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培养基基本成分
- 格式:doc
- 大小:12.23 KB
- 文档页数:1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一)母液配制与保存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
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
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1大量元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2微量元素母液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3铁盐母液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先取一种置容量瓶(烧杯)中,然后将另一种成分逐加逐剧烈震荡,至产生深黄色溶液,最后定容,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4有机物母液按表4中的量分别称取各种有机物,分别溶解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于1000mL,放入细口瓶配成1 mg/ml 。
各100 ml。
6-苄基腺嘌呤(6-BA)用0.5 N的HCl加热溶解。
萘乙酸(NAA)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再加蒸馏水。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维生素B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和维生素H(生物素)、泛酸钙等、肌醇(环己六醇)、烟酸。
在部分培养基中还添加维生素BX(氨酰苯甲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12(氰钴胺酸)、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B2(核黄素)和氯化胆碱等维生素。
这些可能对某些植物或植物的某些代谢过程有重要作用,如肌醇主要以磷酸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的形式参与由Ca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水制备培养基必须使用纯净的,无微量金属,杀菌性和抑菌性化学物质的蒸馏水。
注意,以加氯的水进行蒸馏所得的蒸馏水,即使在使用前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也偶含有显著量的游离氯.所以应进行测试,如正联甲苯胺试验显色。
测试后,以硫代硫酸钠中和后或进行重复蒸馏后才能使用。
(二)琼脂琼脂俗称洋菜,英文名agar ,为由海藻类(主要足石花菜)提取出来的一种胶体多糖,即半乳聚糖水解后,产生半乳糖及少量五烷糖和有机硫。
其化学性质系为一种不带侧链的半乳聚糖甙,含有90%右旋半乳糖和10%左旋半乳糖。
在约每10个吡喃半乳糖单位有一个首位或次位的羟基被硫酸脂化。
其阴离子脂组(-SO2 -OH )主要是与钙结合,但也有少数是和镁、钠、或钾结合。
其制造方法,一般是在每年7-9 月收集海中石花菜,洗涤并经晒干后保存。
于冬季冰冻开始时,按1:30 比例将干藻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加入硫酸少许并煮沸5-6 小时。
过滤后待冷,用“漏子”推成粗条,再经日晒夜冻2-3 周后,即成条状琼脂。
除少数菌种外,绝大多数细菌都不能分解琼脂,因而琼脂在培养某中无营养价值,只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凝结成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基而已。
国外商售琼脂一般比较纯净,国内琼脂则含有杂质较多,故在使用前应先用冷水浸泡洗涤后才能使用。
供细菌培养使用的品质优良的琼脂应具有下列特性:( l )凝固点不超过2 ℃,通常范围在34~38 ℃。
( 2 )1L 的1.5%琼脂,在蒸汽浴中重新完全溶化,不超过45 分钟。
( 3 )在98 ℃能完全溶解子水。
( 4 )在45 ℃仍保待足够的液态,以利于试验时的混合均匀。
( 5 )与水的结合水平至少在50%以上,以保证完全的溶解性。
(6)含水量不超过原重17%。
( 7 )燃烧残余物不超过3 %。
(8)金属最高允许含量,铅0.0005%,铁0.001%,镁0.1%,钙0.2%,钠0.4%,并不得含有抗菌物质。
( 9 )透明度:在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呈微乳白色透明凝块。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培养基是微生物繁殖和增殖的必要条件。
培养基由营养基、细胞因子和田间隔离菌等
组成,广泛应用于改良、繁殖和研究部门。
它还在临床、犯罪司法法律案件和环境检测中
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营养基是构成培养基的基础成分,具有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pH值、维持温度
和改良培养基条件等特性。
营养基的主要原料是由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水合物
等杂质组成的多成分混合物,根据不同的培养要求,采用不同的配方生产存在多种类型的
营养基,如食品入口培养基、菌丝体培养基、细胞培养基、植物染色体营养基和细菌增殖
培养基。
细胞因子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具有活化、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常见的细胞
因子有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枸橼酸、磷酸等。
细胞因子添加到培养基中,能够改善培养
效果,达到良好的培养条件,使微生物有良好的生长繁殖状况。
田间隔离菌是培养基中的重要成分,一般情况下,田间隔离菌是指从其他种类植物中
分离到实验室中新分离出来的细菌。
由于田间隔离菌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久性和耐盐性,因此,它们可以用来控制微生物实验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使得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单种或少种株培养,以方便有效地繁殖和增殖。
除上述基本成分之外,培养基中还可加入抗生素和抗氧化剂,以防止污染物、藻类和
细菌的生长,保证培养条件良好,提高培养效果。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混合营养基质。
适宜的培养基不仅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传代及菌种保存等,还可用于研究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因此,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技术及其原理,是进行细菌学检验的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手段。
细菌的生长繁殖除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如含氮化合物、糖类、盐类、类脂质及水外,有的还需加入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的辅助生长因子或某些其他特殊因子;有的则需加入指示剂或抑制剂,以利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1.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提供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合成菌体的原料以及激活细菌酶的活性和调节渗透压等作用。
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氮源、碳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1)蛋白胨:是由动物或植物蛋白质经酶或酸碱分解而产生的中间产物,是培养基中最常用的成分之一,主要供给细菌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质、酶类等,另外还具有缓冲作用。
由于蛋白质的来源和消化程度不同,因而制得的蛋白胨质量相差很大。
按照生产原料的性质,蛋白胨可分为植物胨和动物胨两类。
蛋白胨经喷雾干燥成粉末,吸水性较强,保存时应干燥密封,防止潮解结块。
(2)肉浸液:系用新鲜牛肉(去掉脂肪、肌膜及肌腱等)浸泡煮沸制成的肉汤。
肉浸液中包括含氮和非含氮两类浸出物,还有一些生长因子。
作为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氨源和碳源,由丁加热后大部分蛋白质凝固,仅留少部分氨基酸和其他含氮物质,不能满足细菌生长需要,故在制作培养基时,一般需加1%~2%蛋白胨和0.5%的NaCl。
(3)牛肉膏:又称牛肉浸膏,是肉浸液加热浓缩而得到的一种棕黄色至棕褐色的膏状物。
其中不耐热的物质如糖类已被破坏,故其营养价值不及肉浸液,但因无糖,可作为肠道细菌鉴别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4)糖(醇)类:含有细菌所需的碳源。
制备培养基所应用的糖(醇)类很多,常用的糖类有单糖(如葡萄糖、阿拉伯糖等)、双糖(如乳糖、蔗糖等)、多糖(如菊糖、淀粉等):醇类有甘露醇、卫矛醇及侧金盏花醇等。
培养基的组成1 前言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等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都应符合一些基本要求:1 ) 都必须含有作为合成细胞组成的原料;2 ) 满足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3 ) 一定的pH等条件。
2 培养基的组成2.1 碳源碳源是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
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和低碳醇。
在特殊情况下( 如碳源贫乏时) ,蛋白质水解产物或氨基酸等也可被某些菌种作为碳源使用。
葡萄糖是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常作为培养基的一种主要成分,并且作为加速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有效的糖。
但是过多的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致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不能完全氧化而积累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如丙酮酸、乳酸、乙酸等导致pH下降,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2.2 氮源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 和含氮代谢物。
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2.2.1 有机氮源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和酒糟等。
它们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被菌体吸收后再进一步分解代谢。
有机氮源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外,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及某些生长因子,因而微生物在含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常表现出生长旺盛,菌丝浓度增长迅速的特点。
大多数发酵工业都借助于有机氮源,来获得所需氨基酸。
玉米浆是一种很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良好氮源。
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丙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等) 、还原糖、磷、微量元素和生长素。
玉米浆是玉米淀粉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固体物含量在50%左右,还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如乳酸,所以玉米浆的 pH在4左右。
培养基有哪些成分组成?它们有什么作用?1 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即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根据植物对无机盐需要的多少,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1 大量元素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1-10%,其浓度一般大于0.5mmol/L,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若加上碳(C)、氢(H)、氧(O),则有9种元素。
在离体培养中,其C、H、O三元素是从人工加入的糖类获得的,H、O 元素也可以从培养基所含的水分中获得,而其余6种矿质元素要从加入的适量的无机盐类来获取。
无机氮常以硝态氮(如KNO3)和铵态氮(如NH4NO3)两种形式供应,多数培养基都是二者兼而有之。
1.2 微量元素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等。
植物对其需要量极微,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01%以下,起生长发育所需的浓度一般小于0.5mmol/L,稍多则产生毒害。
碘(I)虽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几乎在所有的培养基中都含有碘元素,有些培养基还加入了钴(Co)、镍(Ni)、钛(Ti)、铍(Be),甚至铝(Al)等元素。
1.3 铁盐铁是用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许多重要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在植物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若以硫酸铁和氯化铁为供铁源,培养基的pH值会达到5.2以上,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使培养物无法吸收而出现缺铁症,故在培养基配制时,常用硫酸亚铁和EDTA二钠配成螯合态铁,成为有机态铁方被培养物吸收和利用;也可用EDTA铁盐,作为铁的供应源。
这些元素参与培养物机体的建造,构成植物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叶绿体、酶系统和生物膜所必需的元素。
2 有机营养成分在配制培养基时,不仅要加入无机营养成分,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营养物质,以利于培养物的生长和分化。
2.1 糖类在组织快繁中,被培养的培养物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的也不能满足其对糖类的需求,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作为碳源和能源,同时对维持培养基一定的渗透压也有重要作用。
MM(Murashige and Skoog)无机盐培养基是一种广泛用于植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培养基。
其主要成分是一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提供了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以下是MM无机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1. 无机盐:
-无机盐是MM培养基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植物所需的常规元素。
这些无机盐包括:
-氮源:硝酸铵(NH₄NO₄)、硝酸钙(Ca(NO₄)₄)等。
-磷源:磷酸二氢钾(KH₄PO₄)等。
-钾源:硝酸钾(KNO₄)等。
-硫源:硫酸镁(MgSO₄)等。
2. 微量元素:
- MM培养基中包含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关键作用。
微量元素包括但不限于:
-铁(Fe)
-锰(Mn)
-锌(Zn)
-铜(Cu)
-钼(Mo)
-钴(Co)
-硼(B)
3. 维生素:
- MM培养基通常还添加一些维生素,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这些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生物素等。
4. 植物生长调节剂:
-MM培养基中可以添加植物生长激素,如生长素(auxin)和细胞分裂素(cytokinin),以促进植物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总体而言,MM无机盐培养基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和微量元素,是进行植物细胞培养和研究的基础培养基之一。
由于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的不同,MM培养基的具体成分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
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
磷、钾、钙、镁和硫六种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
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这些元素有的对生命活动的某个过程十分有用有的对蛋白质或
酶的生物活性十分重要有的是参与某些生物过程的调节。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
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
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
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或D-葡萄糖用量通常为2-4高者可达5亦可用市售的白糖所代替但一般应增
加用量而且最好用比较固定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实验的
稳定性。
3.有机营养成分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有机物质等。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CH、酵母提取物、玉米胚乳、麦芽
浸出物、西红柿汁、椰子汁CM及各种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乙
酸等。
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硫氨素。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
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
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
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和Skoog,1965)培养基。
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
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
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
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
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
培养基成分及其作用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和生长调节物质,当其缺乏时,生长发育受阻,形态不正常。
在植物组织快繁过程中,培养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生长因子,主要靠培养基供给。
因此,完全培养基的成分除了水分外,还要包括无机营养、有机物营养、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他附加物等。
一、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即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根据植物对无机盐需要的多少,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 大量元素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1-10%,其浓度一般大于0.5mmol/L,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若加上碳(C)、氢(H)、氧(O),则有9种元素。
在离体培养中,其C、H、O三元素是从人工加入的糖类获得的,H、O元素也可以从培养基所含的水分中获得,而其余6种矿质元素要从加入的适量的无机盐类来获取。
无机氮常以硝态氮(如KNO3)和铵态氮(如NH4NO3)两种形式供应,多数培养基都是二者兼而有之。
2. 微量元素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等,植物对其需要量极微,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01%以下,起生长发育所需的浓度一般小于0.5mmol/L,稍多则产生毒害。
碘(I)虽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几乎在所有的培养基中都含有碘元素,有些培养基还加入了钴(Co)、镍(Ni)、钛(Ti)、铍(Be),甚至铝(Al)等元素。
3. 铁盐铁是用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许多重要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在植物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若以硫酸铁和氯化铁为供铁源,培养基的pH值会达到5.2以上,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使培养物无法吸收而出现缺铁症,故在培养基配制时,常用硫酸亚铁和EDTA二钠配成螯合态铁,成为有机态铁方被培养物吸收和利用;也可用EDTA铁盐,作为铁的供应源。
这些元素参与培养物机体的建造,构成植物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叶绿体、酶系统和生物膜所必需的元素。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基好比土壤,是组织培养中离体材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
因此,在组织培养基的各个环节中,应着重掌握培养基,了解它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
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
3.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 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4.有机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
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5.生长调节物质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植物生长素类。
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细胞分裂素。
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
(3)赤霉素。
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1.常用培养基配方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的配制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培养基。
MS培养基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MS培养基含有近30种营养成分,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这几十种成分进行称量,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别称量,配成浓缩液,这种浓缩液叫做培养基母液。
这样每次使用时,取其总量的1/20(50 mL)或1/200(5 mL),加水稀释,制成培养液。
现将制备培养基母液所需的各类物质的量列出,供配制时使用。
大量元素(母液Ⅰ) mg/LNH4NO333 000KNO3 38 000CaCl2·2H2O 8 800MgSO4·7H2O 7 400KH2PO4 3 400微量元素(母液Ⅱ)KI 166H3BO3 1 240MnSO4·4H2O 4 460ZnSO4·7H2O 1 720Na2MoO4·2H2O 50CuSO4·5H2O 5CoCl2·6H2O 5铁盐(母液Ⅲ)FeSO4·7H2O 5 560Na2-EDTA·2H2O 7 460有机成分(母液Ⅳ)ⅣA肌醇20 000ⅣB烟酸100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100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100甘氨酸400以上各种营养成分的用量,除了母液Ⅰ为20倍浓缩液外,其余的均为200倍浓缩液。
上述几种母液都要单独配成1 L的贮备液。
其中,母液Ⅰ、母液Ⅱ及母液Ⅳ的配制方法是:每种母液中的几种成分称量完毕后,分别用少量的蒸馏水彻底溶解,然后再将它们混溶,最后定容到1 L。
母液Ⅲ的配制方法是:将称好的Fe SO4·7H2O和N a2-EDTA·2H2O 分别放到450 mL蒸馏水中,边加热边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将pH调至5.5,最后定容到1 L,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生根培养基配方生根培养基指的是一种专门用于促进植物生根的营养液,可以加速植物的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
生根培养基主要由营养盐、植物激素和其他辅助物质组成,不同的植物需要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生根培养基的配方。
一、基础配方生根培养基的基础配方是由一定比例的基础营养盐组成,包括氮、磷、钾、镁、钙等元素,同时还加入一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有机物质。
基础配方是生根培养基的基础,常见的基础成分有:1、MS培养基(Murashige & Skoog medium):普遍适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由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开发出来,主要成分包括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硫酸镁、硝酸钾等。
2、1/2MS培养基:是MS培养基的一半浓度,适合于一些对营养要求不高的植物,如多肉植物、草本植物等。
3、B5培养基:是由Gamborg等人于1968年开发的一种细胞培养基,适用于多种植物的培养,主要成分包括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
二、植物激素生根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分化,控制植物的生理过程,常用的植物激素有:1、生长素(IAA):促进细胞分化和生长,可以加速根尖的细胞分裂和伸长。
2、植物生长素(BA):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可以加快植物幼芽和花芽的生长和发育。
3、愈伤组织生长因子(TDZ):促进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生长,特别适合于以愈伤组织为材料的植物生根。
三、其他辅助物质1、维生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代谢,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可以加快植物生根。
2、有机酸:如柠檬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可以降低培养基的pH值,促进植物的吸收和利用。
3、糖类:适量的蔗糖可以促进植物的代谢,提高幼根的质量和数量。
四、具体配方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植物的生根培养基配方:1、白菜生根培养基:MS培养基+1mg/L IAA+0.5mg/L BA+30g/L蔗糖+3g/L干酵母提取物。
植物培养基基本成分
植物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用于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植物组织、细胞和种子。
植物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源:植物细胞的主要碳源是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单糖或双糖,部分植物还需要添加有机酸或淀粉等。
2. 氮源:植物细胞的主要氮源是硝酸盐、铵盐、天然氨等,还可以添加氨基酸、尿素等。
3. 磷源:植物细胞需要的主要磷源是磷酸盐,如二氢磷酸盐、三氢磷酸盐等。
4. 钾源:植物细胞需要的主要钾源是硝酸钾、磷酸钾等。
5. 微量元素:植物细胞需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铜、钼等。
6. 维生素:通常添加维生素B族,如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等。
7. 激素:激素对植物的组织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添加生长素、赤霉素等。
以上是植物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不同类型的植物需要的成分略有差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和要求,还可以添加抗生素、植物提取物等其他成分。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