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4
各时期玉器概述范文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品,其制作历史悠久,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玉器进行概述。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早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
这些早期的玉器大多是简单的器物,如琮、索等抽象形状的器物,还有一些简单的装饰品。
这些器物一般较小,制作精细,被认为是早期人们对玉器制作技术的探索和实践。
商代:商代是中国玉器制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商代的玉器以青玉为主,青玉是首次在玉器中大规模应用的玉石,商代玉器的形态以玉璧、玉璜和玉圭为主。
这些玉器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制作精细,雕刻纹饰繁复。
商代玉璧大多为方形或圆形,是古代祭祀中的重要器物,被看作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全盛时期,玉器在周代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周代的玉器形态更加多样化,如玉鸟、玉龙、玉虎等动物造型的玉器,还有玉钺、玉环等武器和装饰品。
其中,周代的玉器中的龙纹和凤纹纹饰开始出现,这些纹饰在后来的玉器制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周代玉器的刻划技巧进一步提高,刀法更加熟练,工艺更加精湛。
汉代: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汉代的玉器制作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
汉代的玉器大多以玺印、玉佩、玉琮、玉镯等大型礼器为主,其中以印章最为著名。
汉代的玉印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刻制精细,纹饰繁复。
此外,汉代玉器中的玉佩和玉琮也十分精美,形状多样,刻工精湛。
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黄金时期,唐代玉器在形态、纹饰和工艺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唐代玉器的形态更加自由多样,不再受传统礼器的束缚。
纹饰方面,唐代的玉器纹饰丰富多样,包括鸟兽、植物、人物和文字等。
工艺上,唐代玉器的刀法更加熟练,技术更加成熟,刻工更加细腻。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后期,明清时期的玉器在形状和纹饰上相对保守,对传统礼器的模仿更多。
对“汉八刀”的一点研究陈旭中14108126关键词汉八刀玉蝉葬玉文化蒲纹秦汉玉文化汉八刀形成的背景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玉文化也蒸蒸日上。
从王公贵族到官宦人家甚至绅士富商等阶层日常用玉品种丰富、数量众多、加工工艺精湛。
此时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汉代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
玉礼器(所谓瑞玉)较前减少,已不再是玉器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种人微言轻装饰用的玉佩饰大增加,用于殉葬的玉冥器变显著增加,玉用具也有较大的发展。
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
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肖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七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
镂雕蟠龙玉杯兽面纹玉铺首玉头像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汉代普遍重视玉料选择,尤其崇尚白玉,大量和田玉进入中原,为汉代玉雕奠定了物质基础。
汉代玉器既有清逸脱俗、自由奔放的特点,同时具有典型的雄浑豪放、气势昂扬的特征。
汉玉多以阴线勾勒,线条纤细优美,画面舒畅大方。
普通采用隐起和镂空工艺,技术非常娴熟,高浮雕和圆雕也大量运用。
玉器设计打破对称等传统风格,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内容丰富多样。
粗细线条并用是汉代玉雕特征,由阴线刻演变成游丝毛雕是汉代玉雕的重要标志。
古人赞扬汉代玉雕“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汉代抛光技术达到很高水平,玉衣片等玉器表面打磨光洁如镜。
汉代玉雕作品中大量采用镶嵌技术,有金镶玉、玉镶金等。
金缕、银缕玉衣的工艺水平令人惊叹不已。
纹饰主要有几何纹和动物纹,几何纹有谷纹、蒲纹、涡纹、去雷纹、丝束纹等;动物纹有龙纹、凤纹、兽面纹等。
由于道家思想的影响,出现驱除凶邪和反映羽化成仙题材的玉雕作品。
而汉八刀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汉代人入坟,重厚葬,有着品级的达官贵人甚至死后全身上下要裹一层用金线银线或铜线丝线连缀玉片的衣裳,并且在人体的九处孔窍里也塞进玉。
各时期玉器概述史前玉器概述史前玉器概念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中期,也就是整个夏及商代早期这么一个漫长的区间。
这个时期是中国玉文化的起源时期,它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其前期是缓慢的、不明显的,这一阶段包括从旧石器起至商代早期;而其后期则是跳跃式的,飞速发展的,这一阶段包括商代晚期及至西周。
在古玉器栏目的概说里面我们已经提,到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
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
由于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
又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
还由于它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
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
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
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
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
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及至到了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周早期,由于受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冲击,玉器已不能像在原始社会那样,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继续占主流或垄断地位了。
但它在美身、祭祀、礼仪、殓葬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代妇好墓的玉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艺术品以及杂品等七类,反映出当时玉器的用途甚广、地位至尊的历史面貌。
其中肖生玉器占很大份量。
一、填空题26*1 '二、选择题10*2 '1.良渚文化代表的玉器例题:下列哪个不是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类型(D)A、琮B、璧C、钺D、鼎2.许慎五德《说文解字》许慎《说文解字》称: “玉, 石之美者。
有五德: 仁义智勇洁3.玉雕按工艺分类分哪三个大类圆浮透玉石雕刻工艺技法通常有三种: 圆雕、浮雕、透雕4.周礼中记载的六器是哪六器《周礼》中记载的“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这其中“六器”分别指的是璧、—琮—_、圭、璋、璜、—琥___ 。
5.中国的清代的大型玉雕代表作2 个圆雕山子明清时期的玉器制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从玉雕艺术史上来讲,代表十六世纪以来玉器制作水平的还是要推大禹治水山子,特别是所谓的“乾隆玉”,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最后的辉煌。
会昌九老图玉山6.元代大型玉雕最具代表性的1 个元代玉器具有雄健豪放的时代风格,最具代表性而且体量最大的作品是现存北京团城的渎山大玉海。
7.七孔玉刀是著名的齐家文化的玉器,它产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时期8.汉代玉雕技法运用极细的阴刻线来勾画玉器表面这种技法叫游丝工9.出廓璧出现在什么时代出廓璧出现在(战国)时期;10.春水秋山玉是我国少数民族风格的玉器作品,哪个朝代的辽金元11.半璧是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璜12.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标志着我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陪葬玉器13.宋代的玉器大量出现市井化,代表性的市井玉器是持荷童子14.周礼中对不同等级的人使用不同等级的玉器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王执什么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15.明代的玉雕主攻小型精美玉雕,其中最出名的玉雕师是陆子冈三、判断题10*1 ' 1.翡翠玉石制品从什么时代在中国兴起可能在18 世纪末清朝翡翠约于宋代以后在中国趋于流行(X)2.尔雅云肉与好之间的关系原话: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玉器概论一、玉之类型1、软玉2、硬玉3、古玉、老玉与新玉二、“玉石之国”与“四大名玉”(一)新疆和田玉(二)河南独山玉(三)辽宁岫岩玉(四)湖北绿松石三、中国玉器发展历程(一)新石器时代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
当时琢玉已从制石行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玉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用玉敛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
(二)夏、商、周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
东周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
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三)秦、汉出土秦玉寥寥可数。
秦玉器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个半世纪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一个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杯和玉盏。
这与当时风靡一时的佛教美术和陵墓石刻艺术极不相称。
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
(五)隋、唐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
(六)宋、元、明、清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七)近、现代清代后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的动荡,玉器加工没有大的发展,但民间传统玉雕没有停止。
20世纪30年代李辉设计的“翡翠玲珑宝塔”受到世界博览会的赞誉。
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
1、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罕有一件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2、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3、玉从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始终未变,其传统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4、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她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二、玉、玉器、古玉器的定义1、古人对玉的认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旧石器时代,玉与石不分;新石器时代,区分了玉与石。
▲甲骨文中出现了"宝、玉"的概念。
▲古代,宝石与玉是不分的,如水晶水玉,红宝石红玉、牙乌、雅姑、雅琥都是波斯语的"宝石",如紫牙乌。
▲1863年Alexis Damour将和田玉称为软玉,将翡翠称为硬玉。
2、现代定义天然玉石:指自然界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美观、稀少、耐久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玉就是特殊的岩石。
玉器: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
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
即清末及以前的玉器属古玉器。
又分为传世古和出土古。
视频欣赏:石中君子三、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1、政治功能:古玉器为等级制的物化,玉的道德、文化观念。
2、经济价值:古玉器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3、礼仪功能: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
4、装饰功能:佩饰与玩赏是古玉器的最初功能。
5、宗教功能:有宗教用玉。
1、政治功能A、玉器为等级制的物化表现在:1)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起,氏族首领的墓葬中就出土了许多精制的玉器,如良渚文化。
对中国古代玉器的认识中国玉器制作的历史非常悠久,至迟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
从此,他们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独特的玉器艺术。
在先秦时期,玉器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可以显示身份,象征财富和权力,用作沟通天人的灵物。
在西周时期还是当时礼的重要载体,甚至因其温润莹泽的优越属性而成为道德情操的化身。
秦汉以后,玉器逐渐褪去其炫目的光晕,但仍承载着人们去祸祈福、安康吉祥的美好愿望。
因此,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不仅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情操,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高超技艺,也是中国精神美的特征,有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同时,还具有体现等级、身份和财富的作用。
总而言之。
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超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审美趋向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中国古代玉器的玉质特征主要是指古玉的呈色原因。
古玉器学把玉器的呈色原因概括为自然呈色和外来沁染两种,其中自然呈色包括本身呈现的颜色和外表风化的黄色皮谷,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而外来沁染又可分为自然受沁的“沁色”和人工染作的“染色”两种。
玉器常见的出土特征有附着物、白化和玻璃光等。
既然玉器有玉器的的玉质特征,自然便有玉器的鉴定。
玉的鉴定方法有很多,首先可通过光泽,常用来鉴定的三种光泽有金属光泽(贼光)、油脂光泽和瓷性光泽,其次是硬度、密度或比重,还有音调和透明度,中国古代素有“叩之其声清越舒扬”和“瑕不掩玉玉不掩瑕”的说法。
我们知道,玉器通常精美无比,其条纹美轮美奂,由此可见古代玉器师傅们的精湛工艺。
那么玉器是怎样制作的呢?玉器的制作流程分为采料、切割、雕琢、钻孔和抛光。
制玉的工具一般是砣机、解玉砂,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所使用的砣具大约有五种,大砣用于切割,宽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
通过一道一道精心而又繁琐的工序,通过能工巧匠们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看见一件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才能让玉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仅不会褪去反而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珍宝、民族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