540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护理部通信作者:陆慰英,E -mail :lwyxj@乔田田:女,本科,护师,E -mail :tiantianqiao321@2011-04-11收稿·综述·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乔田田陆慰英【关键词】口腔卫生;插管术,气管内;重症监护病房【Key words 】Oral Hygiene ;Intubation ,Intratracheal ;Intensive Care Units干预的疗效,观察终点事件是VAP发生率,次终点事件是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量及病死率。
结果显示,联合组较醋酸氯己定单独应用未能显示出更好的干预效果。
王婷等[20]采用电动牙刷和含氟牙膏刷洗结合无菌水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使得牙菌斑去除率、口臭、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陈进文等[21]则对联合应用冲洗法和擦洗法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在18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仅8.56%的清醒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反应,其余均无呕吐、误吸、口腔黏膜损伤或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3.2口腔护理频次在口腔护理的频次上,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国外研究显示,约72%的护士认为对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次数为5次/d 甚至更多,而非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次数仅为2~3次/d[8]。
卢玉林等[22]发现插管4h后,口咽部细菌数量即可回升至插管前水平,建议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应缩短口腔护理的间隔时间,以减少口咽部污染,但是最适宜的间隔时间未做进一步阐明。
张红松等[23]认为,1次/4h的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微环境,达到降低VAP发生率的效果。
黄秀玲等[24]亦推荐2次/d以上的口腔护理,他们对147例脑外伤患者采用0.02%氯己定棉球擦洗及生理盐水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发现随着护理频次的增加,口腔清洁度提高,口腔溃疡、口腔真菌感染及VAP发生率均降低。
Garcia等[6]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其口腔深部抽吸、口腔冲洗和刷牙的频率分别为1次/6h、1次/4h和1次/12h。
3.3口腔护理液的选择3.3.1醋酸氯己定选择适当的口腔护理液,对保持口腔湿润、减少口腔定植菌数量至关重要。
醋酸氯己定溶液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醋酸氯己定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及某些亲脂病毒均有抑制及杀灭作用。
对于ICU内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醋酸氯己定能够降低其呼吸道感染风险,使患者获益[25-26];但对于非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其应用价值尚有争议。
Koeman等[7]研究显示,每天2~4次应用醋酸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
Fourrier等[27]则认为,醋酸氯己定仅可以将早期(插管后5~10d)牙菌斑发生率降低14%,在晚期(插管后11~30d)则无明显作用。
目前常用的醋酸氯己定浓度是0.12%及0.2%两种规格,Berchier等[28]的1项Meta分析比较了二者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效果,他们的分析显示,0.2%醋酸氯己定抑制牙菌斑效果略优于0.12%醋酸氯己定;但在减少牙龈炎方面,两组无差别;考虑到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药物不良反应及成本效益比,在临床推荐应用0.12%醋酸氯己定是可行的。
Tad-Y等[29]给予气管插管患者0.12%醋酸氯己定2ml进行口腔护理干预(2次/d),未能降低VAP发生率(0.12%醋酸氯己定组为17.8%,对照组为21.6%),但拔管时间缩短(0.12%醋酸氯己定组为5.11d,对照组为9.46d),插管3d时口咽部细菌数量亦减少(0.12%醋酸氯己定组为55.5%,对照组为82.1%)。
Pedreira等[30]对56例儿童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应用0.12%醋酸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干预未能减少口咽部定植菌数量,也未能减少患者的机械通。
与此相反仍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提示醋酸氯己定口腔干预可以减少VAP发生率。
Munro等[31]将3个ICU单元共547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4组:0.12%醋酸氯己定组(0.12%醋酸氯己定局部擦洗,2次/d)、牙刷法(刷牙,3次/d)、联合组及对照组,对插管前无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醋酸氯己定口腔干预可以减少VAP的发生率,而牙刷机械干预无协同作用。
Chlebicki等[32]的Meta分析显示,口腔局部应用醋酸氯己定将VAP相对危险度降低至0.74,尤其是心脏手术患者获益更为明显(相对危险度=0.41),但在降低病死率、出院天数、机械通气维持时间及再插管率方面的作用尚不明确。
Koeman等[7]的1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2%醋酸氯己定可减少VAP发生率,与多黏菌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Panch-abhai等[33]的1项大样本(n=512)病例研究显示,0.2%醋酸氯己定口腔干预(2次/d)可以降低VAP发生率、住院天数、定植菌数量及再插管率,其效能与0.01%高锰酸钾相仿。
亦有少量文献谈及醋酸氯己定的医疗费用。
Koeman等[7]计算出醋酸氯己定治疗8d的费用少于100美元(含护理时间、手套费及药费)。
DeRiso等[34]估计醋酸氯己定可以减少约40000美元的抗生素治疗费用。
Sona等[35]的1项研究显示,醋酸氯己定干预总计费用约2187.9美元,但减少了14例VAP,进而节省医疗费用140000~560000美元。
但目前尚无确切的成本效益比分析报道。
总体而言,醋酸氯己定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VAP发生率的作用尚缺乏足够有力的证据支持。
一是由于研究样本量的限制和纳入人群疾病谱的差异;二是尚无统一的用药方案,如采用何种给药方法、频次等;另外,研究中VAP诊断标准不一也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3.3.2其他口腔护理液目前应用其他口腔护理液的研究报道不多。
卢玉林等[22]认为,气管插管前使用0.1%聚维酮碘或0.12%醋酸氯己定进行口咽含漱或冲洗,均可有效减少口咽部细菌黏附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