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玉器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商代古玉的特点及特征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
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
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
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
因为人物、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
商代晚期,玉器的图案、琢工、抛光比早期有了明显的进步,如跪形玉人。
为妇好墓所出,高7厘米,玉料呈青色,通体有黄褐色浸痕.作跪坐状,双手抚膝,长脸尖额,弯月形细长眉,臣字眼,闭口,凸鼻,头梳一条长辫,辫根于右耳后侧,发辫盘绕至头顶。
头戴圆箍形颁,领前连一卷筒形饰。
身穿交领长袍,长至足躁。
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郭”;两肩饰有臣字目的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腰左侧插一宽柄器,上饰卷云纹和节状纹。
殷墟中圆雕似此件者不少,其做法是粗略地形成一个圆柱体或立方体,然后再进行细部雕刻。
商代玉器,品种齐全,尤其是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的商代王室玉器,更是种类繁多,从功用分,大致可分为礼器、仪仗器、用具、饰品及艺术品几大类。
神灵玉器主要出现和运用于原始社会和商周时期,当时古人一方面把玉视作山石之精灵加以尊崇,另一方面又将本部族信奉的神灵形象用玉琢之,似乎希望二者完美的结合后,能产生更大的奇迹,发挥更大的神力,以帮助人们躲避凶险和灾难。
商代玉器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厚的神秘色彩在收藏品市场上广受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通过对古玉工艺技术原理的剖析,能够基本确定古人磨制一个线条,大约需要几天的工时。
古玉收藏之商周古墓出土的文化期玉器
一是商周古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红山文化勾云佩
1
2
3
上图为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
二是商周古墓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齐家文化三璜玉璧
三是商周古墓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器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凤
1
2
3
上图为曲沃晋侯墓出土的玉神人头像,应为石家河文化玉器四是商周古墓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
1
2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山文化双璜玉璧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山文化玉璇玑
1
2
3
上图为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出土的龙山文化玉琮
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前代玉器还有好多,特别是一些西周、春秋、战国古墓出土文化期、夏商古玉比较常见,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这一有趣的现象。
各时期玉器概述范文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品,其制作历史悠久,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玉器进行概述。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早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
这些早期的玉器大多是简单的器物,如琮、索等抽象形状的器物,还有一些简单的装饰品。
这些器物一般较小,制作精细,被认为是早期人们对玉器制作技术的探索和实践。
商代:商代是中国玉器制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商代的玉器以青玉为主,青玉是首次在玉器中大规模应用的玉石,商代玉器的形态以玉璧、玉璜和玉圭为主。
这些玉器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制作精细,雕刻纹饰繁复。
商代玉璧大多为方形或圆形,是古代祭祀中的重要器物,被看作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全盛时期,玉器在周代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周代的玉器形态更加多样化,如玉鸟、玉龙、玉虎等动物造型的玉器,还有玉钺、玉环等武器和装饰品。
其中,周代的玉器中的龙纹和凤纹纹饰开始出现,这些纹饰在后来的玉器制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周代玉器的刻划技巧进一步提高,刀法更加熟练,工艺更加精湛。
汉代: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汉代的玉器制作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
汉代的玉器大多以玺印、玉佩、玉琮、玉镯等大型礼器为主,其中以印章最为著名。
汉代的玉印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刻制精细,纹饰繁复。
此外,汉代玉器中的玉佩和玉琮也十分精美,形状多样,刻工精湛。
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黄金时期,唐代玉器在形态、纹饰和工艺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唐代玉器的形态更加自由多样,不再受传统礼器的束缚。
纹饰方面,唐代的玉器纹饰丰富多样,包括鸟兽、植物、人物和文字等。
工艺上,唐代玉器的刀法更加熟练,技术更加成熟,刻工更加细腻。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后期,明清时期的玉器在形状和纹饰上相对保守,对传统礼器的模仿更多。
在和田玉器收藏业内,玉器又有古玉和新玉之分,近代以来的玉器都称为古玉,其中人类又习惯将明清时的玉器称为古玉,而明清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古玉本就稀少,高古玉因年代更久远,尤其稀少,也高于一般玉器。
今天我们就介绍商周时期的高古玉。
商周时期也是我们玉器发展比较重要比较繁荣的时期,玉器的制作在这一时期,由简单走向复杂,品种更丰富,玉文化初见雏形。
彼时,玉器比较注重选材,大量选用新疆优先玉料,玉质细腻,颜色以白色、青色、绿色为主。
玉器的造型以扁平形最多,有玉璧、玉瑗、玉环、玉璜等等。
玉器根据玉料的形状而成,易于加工的玉料多制成玉璧等,不易加工则制成有动物图纹的玉佩。
西周大型玉璧多为素面无纹饰,小件玉器则雕琢有精美的龙凤等纹饰,对于玉人、动物等题材的玉雕,尤其重视对于头部,眼、嘴、耳的刻画。
商周时期后期,玉器制作有了进一步变化,使用的玉种有白玉、青玉,除礼器外,佩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繁荣,出现了组合而成的"组佩"。
这一时期的雕琢工艺非常先进,阴刻线、镂空雕技术娴熟。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玉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就不同时期的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介绍。
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玉器还处于简单的器物阶段,主要有简单的玉石饰品和工具。
形制上以原石为主,工艺简单,纹饰较为简约。
代表性玉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龙山玉,其形制多为片状或棱角状,纹饰以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
2.商代: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玉器工艺技术达到峰值的阶段。
商代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祭祀的玉器,一类是用于个人佩戴的饰品。
祭祀玉器多为玉璧、玉琮、玉钺等,形制规整,工艺精美。
个人佩戴的玉器则有玉环、玉佩等,形制较为灵活,纹饰多样,常见的纹饰有神采飞扬的神兽、人物、云纹等。
3.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时期。
周代的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宗庙祭祀所用的玉器,一类是王室贵族所佩戴的玉器。
宗庙祭祀的玉器主要有玉璜、玉圭等,形制大气庄重,纹饰中多以神兽为主。
王室贵族的玉器则以玉佩、腰带玉等为主,形制精美,纹饰优雅,常见的纹饰有龙纹、凤纹等。
周代的玉器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艺术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玉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复精细。
玉器的形状有玉瑗、玉琮、玉環等,纹饰以神兽、人物、花纹等多样化为主。
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常见的工艺技法有云纹雕、阴刻、掐丝等。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就是“帝王玉器”,以玉璜和玉板为代表,形制独特,线条优美,纹饰复杂。
5.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玉器主要以玉佩、璧等为主。
秦代的玉器多以龙纹、凤纹等神兽的纹饰为主,形制较为庄重,线条简洁。
而汉代的玉器多以人物、动植物的纹饰为主,形制比较灵活,纹饰繁多。
秦汉时期的玉器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汉代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不仅纹饰繁复,还注重雕刻的细节和表现力。
夏、商、周玉器鉴赏夏代(约前2070~前1600)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继续,也是商代玉器的开始,夏代玉器肩负着承匕启下的重要转折作用。
商代(前1600~前1 046)玉器踩着夏代玉器的肩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与青铜器结伴,成为奴隶社会主要文明的标志。
据《太平御览》引《风俗通》资料披露:武王灭商时,曾“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商代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还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技艺极高的玉工。
西周(前1046~前771)。
西周早期玉器,无论在造型、纹饰,还是在刀工、选材等方面,都笼罩着商代玉器的浓浓的影子。
西周晚期玉器,是挣脱了商代玉器因袭重压的新颖玉器,它特别注重曲线的琢磨,着力营造曲线的审美感,出现了中国治玉史上第一个“美雕时代”。
历史学家总结说:夏玉尚忠,商玉尚质,周玉尚文。
所谓忠,就是“尽已”(朱熹语),就是精深。
刀工精确并且深沉是夏代玉器的主要特征。
所谓质,就是“中正无邪”追求“遗华反质”式的古朴。
所谓文,就是纹理、文华、文采。
(《礼记·乐记》),商代刀工文采。
《文心雕龙·原道》:“逮及商周,文胜其质。
”周代玉器纹饰之美,是被历代占玉学者所公认的。
夏、商、周玉器的特征一、主流纹饰:夏商周玉器的主流纹饰有方格纹、方折纹、连弧纹、太阳纹(涡纹)、四蒂纹(柿蒂纹)、齿纹、竹节纹、T形纹、S 形纹、蕉叶纹、龙鳞纹(商代龙鳞纹类似蒂纹,周代龙鳞纹呈铲形或“加点铲形”或“三柿形”)、蛇纹、虺纹、蝉纹、龙纹、兽纹和人物纹等。
商代龙纹佩(上图)龙颈饰龙鳞纹,龙身饰连弧纹,龙脊饰齿纹。
商代玉刀(上图)刀面饰有方格纹、T形纹、S形纹和三角纹。
商代石牛(上图)中科院安阳工作队发掘出来的商代石牛身上饰有方折纹、卷云纹、连弧纹和勾连叶形纹,刀工与纹样比起来玉雕来,几乎是一模一样。
西周玉器上所饰的方折纹、连弧纹、柿蒂纹和卷云纹(左下)商代玉器所饰方折纹(右下)商周玉羊角饰竹节纹(上图)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玉刀上饰有S形纹和柿蒂纹(上图)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双龙璜表面饰有铲形和柿蒂形龙鳞纹。
夏商西周时期的玉器设计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玉器设计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设计特点、器形和纹饰等方面逐一探讨夏商西周时期的玉器设计。
夏朝的玉器设计主要特点是简洁朴实,注重几何形态。
夏代的玉器以玉器和玉石的拓片为主要形式。
首先,夏代的玉器器形主要有“Z”形和圆筒形。
其中,“Z”形玉器是夏代主要的玉器种类之一,它的形状象征着八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砚台和轴形玉器,设计得非常精细。
圆筒形的玉器多为玉琮,外部有由圆形、方形和玉线组成的玉纹设计。
这些器形都非常简洁明了,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和谐。
其次,夏代玉器的纹饰主要是几何纹饰和人物或动物形象。
几何纹饰主要通过玉线和纹槽进行表现,而人物或动物形象主要体现在面具、兽面和神像上。
几何纹饰包括直线、曲线、波形等,通过神秘的几何构图展现了玉器的独特美感。
人物或动物形象在夏代的玉器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神像代表着其中一种崇拜的对象,兽面则代表着其中一种守护力量。
商朝的玉器设计延续了夏代的传统,但更加注重精细和精美的工艺。
首先,商代的玉器设计注重了器形和纹饰的多样性。
器形方面,商代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玉琮、玉璧、玉钺、玉圭等。
这些器形多样且精致,充分展现了商代玉器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纹饰方面,商代的玉器纹饰主要包括神兽纹、兽面纹、云纹、雷纹等。
这些纹饰通过对玉器的表面雕刻和琢磨,使得玉器表面呈现出立体感和动感,给人带来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美感。
其次,商代的玉器设计注重了美学与实用的结合。
商代的玉器既是贵重的礼器,也是实用工具。
这些玉器不仅注重形式美,更注重实用性。
比如玉琮的形式美与其用作礼器的功能相结合,使得玉琮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起到了宗教和仪式的作用。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设计的重要时期,玉器设计在此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在器形上,西周的玉器设计以玉缽、玉璋、玉斝为主。
这些玉器设计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同时,西周时期的玉器设计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器形,如戴绳玉、单弦玉等。
商周玉器纹饰含义一、商周玉器纹饰概述商周时期的玉器纹饰主要出现在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墓葬中。
这些玉器纹饰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
商周玉器纹饰的主题多样,包括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每种纹饰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二、动物纹饰1. 鸟纹饰:商周时期,鸟类纹饰在玉器上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鸟兽纹,即将鸟和兽融合在一起的纹饰。
这种纹饰寓意着天地交合、阴阳调和,象征着和谐与统一。
另外,夔鸟纹也是一种常见的纹饰,它被认为是一种神兽,具有驱邪辟恶的作用。
2. 鱼纹饰:鱼在商周时期的玉器纹饰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鱼纹饰象征着富饶和繁衍,与农耕社会中的丰收和繁荣密切相关。
鱼纹饰还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水是生命之源,因此鱼纹饰也被赋予了象征生命力和活力的意义。
3. 龙纹饰: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之一,商周时期的玉器中常见到龙纹饰。
龙纹饰象征着皇权和权力,被视为吉祥和神圣的象征。
龙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因此龙纹饰在商周玉器中的出现,也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的权威和地位。
三、人物纹饰1. 神像纹饰:商周时期的玉器中常见到神像纹饰,这些纹饰通常代表着神明或祖先。
神像纹饰多以人形为主,具有肥胖的形象和肌肉发达的特点。
这些神像纹饰被认为具有保护和祝福的力量,用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平安。
2. 祭祀纹饰:商周时期的玉器纹饰中还常见到与祭祀有关的图案,如祭器和祭服等。
这些纹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重要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祭祀纹饰在形式上通常具有庄重和肃穆的特点,其象征意义与祭祀仪式的神圣性和仪式感相呼应。
四、神话传说纹饰1.抱歉,由于回答的字数限制,我无法在一个回答中提供4000字的详细介绍。
我将继续为您提供商周玉器纹饰含义的信息,并在此回答中尽量提供更多相关内容。
神话传说纹饰在商周玉器中也是常见的。
这些纹饰通常描绘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动物和场景,承载着丰富的神话意象和宇宙观念。
商代玉器鉴赏之——玉琮商代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尤其是商代玉琮,是商代玉器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
今天,我们将会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商代玉琮的鉴赏价值和历史文化背景。
一、商代玉琮的历史文化背景商代玉琮是商代玉器的一个重要类别,它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的时期内。
当时的社会主要是农耕文化,其文化特征是强调礼制、祭祀和宗教活动。
玉器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祭祀、宗教崇拜以及贵族的消费。
因此,商代玉琮的外形造型、纹饰与玉质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
二、商代玉琮的技艺鉴定商代玉琮有着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风格,其制作工艺较为精湛,和其他类型玉器一样,商代玉琮的品质是以玉质、工艺和构造为主要衡量标准。
在玉质上,商代玉琮的表面应该能够显出汉白玉的腰带纹理,玉体上不应该有太多的瑕疵和缺陷;在工艺上,商代玉琮较为细腻,纹饰精细,造型典雅,成功地融合了当时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在构造上,商代玉琮分为两端,上半部为龙角状,下半部是轮廓变形的矩形体,整个玉琮的比例应该和谐统一。
三、商代玉琮的文化意义商代玉琮的造型与纹饰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具体表现在祭祀和宗教信仰上,是商代时期的礼仪文化的产物。
玉琮的造型大致模仿了牛角状,象征着大地之神,离不开祭祀和宗教信仰的环节。
同时,玉琮的纹饰由很多且是重复的浅刻线条构成,为了突显其神秘而典雅的气质。
这种纹饰的组合形式和线条的笔画技法都是商代玉器非常独特的刻画方式,代表了商代时期艺术审美理念的成熟与进步。
四、商代玉琮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对古文明的研究和古董收藏的兴起,商代玉琮的收藏价值不断提高。
商代玉琮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它非常稀有和珍贵,收藏商代玉琮可以作为一种极为有文化价值的投资形式。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商代玉琮也是收藏家和鉴赏家的心头好之一。
商代玉琮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来之不易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美感也让人们爱不释手。
总之,商代玉器中的玉琮是具有丰富的鉴赏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它代表了商代时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1.新石器时代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多为玉璧、玉珮等。
这些玉器形制基本上是平面凸起,符合当时简朴的器物风格。
同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还受到了神秘宗教仪式的影响,因此很多玉器上刻有神灵形象和神秘符号,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
2.商代玉器:商代玉器主要以玉璧、玉龙等形制为主。
商代玉器的特点是形制庄重、纹饰丰富,往往有一种神秘的气息。
商代玉器的纹饰大多是抽象的图案和神兽图案,有的还刻有人物、动物等。
商代玉器通常色调较低,呈灰白色和土黄色。
3.西周玉器:西周玉器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琮、玉斧等。
西周玉器的形状更加规整,造型更加规范。
同时,西周玉器的纹饰更加细致,线条更加流畅,呈现出一种平滑和谐的美感。
纹饰上主要以神兽图案为主,体现了西周社会对于神灵崇拜的特点。
4.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
除了传统的玉琮、玉璧、玉斧等,还出现了新的玉器形制,如玉罍、玉杯等。
春秋战国玉器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纹饰简洁、轮廓明快。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多以动物、植物纹饰为主,色彩明亮,呈现出一种活泼轻盈的美感。
5.秦汉玉器:秦汉玉器主要以玉佩、玉璧、玉器等形制为主。
秦汉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粗犷、线条笔直,纹饰简约大方。
秦汉玉器的纹饰多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往往富有雄伟的气势和丰富的变化。
6.唐宋元明清玉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玉器形制更加多样,种类更加繁多。
这些玉器形制包括了前述的各种传统形制,同时还出现了新的形制,如玉簪、玉钏等。
唐宋元明清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精致、纹饰精细、线条流畅。
纹饰上主要以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为主,呈现出一种细腻婉约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玉器在器型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从简朴、庄重到精致、细腻,每个历代玉器都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玉器不仅具有欣赏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精神。
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贵族文化的繁荣。
在商朝时期,玉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奢侈品,成为贵族阶层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本文将为您介绍商朝玉器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对古代贵族生活的影响。
一、商朝玉器的种类商朝玉器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装饰品、礼器和器物三类。
1. 装饰品:商朝贵族常佩戴玉器作为装饰,例如玉佩、玉簪、玉环等。
其中,玉佩是最为常见的装饰品之一,以方形和带有龙纹的圆形玉佩最为精美。
佩戴玉佩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贵族婚礼重要的送礼之物。
2. 礼器:商朝的礼器主要采用玉石制作,用作贵族间的馈赠和示好。
最具代表性的商调琮、传国玺等被视为国家尊严的象征,只能由国君所佩戴。
这些礼器通常以方形为主,雕刻了复杂精美的神话和动植物纹饰。
商调琮器是商王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崇高权力。
3. 器物:商朝玉器的器物主要用于生活和日常使用。
这些器物通常包括玉杯、玉匜、玉璋等,制作精美,形状多样。
商朝贵族将这些器物作为宴会和宴会中的餐具使用,在饮食时彰显其尊贵身份和优雅品味。
二、商朝玉器的制作工艺商朝玉器制作工艺精湛,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制作工艺包括选料、雕刻、打磨和镶嵌等。
1. 选料:商朝玉器的制作首先需要仔细挑选合适的玉石原料。
商代选择以和田白玉为主,因其质地温润、质地坚硬而属于尊贵的材料。
玉石的颜色和纹理决定了玉器的整体效果,需要有经验的工匠进行鉴定和挑选。
2. 雕刻:商朝玉器的制作过程中,雕刻是关键的环节。
工匠们运用锋利的工具和细致的手法,将选定的玉石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并雕刻出图案和纹饰。
商代的玉器通常以神话传说和动植物纹饰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财富。
3. 打磨:制作完成后,玉器需要经过打磨工艺,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将玉器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精致完美。
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玉器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时期,玉器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以及其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商朝的玉器商朝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勾玉、佩玉、饰玉等。
玉器的材质主要取自中国境内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岷江流域等地。
这些地区的玉石质地坚硬,纹理美观,适合制作玉器。
商朝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相对原始,主要采用磨制和凿刻的方式进行加工。
玉器的制作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如原料的选材、雕刻、抛光和加工等。
其中,彩绘是商朝玉器的一大特点,这种技法能够使玉器更加鲜活、生动。
二、玉石在商朝社会的地位在商朝社会中,玉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商代王室和贵族阶层非常崇尚玉石,他们将玉器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商王的玉璋、玉旒和佩玉等玉器都是权力和特权的体现。
同时,玉石在商朝社会中还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物质,被用来与神灵进行祭祀和崇拜。
商代贵族家族往往将玉石作为家族的信物,传承至今的商朝后裔仍然珍爱这些玉器。
三、玉石文化的影响玉石文化在商朝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玉石文化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审美标准,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代玉器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提高了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追求。
其次,玉石文化也成为了商代社会的一种象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精神追求。
商代的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水平。
总结起来,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代玉器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
玉石文化也成为了商代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水平。
商朝的玉器和玉石文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古玉器发展之商周玉器(二)玉高冠鸟柄形器,商商代玉器琢玉技艺①掏膛技术。
殷墟出土的两件玉簋有着较大的内膛。
其掏膛工艺与玉琮从两头钻心不同,它只能从上部镟起,逐步磨磋成深腹。
因此需要按照同心圆的规律,将砣具固定,旋转簋坯,带动蘸水的金刚砂进行琢磨。
但也可能是用小管钻多次取心后经琢磨而成。
玉三牙璧,商②掐环技术。
也有用一块玉材锼空掐磨成两个以上互为联缀的活动链环。
③琢阳线或双勾阴线技术。
这时玉器上的重要细部多琢刻出阳线或双勾阴线,这是由商代早期柄形玉器上的阳线兽面纹发展起来的,须经勾、彻、挤、压四道工序才能完成。
它是商代晚期琢纹的主要手法。
玉嵌松石铜柄戈,商④立体玉雕。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有少量玉动物,但其形体均较扁平,不是圆雕。
殷墟出土玉器中则有一批立体的玉雕动物,如人物、熊、虎、龙等。
⑤俏色玉器。
巧妙地利用玉材不同的颜色,设计、雕琢成某种器物,称为巧作。
俏色玉器的出现时间可能很早,成功之作应是小屯北帝乙、帝辛时代房子遗址内出土的玉鳖,背甲呈黑色,头颈和腹部均呈灰白色。
同出的俏色石鳖更为成功。
青玉鱼形刀,商商代玉器功能商代晚期玉器的种类、数量比商代早期和远古均有所增加,说明玉器的功能是逐步扩大的。
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新型玉器已有几十种,如簋、盘、梳、耳勺、玉链以及虎、象、熊、鹿、猴、马、牛、狗、兔、羊头、蝠、鹤、鹰、鸱鸮、鹦鹉、燕、鸬鹚、鹅、鸭、螳螂、蝉、蚕、螺蛳、凤、怪鸟、怪兽、各式人物等,按用途可分为 7类:①礼器。
祭祀天地神祗祖宗用玉、巫术用玉,如璧、环、瑗、玦、璜、圭、琮、簋、盘等。
玉凸唇环,商玉圭,商②仪仗器。
王、妃举行仪式时的仪仗用玉,如刀戈、矛、戚、钺等。
它们形制虽类似兵器,但不能用于作战,仅有等级标志作用。
此外,有槽榫的动物玉中有一部分也可能是仪仗玉。
玉嵌松石铜柄戈,商③工具。
手工业和农业工具用玉,包括斧、凿、锯、刀、铲、镰、纺轮等,因其中大部无使用痕迹,故也可能用于随身装饰。
青玉鱼形刀,商④用具。
商朝的玉器与玉文化商代的玉器制作与用途商朝的玉器与玉文化商代的玉器制作与用途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玉器制作和玉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代的玉器制作精致,玉文化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不仅是贵族阶层的象征,也是一种信仰与崇拜的表达。
一、商代玉器的制作与工艺商代玉器的制作与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玉器主要以玉石为材料,通过加工、雕刻和磨光等工艺制成。
商代玉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挂穴法:即在玉器上开启一个或多个穴口,用细线穿过串连起来,在颈部或边缘附近悬挂,形成挂件。
这种制作方法多用于玉坠和玉饰品的制作,如玉佩和玉环等。
2. 凿刻法:在玉石上使用凿子和刀具进行雕刻和切割,以形成各种图形和纹样。
这种工艺常用于制作玉玺和玉带钩等实用的玉器。
3. 镂空法:将玉石切割成薄片,并在其表面进行雕刻和镂空,形成立体的图案和纹饰。
这种制作方法多用于制作玉瑗和玉璧等高级玉器。
4. 磨光法:通过使用砂石和水磨擦,使玉石表面达到光滑的效果。
这种工艺通常用于磨光玉璧和玉器的边缘部分。
二、商代玉器的用途商代玉器的用途和功能多种多样,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典型的玉器用途:1. 礼仪用途:商代玉器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玉佩作为王室贵族的身份象征,佩戴玉佩有助于显示贵族地位和神圣的权威。
此外,玉玺用于授予权力和封建体系的传承,具有权力的象征意义。
2. 装饰用途:商代玉器在个人和宫廷装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玉璧、玉璜和玉饰品等可以用作宫廷的装饰和陈设,展现出奢华和尊贵的氛围。
此外,玉器还可以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佩戴在身上以烘托贵族的形象。
3. 祈福用途:商代人们对玉器有一种特殊的信仰和崇拜,相信玉器具有神秘而神圣的力量。
商代人们将玉器视为辟邪的护符,佩戴在身上或作为祭品供奉神灵,以祈求福祉和保护免受邪恶力量的侵扰。
4. 藏器用途:商代人们还将玉器视为宝贵的财富,有些玉器被用作贮存、保存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精神财富。
解析商周玉器
商周玉器:重视选材,大量使用新疆优质软玉,色淡绿或白中泛绿,玉质细腻,抛光后表层呈柔和的玻璃光泽。
商周玉器多为扁平体造型,大多是先将玉料切割成板块状毛料,再加工切削成圆形玉坯,其中规整成形的进一步加工为壁、瑗、环等,不具备深加工条件的玉坯,则割圆形坯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琢为玦、璜或动物、禽鸟形玉佩。
王礼器壁、璜、玦等,商代有厚薄两种形制。
壁多光素平整,边缘轮廓圆润,无棱角。
西周大型璧多平素无纹饰,小型璧琢饰精美的龙、凤、鸟纹,龙凤纹身加单环或重环鳞纹。
商代玉凤长尾羽内卷,周代凤纹高冠长尾,尾羽向上翻卷披及头顶。
玉琮多为光素的单节柱体,以致清代末期释名时,有'杠头'之称。
商代早期的玉仪仗,特点是在器物边缘琢出脊的齿牙呈平直或柔和的凹形,连续排列四齿至六齿,有如后世的女儿墙垛,兼有加固和装饰功能,商后期逐渐消失。
周代玉仪仗,器形超于细长,小型化。
商代后期出现商周玉器中罕见的立体圆雕玉人,玉龙、玉象等,商代玉人面部征为额头高、鼻根及眼内凹、下额上翘的'月牙脸'形,鼻、眼、嘴均宽大,厚嘴唇上翘,周代玉人面部扁平、中分发、戴大耳环,形象夸张变形,装饰趣味浓厚。
商周玉人、动物有禽鸟玉饰都很重视头部眼、嘴、耳的刻划。
商代多用双撤阳线琢'臣'字型眼、早期形状线纹方正,晚期线纹圆润眼形细长。
西周时'臣”字形眼的眼角或眼梢伸出长线卷勾。
在动物鸟纹、鱼纹中,参用菱形或橄榄形眼和双阴线重环纹眼。
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周玉器欣赏中国国家博物馆商王武丁玉簋商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盛食器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12.5厘米、口径20.5厘米、壁厚1-1.6厘米此簋为绿色,平口方唇,腹部微鼓,圈足略外撇。
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玉簋,侈口圆唇,下腹微鼓,圈足直矮。
二件玉簋与琮、圭、璧、环、瑗、玦、盘等礼器共出175件,以璜为数最多,共73件,环次之,共24件。
这与《考工记》中记载的玉礼器基本相符,除璋外,已基本齐全。
“礼玉”专指璧、琮、圭、璋、璜、琥这6种玉器,也可称为“六瑞”。
妇好墓出土玉礼器,对研究周代玉礼器的渊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商王武丁玉簋中国国家博物馆商王武丁玉刀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人纹璜西周(前1046 - 前771年)长10厘米、宽1.9厘米、厚0.5厘米璜是一种圆弧形玉器,目前所知最早的璜出土于浙江余姚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
除用作日常佩饰外,璜具有重要的礼仪功用。
《周礼》就将玉璜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称为“礼天地四方”的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玉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礼记?玉藻》云:“君子于玉比德焉。
”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
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玉璜多发现于人的胸腹部,往往是一组玉佩中的主要佩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晚期春秋早期串饰战国1957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长20厘米此器由大小不同的玛瑙珠、琉璃珠、玉珠、绿松石管、玉管及蚕形和蝉形玉饰穿缀而成,为墓主佩带之物。
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墓地内出土多件串饰,其特点是讲究不同组件之间的排列次序和不同材质之间的搭配与组合,突出色彩方面的对比,个体虽小巧,但与组玉佩一样都能达到彰显身份的目的。
西周玉佩西周玉佩西周组佩相关知识扩展了解:绛县麦田中发现古墓倗国3000年后横空出世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拱手玉人西周(约前11世纪)1959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墓出土高7.3厘米、宽2.5厘米、厚1.3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商王武丁凤冠人像与高冠凤鸟佩商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高12厘米、宽4.4厘米此器双面雕刻侧面人像,蹲踞状,昂首,头顶高耸边缘有脊齿的凤形羽冠。
商周玉器概述
摘要:玉器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可作为实用的装饰品、工具,同时在宗教、礼仪等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玉在中国历史上,既是重要的精神产品,也是传统文化精髓的物质基础。
对待玉器的理念也伴随着玉器的不断发展而得以延续。
本文主要以商周玉器为主,通过对商周玉器的造型特征进行概括以了解它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玉器造型;特征;礼制化
一、商周玉器的造型
商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而闻名于世,发达的青铜器为玉器业提供了较为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使商周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此时期属于生产工具型的玉器有玉刀、玉斧、玉铲等;属于兵器器型的有玉钺、玉戈、玉璋等;属于礼器或是装饰品的有玉璧、玉环、玉觿、玉簪、玉琮、玉璜等。
另外,鱼、鸟、龟、兽面、人首佩等单体器型开始出现。
西周玉器与商代玉器可以说一脉相承,在造型、纹饰、雕琢技艺方面基本可以沿袭商代后期风格,根据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玉器的出土范围远远超过商代,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雕琢工艺方面都不亚于商代,但因西周礼制的影响,其形制和种类却少有突破,缺乏创新。
商周以片状为多,雕琢器型较粗,但是类型比较齐全,除礼仪用器、工具、装饰件之外,还有诸多生活用玉和相当数量的杂器,也有少量的圆雕,其中以动物为多,造型生动形象,雕琢手法细腻。
最长见的主要有玉龙和玉鸟。
玉人姿态各异、神态逼真,有站姿、坐姿和跪姿。
商周玉器在玉质、沁色、钻孔、装饰等方面都已形成属于这一时代的特点。
这些特点有的表现得较为突出,有的则并不是很明显。
商代玉器的用料品种比较多,有青玉、碧玉、白玉和黄玉,且多为新疆所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南阳玉、岫岩玉、大理石、红玛瑙和绿松石。
其沁色也多种多样,其中以鸡骨白色较为突出,色如水煮之骨,其受沁之处纯白无光,质地变软,故而称“鸡骨白”。
有的玉器仅在边缘处局部有沁色,有的是整体沁色,另外有的商代玉器上有较重的褐色沁。
钻孔的孔型有两种,一种是一面钻孔,孔眼一边大一边小;一种是两面钻孔,孔眼两段大,中部细,呈现蜂腰状。
许多商代玉器孔内留有螺旋形琢磨痕迹。
值
得重视的是。
商代玉器采用了类似现在的剪影的加工工艺表现一大批的动物形象,或是正面、或是侧面,先用玉山将动物形象的外部轮廓裁切成型'然后再以阴刻线简洁地勾勒对象身躯各个部位的线条,造型准确生动。
另外,商代部分片状玉器所带有双重牙齿,亦为此时期玉器所独有的特点。
牙齿多为方形,牙上有小凸齿,主要装饰在玉钺、玉璜、玉鸟等片状玉器边缘部位。
有些商早期玉戈,“援”与“内”相接处,带有非常复杂的凸齿,齿形近似鸟头。
商以后,此类带有齿牙的玉器极为罕见。
商中晚期玉器的纹饰,一般为阴刻线构成的龙形、兽形、人形,或分别为各种抽象的折线、封闭线,以双阴线为多。
商代玉兽角部及眼部特征最为明显:兽角顶端都带有一个槌,呈蘑菇形;兽眼为双阴线“臣”字形,或阴刻直线切割出的圆形'或双阴线圆形,或近似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形式。
周代玉器纹饰同商代区别比较大,一般也由双阴线雕刻,但无商代纹饰的刚劲之风,线条多呈弧形,且勾线的坡度也较大。
周代玉器上最长见的是鸟纹和夔纹。
二、礼仪化的商周玉器
商是我国历史上严格的奴隶制国家,所以玉器同青铜器一样均为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工具,其制度化、人格化的礼器功能强大。
权力意识已成为商时期社会意识的主流。
它伴随着文明的到来,又塑造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因此,为了强化这种权力意识,巩固已经取得的地位和政权,此时的玉器也逐渐由新石器时代为原始巫术服务的祀神,发展到为奴隶社会制度服务的祀礼,成了当时社会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器和工具,并在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到周时玉器的功能及历史地位因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两周时期玉文化的主要表现是:西周时期,周王朝以“宗法礼仪”来稳固江山社稷,这一时期的玉器也成为礼制化形式。
用玉制度已根本完善,特别是用于硷葬的礼仪用玉,己经形成系列和比较完整的制度,证实我国礼制发展已达到巅峰时期。
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加之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玉器主要作为佩饰,但它仍是贵族财富与权利的象征,此时玉器更进一步完善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道德观念,玉器的人格化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
由于商周玉器是为社会礼制服务的,所以在玉器的雕琢过程中,往往寄赋了当时人们的一种观念或含义,其审美意识也被诠释到了实用意义上。
那些并非写实的装饰图纹及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应与当时宗教观念和社会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周时代的玉器,其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写实意义。
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国美
术这种人文观念的早熟和对实用功能的重视,所以古人的审美活动,往往要绝对服从当时的政治、宗教及社会需要。
商周玉器是为当时的礼乐制度服务的,既代表了当时的等级又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商周玉器在中国古代玉器史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开始出现人性化趋向。
从物质观念上看一,是古人对玉的自然属性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从思想观念上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规范和意识形态。
同时也为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理念化、人格化奠定了基础。
商周玉器中那种左右对称、正面为尊的构图,方折合度,严谨规范的花纹,无一不是礼制社会的产物。
工匠们在碾琢刻划时,决不能逾越礼制的模式,同时它随着礼制的绝对权威达到极致。
这种审美意识,及对玉的爱好、崇拜对日后中国人的思想、性格的塑造均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殷志强.《中国古代玉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版.
[2]杨伯达.《中国占代一玉器面面观》,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1期.
[3]李学勤.《走出疑占时代》,辽宁人学出版社,1994年版.
[4]林巳奈夫.《中国占玉研究》,艺术图书公司,1997年版.
[5]贾娥.《关于河南出土东周玉器的几个问题》,文物,1983年4期.
[6]常素霞.《试论中国玉器的发展与审美特征》,文物春秋,1995年第3 期总第29 期.
[7]《读图时代.玉器器形识别图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8]张竹邦.《翡翠探秘》,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