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记录单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20篇观察记录1:角落书架区域本次观察的区域是大班教室的角落书架区域。
这个区域位于教室的右后方,面积较小。
书架上摆放了多种图书,包括绘本、故事书和科普书。
我注意到,孩子们经常聚集在这个区域,翻阅书籍,有的还在一起讨论内容。
观察记录2:角落玩具区域今天的观察区域是大班教室的一个角落玩具区域。
这个区域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包括积木、拼图、模型等。
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选择玩具,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
我发现,他们在这个区域表现出很大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观察记录3:沙盘区域今天的观察区域是大班教室的沙盘区域。
沙盘是一个浅盆,里面有软沙和各种沙具。
孩子们可以用沙子塑造不同的形状,模拟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观察到,他们在这个区域很专注地玩耍,不时发出兴奋的笑声。
观察记录4:艺术创作区域今天观察的区域是大班教室的艺术创作区域。
这里有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创作。
他们在这个区域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作品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观察记录5:生活角区域今天的观察区域是大班教室的生活角区域。
这里有模拟的厨房、洗衣区和医院角等。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他们在这个区域中展现出了社交技能和自我表达能力。
观察记录6:科学探索区域今天观察的区域是大班教室的科学探索区域。
这里有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孩子们可以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自然现象。
他们在这个区域表现出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观察记录7:建构游戏区域今天观察的区域是大班教室的建构游戏区域。
这里有各种积木、拼图和磁铁等。
孩子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建造各种建筑物和造型。
他们在这个区域中展示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观察记录8:音乐舞蹈区域今天观察的区域是大班教室的音乐舞蹈区域。
这里有音乐播放器、音乐乐器和舞蹈毯等。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跳舞、演奏乐器或者欣赏音乐。
他们在这个区域中展示出了活力四溢的舞蹈和音乐才华。
《日食》模拟实验观察记录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的基本概念,知道日食发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日食的成因2. 观察和记录日食的过程教学难点:1. 日食的成因理解2. 观察和记录日食的技巧教学准备:1. 日食模拟实验材料(如地球、月球、太阳模型)2. 记录单3.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日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食现象。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日食吗?日食是什么?”3. 学生分享对日食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日食的定义。
二、探究日食的成因(10分钟)1. 教师讲解日食的成因,用地球、月球、太阳模型进行演示。
2.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日食的成因。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观察和记录日食(10分钟)1. 教师发放记录单,讲解记录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日食模拟实验,观察并记录日食的过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分析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分析日食记录单,讨论日食的特点。
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总结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日食的成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5分钟)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单的完成情况2. 学生团队合作的表现3. 学生对日食成因的理解程度评价内容:1. 观察记录单的准确性、完整性2. 团队合作时的沟通、协作能力3. 日食成因的解答、分析能力七、课后作业(5分钟)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上的日食现象,下节课分享。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2016 -- 2017学年度第 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 -- 2017学年度第1 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大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30篇以下是30篇大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的例子:1. 活动:角色扮演游戏观察日期:2021年1月1日观察者:张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
他们通过对话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角色,并与其他角色互动。
观察到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活动:绘画角落观察日期:2021年1月2日观察者:李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在绘画角落自由绘画。
他们用各种颜色和材料创作了不同的图画,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观察到孩子们专注于绘画,表现出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3. 活动:积木建造观察日期:2021年1月3日观察者:王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使用积木搭建各种结构和模型。
他们通过合作和想象力创造了不同的建筑物和场景。
观察到孩子们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活动:图书角观察日期:2021年1月4日观察者:刘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在图书角自由阅读和观看图画书。
他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通过看图和讲故事来理解内容。
观察到孩子们对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5. 活动:科学实验观察日期:2021年1月5日观察者:赵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混合颜色、制作气球飞行器等。
他们通过实践和观察,探索科学原理和现象。
观察到孩子们表现出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6. 活动:音乐舞蹈观察日期:2021年1月6日观察者:孙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他们通过身体的表达和舞蹈动作展示了自己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观察到孩子们对音乐和舞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才艺。
7. 活动:户外游戏观察日期:2021年1月7日观察者:陈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参与了各种户外游戏,如接力赛、躲避球等。
他们通过跑动和互动锻炼了身体和团队合作能力。
观察到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活力和竞争意识。
8. 活动:水池探索观察日期:2021年1月8日观察者:黄老师观察内容:孩子们在水池中进行探索和观察。
他们用放大镜观察小昆虫和水中生物,并触摸和感受水的特性。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小学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
被考核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时间9.13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朱紫菡观察要点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观察实录首先我变魔术引出今天的游戏活动。
我将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问: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朱紫菡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我说: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我又问她: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反思在一次收拾东西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时间9.14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朱紫菡观察要点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看到他们变出来的颜色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确实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问题。
反思刚开始这几个孩子只是出于好奇才会选择颜料来玩耍,因为颜料不是经常玩的东西,从他们没有目的的乱配色可以看出来,琪琪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她本身就记住了老师之前活动中带来的知识,并不是她在这个活动中得到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时间9.21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琪琪观察要点通过颜料感受颜色的变化观察实录于是我就让他们从新再实验一次,结果我发现琪琪的滴管里的颜料比较少,菡菡的比较多,那是因为琪琪杯子里的颜料就比较少了,所以吸的也不少。
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我问,你们发现什么了吗?他们都说没有,于是就让他们再试一次,在过程中我就喊停,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滴管里的颜料。
是不是一样的,他们发现颜料是不一样的,放在容器里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反思另外两个小朋友从没有目的到发现不同,到询问老师之间他们是经过了思考,脑子里是有疑问的,他们的好奇心,也就是指南中指出的喜欢探究,他们对颜料产生的不同现象感兴趣了,而他们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也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选择颜料的时候孩子们也没有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观察实录在初步了解的面粉之后,我说: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馒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幼儿开始猜测他们吃过的感觉像是馒头的食物,乘此机会,我找了点网上的图片给他们看看,说:看,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点心呢!在这时,优优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教室里也有那么多面粉,我们也来做馒头吧。
四年级植物观察记录表四年级植物观察记录表 1月日星期晴月季花的茎是绿的,又细又长,两根茎是分开的,好像两个好朋友,背对着背,抬头仰望天空。
月季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有锯齿形的边,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红绿相间的。
我想红叶子也许是在和红似火的枫叶姐姐比美呢!嫩绿的叶子可能是茎妈妈刚生出来的小宝宝,还在吃奶哩!红绿相间的叶子呢?是它的红外衣裹不住太胖的身体,露出绿色的肚皮。
深绿的叶子看见红叶子,绿叶子,红绿相间的叶子这么美丽,非常羡慕,就请来一位魔术师把它变成黄绿相间的叶子,希望比那些叶子好看一千倍!不管哪种叶子,在我眼里都是精神抖擞的。
我还发现,每片叶子上都有细细长长的叶脉。
月季花的叶子这么美丽,你一定想知道月季花的模样吧!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月季花是多瓣的和牡丹花一个样,都是细细长长的,中间还有黄色的花蕊。
瞧!这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才开放的花,花瓣还没全部开放,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用胖胖的小手捂住自己红红的小脸蛋儿。
最美丽的花要数全部开放了的!它们舒展着美丽的花瓣儿,挺碧绿的茎杆,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向东远眺。
月季花的颜色白的如雪,粉的如霞,美丽极了!几只蝴蝶小姐围着月季花翩翩起舞,好像在和月季花比美哩!听老师说,月季花一年四季都盛开,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带来欢乐,我真喜欢它!四年级植物观察记录表 2年月日星期晴前几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观察蝌蚪。
于是,我和爸爸去河边捉蝌蚪。
刚抓来,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和一粒豆子差不多大,尾巴像一条较长的黑丝线,他们在水中无比快活,每当我走过去看他的时候,都把他当成了“逗号”。
第三天,我发现小蝌蚪长出了后腿,它用它那小小的眼睛看着我,好像说:“我饿了!”我只好放了点饲料。
只见它大口大口地吃着,真可爱。
第五天,小蝌蚪竟然长出了前腿。
它用前腿向我招手,好像在说:“我长出前腿了,也会爬了。
怎么样?厉害吧!”它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第六天,我惊奇地发现,蝌蚪的身体变绿了,尾巴也变短了。
托班实时个案观察记录20篇篇一:幼儿自我表达能力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上午9:30观察对象:4岁的小明观察内容:小明正在画画,他画了一只小鸟,并主动向老师展示,并描述了他的画作。
观察者:李老师---篇二:幼儿社交能力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上午10:00观察对象:5岁的小红观察内容:小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家家酒”,她能够主动分配角色,并与小伙伴们协商解决问题。
观察者:王老师---篇三:幼儿自理能力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上午11:30观察对象:3岁的小刚观察内容:午餐时间,小刚能够自己吃饭,并尝试自己收拾餐具。
观察者:赵老师---篇四:幼儿注意力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下午2:00观察对象:4岁的小丽观察内容:在进行绘本阅读时间,小丽能够专注于听老师讲故事,并参与互动。
观察者:刘老师---篇五:幼儿创造力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下午3:00观察对象:5岁的小华观察内容:在艺术创作时间,小华用纸张和彩泥制作了一个创意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想象力。
观察者:陈老师---篇六:幼儿情绪管理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下午4:00观察对象:3岁的小强观察内容:当小强遇到困难时,他能够通过深呼吸和冷静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求帮助。
观察者:孙老师---篇七:幼儿团队协作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下午5:00观察对象:4岁的小杰和小明观察内容:小杰和小明一起完成一个拼图游戏,他们能够互相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观察者:李老师---篇八:幼儿规则意识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下午5:30观察对象:5岁的小红观察内容:在户外活动时间,小红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不争抢玩具,轮流玩耍。
观察者:王老师---篇九:幼儿好奇心观察记录日期:2023年3月20日时间:下午6:00观察对象:3岁的小刚观察内容:在科学探索时间,小刚对磁铁的吸铁石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提问并尝试各种实验。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时间9.13 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朱紫菡观察要点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观察实录首先我变魔术引出今天的游戏活动。
我将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问: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朱紫菡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我说: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我又问她: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反思在一次收拾东西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时间9.14 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朱紫菡观察要点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观察实录我们知道皱纹纸浸在水里容易褪色外,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样红色的东西,看看是什么?请你也来自己动手做实验把它们放在水里看看会不会褪色?我准备了一个装有水的杯子,朱紫菡选择桌子上的一样物品放进杯子,观察所放的物品有没有褪色的现象。
写一张记录单,记录单上也贴着几样东西的标记,我告诉她,等一会儿实验后你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朱紫菡开始自己动手操作,把东西分别放进杯子,观察该物体是否有褪色的现象。
我帮助她一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吗?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幼儿园观察记录表幼儿园观察记录表观察实录于是我就让他们从新再实验一次,结果我发现琪琪的滴管里的颜料比较少,菡菡的比较多,那是因为琪琪杯子里的颜料就比较少了,所以吸的也不少。
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我问,你们发现什么了吗?他们都说没有,于是就让他们再试一次,在过程中我就喊停,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滴管里的颜料。
《骨骼、关节和肌肉》实验观察记录单
第小组
1、请在图中分别标出“骨骼”、“关节”、“肌肉”的位置
2、认真观察在“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手臂的肌肉变化,并在图中画出“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骨骼上的肌肉形状
举起哑铃放下哑铃
《骨骼、关节和肌肉》实验观察记录单
第小组
1、请在图中分别标出“骨骼”、“关节”、“肌肉”的位置
2、认真观察在“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手臂的肌肉变化,并在图中画出“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骨骼上的肌肉形状
举起哑铃放下哑铃。
幼儿园大班个案追踪观察记录表时间:观察者:
班级大班幼儿姓名性别男
女
年龄7岁
观察内容科学区—土豆导电
幼儿行为描述
今天林煜原和温暖小朋友来到科学区,他们从区域中拿出了铜片与锌片嵌入土豆中,再把电线依次连接起来,只见他们把最后两根电线连接在小灯泡上,这个时候小灯泡亮了起来,随后温暖及时的在科学记录单上做记录,“Fendy,为什么插在土豆上,小灯泡就会亮起来呢?”“因为在酸性食物能导电,你再试看看用其他的食物能让小灯泡发亮吗?”林煜原又拿来了柠檬,按照一样的方法,发现小灯泡也亮了起来,对实验结果林煜原和温暖充满了新奇和乐趣。
有效回应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但很多时候,只是要求幼儿按照老师设置的程序去操作。
如今,幼儿的生活中充满了数不胜数的使用电池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如电子游戏机、电动玩具、闹钟、录音机、手电筒等,而这些物品的电池型号不同、安装方法也有差异。
如果幼儿只学会熟练单一地操作实验中的线路板,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向他们提供一系列常见的生活用品,让他们通过探索、尝试,在反复的拆装中学会正确地给不同物品安装不同的电池,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
《日食》模拟实验观察记录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日食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和记录日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日食的形成原理的理解。
2. 观察和记录日食的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日食模拟实验材料3. 日食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向学生介绍日食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2. 引导学生关注日食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二、日食模拟实验(10分钟)1. 发给学生日食模拟实验材料,包括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模型。
2. 指导学生进行日食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日食的形成过程。
3.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日食的形成原理。
三、观察和记录日食(10分钟)1. 发给学生日食观察记录单,指导学生观察日食的过程。
2. 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下日食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日食的特点和观察方法。
四、分析日食观察记录(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位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从观察记录中分析日食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记录日食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日食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的发生。
2.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日食的形成原理和观测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日食模拟实验和观察记录单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和观察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六、日食观察实践活动(10分钟)1.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日食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的发生。
2.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佩戴特殊的日食眼镜,以免损伤眼睛。
观察萝卜成长实验记录观察萝卜成长实验记录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我进行了一项简单而有趣的萝卜成长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观察并记录了萝卜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详细描述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实验目标和设备实验目标:观察萝卜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实验设备:1. 萝卜种子2. 培养土3. 小花盆4. 水壶5. 放大镜6. 记录本和笔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培养土倒入小花盆中,并轻轻压实。
在表面划出几条浅沟,用来种植萝卜种子。
2. 播种:将萝卜种子均匀撒在浅沟中,并轻轻覆盖一些培养土。
然后轻轻喷水使培养土湿润。
3. 养护:每天给萝卜浇适量的水,并确保光线充足。
当然,我还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萝卜的生长情况。
4.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我记录了以下几个关键时刻的观察结果:a. 第一天:播种后的第一天,土壤还是湿润的。
萝卜种子还没有发芽。
b. 第三天:在第三天,我注意到有几颗小小的绿苗冒出来。
看起来它们正在努力地向上生长。
c. 第五天: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苗不断长高,并且开始展开两片叶子。
它们越来越像正式的萝卜植物。
d. 第十天:十天后,萝卜植物已经长成较高的幼苗。
它们的叶子茂盛,整体看起来更加健壮。
e. 第十五天:在第十五天,幼苗的根部开始向下生长,并且有些根部已经伸到了土壤的底部。
f. 第二十天:在第二十天,我观察到萝卜植物的叶子变得更加繁茂。
幼苗已经长成了成熟的植物。
三、观察结果和理解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并得到了以下观点和理解:1. 萝卜的发芽:萝卜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光照,开始发芽生长。
2. 幼苗的生长:幼苗出土后,通过不断吸收养分,从而从地面向上长出茎和叶子。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3. 根系的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萝卜的根系也在不断生长和发展。
气球瓶子热水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周末我做了一项实验——吹气球的瓶子。
实验材料很普通:一个气球、一个瓶子、一碗100摄氏度的水,我想验证气球是否会被吹起来。
实验开始了,首先我将气球套在瓶口处,然后我把瓶子放入热水中。
一秒、两秒,三秒……三十几秒过去了,可去球却还是纹丝不动。
我有一些灰心,我觉得是水不够多,便加了一些开水。
当我再把瓶子放入水中时,气球竟在片刻间被吹了起来。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我吓了一跳,手一抖水泼了出来而气球马上就扁了。
我灵感一来,再将瓶子放入水中,神奇的是气球又被吹起来了。
更神奇的是,瓶子一拿出来,气球就没气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我上午一直在想。
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瓶子里的空气热胀冷缩,空气太多没地方了,只能往气球里挤,使气球变大。
看来做实验不仅要做,还要思考呀!而且,一个小实验不能做一次,要做很多次。
因为有时一次是不能成功的,就算成功了也要去找找原因,然后再做一遍去验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