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中的运用
- 格式:docx
- 大小:27.63 KB
- 文档页数:2
综 述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及进展■余晓梅1 曾德春2(11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妇幼保健院643200 21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46000)【摘要】本文对最近几年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应用;进展【文献标识码】R24613 【文献标识码】A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 onal radi 2ol ogy)在妇产科的具体应用,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的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械对妇产科疾病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本文将对近些年来,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妇产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以下综述。
1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111 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加之术前及术后进行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化学疗法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其中以静脉化疗的历史最长,应用得最广,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但由于其属于全身用药,局部病变区的药物达不到持续的高浓度,故毒副作用与疗效各参其半,有时患者难以耐受。
6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始研究盆腔恶性肿瘤的化疗给药新途径,即通过局部动脉给药来增加肿瘤所在部位的药物浓度,进而达到控制病变,提高疗效的目的。
但此方法是在无导引下进行,具有盲目插管、非选择性给药,使局部药物浓度低,且在化疗的同时不能进行阻断肿瘤血供的栓塞疗法。
介入治疗正是克服了上述不足,即利用放射学导向技术定向地对病变器官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血供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因此对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直接进行大剂量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为妇科晚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血管性介入治疗应用于妇科各种恶性肿瘤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具体术式包括: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术(int e rnal iliaca rtery infusion /em 2boliza ti on,II A I/II A E)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术(ute rine arte ri 2a l i nfusi on /emboliza ti on,U A I/U A E )。
论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92-02介入治疗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两种,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日渐减少。
血管性介入治疗(下简称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但广泛的应用是在近20余年。
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之前,介入技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
因此,我们能够对其在妇产科应用中的优势及可能的缺憾进行初步的评价。
1 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应用的优势在传统的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妇产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主要表现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开腹、腹腔镜、经阴道等最终进入腹腔对病灶实施切除、甚至连同病灶寄生的子宫进行切除,以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采用的是解剖减灭的办法,当然同时伴有组织器官的损伤。
而介入治疗的治疗理念与传统的外科方法不同,是通过血管系统途径对病变实施治疗,达到甚至有可能超过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而对器官的损伤却明显地降低。
通过血管内的造影,发现了一些我们在传统解剖上无法发现的问题,丰富了妇产科学的内容。
1.1 对盆腔血管解剖的新认识介入治疗的基础是血管,其根本是对血管的研究。
通过血管造影我们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血管有了新的认识。
1.1.1 关于左卵巢动脉的起源以往一直认为左侧卵巢动脉大部分发自左肾动脉,但在左卵巢动脉的造影中我们发现,左卵巢动脉大部分发源于腹主动脉。
1.1.2 子宫动脉的分支以往对子宫动脉的研究不多见,通过子宫动脉造影发现子宫动脉在分出下行支之前还分出了子宫动脉输尿管支和膀胱支,分别对这两个分支进行造影,发现输尿管支供应输尿管宫颈段4cm的血供,栓塞此分支将导致输尿管宫颈段的狭窄、坏死。
子宫疾病介入治疗后输尿管坏死和膀胱的部分坏死是妇产科介入治疗两个比较大的并发症。
1.1.3 子宫的血供在关于子宫血供的研究中发现,子宫的血管主要来源于3对血管:一对子宫动脉、一对卵巢动脉、一对阴部内动脉,而且三者之间还有较多的交通支,当然还有其他动脉参加对子宫的血供。
妇产科疾病治疗与血管介入疗法摘要:血管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领域也日趋广泛得以应用,发挥着其他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56例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功血、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腺(瘤)病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栓塞及持续灌注化疗的方法,发现了介入治疗异位妊娠能有效杀灭胚胎组织,栓塞破裂血管止血效果明显,且能保持输卵管通畅,减少清宫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功血及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者,均在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
关键词:介入治疗;妇科治疗;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75-01放射性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病变进行治疗的一系列治疗技术,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介入疗法是有效治疗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腺(瘤)病、功血、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具有简便安全、快速有效、微创、有助于恢复生育功能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计对56例妇产科疾病患者采川血管介入性治疗,异位妊娠12例,其中3例输卵管妊娠,血及尿hcg检查均呈阳性结果,血hcg值10000miu/ml。
产后大出血3例,其中2例为双胎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均达2600ml。
以保守治疗无效;另1例为足月妊娠自然分娩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达2000ml,保守治疗无效。
子宫肌瘤6例,其中5例子宫单发肌瘤,肌瘤直径为5.3~8.2cm,1例子宫多发肌瘤,肌瘤最大直径3.0cm,患者均有经量增多,不愿手术治疗,要求介入治疗。
宫颈肌瘤2例,肌瘤直径分别为4.6cm和6.5 citi,出现局部压迫症状。
8例子宫肌腺(瘤)病均有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子宫呈球形均匀增大,质硬,局部突出触痛结节,子宫肌腺瘤平均直径3.6cm、病变肌层平均厚度为3.9cm,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不愿手术治疗。
前言妇产学科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有一套完整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
介入放射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在医学领域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学科,介入治疗被称为与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种治疗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胂瘤、心血管内科和外科、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和外科等疾病的治疗,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使原来需外科手术解决的问题,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解决,使复杂的外科治疗方法简单化;使原来无法认识甚至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认识并解决。
妇产科介入治疗学的出现和形成,是介入治疗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对自身健康的更高需求的必然体现。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学》介绍了妇产科介入治疗的概况及常见妇产科疾病的介入治疗,在讲述妇产科介入治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妇科恶性肿瘤、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产后出血、盆腔於血综合征、产后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介入治疗基础、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式选择、手术技巧、药物选择和应用以及术后处理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在书的最后,还对超声介入治疗进行了简单地介绍。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学》内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放射科、介入科、妇科、产科等从事妇产科介入治疗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参考学习。
编者2013年4月第一章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概述第一节介入治疗简介―、妇产科介入治疗概述(一)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的发展史妇产科介入治疗学的发展史是伴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而发展,与介入放射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妇产科介入治疗学还是一个相当年轻,而且是不成熟的学科。
追溯最早的与妇产科疾病相关的介入治疗是1921年Biechmder首先报道了经动脉灌注药物治疗产妇脓毒血症,在1952年,Cromei?等首先将动脉化疗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
而1953年Seldinger首先采用的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技术及1959年Odman发明X线下能显影的导管,使原来需经外科手术才能完成的介入治疗简化为经皮穿刺即可完成,极大地促进了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中的运用
摘要】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中的重要部分,现在已经广泛运用于妇产科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妇科良性病变起到相对治愈的作用,
对产后出血、特殊部位妊娠出血、子宫动静脉瘘等疾病的栓塞治疗与传统手术相
比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介入治疗具有许多优点,如微创性、效果明显、恢复较快、不良反应较少、易被大众接受等,因此,在妇产科领域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04-02
一、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是妇产科介入治疗中的常见案例,具有安全、微创性等优点,而且经过实践的验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治疗的过程中,
多数为一次性栓塞,因此,一定要谨慎选择栓塞剂,这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
效果。
1、对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技术,(简称UAE)在现代妇科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
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经过无数临床实践证明,疗效非常显著。
大约10%~20%具
有临床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必须要接受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月经量大量增多、并且伴有贫血的患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粘
膜下肌瘤大于5cm的患者栓塞之后容易产生嵌顿以及宫腔感染的问题;浆膜下肌
瘤大于6cm的患者容易出现腹部并发症;肌壁间肌瘤大于8.5厘米的患者容易出
现栓塞后综合症,失败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利用子宫动脉栓塞时要提前做好充
分的准备,时刻谨慎。
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尽量选取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在科学范
围内延长栓塞的过程,尽可能地降低一些外部因素对血流速度、血流力度的影响。
就现在的状况来看,对子宫肌瘤进行UAE治疗的近期、中期治疗效果的报道
层出不穷,对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之后,有77%~98%的患者月经量大量增多、
尿急、尿频症状有所缓解甚至直接消失,子宫肌瘤体积在一年之后大约缩小55%,而且还呈现出继续缩减的趋势,甚至即将消失。
在子宫粘膜下肌瘤UAE治疗之后
的11~180天之间主要是阴道排除的方式。
闭经发生概率大约为1%~7%,五年内
复发的概率为1.0%~3.5%,均远远低于肌瘤剔除术。
2、对子宫腺肌病的动脉栓塞治疗
在这一领域中,刘萍等人首先进行了介入治疗。
尤其是近几年来,对于子宫
腺肌病介入治疗的文献也逐渐增多,UAE之后患者的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体积
缩减、受孕几率增大,这些效果都使得UAE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充分肯定。
由于子宫腺肌病病灶周围的血管网比较细,病灶没有包膜,内部染色较为浓密,供血的来源较广、较为复杂,所以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选
取永久性栓塞剂,国内目前大多用PAV、KMG或三丙烯微球。
3、分析UAE对于卵巢功能的主要影响
现在,人们并不承认UAE对卵巢功能有什么严重影响,但是有相关文献报道称,选取永久性栓塞剂进行UAE治疗之后,可能会产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闭经状况,甚至会出现宫腔粘连的情况。
不久前,有专家把UEA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得出了可喜的结果:UAE治疗中的辐射剂量对于卵巢
的破坏性并不是很大不,但由于患者的盆腔部位正好在透视范围内,而盆腔对这
种辐射的防护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UEA治疗时,应当尽量缩减透视时间,减
少盆腔所承受的辐射压力。
二、产后出血的治疗
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适用范围较广,如适用于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早期、晚期
产后出血症状,经髂内动脉栓塞止血,其疗效显著,而且几乎无发症,将其与子
宫切除术进行比较,其平均手术的时间大大减少。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条
件较好的医院应优先考虑介入栓塞,不应直接采取外科干预的方式。
三、子宫动静脉畸形
子宫动静脉畸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指子宫内部的一些动脉或者静脉在
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交通而导致血管窦的现象,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基本都属于获
得性的,只有通过专业的超声检查,才可以发现恶性肿瘤对子宫动静脉产生的极
大危害,在它的侵蚀下,很多器官开始慢慢畸形。
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可以达到自愈的效果,但是也有那么一小部分的患者需要栓塞治疗进行辅助,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转变,近年来,子宫动静脉畸形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一
些先进的、现代化的治疗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利用,与此同时,治疗水平也
得到发幅度的提高。
目前,很多子宫动静脉畸形能够利用造影技术进行明确的诊断,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硬件设备的改善和技术的更新,减少手术失败
的概率,确保每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语:妇产科中有些多发病、疑难病等,都可采取介入治疗,它在有些方面
展现出了显著的实效性,这是传统治疗手段无法与之相比的。
参考文献
[1] 艾志刚,杨彦粉,管洁.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疗效分析[J]. 介入
放射学杂志. 2010(04)
[2] 张建兵,康健,孟菁,董姝昉,任小兰.动脉栓塞术治疗32例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