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2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26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A.杰出的水利工程B.华丽的皇宫建筑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建筑和水利工程建造水平的准确认识,题干中不仅有水利工程还有房屋建造,A、B、C的表述不全面,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均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和建筑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建筑技术2.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徐光启。
【答案】错误:徐光启改正:李时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
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不是徐光启,李时珍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而徐光启是《农政全书》的作者。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3.紫禁城是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
观察下图,紫禁城位于图中的:A.外城B.大城C.皇城D.宫城【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北京紫禁城。
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
城中心的紫禁城,又叫宫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4.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金瓶梅》【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游记》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西游记》,故选C。
七年级历史下册21,22课知识点不管什么时候,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都不晚。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二十一、二十二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1、建筑:明清的北京城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时代特色。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2、自然科学农业、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3、文学:《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作者清朝曹雪芹,是古典小说的高峰,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4、戏剧:明代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通过神奇爱情故事,有力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5、书画:书法:明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董其昌。
绘画:明代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
清朝的画家代表有“扬州八怪”(郑燮)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一)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1、蒙古的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上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元朝的建立(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3)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交通运输: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下令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课标规定为一课时,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下面我从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二: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社会危机。
一方面,本时期的发展是以前历朝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相对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文化空前繁荣,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这是当时中国赶超世界潮流,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有利契机。
但是,明清时期在对外政策上实行禁海和闭关锁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这样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了思想也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所以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从科技文化上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又有助于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历史上遭受西方列强的不断欺凌的原因,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
所以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继承和总结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了解秦长城和明长城,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列表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收集有关北京城和明长城的资料,体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特色。
②通过列表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以及特点,加深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必考知识点1.北京紫禁城(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
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郝戈庄初中郑兆山学习目标:1、了解古典小说创作到明清时代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得出他们的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他们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3、知道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从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课前阅读,将基础知识整理在预习本上,标注疑问,留在课堂上解决。
二、课内探究:导入新课:我国的艺术在氏族公社时便显示出魅力的光彩(如绘画、雕塑、舞蹈),至于文学,则发源于神话传说,到战国时期的楚辞,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至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成为文学的主流。
有谁能说出至今仍畅行文坛的明清时期的四大文学名著?这四部小说为什么被誉为文学名著?(一)自主学习1、元末明初,罗贯中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元末明初,施耐庵写成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3、明朝中期的()写成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气息的( )小说。
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4、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 )。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具有高度的( ),在( )占有重要地位。
5、清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19世纪中期形成()。
6、明朝董其昌的书法兼有“”之美。
明末( )的《墨葡萄图》显示出了他的笔墨纵横手法。
清朝的()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二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221.了解四大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以及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通过分析四大古典小说,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古典小说的高峰1.成熟阶段: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共同的主题(或内容):3.古典小说小说名称成书朝代作者地位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二、戏剧的繁荣1.地位: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2.《牡丹亭》⑴作者: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⑵内容:3.京剧的形成1.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3.《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1⑴明朝中后期,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⑵世纪中期,以、为基础,融合其他剧种,初步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三、书画的成就1.明朝的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⑴特点:明朝的书法以、见长。
⑵著名书法家①姓名:②书法特点:兼有“”之美。
2.绘画⑴特点:①②⑵著名画家及其成就朝代著名画家主要成就明朝清朝【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3【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11.阅读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一部,体会作品写作的成功之处。
【夯实基础】 1.吴承恩创作的名著是( )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2.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综合提高】 4.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 .曹操煮酒论英雄5.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认为诗歌、文学、小说可以称作文化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称作文化?2.明清时期,又有哪些文化?3.本节课题目是: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你认为特点鲜明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可以;习俗、艺术……戏剧、书画、科技著作…………设计意图: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难。
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
设计的第三个问题,估计很少学生能够回答,但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
讲授新课整体构思:将课文内容重构为建筑篇和科学技术篇。
在建筑篇中通过认识、解读、品读长城与故宫,在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感知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在科学技术篇中通过识其人、品其书、感其时,感知明清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感慨封建社会埋没了多少的才子巨匠。
一、建筑篇(一)长城1.认识长城[提出问题]看图,请用词语描述长城景色的特点。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夕阳下的长城:丹霞似锦;彩云满天;神奇飘渺.....夜景中的长城:灯火辉煌......春夏秋冬的长城:(1)春:万物复苏;(2)夏:青翠欲滴;(3)秋:层林尽染;(4)冬:银装素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图片,感受长城之美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解读长城展示材料: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明清文学的特点在明清时期,文学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文学的特点是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均有涌现,包括诗、词、文、曲等。
而清代文学则以诗和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
1. 明代文学的特点明代文学充满了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
明代文人以李时中、杨基、白榇等为代表,他们注重诗歌的语言表现力,追求自然真实的美感。
同时,明代词人以杨慎、辛弃疾、陆游为代表,他们的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人情世故、家国沧桑的同时,也表现了个体的情感和意志。
明代文言文方面,以王守仁、杨时先、朱熹为代表,他们对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崇“格物致知”的观念。
2. 清代文学的特点清代文学更加注重散文和小说的发展,明清之际,小说成为文学的重要流派。
清代有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清代散文也有不少佳作,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袁枚的《随园诗话》等。
二、明清时期的艺术明清时期,不仅文学繁荣,艺术也有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
1. 绘画艺术明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主流,明代文人多才多艺,有诗才的多数也会写字和画画,因此文人画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画派,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宫廷画。
2. 戏曲艺术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达到了巅峰。
明代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邯郸记》等许多不朽之作。
清代李渔创作了《南柯记》、《怨鬼传》等,成就了中国戏曲的黄金时期。
3. 文物艺术明代的文物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明代的瓷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成就了著名的景德镇瓷器。
同时,明代的雕刻艺术、织锦艺术等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三、明清文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明清文学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许多后来发展起来的文学元素,是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2. 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艺术作品在形式和题材上都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古典小说的高峰【知识讲述】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能力拓展】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造的一百零八将形象,对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恶,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颂扬。
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以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着意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无所畏惧的叛逆形象孙悟空,并赋予他巨大的神威。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
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爱情的执着追求。
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趋势。
【考频分析】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对本知识点的内容有所考查。
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从考查层次上看,以考察识记能力为主。
考查的内容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特点和作者为主。
【经典题目】1.一位南宋读书人书房的陈设,不可能存在的场景是A.桌上摆着曹雪芹的《红楼梦》B.墙上挂着隶书撰写的书法作品C.桌上摆着活字印刷的《史记》D.墙上挂着孔子的画像[参考答案] A【解析】本题为时间判断题。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考点: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七下P127—128 能力要求:识记三、古典小说四、戏剧的繁荣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书法的成就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选择题【】吴承恩创作的名著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C【】清朝时期,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B【】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D非选择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
……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4分)(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
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教材,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4分)(1)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
(4分)。
(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董其昌等。
(2分,答出2位即可)。
免费下载网址 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从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四大文学名著的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列表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在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超过以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市民文化也日趋成熟和繁荣。
这种成熟和繁荣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就是长篇白话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四大名著是这一时期小说最高成就的体现。
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试从小说的名称、时代、作者、题材、塑造人物和共同特点等方面列表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2.说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3.京剧是如何形成的?4.说说明清书画的特点,以及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古代四大名著:作品名称 时代 作者 题材 塑造人物 共同特点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曹操、刘备、 诸葛亮等 ①艺术水平都较高;②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西游记》 明朝中期 吴承恩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等《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宋江、李逵、武松等《红楼梦》 清朝 曹雪芹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2.古代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1)《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掌握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了解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特点。
(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分析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介绍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4. 案例分析:(1)选取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2)以实例阐述明清时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特点。
5.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