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
- 格式:doc
- 大小:217.56 KB
- 文档页数:6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设计理念]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精选四大名著音像资料片断。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外阅读四大名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3分钟)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
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63------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选择题●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七下P127—128 识记1.(2012·湖南岳阳)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答案】D2.(2012·山东济宁)词是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唐朝民间,两宋时期达到顶峰。
下列文学家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是()①苏轼②汤显祖③辛弃疾④屈原⑤李清照⑥曹雪芹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答案】B3.(2012·甘肃兰州)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答案】A4.(2012·湖南邵阳)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
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B.大闹天宫——《西游记》C.武松打虎——《聊斋志异》D.黛玉葬花——《红楼梦》【答案】C5.(2012·重庆)以曹、刘矛盾为主线,出色描绘了当时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斗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B6.(2012·广东)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内容都穿插其中。
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D7.(2012·四川泸州)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8.(2012·黑龙江鸡西)“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小说中读到()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A9.(2012·江苏宿迁)一位南宋读书人书房的陈设,不可能存在的场景是()A.桌上摆着曹雪芹的《红楼梦》B.墙上挂着隶书撰写的书法作品C.桌上摆着活字印刷的《史记》D.墙上挂着孔子的画像【答案】A10.(2012·广东湛江)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大概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了解明清时期的戏剧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欣赏戏剧,观赏书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名著2.教学难点:其二是明清文化的时代特色三、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文化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和困难,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
2.学法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去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从而喜欢学习优秀的文化,而不是太多枯燥乏味的理论分析。
3.教学方法:在讲授本课时,我采用讲授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同学们猜猜这几个谜语。
生:思考,并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可以提示一下)1.张飞穿针眼(歇后语)大眼瞪小眼2.木材遭水劫(打《水浒传》人名)林冲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歇后语)心腹之患4.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玩物爆竹(一).古典小说的高峰师:下面我就开始讲明清时期文化的重点小说,首先讲的是《三国演义》,我以“孔明三气周瑜”为例,讲讲三国的精彩故事,同学们体会一下。
生:听并体会。
1.《三国演义》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大概:《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的是在明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明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它属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加强,外来侵略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导入过程围绕知识点,采用再现史实的方法,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明清时期艺术发展过程及艺术成就,体现师生互动的特点。
简单基础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难度较大的知识,应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
本课一共分三目:第一目:古典小说的高峰,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以反抗封建统治压迫为主题的小说。
第二目:戏剧的繁荣,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社会商业的繁荣,经济进一步发展背景下,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表现――戏剧的繁荣。
第三目:书画的成就,主要讲述了明清在书画艺术方面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经济明清之前的文化艺术等知识,并且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途径对明清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涉及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封建社会末期反封建因素,因而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授独具明清时代特色的文化知识,且本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及思想艺术特色。
2.能列举明清时代书法、绘画成就。
3.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归类的方法。
4.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由于明清小说初中学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让学生自己介绍(可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着重介绍一部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2.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3.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唱京剧、访问身边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当时形成的京剧,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2、难点:(1)明清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2)《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3)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三、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1.图片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京剧人物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借阅老师推荐书目。
(2)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形式不限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师: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生:思考回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师: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明朝科技成就既虽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只是总结传统的古典科技,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点击::第一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3)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使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4)通过自主阅读,列举明清时期书法、绘画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思路1.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③通过“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擂台赛:谁知好汉多、《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提高认识、延伸重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一、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文学作品正是对一个时代的折射,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都成书于明清时期,仔细分析其题材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时代。
二、课程标准: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辨别历史与历史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
难点:明清文化反映的时代特征。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艺术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教师:唐朝最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学生:诗歌教师:宋朝最有名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学生:宋词教师:元朝空前发达的是哪种文学形式?学生:元曲教师:你知道明清时期最受瞩目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吗?学生:……教师:明清作为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段,它曾经给我们留下哪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又反应了怎样的时代特点?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去了解一下吧。
(展示标题: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耀眼奇葩永恒经典教师:有一部电视剧,它曾经陪伴你们度过美好的童年,给儿时留下最美的回忆,请问:是什么?学生:《西游记》教师: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吴承恩的同名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它和其它三部小说一起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它们就像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四朵最耀眼的奇葩,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课题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核人讲学时间 1课时教师寄语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英] 史蒂芬·斯宾得重点及难点﹙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明清书画的成就。
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成就;分析世俗文学兴起的原因。
学习过程学生环节教师环节【预习检测】阅读相应的历史课本内容做相应的题目生活在_______时期,称谓:_________。
李白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_______时期,称谓:________。
唐诗杜甫它的诗被称为“_________”。
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__________。
白居易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等.光彩夺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时宋词: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兴起于_______。
________时,词的创作达到顶代文学峰。
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派。
宋词杰出苏轼:_______时词人。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李清照:________之际的女词人。
辛弃疾:_______时词人,他的作品多以_____为主题,代表作__________。
__________时,_______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 根据民间流传的___________传说创作的。
是清朝_________创作的。
《红楼梦》 代表着_____________的最高成就,是______和________高度统一的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著作。
作者是生活在_________时的_________.。
请你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书画成就: ⑴ ⑵ ⑶2、戏曲的繁荣 ⑴ ⑵ ⑶1、你如果能把本课的课后“每课一得”稍微理解一些,你就很厉害了。
【七年级】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七年级】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具有22世纪特色的明清设计(二)【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以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例,了解中国古代学的成就。
能列举明清时代戏剧、书法、绘画成就。
⑵ 通过列表总结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分类的方法。
⑶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及反映的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从对明清书法、绘画的介绍、分析,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利用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使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学史和世界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著的学成就。
难点:如何理解明清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教学媒体】利用相关影视资料制作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的噱头。
(问生: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知道与《三国演义》成书于同时期的小说还有哪些?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明清时期的学、艺术殿堂,去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的奇葩。
从而导入新)新探索: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学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学成就,如:战国时期的楚辞,后的唐诗、宋词等,明清时期的学成就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吗?(从而导入小说)。
一、古典小说的巅峰:环节一: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负责一个名著的学习任务,找出作品的成书时间、作者、特点和地位,并能就其中知道的故事或重要人物进行交流。
每组选派两名代表在班内交流。
(一名介绍历史著作的概况,另一名介绍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并说出你了解的这人的性格特点。
第22课《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
2、掌握戏剧名家汤显祖及作品《牡丹亭》。
3、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以及表演手法。
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结构及学习历史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便于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再着四大名著流传极广,影视作品也遍及全国,这对学生的理解都有益处,也便于本节课的教学。
3重点难点重点:四大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曾同屈原共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同王羲之共书兰亭序;同李白一起举杯邀月;同杜甫一道一览众山小。
我们也曾与苏轼同叹大江东去;与辛弃疾一起挑灯看剑;与李清照一同唱醉花阴。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明清的文化殿堂,聚水浒、话三国、看西游、梦红楼。
观生旦净丑,品世间百态。
【讲授】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
2、掌握戏剧名家汤显祖及作品《牡丹亭》。
3、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以及表演手法。
【讲授】一、古典小说的高峰这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同学各选取一部小说讲解,其他同学做补充,教师再做最后补充。
第一组:《三国演义》。
第二组:《水浒传》。
第三组:《西游记》。
第四组:《红楼梦》。
【讲授】二、戏剧的繁荣本课目由教师先介绍戏剧的特点,然后由学生将准备的知识介绍给其他同学,教师再做补充。
第五组: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六组:京剧形成过程及表演形式,优秀的剧目,表演艺术家。
【活动】课堂讨论在四大名著中刻画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喜欢哪个人物?请说出理由。
【练习】课堂反馈一、选出正确的答案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2、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3、“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能够读到(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二、连接正确的答元末明初《红楼梦》吴承恩清朝《三国演义》曹雪芹元末明初《水浒传》罗贯中明朝《西游记》施耐庵【作业】总结作业总结: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免费下载网址 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从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四大文学名著的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列表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在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超过以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市民文化也日趋成熟和繁荣。
这种成熟和繁荣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就是长篇白话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四大名著是这一时期小说最高成就的体现。
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试从小说的名称、时代、作者、题材、塑造人物和共同特点等方面列表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2.说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3.京剧是如何形成的?4.说说明清书画的特点,以及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古代四大名著:作品名称 时代 作者 题材 塑造人物 共同特点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曹操、刘备、 诸葛亮等 ①艺术水平都较高;②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西游记》 明朝中期 吴承恩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等《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宋江、李逵、武松等《红楼梦》 清朝 曹雪芹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2.古代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1)《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四大名著的图片并简介导入。
【自主学习】一、古典小说的高峰1、特点:__________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__________,表达人民__________的意愿。
3、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__,是最早的__________.(2)《水浒传》:作者__________,是第一部__________。
(3)《西游记》:作者__________,是充满__________。
(4)《红楼梦》:作者__________,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的高峰。
二、戏剧的繁荣1、汤显祖:代表作__________。
2、京剧:__________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
三、书画的成就1、明朝的书法以________、______见长,书法家________,兼有“_________”之美。
2、绘画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____居统治地位。
代表:明末的__________,清初的“__________”。
【合作探究】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掌握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了解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特点。
(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分析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介绍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4. 案例分析:(1)选取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2)以实例阐述明清时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特点。
5.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引导学生课前对四大名著的阅读,有关书画的图片,表格。
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新课教学:(一)古典小说的高峰学生阅读教材,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
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4、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5、学生完成“练一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过渡讲解:这时的艺术大师还有戏剧界的汤显祖,书画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二)戏剧的繁荣学生阅读教材,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1、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牡丹亭》)2、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时的基础是什么?(徽剧,汉调)(三)书画的成就学生阅读教材及其插图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1、兼有“颜骨赵姿”的明朝书法家是谁?(董其昌)学生临摹,实物投影。
2、用“泼墨”技法作《墨葡萄图》的明朝画家是谁?(徐渭)3、“扬州八怪”中,作《兰竹图》的是谁?(郑板桥)学生可以仿画,实物投影。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1.古典小说的高峰综述: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1)《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内容: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地位: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作者:明朝中期的吴承恩内容: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
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地位: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4)《红楼梦》作者:清朝的曹雪芹(前80回)和高鹗(后四十回)内容: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地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戏剧的繁荣(1)背景: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汤显祖: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了人吃人的封建礼教。
②京剧的形成:19世纪中期,以徽调和汉调为基础融合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京剧。
3.书画成就:(1)背景: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即能挥笔作书。
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明朝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2)代表:①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②明末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
他的画,挥洒自如,其实磅礴。
③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二)难点分析1.为什么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文学是历史的反映。
明清小说繁荣,有其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的原因。
就社会历史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
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正统诗文的一统天下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当时无论是士人还是商贾农工,都喜欢读小说,听说书,而清代时,更有人将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的又一教。
第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具有广阔的市场需要而广泛流传。
第三,文化专制的结果。
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用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心有余悸,不敢在诗文创作中触及现实政治,唐宋以来的正统诗文创作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文人墨客将创作的潜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与空间。
就其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原因:第一,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
是中国古典小说经过由唐至元三代的酝酿、准备、发展,无论在艺术方法以及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语言诸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小说、戏曲以其自身的创作成就,显示了它们不容忽视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明中后期就有一些文学家如李贽、袁宏道等人,打破传统的文学偏见,起来为一向被人轻视的小说戏曲争文学地位,作出极为崇高的评价,这就在理论上为小说戏曲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第二,进步思想的启蒙与推动。
明嘉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说教。
李贽又倡“童心说”,认为表现童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这些进步思想对小说戏曲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牡丹亭》和一些拟话本小说中就有鲜明的反映。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进步思想,对《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差别?历史著作的要求是应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历史小说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它要求本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像《三国演义》,他是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三、学法指导1.比较法: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要点制表,比较四大名著的异同。
著作作者朝代特色主要内容及特色《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
他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朝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识图法:通过观察《孙悟空大闹天宫》体会孙悟空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通过观察《黛玉葬花》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的细腻手法。
通过观察《墨葡萄图》,了解中国泼墨绘画的艺术特色。
四、中考命题分析根据近几年的中考关于这部分的命题来看,命题热点相对集中在《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两个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内容涉及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课本内容,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考查,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中考试题分析例1.(2014年海南省)仔细观察以下三幅图:请回答:(1)图A中人物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是 ______ (名字)(2分)生活在______ (时期)(1分)。
(2)图B显示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_(名称)(3分)。
(3)图C为某古典名著的插图,描绘了女主角林黛玉焚毁诗稿的情景,这一名著是《______ 》(3分)。
思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和文学成就,充分体现中考命题的综合性。
解答本题(1)问的关键是首先注意到提干中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由此就可以判断是图A是孔子,此问也可以通过辨认图A的人物进行回答。
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图B为考古发现的西汉的纸,与造纸术有关;“林黛玉”是清朝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角,这是常识性的知识。
推荐此题给同学们,是想让同学们在掌握明清时期四大古典易名著时,除了掌握作品名称、作者和创作时代、历史地位之外,还应当加深对书中重要人物和经典情节的掌握。
此题是通过名著中的“主角”林黛玉来考查名著名称,彼题就可能是通过某个故事情节来考查名著作者了。
正确答案:(1)孔子;春秋(2)造纸术(3)《红楼梦》例2.(2014年安徽省)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思路解析:本题命题新颖,通过四大名著章回标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大致内容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注意题干的核心:《三国演义》,其次是要注意四个选项中以下字眼:“梁山泊”、“林黛玉”、“孙行者”、“曹操”,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三国演义》就是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D例3.(2014年山东省)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每部名著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的评价是“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A例4.(2014年河南省)“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能够读到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结合所学《三国鼎立》一课的内容可知,题干中的三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或者三国时期,这正是《三国演义》的描绘范围。
答案:B作者简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山东教育》《第二课堂》《考试报》《中学历史快递》《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周刊》《新课程》《现代教育导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报》《少儿智力开发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试题1000余篇。
2005年参与编写中央教科所教学参考书(九上历史·地图出版社),并参与编写教学辅导用书30多部。
2004获得山东新闻类稿件评选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