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1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有效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欣赏《草原上升起的太阳》(学生欣赏歌曲)师:欣赏完歌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的太好了!你觉得草原美不美?你们知道吗,草原的早晨更加美丽,想去看看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早晨景色的文章——5、草原的早晨(板书课题,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师:早晨的草原是什么样子呢?让咱们一起到大草原上去看看吧!(放视频)你能谈谈自己对大草原的感受吗?(学生自由的说一说)三深入文本师:这么美的草原,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来读一读!打开书,读读课文,先看老师的自读要求(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出示一类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正音(容易读错的字有:原宁门民动)去掉拼音再各种形式读(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远和原园宁和打动和运门和们木和牧养和羊)一个字一个字的出示(学习新偏旁还有哪些字也带有这些偏旁)出示二类字正音加拼音练习出示词语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草原醒来了涌出了圈门蹦跳着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欢乐的羊群远处一群群羊儿朵朵白云飘动蓝天下回荡牧羊人的歌声(各种形式读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去拼音开火车读指名读)出示长句子(各种形式读)一起读课文(男女生读)四及时反馈师:课文读的真棒!那么下面老师要让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这次老师的要求可要提高了,请你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的几个问题!(出示问题:课文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中的草原?草原上有什么样的羊儿在奔跑?这些羊儿像什么?)答案可都在课文中哦!仔细读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师:好!你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就回答哪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草原的早晨》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草原的早晨图片,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草原早晨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如何让学生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草原早晨的图片。
(2)相关草原生态系统的资料。
(3)词语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草原的早晨》。
(2)观察周围环境,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草原早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草原的早晨》。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探讨生态系统:(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小组合作,探讨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词语运用:(1)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描绘草原的早晨画面。
(2)布置作业,让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草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了解和词语运用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草原早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在小组合作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歌曲导入:1.今日我们先来观赏一段歌曲,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你们听出歌曲里唱的是哪儿了吗?草原2.那么你们想了解,巡游草原吗?好,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草原的早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复习字词:1.草原上牧民啊都特别的好客,热闹欢迎咱们去他们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们有一个条件:凡是过了生字关的游客才允许他去大草原游玩呢,你们想试试吗?2.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
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三.正文学习:1.好,带上了生字伴侣,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2.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呢?(同学想象)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同学放声读课文)3.把你最喜爱的段读给大家听!4.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带着问题学课文)好,接下来,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学习第一段:1.大家读了这么多,老师也想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啪!啪!”此时音乐戛然而止2.你们看,春姑娘来到了草原上,小草长出来了,草原又变绿了,而且草原上处处是绿色,这真是一一铺满新绿的草原!3.小草长出来了,草原上的牛啊,马啊,羊啊又可以吃到鲜嫩的草了,牧民也开头劳碌起来。
天刚蒙蒙亮,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远处传来了洪亮的鞭声,是谁这么早抽响了鞭声?(牧民)4.随着这鞭声的响起,安静的草原已不在睡梦之中,铺满新绿的草原怎样?(醒来了).指导朗读第一段。
学习其次段:1.安静的草原一下子就喧闹了起来,此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同学绽开想象回答).那我们来看看看到了什么?自读,指名读2. “一只羊”和“一只只羊”有什么不同?那么,从“涌出”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羊多)3.牧民们是怎样放羊的呢?(跨上,追逐)4.指导朗读其次段。
(仿佛自己骑上骏马,快乐感动地奔驰在大草原上)学习第三段:1.同桌互读(读好了给他在书上课题处画一个五角星,读的不正确你来当个小老师教教他)2.羊儿成群地散布在草原上,渐渐地移动吃草,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朵朵白云在飘动)3.好客的牧羊人邀请咱们观赏他们的歌声呢!(放音乐)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4.那么美那么洪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回荡5.我信任,那么美的歌声,和欢乐的羊群肯定会深深留在你的脑海中,美读第3段。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之草原的早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原的早晨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对草原早晨的喜爱之情。
(3)学会欣赏自然景色,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草原早晨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草原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3)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早晨,引出本课课题。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引导学生跟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草原早晨的描绘。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课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见过的最美景色。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描绘。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早晨。
(3)写一篇关于草原早晨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5《草原的早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 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
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 小朋友们, 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 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 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 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 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 头。
二、初读指导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
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五课堂概述•课时数:一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草原的早晨》•课堂类型:听说课•授课对象:学习小组•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草原的早晨》。
2.能够用普通话朗读关键词汇,如草原、野狗、黄色等。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草原的景色。
课前准备1.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准备授课内容。
2.拟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3.安排好教室环境,准备好课件或黑板笔等工具。
课堂内容1. 导入新课•教师问学生:你们见过草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草长得很高,有很多野花,还有一些小动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绿植和门外的草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草原的早晨》。
2. 呈现教材•教师播放格式生动、简洁、生动的音频或视频,采用语音与图像相结合的方式来向学生呈现教材。
•教师反复播放,让学生体验早晨空气清新、草色浓郁、动物活泼等气息。
•教师通过暂停视频,发问学生,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鼓励他们再仔细观察和思考。
3. 讲解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描述草原的景色,简单易懂,易于理解。
•教师指出《草原的早晨》中存在的生物,如野狗、公鸡等。
•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如“黄色”、“站岗”等。
要求学生听写并背诵。
4. 感受教材•教师让学生关注并记录草原的气息和景色。
•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并理解草原上的各种动物行为,记下学生所见所感。
•教师通过猜谜游戏引导学生想象草原,联想游荡的野狗、微风扑面的感觉等场景。
5. 课堂总结•教师回顾主要论点,再次强调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
•教师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草原的景色。
•教师提醒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1.读一遍《草原的早晨》,并用普通话朗读关键词汇。
2.在课外时间观察草地上的动物,做一张草原动物图集。
3.描述一下草原的景色。
总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草原的早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反思1500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朗读、看图、听讲等多种方式,了解『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生态保护思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及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读中领悟文化、在领悟中体验情感。
3.情感目标(1)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意愿。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生态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启发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及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读中领悟文化,在领悟中体验情感。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及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展示草原地图和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对草原的生态环境进行关注。
(2)给学生播放《草原上升起了太阳》的视频,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全面感受草原的美妙。
2.讲授(1)呈现课文的名称,让学生猜想课文的内容。
(2)阅读课文,并按照文字描述的顺序展示草原美景的图片。
(3)针对每张图片的描述,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形容草原的美景。
(4)询问学生,在草原上能够看到什么动物,并向学生介绍草原上孕育丰富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图片及课文内容,理解草原资源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3.练习(1)运用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草原的生态环境。
(2)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所见所闻,从而达到巩固课文、提高语言表达的目的。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草原的早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件。
二、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五、教学策略:(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设计思路: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
5、草原的早晨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
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
(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4、复习巩固生字词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的早晨》语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草原的早晨》。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和草原上的动植物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草原的美景。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看法和感受。
(3)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草原生态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草原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草原的早晨》。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草原生态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草原生态的特点和草原上的动植物生活习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看法和感受,开展小组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草原的早晨》。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和草原上的动植物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草原的美景。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看法和感受,开展小组讨论。
3. 阅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草原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词和短语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草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草原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