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历史明清文化史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明清文化史的知识点。
一、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亮点。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国家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城市进行的笔试,会试是在省级城市进行的策问,殿试是在京城进行的答辩。
通过各个阶段的考试,考取进士出身的人有机会成为政府官员,跻身社会上层。
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明清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库。
四库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其中经部收录了儒家经典,史部收录了历代史书,子部收录了各种著作,集部收录了杂家、佛教、道教等其他文献。
四库全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持续了几十年之久,收录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明代文学以杂剧和小说为主,代表作有《西游记》、《水浒传》等;清代文学则以诗词和小说为主,代表作有《红楼梦》、《庐山谣》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四、明清绘画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代表性的画家有仇英、文徵明、郑燮等。
明代画家注重写实和表现对象的精神境界,作品多以人物、山水为主题;清代画家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作品多以花鸟、山水为主题。
明清绘画风格各具特色,给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明清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代表性建筑包括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等。
明代建筑注重布局的规划和建筑的庄重稳定;清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对景的塑造和建筑的精致细腻。
明清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必考知识点1.北京紫禁城(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
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明朝的覆灭,而清朝的建立则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文化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思想风貌明清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价值和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再仅仅追求功名利禄。
这也导致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的兴起,如吴门学派等。
三、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文学方面,明代的文学主要是以诗词为代表,包括了许多世界级的作品,如杜甫的《杜甫大全集》和苏轼的《红楼梦》。
而到了清代,小说开始兴起,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艺术方面,明代的绘画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明代画派。
清代的绘画则呈现出更为典雅和纯粹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郑板桥和石涛等。
四、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宫殿和寺庙为主,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瑰丽。
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线条和空间的处理,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格调。
例如,故宫和颐和园等建筑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典范。
五、科技发展在明清时期,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明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了地心说,对天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航海方面,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远洋航线,并带回了许多新的技术与知识。
同时,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如玉米和马铃薯的引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改变。
六、社会风尚明清时期的社会风尚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明代社会风气向喜庆、朴素和节俭倾斜,宫庭文化的兴起影响了整个社会。
而到了清代,社会上对礼仪和规矩的要求更加严格。
尤其是清朝皇权的维护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使得社会上的等级和地位更加明确,对个体的约束力也更加强大。
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宗教清代宗教形态多元,虽然以道教、佛教和儒教三教并济为主,但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锡克教等教派也都存在并传播。
尤其在满洲族和藏族地区,藏传佛教和蒙古族地区萨满教等民间宗教依旧盛行。
1.佛教在清代沿袭了明代的传统,发展至全盛时期。
进入清代后,以藏传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最为迅速。
乾隆时期,清政府不仅派军队入藏,而且不断向藏传佛教寺庙和喇嘛活佛进行赏赐、册封和赠送土地,使之时间能够稳定发展。
2.儒学在清代仍然是主流思想,乾隆时期掀起了一股复古风,将《四书》《五经》重新推崇。
而且,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其培养了大量的士人,加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文化的基础,称为门阀学者。
3.道教在清代受到了明代以来的挫折,但在民间却又有规模不小,人数众多的信仰者。
它通过民间宗教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排忧解难,求子、祈福、驱鬼、足第有相应的庙宇、主神、事项、法师,所以大量的百姓受其影响。
4.基督教在清代从最初传入中国,发展迅速,传教士越来越多。
他们将基督教文化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这反过来也影响了欧洲基督教文化推向世界。
二、文学艺术清代文学艺术繁荣,文坛上一批批璀璨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问世,影响深远。
主要表现为戏剧、诗词、小说、绘画等形式的文学艺术。
1.戏剧:清代戏曲蓬勃发展。
旦角、花旦由以前的男扮女装,发展到真正的女性扮演,提高了戏剧表演的艺术价值。
著名的四大悲剧相继问世,名至今日。
此外,黄梅戏、昆曲、粤剧等剧种都在清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诗词:清代的诗词更趋于古典,注重形式、修辞和韵律的运用。
诗人探求古典诗风,崇尚“格律”,强调韵律多变。
著名的诗人有袁枚、袁宏道、郑板桥等。
3.小说:清代文学在小说创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著名的小说家如曹雪芹、高鹗等相继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小说逐渐走向成熟,成为文学的一个突出分支,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明清文学的特点在明清时期,文学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文学的特点是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均有涌现,包括诗、词、文、曲等。
而清代文学则以诗和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
1. 明代文学的特点明代文学充满了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
明代文人以李时中、杨基、白榇等为代表,他们注重诗歌的语言表现力,追求自然真实的美感。
同时,明代词人以杨慎、辛弃疾、陆游为代表,他们的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人情世故、家国沧桑的同时,也表现了个体的情感和意志。
明代文言文方面,以王守仁、杨时先、朱熹为代表,他们对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崇“格物致知”的观念。
2. 清代文学的特点清代文学更加注重散文和小说的发展,明清之际,小说成为文学的重要流派。
清代有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清代散文也有不少佳作,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袁枚的《随园诗话》等。
二、明清时期的艺术明清时期,不仅文学繁荣,艺术也有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
1. 绘画艺术明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主流,明代文人多才多艺,有诗才的多数也会写字和画画,因此文人画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画派,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宫廷画。
2. 戏曲艺术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达到了巅峰。
明代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邯郸记》等许多不朽之作。
清代李渔创作了《南柯记》、《怨鬼传》等,成就了中国戏曲的黄金时期。
3. 文物艺术明代的文物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明代的瓷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成就了著名的景德镇瓷器。
同时,明代的雕刻艺术、织锦艺术等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三、明清文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明清文学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许多后来发展起来的文学元素,是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2. 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艺术作品在形式和题材上都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所有历史知识点明清时期,一般指明朝(1369-1644年)和清朝,那么同学们知道明清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明清所有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明清所有历史知识点一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二、历史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明清所有历史知识点二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要点归纳】1.巧记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及作者吴承恩“西游”,来到罗贯中的“三国”,在曹雪芹的“红楼”上,看到施耐庵在写《水浒传》。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2)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3)明清时期小说的社会氛围良好;(4)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3.明朝的不少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
其原因是什么呢?(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4)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A.汉代B.唐代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 下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取材于哪一史实吗()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3.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出自于我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4.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药罐子,右手提着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真令人感叹。
你知道写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A.吴承恩B.施耐庵C.曹雪芹D.罗贯中5.《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
其中第二部杰作的作者是( )A.关汉卿B.司马光C.曹雪芹D.汤显祖6.在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7.京剧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
明清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笔记明清思想文化指的是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期间的思想和文化景象。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涉及到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以下是对明清思想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思想文化:1. 君主专制思想:明清时期均以君主专制为政治制度,儒家思想中的君权神授观念得到强化,君主被认为是天理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 文官政治:明清时期实行文官政治体制,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学成为官员的必备素养。
3. 理学与心学:理学强调以宋明理学为基础,注重思辨和逻辑,强调理性探究,而心学则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修身养性。
4. 东林党:明末清初的重要政治势力,代表着改革、宽政、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政治改革和科学自由主义思想。
二、哲学思想文化:1. 朱熹理学:朱熹对儒家经典作了深入研究和阐释,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著名观点,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致知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2. 王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人能够通过直觉了解道德道理,并将其付诸行动,主张实践和经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3. 儒学与佛道:明清时期儒学和佛教、道教的关系紧密,佛、道的思想元素也渗透到儒学中,形成独特的哲学合流。
三、文学思想文化:1. 诗词与曲艺: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诗词成为文人自我表述的主要形式,文人雅士也喜欢进行吟诵和互赋。
曲艺包括京剧和评话等在民间流行的戏曲形式。
2. 小说和戏曲:明代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小说为代表,清代则以红楼梦、金瓶梅等作品为重要代表,清代是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
而戏曲则得到了深入发展,包括四大名剧和各种地方剧种。
3. 词话与蒙学:明清时期兴起了一种评论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文体——词话。
蒙学则是以儿童为对象的普及教育,推崇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图画、童谣等形式启蒙。
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明清文化时期的时代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明清时期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成熟和巩固,文化出现明显的封建色彩。
这一时期文化的主题是封建道德伦理,封建礼仪制度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封建礼教教育成为各级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繁荣的市民文化和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经济的繁荣使得官商阶层崛起,他们追求享乐和物质生活,推动了戏曲、雕塑、音乐等艺术的繁荣发展。
三是由于明朝中期以来思想文化发展呈多元化的态势,东林党、顾炎武、黄宗羲等学术派别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立的学派文化,对后世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艺术方面,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明代的文学以四大才子杨慎、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绘画、诗词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而清代则有了更加庄重内敛的文艺风格,代表作家有曹雪芹、红学家陈康祺等。
此外,在表演艺术方面,明清时期的戏曲、音乐发展迅猛,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其次,在思想思想方面,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学术派别和思想家。
东林书院是其中最著名的学术组织,也是这个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并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明清时期的思想领域还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学派:顾炎武和明代的黄宗羲。
顾炎武提出了“革除积习”的主张,强调封建文化的传统不足,主张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黄宗羲则以《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著作,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和研究,建议进行学术,推动了后来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发展。
最后,明清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必考知识点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
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
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一、知识目标
1.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
2.掌握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2.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
2.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北京紫禁城
2.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教学难点
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法。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教材的导入内容,设置到嘉峪关旅游的情景,然后补充:“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
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
”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影像法。
讲紫禁城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录像或照片,向学生展示午门、皇极门、三大殿、角楼、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高大的城墙等实物形象,使学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认识。
3.讲解法。
注重总体布局,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传统。
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等内容。
4.实物展示法。
讲解长城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录像或照片,向学生展示秦汉长城和明长城的实物形象。
应通过对明长城的城壕、烽燧、敌台、城堡、关隘的了解,使学生形成明长城是冷
兵器时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认识。
5.讨论法。
对于三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能从中得到什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同步试题1.明朝文学的主流是( )
A.散文
B.杂剧
C.诗词
D.古典小说
2.下列哪部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书于明朝中期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4.明朝著名剧作家及其最负盛名的.鞭挞封建礼教的作品是( )
A.关汉卿的《窦娥冤》
B.李清照的《如梦令》
C.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D.汤显祖的《牡丹亭》
5.明朝绘画居于统治地位的是( )
A.山水.宗教画
B.山水.花鸟画
C.宗教.花鸟画
D.民俗.花鸟画
能力提升
1.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
A.诗
B.词
C.曲
D.小说
2.下面作品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红楼梦》
3.“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应是______________塑造的英雄人物所说的话(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4.下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
A.长篇历史小说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长篇神话小说
D.长篇爱情小说
5.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 )
A.诗歌不再重要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
知识空间
《三国演义》的原著作者浮出水面
有媒体披露《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它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不朽杰作,而罗贯中充其量只能算是这集体中的一员而已。
据称,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明代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是现在所见到的明清时期《三国演义》的所有刻本中的最早刻本。
这个版本上自始至终没有题写作者的名字,可见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这一传统说法靠不住。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实际上是由从北宋到明朝中叶的说书艺人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该书在明朝中叶被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下层文人整理写定。
知识空间
梁山与《水浒传》
一曲《好汉歌》唱变大江南北,《水浒传》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你知道《水浒传。
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吗?
梁山,在今山东省梁山县。
宋明时,那里有八百里水泊,故又名水泊梁山。
水泊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山脉组成,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
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北宋末年,宋江结天下英雄好汉,凭借水泊天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声震天下。
虽经八百多年历史沧桑,英雄好汉的踪迹仍历
历在目。
梁山风景区景点星罗棋布,梁山民风淳朴,武术表演、斗鸡、斗羊别具特色。
C.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
D.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拓展探究
1.有一本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请回答:
(1)这部书的名字叫什么?
(2)本书的作者是谁?如何评价它?
(3)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吗?
2..读图解析题
(1)请写出每幅插图应出自哪部作品?
(2)写出每部作品的作者。
(3)说出明清时期小说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4)文化上的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