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67.50 KB
- 文档页数:9
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运作效率。
为了优化供应链的库存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进行预测和优化,以提高库存的管理水平。
本文将介绍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1. 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基本原理马尔可夫链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概率统计模型,常用于描述具有随机特性的事件或系统的行为。
它基于马尔可夫性质,即未来状态的概率只与当前状态有关,与过去的状态无关。
马尔可夫链模型可以用状态空间、状态转移概率和初始概率分布来描述。
其中,状态空间是指系统可能处于的所有状态的集合;状态转移概率是指在当前状态下,系统转移到其他状态的概率;初始概率分布是指系统在初始状态下各个状态的概率分布。
2. 马尔可夫链模型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应用2.1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库存管理首先需要准确地预测需求。
传统的需求预测方法通常基于历史数据,忽略了时间和状态的关联性。
而马尔可夫链模型可以根据当前的库存状态和过去的状态转移概率,预测未来的需求。
通过分析过去几次的库存变动情况,可以建立起一个马尔可夫链模型,根据当前状态和状态转移概率,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需求趋势。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需求,避免库存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
2.2 订单量和补货策略根据需求预测结果,供应链需要合理确定订单量和补货策略。
传统的方法通常基于人工经验和固定的规则,但往往忽视了需求的变化和库存状态的影响。
而马尔可夫链模型可以根据当前状态和状态转移概率,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订单量,并根据库存水平和需求情况,自动调整补货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库存状态和需求情况,供应链可以根据马尔可夫链模型的预测结果,灵活地制定订单量和补货策略,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2.3 库存优化马尔可夫链模型不仅可以用于需求预测和订单量的确定,还可以用于库存水平的优化。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2.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3.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4.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5.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6.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7.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8.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9.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10.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11.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12.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13.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14.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15.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16.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17.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18.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19.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0.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21.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22.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23.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24.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25.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26.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27.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28.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29.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30.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31.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2.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3.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34.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35.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36.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37.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38. 38.39.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40.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41.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42.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43.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44.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45.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46.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47.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48.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49.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50.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51.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52.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53. 53.54.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55.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56.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57.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58.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59.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60.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61.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62.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63.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64.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65.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66. 66.67.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68.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69.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70.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71.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72.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73.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74.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75.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76.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77.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78.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79.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80. 80.81.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82. 8283.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84.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85.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86.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87.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88.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89.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90. 90.91. 91.92.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93.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94.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95.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96.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97.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98.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99. 谈企业物流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100. 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1、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探讨2、包装的合理化设计是改善物流的关键3、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4、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5、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作用及其有关问题6、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运作7、重构供应链的延迟化策略8、供应链运营和绩效诊断9、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10、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11、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12、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3、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14、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15、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1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17、.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18、XX地区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19、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研究20、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理论与方法21、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22、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23、沃尔玛的物流体系分析24、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探究25、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研究26、现代物流中不合理运输分析及相关措施27、我国零售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8、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29、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30、如何降低零售业的缺货率31、论公路运输建设与物流的关系32、现代物流下公路货物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33、企业仓储合理化途径与改进策略34、如何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35、车辆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36、融通仓模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7、零售型企业物流运作分析38、企业物流外包的评估与实施39、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40、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1 运输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王鸿鹏2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电话:3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45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对比分析67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探讨8 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探讨9 商业企业物流运作探讨1011 XX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12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13 物流信息系统(MIS)应用研究14 集装箱运输如何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15 集装箱运输一体化研究16 港口物流保税区发展探索17 VMI原理及其应用研究1819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20 国际物流运作系统初探王鸿鹏1 某物流节点的选址探讨刘旺盛2 某企业设施布局优化电话:3 某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38091904 某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设计或线路优化5 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6 关于社会大物流合理化之探讨7 XX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设计及线路优化8 XX物流中心设计或XX物流中心的改进设计9 XX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10 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讨1112 某企业采购管理问题分析及改进13 采购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与分析14 某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研究刘旺盛1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途径分析初良勇2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比较分析电话:61852063 第四方物流及其发展策略研究4 某港口物流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5 航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具体策略6 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7 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及存在的问题分析8 某9 企业销售物流合理化的途径分析1011 某具体项目物流配送网络及配送线路规划12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理论与方法13 库存控制模型及其计算机实现14 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方法分析15 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策略研究16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理论与方法17 企业物流外包若干问题研究18 物流企业EDI系统建设问题研究19 基于GIS/GPS车辆自动监控系统研究20 基于供应链的VMI系统运作研究初良勇1 虚拟物流联盟企业的构建王岳峰2 物流园区的规划理论与方法电话:3 敏捷物流企业联盟最优伙伴的选择研究 61802334 模糊数学在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5 保鲜物流中心及其信息系统研究6 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7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关系研究89 最优库存控制仿真研究10 MRP原理及其应用研究11 如何管理你的仓库?12 戴尔公司和IBM的供应链分析及比较1314 世界工厂的物流瓶颈15 中国邮政如何迎接联邦快递和DHL的挑战?16 厦门的城市交通研究王岳峰1 厦门港物流园区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邵晓娴2 我国物流企业品牌战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电话:3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4 厦门港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6 试论物流企业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及构建7 试论厦门物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8 供应链拉动企业核心竞争力9 客户管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整合10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探讨11 厦门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及对策12 厦门港区港联动发展的策略与对策13 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探讨邵晓娴1 厦门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对策研究曾艳2 长三角港口的竞争与合作战略电话:3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分析4 某制造型企业物流运作分析5 某6 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发展策略7 供应链中运输网络的设计方案8 物流企业的绿色运输战略分析9 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分析10 第四方物流业趋势分析11 物流系统成本控制策略分析12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服务内容和特点分析13 供应链核心企业形成条件分析14 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策略15 实现供应链有效协调的案例研究16 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价值分析17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18 某生产企业构建物流体系的探索1920 曾艳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荟萃【时间:2010-08-12 16:52 来源:未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及对深圳的启示2. 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以深圳为例4. 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5. 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6.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7. 深圳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其发展`8. 深圳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9. 深圳空港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对策研究10. 基于循环经济的汽车逆向物流研究11. 深圳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2.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改革和发展13.14. 国外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经验及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借鉴15. CEPA基础上深港物流合作16.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以深圳为例17. 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问题研究18. 浅析中国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19. 国际快递巨头压力下中国快递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0.21. 戴尔直销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22. 汽车企业的采购模式23. 深港集装箱港口竞合经济学分析24. 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25. 关于中远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6. 现代物流发展对深圳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27. 现代物流业与深圳经济的发展28. 标准化、信息化物流对深圳经济的促进作用29. 深圳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研究30. 通过逆向物流实现餐饮业“绿色化”的策略研究3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行模式探讨32. 从深港物流一体化看两地集装箱港口合作的趋势33. 深港两地物流的发展与合作34. 物流园区选址浅析35. 我国医药逆向物流发展的策略研究36. 深港两地港口衔接研究37. 深圳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模式38. 我国IT供应链中渠道管理问题研究39. 国内连锁超市与沃尔玛的配送系统比较分析40. 深圳市粮食配送中心选址研究41. CtoC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42. 广州会展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43. 大珠三角地区港口群整体发展战略探讨44. 淘宝网物流配送模式分析45. 盐田码头对沙、盐保税区发展的影响46.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7. 关于深圳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48. 深港通关口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49. 深圳民营快递的经营情况分析50. 深港合作背景下深圳港口的发展战略51. RFID在道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52. 国际物流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53. 我国国际货代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分析与对策54.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竞争分析55. 我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伙伴关系研究——上海家化的物流外包研究56. 深港两地机场合作研究57. 论政府在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中的作用58. 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系统规划59. 现代物流园区选址探讨—以平湖物流园区为例60. 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构建战略研究61. 深圳港与香港港的竞合及经济博弈分析62. 深圳发展成为物流中心城市的研究63. 中小型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64.65. 深圳家具零售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分析66.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67. 浅析再制造工程中的逆向物流68. 粤港澳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合作研究69. 深圳逆向物流的SWOT 分析和发展策略70. 深港集装箱港口现状比较与对策研究71. 深圳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72. 深港两地港口竞合战略探讨73. 深港两地港口产业的竞合战略研究74. 第三方物流企业关系营销策略的探讨75. 企业逆向物流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76. 深圳与香港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状况研究77. 提升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78. IT行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79. 湛江发展物流业的对策80. 现代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研究81. 国际航运市场态势与深圳航运企业的应对策略82. 物流外包的决策分析及风险防范83. 关于深圳发展绿色物流业的对策研究84. 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85. 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探讨86. 深港两地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87. 我国汽车行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88. 运输现代化与我国现代物流建设89. 深圳货代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0. 传统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研究91. 珠江三角洲主要港口之间的合作策略研究92. 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动因及策略分析93. 盐田港区仓储业发展的探讨94.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竞争力培育研究95. 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探讨--以宝供物流为例96. 深圳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97.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分析98. 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其与市场诚信的关系研究99.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00. 深圳港口物流发展研究101.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102. 我国本土零售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03. 珠三角港口群竞争与合作104. 深港物流协同化实施探讨105. 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106. 加快我国铁路运输业现代物流化的对策探讨107.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108. 深圳集装箱运输行业研究109. 港口对其经济腹地的贡献度分析--以深圳港为例110. 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物流研究111. 现代物流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112.113. 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114. 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115. 深圳物流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开发策略116.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现代港口中的应用117. 我国家电行业物流发展现状与运作模式研究11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的模式选择119. 深圳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与物流需求的关系研究120. 以区域经济理论浅析深圳与香港两地的港口合作121. 物流金融的内涵辨析122. 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以长三角港口群建设实践作案例分析123. 深圳集装箱港口物流专业化服务及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124. 深港物流的融合125.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演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发布时间: 2008-12-12 16:07:39 被阅览数: 3756 次1.商丘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2.物流主要理论探讨3.企业生产物流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4.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5.现代公路运输中的空载问题探讨6.制造类企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7.制造类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8.现代物流管理成本核算探讨9.10.论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11.论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展12.论现代物流配送形式13.论现代物流包装技术14.运输合理化探讨15.论现代物流中心选址16.论货物的存储技术17.供应链管理原理探讨18.现代装卸技术及其设备探讨19.论国际贸易与物流的关系20.论市场营销与物流的关系21.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22.论第三方物流23.企业物流合理化途径探讨24.论共同配送25.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26.企业物流管理的电子商务化应用对策27.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研究28.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29.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30.零库存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31.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模式的合理选择32.车辆配载理论与方法33.传统运输业的转型创新34.逆向物流资源整合35.运输合理化及现代化的研究36.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讨37.运输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38.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39.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40.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41.企业运输方案设计42.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43.44.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45.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46.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47.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48.企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49.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因素的研究50.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移51.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52.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53.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54.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55.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56.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效率浅析57.准时采购模式在企业当中的运用58.敏捷制造模式下的物流策略59.企业仓储技术研究60.企业物流中心的建设分析61.连锁经营业的物流配送策略研究62.搬运装卸设施的规划与管理63.物流客户管理研究64.企业物流组织与设计分析65.XX企业的物流建设实证分析66.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是实际感想-----存在问题讨论67.论产品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68.企业库存控制与生产物流的关系69.物流客户服务的新思路70.物流运输工具(设备)选择对成本的影响71.论库存(库房)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72.73.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初探74.关于郑州港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75.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76.发展现代物流要重视优化企业物流管理77.物流业中网络GPS的运用前景分析78.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79.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第三方物流的发展80.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研究81.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82.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探讨83.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探讨新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84.GPS在现代交通运输中的应用85.物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析86.中外物流配送业发展比较研究87.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88.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探讨89.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90.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建设91.物流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92.结合某汽车行业实际分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管理的模式93.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透视94.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95.企业管理的采购问题96.供应链管理在外经业务中的实用性分析97.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98.99.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100.论城市环境与物流合理化。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26. 物流技术的经济xin研究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47。
制造企业物流求职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5http://www.chddh。
cn/wenzi/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74.物流外包物流招聘决策分析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85。
自动化仓库的货物存储策略与优化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高效的物流和仓储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自动化仓库作为现代仓储技术的代表,其货物存储策略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仓库的运营效率、成本和服务质量。
自动化仓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仓储的运作方式。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如自动化输送设备、堆垛机、机器人等,实现了货物的自动存取和管理。
然而,要充分发挥自动化仓库的优势,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货物存储策略。
首先,货物分类是存储策略的基础。
根据货物的性质、尺寸、重量、价值、需求频率等因素,将货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于性质相似、尺寸相近、重量相当的货物,可以集中存储,便于管理和操作。
例如,将易碎品与非易碎品分开存放,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将体积较大的货物存放在专门的区域,以充分利用空间。
在确定货物分类后,合理规划存储区域是关键。
一般来说,自动化仓库可以分为入库区、存储区、拣选区和出库区。
入库区用于接收货物并进行初步检验和分类;存储区是货物存放的主要区域,应根据货物的分类和存储要求进行布局;拣选区则是为了方便快速拣选货物,通常靠近出库区;出库区用于货物的集中发货。
存储方式的选择也对存储策略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存储方式包括托盘存储、货架存储和箱式存储等。
托盘存储适用于大批量、重量较大的货物,能够提高存储密度和搬运效率;货架存储则可以更好地利用仓库的垂直空间,适合存放中小批量、尺寸多样的货物;箱式存储则便于对小件货物进行精细管理。
货物的存储位置分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考虑的问题。
可以采用定位存储、随机存储和分类随机存储等方法。
定位存储是为每种货物指定固定的存储位置,便于查找和管理,但可能会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
随机存储则充分利用仓库空间,但可能会增加货物查找的时间。
分类随机存储则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存储,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空间利用率和查找效率。
为了优化货物存储策略,还需要考虑货物的出入库频率。
对于出入库频率较高的货物,应存放在靠近出入口的位置,以减少搬运时间和成本。
关于库存管理研究的综述一、引言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实现合作以及供应链实现集成管理的关键。
库存管理技术也一直是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net)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
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
这些不确定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衔接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Interface)和运作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Operation)。
供应链的这些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库存产生了很大影响。
企业为了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避免发生缺货或应对供应链不确定因素,需要有一定的库存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较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水平,减少企业的成本负担,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推广和应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建模和库存管理策略两个方面。
二、库存建模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建模主要包括复杂产品需求模式下的库存建模、复杂目标函数下的库存建模、多周期环境下的库存建模和多产品环境下的库存建模等类型。
1.复杂产品需求模式下的库存建模对于复杂产品需求模式下的库存建模,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随机过程和微分方程概率论模糊数学以及概率论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建立或拟合某种环境中某类产品的需求模式已经成为建立库存成本模型的前提目前,对复杂产品需求模式库存建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易变质产品需求模式随机需求模式模糊需求模式和不平稳需求模式4个方面如:Baker RC和Ueban TL最早将易变质品的需求描述为库存水平的函数,黄会然将易变质品的需求描述为时间的函数,而Giri BC和Chaudhuri KS 则进一步将易变质品的需求扩展为瞬时库存水平的函数;Reyniers提出了一种在不确定条件下求解报童问题的高——低搜索算法,寻找在需求最不利的条件下使期望利润最大的订货量;Sne A则研究了低运费需求和高运费需求两种需求模式下的报童问题,并对价格的上升和下降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最优订货量的边界。
对于库存管理的几点思考一、对几篇论文的总结在阅读过大量有关库存管理、库存优化控制的文献后,选取了5篇论文,从研究对象、假设条件、及论文所得结论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几点对于库存管理的思考。
(一)、基于一次补货条件下的时装库存控制优化研究(常娥,赵方雷,物流技术2010年6月刊(总第219期)1、研究对象: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库存控制策略,时尚产品品牌运营商(服装业)2、假定:购货商在销售周期内只有一次补货机会(这与我国相关行业的运作环境比较接近,受限于补货提前期和运作水平的影响,很多时尚产品在销售季节内最多拥有一次补货机会。
)3、分析思路:图1销售第一阶段库存管理运作示煮图思路如图1所示,在每季销售季节开始Ts=0处,初始订购量Q1进入销售;在经过t (2~4)周的销售后,在Ts+t处在之前销售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更新需求预测改进原有的预测,然后发出补货订单,补货数量为Q2;再经过补货提前期L周后,Q2的补货数量到货进入销售,直到第一销售阶段结束。
整个运作模型利用需求预测更新和补货降低市场协调成本。
4、结论:如果补货时间选择太早,实际销售数据不能很好地为第二阶段的需求提供准确的预测。
如果补货时间太迟,随着剩余销售的缩短,补货的效果就会逐渐丧失;而且补货的价格越来越高。
另外补货时间的选择还同补货提前期有关,如果补货提前期短,则补货时间的选择范围越大。
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对于我国的服装企业来说,一般在销售开始后的2~4周内进行补货操作为佳。
(二)、不确定需求环境下多级库存系统优化与协调模型研究(于春云,赵希男,彭艳东,潘德惠,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第1期)1、研究对象:多级供应链下的库存模型优化研究(数值仿真时用的是3级)2、假定:(1)所有合作伙伴的风险都是中性的;(2)信息是完全的,即所有合作伙伴的成本结构和收益函数等是彼此知道的;(3)所有合作伙伴对终端市场需求的概率分布及隶属函数是已知的;(4)企业生产的是一种短生命周期产品,即单周期库存问题;(5)对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商,其零部件或原材料以产品为单位,即一件产品所需的零部件或原材料为一个零部件或原材料单位,以下我们将合作伙伴的经营的对象统称为产品;(6)本文假定生产能力和最高库存量无限制。
随机补货间隔期的多周期库存优化模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品销售线上进行,从而在全球市场中寻找更多的商机。
同时,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销售需求也越来越不确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货物库存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机补货间隔期的多周期库存优化模型是一种目前比较成熟的库存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库存量、供应价、需求价、库存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库存量和补货周期进行预测和调整,实现库存量和补货周期的最优化控制。
库存量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
库存量过多会导致资金占用的增加,库存成本增加,而库存不足则会导致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延误交货时间、损失客户信任等问题。
因此,库存量控制的优化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机补货间隔期指的是根据需求量的变化,不定期地补充库存。
这种补货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但是,随机补货间隔期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补货周期选择不当,会导致库存不足或库存过多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随机补货间隔期的多周期库存优化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最优化的补货策略。
多周期库存优化模型能够对库存量和补货周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考量,得出最优化的库存管理策略。
其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评估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二是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执行和调整。
在成本和效益的评估中,需要综合考虑库存成本、补货成本、拣货成本、缺货成本等因素,并通过对各种成本的分析,找出最优化的补货周期和最优化的补货量。
在方案执行和调整中,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库存量和补货周期进行调整,确保库存量稳定、库存成本最小化。
综上所述,随机补货间隔期的多周期库存优化模型是企业优化库存管理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库存量、补货周期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实现最优化的库存量控制和补货周期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2020年物流管理论文题目选题精选2.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4.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5.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6.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7.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8.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9.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10.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11.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12.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13.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14.虚拟库存案例分析15.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16.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17.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18.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19.物流成本核算研究20.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1.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及对深圳的启示2.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3.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以深圳为例4.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5.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6.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7.深圳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其发展`8.深圳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9.深圳空港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对策研究11.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1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13.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1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1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16.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17.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8.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1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1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1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1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15.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1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1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1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
(考查课)
题目: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姓名:陈超
学号:11412030118
专业:工业工程
教师:翟佳
成绩: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单期随机库存控制模型和多周期随机需求模型的研究寻求最佳订货策略。
关键词:随机寻求、最佳订货策略
一、随机需求下的库存成因
供应链中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为实现较高的效益和较低的成本而对库存水平进行控制。
为此人们对库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建立各种适合具体情况的库存模型。
下面就库存的一般成因进行了分析:
1.传统库存的成因分析
“库存”在英语里面有两种表达方式:Inventory 和Stock, 它表示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暂时处于闲置状态, 库存的计算公式为:
库存=累积供应- 累积需求
可以这样形象的理解上面的公式, 假设在供应链中存在一个“水库”, 然后测量流入水库的整个供应量, 再减去观测到的流出水库的需求量, 那么留在水库里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产品报废)就是库存。
用数学方法来表示, 设I(t)代表在时间t 时刻的库存量, 并设在t=0 时刻系统开始运行, I(0)=0。
S(0, t)表示0~t 时间内的累积需求量, D(0, t)表示0~t 时间内的需求量,则:
I(t)=S(0,t)- D(0,t)
通常我们认为库存是不会小于零的,即I(t)>0, 可是实际上, 库存为零时, 有些顾客愿意等待满足需求, 也就是说需求超过了供应, 那么I(t)<0 了, 出现了负的库存量, 这在实际情况上是允许的, 可以把- I(t)理解为一批订单等待物品供应。
从以上可以看出, 传统意义上的库存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需求的不确定性;
②通常情况下准备时间和生产提前期较长,系统的应变能力弱、柔性差;
③交货也有提前期;
④低频率大批量补货。
2.供应链库存的成因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物资供应上组织流、信息流、物流不能很好的运作,这样就会导致库存设置不当。
由于供应商和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和分销商之间的合作不稳定,比如供应商不能按照合同期限提供采购件,核心企业因此不能及时给客户或分销商提供产品,为此供应链上的企业不得不设立库存。
可见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水平低是引起供应链库存的根本因素。
信息流的不畅引起供应链库存主要表现在:低效率的信息共享;企业间的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大;企业的信息提取和传输的延迟。
由于库存数据存在误差,那么各个节点企业制订的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就会遇到困难,时间越长,预测误差就越大,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就会降低,客户的订货满意率下降,企业的订单损失会增加,从而导致库存的增加。
二、基于随机需求下库存模型的相关研究
关于随机库存控制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集中在对单期随机库存控制模型和多周期随机需求模型的研究。
需要库存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供应关系,库存由于需求输出而减少,通过补充而增加。
库存的基本问题是研究特定的需求类型,如何确定最优订货量,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补充,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库存管理目标。
如果库存控制不当,会增加库存成本。
库存太多,将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并带来积压物料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为了控制库存, 需要建立恰当的库存模型,而库存模型和客户需求是有很大关系的,本文研究的是客户随机需求下的库存管理,因此需要建立其数学模型寻求最佳订货策略。
下面依据存储论建立数学模型,求得随机需求下的最佳订货策略。
1.单周期随机需求模型
单周期随机需求问题也称报童问题,其特点是:将单位时间看作一个周期,在这个时期内只订货一次以满足整个周期的需求量,这种模型我们称之为单周期随机需求模型。
单周期随机需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锤子”买卖,就是当存货销售完时,并不发生补充进货问题。
其主要研究的是易变质产品,如报纸、鲜花、书刊、食品等产品。
其含义为:如果本期的产品没有用完,到下一期该产品就会贬值,价格下降、利润减少,甚至比获得该产品的成本还要低;如果本期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则因缺货或失去销售机会而带来损失,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有损失,研究该模型的目的是确定该时期订货多少使预期的总损失最少或总盈利最大。
1)模型的建立与最优分析
报童问题:有一报童每天的售报数量是一个离散型的随机变量,设销售(需求)量x的概率分布是P(x)为已知,每张报纸的成本为C,售价为P元(P>C)。
如果报纸当天卖不出去,第二天就要降价处理,处理价为w(w<C)。
求报童每天最好准备多少份报纸?
2)解法1:损失的期望值最小
售出报纸数量为x,其概率P(x)已知,。
设报童订购报纸数量为Q,这
时损失可分两种情况。
[1]当供过于求(Q≥x)时,产品因不能售出而降价处理产生的
损失的期望值为:
[2]当供不应求(Q<x)时,因缺货而失去销售机会而产生总的损失期望为:
[3]当订货量为Q 时,总成本的期望值为:
[4]由于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假设x 为非负整数,用差分方法求解,订货量为
Q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
由①式得:
即(1)
同理由②简化得:(2)
[5]由式(1)和式(2)得:(3)
由此可确定最佳订货量Q,其中称为临界值。
3)解法2:以赢利的期望值最大为目标
当供过于求(Q≥x)时,这时只能销售x 份报纸,故可以赚到(P-C)x。
未售出的报纸降价处理后,每份损失(C-w),共损失为(C-w)(Q-x)。
故赢利的期望值为:
最佳订购批量Q 满足:
同时成立,联立两个不等式求解可得最佳订购批量Q。
由式(4)得:
即(6)
同理,由式(5)推出(7)
由式(6)和式(7)得:(8)由此可以确定Q 的最优量。
4)分析
通过比较(8)与(3)是相同的。
由上面求解可知,虽然报童问题中损失的最小期望与赢利的最大期望值是不同的,但确定最佳订货批量的条件是相同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考虑,最佳订货量都是一个确定的值。
2.多周期随机需求模型
多周期随机需求模型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何时订货及每次订货多少。
在单位时间内,需求量是随机变量,什么时候订货,订多少货、分几次订货由存储水平来控制,构成多周期存储控制系统,适用于能无限期保持可售出状态产品(过期不贬值)。
该系统比单周期的模型复杂得多。
最优订货批量通过最常用的经典经济订购批量EOQ模型得到。
经济订货批量,就是按照库存总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储的订货批量,这种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就称为经济订货批量法,也称(Q,R)模型。
一般称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模型。
[1]EOQ 模型假设: ①需求是持续、稳定且已知的, 即需求率是常数d;②订货提
前期已知, 且是固定的,设为L; ③进货是瞬时的, 即订货与进货之间不存
在时间差; ④不存在数量折扣, 即无论订货量是多少, 均以同一价格购买。
[2] 在EOQ 下的总成本为:
[3] 按定货成本和库存成本总和最小导出经济订货量(EOQ ): I T
C DC EOQ 2
式中:
C I ——单位存货的年成本
C T —— 一次订货的业务成本
D ——年需求量
[4]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需求是不确定的。
为了防止缺货造成了损失,需要有安
全库存(缓冲库存)。
安全库存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它作为一种缓冲器用来补偿在订货提前期内实际需求超过期望需求量所产生的需求。
安全库存对公司成本有双重影响:降低缺货损失费,提高服务水平,但会增加维持库存费用。
即使有安全库存的存在,仍不能保证顾客的每一次需求都能得到保证,因此缺货是不可避免的。
考虑到安全库存为SS ,则提前期定货量为:
OP=dL+SS=u+SS
[5] 订货点为:
ROP =SS+DE
式中,SS:安全库存;DE:提前期内需求的期望。
三、结论
1.从单周期随机存储模型可以看出,在一段时间T内库存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确
定需求量,从而求出总成本最小或赢利期望最大。
通过分析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总成本与赢利,求出总成本期望与赢利期望值都满足临界值,进而确定了Q的量。
2.随机需求下的最佳订货模型假设客户每月的需求是随机的,非均匀的。
而经
济订购批量EOQ 模型假设需求是持续、稳定且已知的。
实际上,后者将前者得到的最优订货量平均到每个运行周期T,两者并不矛盾,它们分别是库存控制策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利用随机性需求模型得到需求期望值,将求得的期望值看作确定型需求,然后再利用EOQ模型求最优订货批量。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p170-172
[2]张杰.随机需求条件下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11)78-79
[3]黄宁.随机需求下最优库存策略研究.2012(06)149-152
[4]李怀祖.生产计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齐二石.物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供应链管理》考查成绩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