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分分秒秒不浪费(3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通过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三、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坐,4人一小组,每人带一个儿童表;教师:秒表、跳绳、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神六发射成功)对了,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全世界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这一天发射成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吧!(画面演示神六发射倒计时,学生随着画面一起倒计时:3、2、1),这样的倒计时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呢?(出示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10、9、8、7、6、5、4、3、2、1)2、刚才这样的倒计时你知道是用什么作时间单位的吗?(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动态画面)3、揭题,看来呀,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钟面,认识秒针和1秒。
(画面演示:钟面)(1)师:你知道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吗?(又长又细红色的就是秒针)问: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秒针走了几小格?引导学生一起得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走了5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一个大格,那么一个大格就是5秒。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展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认识各家学派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语基训练1. 看拼音,写词语。
2. 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 把下列词语和它的意思连起来。
4. 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________(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________(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5)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品读句子,完成练习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1)这一连串的问句是围绕哪一句展开的?请画上“________”。
(2)这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A.对时光飞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B.时光飞逝,无法挽留,青春易逝,无法珍惜。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洗手、________、________等生活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2)请仿写一句。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
二、交流平台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读片段中画“ ”的句子,这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罗志辉撰教学目标1.读书明理,文以载道,理解把握文中孟子仁政思想。
2.文如其人,融会贯通,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1.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入课㈠让学生记诵孟子名言警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㈡找出课文中一个哲理性成语15.五十步笑百步二、简介孟子思想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
2.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
3.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
三、整体感知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
课文题目“寡人之于国也”是编者加的。
本是梁惠王向孟子说的一句话:“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意思是“我对于梁国的治理,已经费尽心力了。
”孟子针对梁惠王“尽心焉”的自诩之言,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辛辣的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蒲公英》教案【导语】《蒲公英》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蒲公英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故事,其中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执意要落到沙漠和湖面,导致了干死和淹死的结果,教育学生要听别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困惑。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蒲公英》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知道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嘱咐”造句。
3、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困惑。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蒲公英不同的挑选导致的终究结局,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深入哲理。
教学准备:投影,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进程:一、看图导入1、多媒体显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的植物是什么?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蒲公英的文章。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多读几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知道文中的生词。
2、检查自读情形分小节朗诵课文,相机学习生字新词。
(1)正音:“绒”翘舌音;“降”后鼻音;“伞”平舌音。
指导朗诵长句:一阵阵风吹过……随风飞舞。
(2)相机知道“嘱咐”,联系生活实际:你出门时妈妈会嘱咐你什么?爸爸出门时妈妈会嘱咐些什么?“困惑”;用“亲切”造句(3)分角色朗诵课文第三小节。
知道“波光粼粼”你在哪见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词语练习:出示“金光闪闪,波光粼粼,银花”,你能照样子说几个吗?(4)知道“强健”三、理清课文脉络1、同桌互读课文,交换各小节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1)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扬。
(2)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的嘱咐。
(3)蒲公英对太阳公公的嘱咐产生的不同的态度和行动。
京山特校2017 至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培三年____班生活语文科教学计划任教者
一、全册教材教学目的要求(包括双基和思想品德教育):
1、学会3个新笔画,6个新部首,能说出笔画和部首名称,能正确书写笔画和部首;
2、学会44个生字,会认、会读、会写,尝试组词;
3、学会看图说话,理解图画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画内容,能复核课文;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
5、通过学习,懂得用餐礼仪,学会珍惜时间,爱护公物,激发学生爱自己、爱学校、爱家人的情感。
二、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学词、学句;
2、学会看图说话,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
三、学生双基和思想概况(学习目的性、学习习惯、方法、学生基本情况):
培三学生年龄悬殊,智力水平差异较大。
部分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基本能遵守课堂秩序。
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目的性不强。
四、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学习与辅导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京山特校2017至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进度表
培三语文科任课教师。
第8课不拘一格的华彩——现代设计艺术鉴赏
【教师】展示实践内容
根据以下大师的风格创作作品。
(1)简介: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计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校长,德国工业同盟的主要成员(1911)。
他的设计思想和他的教育试验影响了20世纪几代建筑家,其设计理论不但使现代主义建筑得到确立,同时使之发展成二战之后影响全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
(2)设计思想:
①建筑设计首先应该考虑服务对象,真正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②设计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
③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
④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思想的转变:格罗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有着复杂的思想历程,战前的设计思想痴迷于机械,认为机械能够造福全人类。
但是在战争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机械沦落为杀人的工具,坦克、飞机这些人造机械的残酷无情使他放弃了对于机械的迷恋。
他在战后的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社会主义色彩、功能主义、理性主义。
【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体验、感知、估测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1秒有多长,准确把握分与秒的单位换算,最后通过估计1分有多长的时间活动获得估计时间长短的经验,培养时间观念。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对于时间,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接触的较多。
特别是具体的时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学习。
段对于较短的时间段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学生是模糊的。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地获取1分、1秒到底有多长,从而能较准确的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针、秒针的转动,让学生建立1分和1秒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亲身体验1分的长短,估计1分有多长,从而感受时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活动中,充分表达情感,体验,并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一分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一分钟时间的感知。
教学方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趣促学(一)、观看动画片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你们想看吗?动画片看完了,你们看够了吗?看来大家都觉得动画片的时间有点——短,那你能来猜一猜,刚才我们看了多长时间吗?生:一分生:60秒(二)、揭示课题看来你们的时间观念都很准,我们刚才观看的动画片就是一分钟,那么一分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分有多长(板书:1分有多长)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一)、认识秒针1、时间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不过他想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通过听声音来猜一猜,这位老朋友是谁,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播放课件)这位老朋友是谁啊?——时钟。
同学们猜的可真准,那我们刚才听到的嗒嗒声,是钟面上哪根指针发出来的声音?(秒针)2、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
哪一根针是秒针,你能用自己语言描述一下吗?(又细又长的哪根针,走的最快的)你能模仿一下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吗?我们一起跟他学一下。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腾越一完小余丽华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2、会读、写几时几分。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课件,钟面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整时,导入新课1、复习整时2、设置冲突引入新知3、承上启下,揭示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认识1分、几分(1)认识钟面。
①仔细观察钟面学具,同桌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②数一数钟面上的大格。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
(2)认识1分。
①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课件聚焦钟面上的小格)是什么意思?②让学生在钟面学具上拨出1分,同桌互查。
(3)认识几分。
①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②(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或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
④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⑤教师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依次指向1、2、3、4等刻度,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快速记忆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
⑥记忆游戏:同桌两人一人拨动分针到不同刻度数,另一人回答各是几分,可以交换进行。
2.认识时、分的关系(1)师生拿起钟面,将时间拨到12时,观察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2)学生从12时开始,在钟面学具上按顺时针方向边拨边读,教师可以选择几个时间检查学生是否手口一致。
学生拨到12时30分,教师讲解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3)让学生继续将分针拨到12,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时钟面表示1时。
(4)仔细观察现在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说一说与12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兰亭集序》【教学目的】1.学问目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把握实词“信、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力量目标:品尝文中精练美丽、朴实清爽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情感目标:观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由“乐”到“痛”,再到“悲”变化。
【教学方法】争辩法、讲授法【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代君王李世民,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对自己的儿子唐高宗提出要求,期望可以得到一件特殊的随葬品,这就是王羲之的有名行书作品《兰亭序帖卷》。
至此,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
此后,传世的《兰亭序帖卷》是曾经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
(打出幻灯片观赏《兰亭序帖卷》)。
请看,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通篇看来,结构严密,浑然一体。
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因此后人称这幅作品为“天下第一行书”。
今日我们上完王氏的书法力作之后,在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王羲之的文学才华,一同学习这篇序文。
二、文学常识1.“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有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头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今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渐渐成熟,草书得到进展。
第8课生活多快乐教学目标: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课时安排:3课时教材简析:《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
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
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少年儿童歌曲。
歌曲为4/4拍、和声小调式、不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歌曲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热切心情。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
歌曲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
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珂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
表现了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
《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童游戏歌曲。
是一首弱起小节的歌曲,节奏较规整,旋律以跳进为主,活泼欢快,歌词以第一人称,唱出游戏的方法,便于活动表演。
总第课时课题:8、生活多快活(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1、通过唱《同坐小竹排》、听《阿细跳月》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能准确地为歌曲《阿细跳月》打节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能自然、有表情地学唱歌曲并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第八课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2.学会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克服拖拉的坏习惯。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时间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珍惜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克服拖拉的坏习惯。
2.难点: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长纸条、周末安排表。
四、教学过程
划自己的时间。
才会更好。
引读:
聪明者利用时间,愚蠢者等待时间;
劳动者创造时间,懒惰者丧失时间;
有志者赢得时间,无为者放弃时间;
求知者抓紧时间,闲聊者消磨时间;
勤奋者珍惜时间,自满者糟蹋时间。
2.教师小结:每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尝试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并
能持之以恒,享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好的。
亲子分享分享和交
流,有助于
学生形成
良好的时
间意识。
1.同学们,学习了本课,你对珍惜时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2.请回家后继续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获。
3.课堂总结:生命是由分分秒秒的时间组成的,时间管理的实质就是生命管
理。
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的使
用效率,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的精彩。
最后,让我们在王俊凯演唱的《明日
歌》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鼓励学生大胆
分享自己的学
习收获!
5分钟。
源自生活回归本真——《秒的认识》教学预案南康市第一小学罗光理数学即生活,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在数学的教学中,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本真,是每个数学教师的不断追求。
下面我就如何从身边的数学为切入点,对《秒的认识》进行预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60—61页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体验1秒、几秒、几十秒、1分的时间有多长,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分、秒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体验1秒、几秒、几十秒、1分的时间有多长。
教学准备:钟表、跳绳、毽子、篮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录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谈谈“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揭题、板书:秒的认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奥运会、倒计时、红绿灯……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秒的认识与体验1、观察钟面,认识秒针,了解电子表。
2、观察秒针的走动,知道秒针是怎样计量时间的。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3、体验一秒的短暂,通过系列生活实际数据感受1秒的重要性。
(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感受1秒的重要性,我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体会中国日益强大,科学技术水平向世界前列迈进,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观察秒针走一大格、几大格是几秒。
5、组织游戏活动:5秒后微笑,我做小闹钟,参观国际钟表展览。
让学生分别体验5秒、10秒、20秒等时间的长短。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盘龙镇第二中心小学张德彪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借助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体验1秒的长短,建立时间概念;3.形成珍惜时间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借助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体验1秒的长短,建立时间概念;2.形成珍惜时间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秒表、节拍器、计时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生一起倒数10个数。
(课件展示电子计时器)1.同学们,刚才我们数数时,每数一个数字用的时间长还是短?2.你知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字用了多长时间吗?指名回答。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
(板书:秒的认识)二、方法感悟(一)认识“秒”1.展示钟面,认识钟面。
2.认识秒针,说一说秒针的特点。
3.猜想:秒针走多远,表示1秒?指名回答,课件演示。
(板书:秒)师补充:秒可以用英文字母“s”表示。
(板书:s)4.你觉得1秒的时间长还是短?(板书:短。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时?5.猜想:秒针走多少格,是一分钟?指名回答。
6.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7.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60秒s=1分)8.想一想:2分钟有多少秒?5分钟呢?9.认识电子计时器和秒表中的秒。
(课件出示)(二)活动一:打节拍1.节拍器打出1秒1拍的节奏,学生感受节拍速度。
2.跟着节拍器节奏拍手,感受秒。
师:拍手一次就是1秒。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表示5秒吗?10秒呢?指名展示。
4.小结: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时?(三)活动二:读儿歌1.课件展示一首儿歌,师述活动要求:一边读,一边用自己的方法计一计时间。
2.全班齐读,师计时。
读完问:你读这首儿歌用了多少秒?3.指名回答,追问:你是怎么计时的?4.师展示秒表记录时间。
三、知识运用(一)猜一猜1.师出示学生50米跑的视频,猜测:他可能用了多少秒?2.观看视频,要求:一边看一边用自己的方法计时。
3.指名回答,追问:你是怎么计时的?(二)生活中的1秒1.你觉得1秒时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荆门市东宝区青山小学刘艳平《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中的教学内容,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1分钟、1小时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时、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与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与体验活动,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逐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天宫二号”。
你看到了什么?在倒计时的时侯,每数一个数用了多长时间?“秒”也是一个时间单位,以前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什么?(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概念。
(一)在钟面上认识秒。
让学生说说在钟表上已经知道了哪些秒的知识?哪根是秒针?秒针长得什么样?钟面上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再解决: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秒针走1大格是几秒?你是怎样知道的?如果秒针要走30秒可以从数字几走到几?指名说说又是怎么看出来的?15秒呢?同桌的活动,你拨他说。
解决: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有的说是60秒,有的说是1分钟。
让学生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小格,所以1分=60秒,60秒=1分。
(二)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时、分、秒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7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理解时与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1分钟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与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出示量子卫星的发射视频师:孩子们,这些都是祖国的骄傲,刚才这段话里出现了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师:对于时分秒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与本节课板书内容有关的问题,打上问号。
)师:对于时分秒,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时钟,探索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一)观察钟面,探索新知1.请你仔细观察钟面,在一年级学习钟面的基础上,你有什么新发现?(多了格子,秒针)我们把这样叫做一大格,这样叫做一小格(PPT)出示。
2.对子合作:那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有多少个小格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独立思考,自学完成题单1:(1)钟面上有()个大格,(2)每一大格有()个小格。
师:下面将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对子合作学习开始吧!小组展示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展示),每一大格有5个小格(PPT出示)。
(二)认识时分之间关系1.师:那分针走一小格代表多长时间?(1分钟)板书(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那分针走一大格呢?(5分钟)你怎么知道的?(1大格有5小格。
)那分针走两大格,就是走了多少小格(10小格),也就是多少分钟(10分钟)2小组合作:下面这几种情况,分针又分别走了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自学完成题单2;(1)分针从12走到4是()大格,就是()小格,也就是()分钟;(2)分针从12走到6是()大格,就是()小格,也就是()分钟;(3)分针从12走到9是()大格,就是()小格,也就是()分钟;(4)分针从12走1圈又回到12,是()大格,就是()小格,也就是()分钟;师:将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吧!师:孩子们,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走了12个大格,就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钟。
第8课分分秒秒浪费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时间流水回来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理解句子的意思。
3.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如、回
B类: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时间流水回来
2.学生比较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3.学生能描红书写汉字:如、回
C类:
1.学生跟老师读词语:时间流水回来
2.学生跟老师读句子:好孩子,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3.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写汉字:如、回
教学重点:
2.学生比较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3.学生能描红书写汉字:如、回
教学难点: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理解句子的意思。
3.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如、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卡片
二、新授。
1、今天,天我们学习第8课分分秒秒不浪费
2、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3、听一听闹钟的声音,说说这是什么?闹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词语:时间
师师范读,生跟读
个别读,正音
齐读
(2)听听流水声,说说听到什么?
出示词语:流水
师师范读,生跟读
个别读,正音
齐读
4.出示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会来。
教师指导分析句子,第一、二句“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是讲时间很快就过去不会再回来。
“如流水”是说时间像流水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示范读句子。
纠正读音。
4.找词语
5.汉字书写
如: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女字旁,右边是“口”。
回:全包围结构的字,外面是大口框,里面是“口”。
1.)师播放书写动画。
2)范写
3).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珍惜、分分秒秒、浪费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不浪费。
3.使学生明白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回来,知道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B类: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珍惜、分分秒秒、浪费
2.学生比较正确认读句子: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不浪费。
3.使学生明白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回来,知道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C类:
1.学生跟读词语:珍惜、分分秒秒、浪费
2.学生跟读句子: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不浪费。
3.使学生明白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回来,知道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教学重点: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不浪费。
3.使学生明白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回来,知道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教学难点: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珍惜、分分秒秒、浪费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不浪费。
3.使学生明白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回来,知道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闹钟的声音
二、新授。
(一)
1、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分分秒秒不浪费
2、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3、时间像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
出示词语:珍惜、不浪费、分分秒秒
师示范读,生跟读。
个别读,正音。
齐读
4.找词语
珍惜珍重
浪费不浪费花费
(二)句子认读
1.出示句子: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不浪费
2.示范读句子。
3.尝试读句子。
师范读,生跟读。
自由读一读。
个别读,纠正
齐读。
4.指着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 (四)巩固练习
时间如流水,
一去不回来。
我们要(),
分分秒秒().
三、课堂小结
第3课时教学目标
A类: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正确读课文。
3.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分、秒
B类:
1.学生提示下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比较正确读课文。
3.学生能正确描红汉字:分、秒
C类:
1.学生帮助下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跟读课文。
3.学生能在帮助下写汉字:分、秒
教学重点:
1.学生正确读课文。
2.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分、秒
教学难点:
.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分、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词卡
2.齐读课文
二、新授。
一).汉字书写
秒: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多少的“少”,禾木旁的一捺变成一点。
分: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八字头,下面是“刀”。
1.)师播放书写动画。
2)生书空写。
3).师巡视指导。
(二)练习
1.找词语
时间浪费珍惜
2.听老师读,写出听到的部首
3.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分——()如——()、
秒——()惜——()
们——()浪——()
4.读下列词语,
时间流水回了分分秒秒我们珍惜浪费三、课堂小结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