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培养基的成分
- 格式:ppt
- 大小:450.00 KB
- 文档页数:21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一)母液配制与保存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
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
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1大量元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2微量元素母液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3铁盐母液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先取一种置容量瓶(烧杯)中,然后将另一种成分逐加逐剧烈震荡,至产生深黄色溶液,最后定容,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4有机物母液按表4中的量分别称取各种有机物,分别溶解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于1000mL,放入细口瓶配成1 mg/ml 。
各100 ml。
6-苄基腺嘌呤(6-BA)用0.5 N的HCl加热溶解。
萘乙酸(NAA)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再加蒸馏水。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糖类作为碳源物质,因此糖类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高中生物教材中明确指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的糖类是蔗糖。
那么为什么不添加葡萄糖呢?很多资料上解释为蔗糖较葡萄糖便宜,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其实并非如此。
之所以以蔗糖作为碳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同样作为碳源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来源,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调节培养基内的渗透压。
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培养基,蔗糖形成的渗透压要明显低于葡萄糖,因此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易使植物细胞脱水而生长不良。
同时,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要明显慢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相对长期的保持稳定。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培养基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常用的是葡萄糖,一般很少利用蔗糖。
因此,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3)诱导作用。
在培养基成分中,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
当生长素水平恒定时,2%蔗糖使分化出的全部是木质部,4%蔗糖使分化出的几乎全部是韧皮部,3%蔗糖则可以分化出两者。
所以,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
因此,在植物组培中要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
通过细胞膜内外的液体的浓度差来调节当细胞膜内的浓度小于细胞膜外的时候蔗糖救能进入细胞中了植物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的碳源是蔗糖,已知葡萄糖和果糖也能使某些植物生长得很好。
植物细胞可以分解蔗糖,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蔗糖是可以直接进入细胞的,蔗糖跨质膜从质外体进入细胞是由载体介导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质子-蔗糖共运输机制进行的,另外,植物能够利用的某些其他形式的碳源有麦芽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乳糖等。
葡萄糖更不稳定,培养基需添加葡萄糖一般都在灭菌后再兑换。
实在要添加葡萄糖那么灭菌温度一般控制在108~110左右,120度灭出来的就有一定程度的碳化了。
ms培养基主要成分及作用
MS培养基是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微量元素、无机盐和有机物等。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MS培养基的成分和
作用。
微量元素是MS培养基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微量元素指的是植物在
生长过程中只需以微量的形式摄取的元素,包括铁、锰、锌、铜、钼、氯等。
这些元素虽然只需要很少的量,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无机盐是MS培养基中另一重要成分,无机盐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植
物所需的重要离子,如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同时也起到了调
节植物生理代谢的作用。
无机盐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合理配比能够提高植物的生长效果。
有机物是MS培养基中的第三个重要成分,有机物的主要作用是为
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有机物中的糖类、蛋
白质和维生素等物质可被植物吸收并转化成能量。
有机物的含量对MS
培养基的品质和成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成分外,MS培养基中还含有一些添加剂,如椰
子汁、植物生长素、生长素拮抗剂等。
这些添加剂能够增强植物的生
长性能、促进其分化和再生。
总之,MS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无机盐和有机物等成分各具特定的作用,它们的合理配比能够提高植物的生长效果,促进组织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和研究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合理的组分配比是非常关键的。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常用培养基主要特性1、高盐成分培养基包括MS、LS、BL、BM、ER 等培养基。
其中MS 培养基应用最广泛,其钾盐、铵盐及硝酸盐含量均较高, 微量元素种类齐全, 其养分数量及比例均比较合适, 广泛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及原生质体的培养。
LS、BM、ER 培养基由MS 培养基演变而来。
2 、硝酸钾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包括B5 、N6 、LH、GS 等培养基。
①B5 培养基B5 培养基除含有较高的钾盐外, 还含有较低的铵态氮和较高的盐酸硫胺素, 较适合南洋杉、葡萄及豆科与十字花科植物等的培养。
②N6 培养基N6 培养基( 朱至清等1975 ) 系我国学者创造, 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适用于单子叶植物花药培养, 柑橘花药培养也适合, 在楸树、针叶树等的组织培养中使用效果也好。
③SH 培养基是矿盐浓度较高的一种培养基, 其中铵与磷酸是由磷酸二氢铵( NH4 H2 PO4 ) 提供的, 这种培养基适合于某些单子叶及双子叶植物的培养。
3 、中等无机盐含量的培养基①H 培养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约为MS 培养基的一半, 仅磷酸二氢钾及氯化钙稍低, 微量元素种类减少, 而含量较MS 为高, 维生素种类比MS 多。
适于花药培养。
②尼奇培养基(Niotsch 1969 ) 此培养基与H 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仅生物素比H 培养基高10 倍。
也适合于花药培养。
③米勒培养基(Miller 1963 ) 此培养基和Blaydes(1966) 培养基二者成分完全相同。
适合大豆愈伤组织培养和花药等培养用。
4 、低无机盐培养基大多情况下用于生根培养基。
有以下几种:①改良怀特培养基(White 1963 )②WS 培养基(Wolter & Skoog 1966)③克诺普液( Knop 1965 ) 花卉培养上用得多。
④贝尔什劳特液(Berthelot 1934)⑤HB 培养基( Holley & Baker 1963) 此培养基在花卉脱毒培养和木本植物的茎尖培养中效果良好。
(一)水制备培养基必须使用纯净的,无微量金属,杀菌性和抑菌性化学物质的蒸馏水。
注意,以加氯的水进行蒸馏所得的蒸馏水,即使在使用前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也偶含有显著量的游离氯.所以应进行测试,如正联甲苯胺试验显色。
测试后,以硫代硫酸钠中和后或进行重复蒸馏后才能使用。
(二)琼脂琼脂俗称洋菜,英文名agar ,为由海藻类(主要足石花菜)提取出来的一种胶体多糖,即半乳聚糖水解后,产生半乳糖及少量五烷糖和有机硫。
其化学性质系为一种不带侧链的半乳聚糖甙,含有90%右旋半乳糖和10%左旋半乳糖。
在约每10个吡喃半乳糖单位有一个首位或次位的羟基被硫酸脂化。
其阴离子脂组(-SO2 -OH )主要是与钙结合,但也有少数是和镁、钠、或钾结合。
其制造方法,一般是在每年7-9 月收集海中石花菜,洗涤并经晒干后保存。
于冬季冰冻开始时,按1:30 比例将干藻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加入硫酸少许并煮沸5-6 小时。
过滤后待冷,用“漏子”推成粗条,再经日晒夜冻2-3 周后,即成条状琼脂。
除少数菌种外,绝大多数细菌都不能分解琼脂,因而琼脂在培养某中无营养价值,只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凝结成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基而已。
国外商售琼脂一般比较纯净,国内琼脂则含有杂质较多,故在使用前应先用冷水浸泡洗涤后才能使用。
供细菌培养使用的品质优良的琼脂应具有下列特性:( l )凝固点不超过2 ℃,通常范围在34~38 ℃。
( 2 )1L 的1.5%琼脂,在蒸汽浴中重新完全溶化,不超过45 分钟。
( 3 )在98 ℃能完全溶解子水。
( 4 )在45 ℃仍保待足够的液态,以利于试验时的混合均匀。
( 5 )与水的结合水平至少在50%以上,以保证完全的溶解性。
(6)含水量不超过原重17%。
( 7 )燃烧残余物不超过3 %。
(8)金属最高允许含量,铅0.0005%,铁0.001%,镁0.1%,钙0.2%,钠0.4%,并不得含有抗菌物质。
( 9 )透明度:在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呈微乳白色透明凝块。
MS培养基的配制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培养基。
MS培养基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MS培养基含有近30种营养成分,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这几十种成分进行称量,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别称量,配成浓缩液,这种浓缩液叫做培养基母液。
这样每次使用时,取其总量的1/20(50 mL)或1/200(5 mL),加水稀释,制成培养液。
现将制备培养基母液所需的各类物质的量列出,供配制时使用。
大量元素(母液Ⅰ) mg/LNH4NO3 33 000KNO3 38 000CaCl2·2H2O 8 800MgSO4·7H2O 7 400KH2PO4 3 400微量元素(母液Ⅱ)KI 166H3BO3 1 240MnSO4·4H2O 4 460ZnSO4·7H2O 1 720Na2MoO4·2H2O 50CuSO4·5H2O 5CoCl2·6H2O 5铁盐(母液Ⅲ)FeSO4·7H2O 5 560Na2-EDTA·2H2O 7 460有机成分(母液Ⅳ)ⅣA肌醇20 000ⅣB烟酸100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 100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 100甘氨酸400以上各种营养成分的用量,除了母液Ⅰ为20倍浓缩液外,其余的均为200倍浓缩液。
上述几种母液都要单独配成1 L的贮备液。
其中,母液Ⅰ、母液Ⅱ及母液Ⅳ的配制方法是:每种母液中的几种成分称量完毕后,分别用少量的蒸馏水彻底溶解,然后再将它们混溶,最后定容到1 L。
母液Ⅲ的配制方法是:将称好的FeSO4·7H2O和Na2-EDTA·2H2O 分别放到450 mL蒸馏水中,边加热边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将pH调至5.5,最后定容到1 L,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各种母液配完后,分别用玻璃瓶贮存,并且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
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
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
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和Skoog,1965)培养基。
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
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
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
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
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
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
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
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
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
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
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
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
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
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
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
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基好比土壤,是组织培养中离体材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
因此,在组织培养基的各个环节中,应着重掌握培养基,了解它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
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
3.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 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4.有机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
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5.生长调节物质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植物生长素类。
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细胞分裂素。
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
(3)赤霉素。
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1.常用培养基配方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维生素B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和维生素H(生物素)、泛酸钙等、肌醇(环己六醇)、烟酸。
在部分培养基中还添加维生素BX(氨酰苯甲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12(氰钴胺酸)、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B2(核黄素)和氯化胆碱等维生素。
这些可能对某些植物或植物的某些代谢过程有重要作用,如肌醇主要以磷酸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的形式参与由Ca介导的信号转导。
l15培养基成分
【原创版】
目录
1.L-15 培养基的概述
2.L-15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
3.L-15 培养基的应用领域
4.L-15 培养基的优点和局限性
正文
L-15 培养基是一种常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其全称为Lindberg-W 身价培养基,由 Lindberg 和 W 身价于 1953 年首次提出。
L-15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等,能够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L-15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类:
1.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为植物提供氮、磷、钾等必需的矿质元素。
2.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微量元素:包括硼、锰、锌、钼等,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4.有机物:如蔗糖,可以为植物提供碳源和能量。
L-15 培养基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繁殖、植物遗传转化等领域。
其优点在于营养成分丰富,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各种需求,同时配比合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L-15 培养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营养成分较为复杂,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植物可能不够经济实用。
总的来说,L-15 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植物培养基,其营养成分和配比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生根培养基配方生根培养基指的是一种专门用于促进植物生根的营养液,可以加速植物的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
生根培养基主要由营养盐、植物激素和其他辅助物质组成,不同的植物需要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生根培养基的配方。
一、基础配方生根培养基的基础配方是由一定比例的基础营养盐组成,包括氮、磷、钾、镁、钙等元素,同时还加入一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有机物质。
基础配方是生根培养基的基础,常见的基础成分有:1、MS培养基(Murashige & Skoog medium):普遍适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由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开发出来,主要成分包括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硫酸镁、硝酸钾等。
2、1/2MS培养基:是MS培养基的一半浓度,适合于一些对营养要求不高的植物,如多肉植物、草本植物等。
3、B5培养基:是由Gamborg等人于1968年开发的一种细胞培养基,适用于多种植物的培养,主要成分包括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
二、植物激素生根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分化,控制植物的生理过程,常用的植物激素有:1、生长素(IAA):促进细胞分化和生长,可以加速根尖的细胞分裂和伸长。
2、植物生长素(BA):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可以加快植物幼芽和花芽的生长和发育。
3、愈伤组织生长因子(TDZ):促进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生长,特别适合于以愈伤组织为材料的植物生根。
三、其他辅助物质1、维生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代谢,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可以加快植物生根。
2、有机酸:如柠檬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可以降低培养基的pH值,促进植物的吸收和利用。
3、糖类:适量的蔗糖可以促进植物的代谢,提高幼根的质量和数量。
四、具体配方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植物的生根培养基配方:1、白菜生根培养基:MS培养基+1mg/L IAA+0.5mg/L BA+30g/L蔗糖+3g/L干酵母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