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 格式:doc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糖类作为碳源物质,因此糖类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高中生物教材中明确指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的糖类是蔗糖。
那么为什么不添加葡萄糖呢?很多资料上解释为蔗糖较葡萄糖便宜,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其实并非如此。
之所以以蔗糖作为碳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同样作为碳源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来源,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调节培养基内的渗透压。
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培养基,蔗糖形成的渗透压要明显低于葡萄糖,因此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易使植物细胞脱水而生长不良。
同时,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要明显慢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相对长期的保持稳定。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培养基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常用的是葡萄糖,一般很少利用蔗糖。
因此,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3)诱导作用。
在培养基成分中,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
当生长素水平恒定时,2%蔗糖使分化出的全部是木质部,4%蔗糖使分化出的几乎全部是韧皮部,3%蔗糖则可以分化出两者。
所以,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
因此,在植物组培中要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
通过细胞膜内外的液体的浓度差来调节当细胞膜内的浓度小于细胞膜外的时候蔗糖救能进入细胞中了植物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的碳源是蔗糖,已知葡萄糖和果糖也能使某些植物生长得很好。
植物细胞可以分解蔗糖,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蔗糖是可以直接进入细胞的,蔗糖跨质膜从质外体进入细胞是由载体介导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质子-蔗糖共运输机制进行的,另外,植物能够利用的某些其他形式的碳源有麦芽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乳糖等。
葡萄糖更不稳定,培养基需添加葡萄糖一般都在灭菌后再兑换。
实在要添加葡萄糖那么灭菌温度一般控制在108~110左右,120度灭出来的就有一定程度的碳化了。
植物组织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植物组织培养基是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基础培养介质。
配制
植物组织培养基的母液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所需的化学品和试剂,包括无机盐、有机添加剂、维生素和其
他辅助物质。
这些化学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进行选择。
2. 称取所需的化学品,并依次加入无菌蒸馏水中。
搅拌溶解,直到所
有化学品完全溶解。
3. 调节pH值。
使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酸
或碱来调节pH值,直到达到所需的pH范围。
4. 向溶液中添加琼脂糖或琼脂糖替代物,作为凝胶剂。
溶解并搅拌直
到完全溶解。
5. 过滤溶液,以去除悬浮固体和杂质。
使用无菌滤纸或滤器进行过滤。
6. 灭菌。
将过滤后的溶液装入无菌烧瓶或容器中,使用高压灭菌器或
自动压力锅进行灭菌,通常在121℃高压下灭菌20-30分钟。
7. 灭菌后,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瓶中,密封并保存在冰箱中或低温
环境中。
以上是植物组织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步骤,具体的操作和配方可以根据
不同的要求和实验目的进行调整。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维生素B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和维生素H(生物素)、泛酸钙等、肌醇(环己六醇)、烟酸。
在部分培养基中还添加维生素BX(氨酰苯甲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12(氰钴胺酸)、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B2(核黄素)和氯化胆碱等维生素。
这些可能对某些植物或植物的某些代谢过程有重要作用,如肌醇主要以磷酸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的形式参与由Ca介导的信号转导。
★★★★★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培养基能够提供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各类营养物质,以及生长因子,是开展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植物的种类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需要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各不相同。
2.学习并掌握植物组织常用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方法。
二、实验用具和药品1. 实验用具:电子天平(1/10、1/1000)、烧杯(100ml、1000ml)、量筒(50ml、100ml)三角瓶或培养瓶、移液管、药匙、玻棒、pH试纸、吸耳球、牛皮纸、皮筋等。
2. 药品:蔗糖、琼脂、0.1mol/L NaOH、 0.1mol/L HCl、各种培养基母液、激素母液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分组配制培养基。
各类培养基组成如下:1. 水琼培养基。
2. MS0培养基。
3. 1/2MS培养基。
4. MS+6-BA 2.0mg/L+NAA 0.5mg/L。
5. MS+6-BA 1.0mg/L+NAA 1.0mg/L。
6. MS+6-BA 0.5mg/L+NAA 2.0mg/L。
7. MS+KT 0.5mg/L+6-BA0.5mg/L。
8. MS+NAA 1.0mg/L+2,4-D 1.0mg/L。
(二)湿热灭菌培养基1.称取规定数量的琼脂,加水到培养基最终容积的3/4,水浴或电炉使之加热溶解。
2.根据配方要求,把按顺序量取的各种母液以及称取的蔗糖,都加入煮好的琼脂中,然后加水定容。
3.用0.1mol/L的NaOH或者HCl调pH。
4.分装培养基,包好或盖好,标明编号。
5.121℃(103kPa)灭菌15-20min。
(三)作好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准备工作1. 制备无菌水:121℃(103kPa)灭菌40min 。
2. 配制 0.1%HgCl2溶液(放置棕色瓶中)。
3. 准备接种用培养皿、金属器械等用具。
四、注意事项1. 实验中所用的各种容器一定要洗净、烘干。
2. 用电子天平称量药品时,一定要用称量纸,对于有腐蚀性的药品,应将其放置在小烧杯中称量。
植物组织培养的完整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也可以用于繁殖珍稀濒危植物、改良农作物品种等。
下面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完整过程。
1.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准备培养基。
培养基是一种含有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液体或固体介质,用于供给植物细胞和组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配制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目的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无菌水、糖类、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2. 材料的采集和处理接下来,需要采集植物材料,并对其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选择健康的植物器官,如叶片、茎尖、芽等作为培养材料。
采集后,要进行表面消毒,以杀灭植物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3. 植物材料的切割和接种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植物材料切割成小块或小段,然后将其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器皿中。
在接种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4. 培养条件的控制接种完成后,将培养器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并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不同植物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5. 营养物质的供给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给培养基补充新的营养物质。
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培养基或添加新的营养物质,以保证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分化。
6. 组织的增殖和分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植物组织开始进行增殖和分化。
在培养基中含有适量的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根据所需的目的,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来控制组织的增殖和分化。
7. 植株的生长和繁殖当组织增殖和分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将其转移到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新培养基中,促进植株的生长和繁殖。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剪枝和调整,以控制植株的形态和生长速度。
8. 确认培养物的纯度和稳定性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细菌和真菌的污染,或者不同种植物的混合。
因此,在植株生长和繁殖后,需要对培养物进行纯化和鉴定,以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
植物组织培养基的配制母液的配制和保存基本培养基母液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配制培养基是日常必备的工作。
为减少工作量,经常使用的培养基,可先将各种药品配成浓缩一定倍数的母液,放入冰箱内保存,用时再按比例稀释,这样比较方便,且准确度高。
母液要根据药剂的化学性质分别配制,一般配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等母液。
在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防止在混合各种盐类时产生沉淀,为此各种药品必须在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
在混合时要注意参加的先后次序,把Ca2+、Mn2+、Ba2+、S042-、P043-错开,以免KH2P04和MgS04与CaC12等发生化学反应,相互结合生成CaSO4、BaSO4、Ca3(P04)2沉淀。
另外在混合各种无机盐时,其稀释度要大,慢慢混合,同时边混合边搅拌。
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要注意药品的添加顺序,以免产生沉淀。
铁盐容易发生沉淀,需要单独配制。
一般用FeS04∙7H20和Na2-EDTA配成铁盐螯合剂比较稳定,不易沉淀,铁盐放在棕色瓶中保存比较稳定。
母液要用蒸僧水配制,药品应选用纯度较高的化学纯CP或分析纯AR,以免有杂质对培养物造成不利影响。
药品的称量及定容都要准确,在称量时不同的化学药品需使用不同的药勺,防止药品的交叉污染和混杂,每称好一种药剂应立即作一记号,以免重复或遗漏。
各种药品先以少量水让其充分溶解,然后依次混合。
配制好的母液应分别贴上标签,注明母液种类、倍数、配制时间,并在记录本上详细记载配制及称取量,以便工作的准确及日后检查。
母液最好在2-4。
C 的冰箱中保存,特别是有机物质要求更严,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母液有霉菌污染或沉淀变质时,应重新配制。
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IAA、NAA、IBA、2,4-D等生长素类和GA3,可先用少量O.ImolNaOH或95%酒精溶解,然后再用蒸储水定容到所需要的体积。
KT、6-BA等细胞分裂素类则可用少量lmol∕LHCl加热溶解,然后加水定容。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
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
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
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和Skoog,1965)培养基。
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
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
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
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
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或细胞外植体(包括种子、芽、刺、茎尖、叶尖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以便快速、大规模地繁殖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种苗繁殖、植物改良、品种保存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涉及许多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增殖的基础。
2. 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植物组织或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介质。
培养基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进行调配。
3.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植物在外界刺激下形成的生长异常组织,具有无定向分裂和再生能力。
愈伤组织培养能够实现无性繁殖,即从愈伤组织中培养出整个植株。
4. 植株再生:植株再生是指在培养基上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得到新的植株。
植株再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如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原球茎诱导再生等。
5. 轮回:轮回是指将植物体分离为单细胞再进行培养和繁殖的过程。
轮回可以大大提高植物的繁殖速度和效率。
6. 培养器:培养器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于装载培养基和植物细胞的容器。
常见的培养器有试管、培养瓶和培养皿等。
7.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一种用于消灭或控制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无菌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培养体系的纯净性和成功的培养结果。
8. 再生植株硬化:再生植株硬化是指通过逐渐减少对植物的外界保护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得再生植株逐渐适应自然条件。
再生植株硬化是植物组织培养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确保再生植株的生长和生产力。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分裂能力进行无性繁殖和植物改良的生物技术。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系列名词的应用和理解对于成功进行培养和繁殖非常重要。
培养基的种类范文培养基是在实验室中为细菌、真菌、植物组织或动物细胞提供生长环境的营养物质。
根据不同的需求,培养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是最基本的培养基类型,提供细菌或细胞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
常见的基础培养基包括液态LB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液态DMEM培养基(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和固体MS培养基(用于植物细胞培养)。
2. 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通过添加特定化合物或抑制剂来选择性地促进或抑制其中一种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这种培养基可用于筛选特定菌种、分离纯菌或抵制有害微生物。
常见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MacConkey培养基(用于分离大肠杆菌)、Sabouraud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和MTL培养基(用于胃溃疡杆菌的分离)。
3. 差异培养基:差异培养基是通过添加其中一种化合物来促进一些细菌的可见特征表现,如颜色、形态或结构等。
差异培养基常用于鉴定和鉴别微生物。
常见的差异培养基有MacConkey-Sorbitol培养基(用于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青绿培养基(用于鉴别青霉和念珠菌)和EMB培养基(用于分离发酵杆菌)。
4.增殖培养基:增殖培养基是为了促进细胞或组织的增殖而设计的。
这类培养基通常会添加植物生长素或动物细胞因子,以促进细胞分裂或组织再生。
常见的增殖培养基有MS培养基(用于植物离体培养)和DMEM/F12培养基(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5.工业培养基:工业培养基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这类培养基通常会优化营养物质的组成,以提高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常见的工业培养基有液态SGG培养基(用于啤酒发酵)和液态YPG培养基(用于酵母发酵)。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培养基类型,还存在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培养基,如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的特定代谢能力)、低营养培养基(用于维持微生物菌株的纯度)、分离培养基(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纯菌)等。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
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
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
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
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
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
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
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
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
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
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
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基好比土壤,是组织培养中离体材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
因此,在组织培养基的各个环节中,应着重掌握培养基,了解它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
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
3.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 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4.有机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
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5.生长调节物质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植物生长素类。
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细胞分裂素。
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
(3)赤霉素。
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1.常用培养基配方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维生素B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和维生素H(生物素)、泛酸钙等、肌醇(环己六醇)、烟酸。
在部分培养基中还添加维生素BX(氨酰苯甲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12(氰钴胺酸)、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B2(核黄素)和氯化胆碱等维生素。
这些可能对某些植物或植物的某些代谢过程有重要作用,如肌醇主要以磷酸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的形式参与由Ca介导的信号转导。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维生素B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和维生素H(生物素)、泛酸钙等、肌醇(环己六醇)、烟酸。
在部分培养基中还添加维生素BX(氨酰苯甲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12(氰钴胺酸)、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B2(核黄素)和氯化胆碱等维生素。
这些可能对某些植物或植物的某些代谢过程有重要作用,如肌醇主要以磷酸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的形式参与由Ca介导的信号转导。
4.生长调节物质(常称为激素)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植物生长素类。
主要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促进细胞脱分化;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生根。
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IBA(吲哚丁酸)、NOA(萘氧乙酸),P-CPA(对氯苯氧乙酸)、2,4-D(2,4-二氯苯氧乙酸),2,4,5-T(2,4,5-三氯苯氧乙酸)和ABT生根粉等。
生长素的使用浓度通常为0.1~10mg/L。
(2)细胞分裂素。
如玉米素(Zt,6-(4-羟基-3-甲基-反式-2-丁烯氨基)嘌呤)、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6-呋喃氨基嘌呤)、2IP(异戊烯氨基嘌呤)和TDZ(thidiazuron,噻二唑苯基脲)等。
作用主要是:第一,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与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不同),可使茎增粗,而抑制茎伸长;第二,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第三,抑制衰老,减少叶绿素的分解。
延缓离体组织或器官的衰老过程,有保鲜的效果。
但是,细胞分裂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
在组培中,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浓度通常为0.1~10mg/L。
细胞分裂素常常与生长素相互配合,用以调节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3)赤霉素。
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虽然已经用于顶端分生组织的培养和维管分化的研究,但在培养基中很少添加,因为它的作用往往是负面的。
乙烯等。
5.琼脂或其他支持物除液体悬浮培养外,就目前情况而言,琼脂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支持物。
一般浓度0.4%-1%,质量越差的琼脂用量越大。
琼脂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6.其他添加剂(含天然提取物、抗生素等)活性炭渗透调节剂抗生素抗氧化剂等。
活性炭加入培养基中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例如防止酚类物质污染而引起组织褐化死亡。
这在兰花组织培养中效果更明显。
另外,活性炭使培养基变黑,有利于某些植物生根。
但活性炭对物质吸附无选择性,既吸附有害物质,也吸附有利物质,因此使用时应慎重考虑,不能过量,一般用量为1%—5%。
活性炭对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有良好的效应。
在失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胡萝卜悬浮培养细胞中加入1%一4%活性炭可使胚状体的发生能力得以恢复。
7.水水是植物原生质体的组成成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
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储藏过程发霉变质。
大规模生产时可用自来水。
但在少量研究上尽量用蒸馏水,以防成分的变化引起不良效果。
常用0.1mol/L的Na0H和0.1mol/L的HCl来调节培养基的PH。
但需注意两点:第一,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培养基的PH会下降0.2—0.8,故调整后的PH应高于目标pH0.5个单位;第二,pH的大小会影响琼脂的凝固能力,一般当pH大于6.0时,培养基将会变硬,低于5.0时,琼脂就不能很好地凝固。
培养基种类:根据培养基态相不同分为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指加凝固剂(多为琼脂)的培养基,其优点是外植体只是部分接触培养基,因此会使培养基中的效应物质产生一定的浓度梯度,从而有利于外植体的分化、生长。
液体培养基是指不加凝固剂的培养基。
外植体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够与效应物质更好地接触,因此,生长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中更快。
根据培养物的培养过程,培养基分为初代培养基与继代培养基。
初代培养基是指用来第一次接种外植体的培养基。
继代培养基是指用来接种继初代培养之后的培养物的培养基。
根据其作用不同,培养基分为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根据其营养水平不同,培养基分为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就是通常称呼的培养基)主要有MS、White、B5、N6、改良MS、Heller、Nitsh、Miller、SH等。
完全培养基就是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的不同需要,附加一些物质,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其他复杂有机附加物等。
组织培养培养基配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基本培养基;二是各种激素的浓度及相对比例。
MS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B5和N6培养基适合与许多单子叶植物,特别是N6培养基对禾本科植物小麦、水稻等很有效,White培养基适合于根的培养。
①根据配方要求,用量筒或移液管从每种母液中分别取出所需的用量,放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粗天平称取蔗糖、琼脂放在一边备用。
②将①中称好的琼脂加蒸馏水300~400毫升,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煮沸溶解呈透明状,再停止加热。
③将①中所取的各种物质(包括蔗糖),加入煮好的琼脂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培养基。
④用1N的氢氧化钠或盐酸,滴入③中的培养基里,每次只滴几滴,滴后搅拌均匀,并用pH试纸测其pH值,直到将培养基的pH值调到5.8。
⑤将配好的培养基,用漏斗分装到三角瓶(或试管)中,并用棉塞塞紧瓶口,瓶壁写上号码。
瓶中培养基的量约为容量的1/4或1/5。
培养基的成分比较复杂,为避免配制时忙乱而将一些成分漏掉,可以准备一份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单,将培养基的全部成分和用量填写清楚。
配制时,按表列内容顺序,按项按量称取,就不会出现差错。
组织培养培养基的灭菌与保存培养基配制完毕后,应立即灭菌。
培养基通常应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汽相120℃条件下,灭菌20分钟。
如果没有高压蒸汽灭菌锅,也可采用间歇灭菌法进行灭菌,即将培养基煮沸10分钟,24小时后再煮沸20分钟,如此连续灭菌三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经过灭菌的培养基应置于10℃下保存,特别是含有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在4~5℃低温下保存要更好些。
含吲哚乙酸或赤霉素的培养基,要在配制后的一周内使用完,其它培养基最多也不应超过一个月。
在多数情况下,应在消毒后两周内用完。
组织培养中几种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培养基配方B5培养基(Gamborg 等,1968)(1)无机物NaH2PO4·H2O 150 mg/L;KNO33000 mg/L;(NH4)2SO4 134mg/L;MgSO4·7H2O 500 mg/L;Na2一EDTA 37.3 mg/L;FeSO4·7H2O 27.8 mg/L;MnSO4·H2O 10 mg/L;ZnSO4·7H2O 2mg/L;H3BO3 3mg/L ;Na2MoO·2H2O 0.25 m g/L;CuSO4·5H2O 0.025 mg/L;CoCl2·6H20 0.025 mg/L;KI 10 mg/L。
(2)有机物维生素B1 10mg/L;维生素B6 1 mg/L;甘氨酸2.0 mg/L;叶酸0.5 mg/L;肌醇100.0mg/L;蔗糖50 g/L;pH 5.5。
B5培养基是1968年由Gamborg等设计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盐,较高的硝酸盐和盐酸硫胺素。
铵盐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它适合于有些植物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的生长。
HB培养基 Holley &Baker(1963) (1)无机盐(以1/2浓度的Knop液为基础) Ca(NO3)2.4H2O 1000mg/L;KNO3 125 mg/L;MgSO4·7H2O 125mg/L;KH2PO4 125 mg/L;Berthelot's液 0.5ml/L。
Berthelot's液成分组成:MnSO4·4H2O 20g/L,KI 0.5g/L,NiCl2·6H20 0.05 g/L,CoCl2·6H20 0.05g/L,ZnSO4·7H20 0.10 g/L,CuSO4·5H2O 0.05g/L,BeSO4·4H2O 0.10 g/L,H3BO30.05g/L,浓硫酸 1ml。
(2)有机物维生素B1理学 1 mg/L;腺嘌呤 8 mg/L;NAA 2 mg/L;蔗糖 40g/L 。
H培养基(1)无机盐KNO3 950 mg/L;NH4N03 720mg/L;MgSO4·7H2O 185 mg/L;CaCl2·2H2O 166 mg/L;KH2PO468 mg/L;Na2一EDTA 37.3 mg/L;FeSO4·7H2O 27.8 mg/L;MnSO4·4H2O 25 mg/L;ZnSO4·7H2O 10mg/L;H3BO3 10mg/L ;Na2MoO·2H2O 0.25 m g/L;CuSO4·5H2O 0.025 mg/L;(2)有机物维生素B1 0.5mg/L;维生素B6 0.5 mg/L;甘氨酸 2.0 mg/L;叶酸0.5 mg/L;肌醇100.0mg/L;烟酸0.5 mg/L;生物素0.05 mg/L;蔗糖20 g/L;pH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