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创造力的勃拉姆斯
- 格式:doc
- 大小:3.28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19世纪德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作品充满着激情和热情。
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则更加成熟和深刻,体现出了作曲家的成熟和经验。
本文将从勃拉姆斯作品的特点、历史背景及其对音乐史的影响等方面,浅谈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
一、勃拉姆斯作品的特点1.结构复杂、造诣深厚:勃拉姆斯的音乐结构非常复杂,其音乐作品结构十分严谨,常常运用重复和变化等手法,构建精致的乐曲形态。
此外,勃拉姆斯的技巧运用精湛,使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深度和内涵。
2.音乐情感丰富:勃拉姆斯的音乐情感表达非常丰富,从欢乐、悲伤,到热情、激情,均可在其音乐中体现。
勃拉姆斯善于运用旋律和和声,在创作中引导听众的情感,使人们不断沉浸其中。
3.强调传统性: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强调传统性。
他善于运用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传统大师的音乐手法,使其作品富有古典风格,同时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使其作品兼具传统与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二、勃拉姆斯钢琴小品的历史背景勃拉姆斯的晚期钢琴小品创作时期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欧洲文化史上一个灿烂的艺术时期。
此时期的音乐风格与文化、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勃拉姆斯在此时创作的钢琴小品体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德国文化的兴盛与繁荣。
三、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1.钢琴技巧的提高: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中,往往表现出极高的钢琴技巧。
在这些小品中,他运用了大量的琶音、三连音等技巧手法,以及成套的和弦组合,以表现出复杂而美妙的旋律。
2.民族主义:当时,德国正处于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高涨时期。
勃拉姆斯对德国音乐问题的关注也体现在他的晚期钢琴小品的创作中。
他开创了“新德国学派”音乐风格,并以民间音乐为主题,创作了很多充满德国民族色彩的作品。
3.个人风格:勃拉姆斯在晚期钢琴小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个性和作曲家风格。
勃拉姆斯的音乐特点包括史诗性、配器丰富、细腻入微、情感真挚等。
西方古典音乐家(十二)勃拉姆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早年经历1833年5月7日,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德国汉堡市根厄区,其父亲是汉堡市剧院的低音大提琴手,经济窘困但注意孩子的音乐教育。
1840年,师从奥托·弗里德里希·维利巴尔德·科塞尔学习钢琴演奏,科塞尔也成为了勃拉姆斯的钢琴启蒙老师。
1843年,作为钢琴演奏者第一次在汉堡参加公演;同年,被要求去美国作一次巡回演出,被科塞尔阻止;同年,开始跟随爱德华·马克森学习钢琴及作曲,在他的引导下,勃拉姆斯初识德国古典作曲家的作品1846年至1847年,为挣钱在汉堡近郊贝尔格多尔夫的舞厅演奏。
1848年3月11日,在汉堡的一次爱乐音乐会上首次听到约瑟夫·约阿希姆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9月21日,第一次举办个人音乐会,登台演奏了巴赫、巴尔克森、赫尔茨等人的作品。
1849年,化名G·W·马克斯在汉堡的奥古斯特·克兰茨音乐出版社任音乐改编。
1850年3月,给正在汉堡举办音乐会的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夫妇寄去了自己第一批乐稿。
1851年,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演奏者爱德华·赖门伊,并通过赖门伊了解到吉卜赛音乐(即此时人们心目中的匈牙利民间音乐)。
人物经历新的道路1853年,和赖门伊一起进行巡回演出,二人在汉诺威偶遇小提琴演奏者约瑟夫·约阿希姆,约阿希姆因欣赏勃拉姆斯的作品而将他引荐给舒曼和李斯特;6月,在魏玛结识了弗朗茨·李斯特;9月30日,在杜塞尔多夫拜会了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夫妇,自此成为好友;10月28日,舒曼在《音乐新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新的道路》的文章,该文预见了勃拉姆斯在未来的音乐成绩;12月,在舒曼的引荐下,莱比锡的布莱特柯普夫—赫尔特尔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勃拉姆斯的第一批作品,即钢琴奏鸣曲(Op.1和Op.2)及一些歌曲。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1. 引言1.1 勃拉姆斯作品简介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之一。
勃拉姆斯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音乐结构。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勃拉姆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室内乐作品,其中《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部奏鸣曲是勃拉姆斯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94年,是他最后一部室内乐作品之一。
这部奏鸣曲展现了勃拉姆斯成熟的作曲风格,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乐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和情感表达力。
《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也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部奏鸣曲的精湛技艺和深刻情感使其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之作,被广泛演奏和研究,并被认为是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2. 正文2.1 曲目分析《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单簧管独奏曲,该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包括迅速的第一乐章、慢板的第二乐章、舞曲式的第三乐章和快板的第四乐章。
第一乐章的快速节奏和激烈的旋律展示了勃拉姆斯的独特风格,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第二乐章则展现了勃拉姆斯对柔和旋律和复杂和声的把握能力,音乐流畅而动人。
第三乐章的舞曲风格充满了活力和乐趣,展示了勃拉姆斯喜欢使用节奏和旋律的技巧。
第四乐章的快板部分展现了勃拉姆斯对于技术性和动态性的驾驭能力,充满了挑战性和表现力。
整个曲目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和声精致,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才华和造诣。
2.2 乐器使用《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作品中单簧管的运用是非常精彩的。
勃拉姆斯巧妙地运用了单簧管的独特音色和技巧,使得整个曲目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表现力。
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摘要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新古典主义者。
他上继巴赫和贝多芬,下承舒伯特和舒曼,用古典主义的旧瓶,装浪漫主义的新酒,写出了大量富于醇厚的、抒情气质的音乐作品。
其中,二百余首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列为十九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文献。
本文从勃拉姆斯的生平、艺术歌曲的创作阶段入手,分别诠释了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浓郁的民族风格、忧郁的抒情风格,以及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和钢琴伴奏的丰富表现等创作特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使大家对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特点BY BOLAMUSI ART SONG CREATION CHARACTERISTICABSTRACTBbrahms is the romanticism time neoclassic person. On him Shao Bach and Beethoven, get down receive Shubert and Shuman, with classicism's old bottle, installs the romanticism the new liquor, wrote has been rich in mellowly massively, expresses feelings the makings music work. And, two hundred first art song's music creation holds the very important status, is listed as the ninteen century Germany art song the important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from Bbrahms biography, art song's creation stage obtains, annotated the Bbrahms art song rich national style, melancholy to express feelings separately the style, in the Bbrahms art song different music form utilization as well as piano accompaniment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rich performance, hoped that could enable everybody through own study to have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Bbrahms art song creation characteristic.Key words: Bbrahms; Art song;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目录一前言-----------------------------------------------------------------------------------------------------1 二勃拉姆斯的生平--------------------------------------------------------------------------------------2 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阶段--------------------------------------------------------------------3 (一)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的早期阶段-----------------------------------------------------3 (二)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的旺盛期--------------------------------------------------------3 (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的晚期-----------------------------------------------------------3 四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4 (一)勃拉姆斯艺术歌曲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格-----------------------------------------------4 (二)勃拉姆斯艺术歌曲蕴涵忧郁的抒情风格-----------------------------------------------5 (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5 (四)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丰富表现--------------------------------------------7 五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一前言勃拉姆斯是继舒伯特和舒曼以后最重要的歌曲作家,他从十九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各种类型的歌曲,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作有独唱歌曲203首、重唱歌曲81首、合唱歌曲323首,总数共631首,产量之多,仅次于舒伯特。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创作中有哪些重要作品?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本文导读:在勃拉姆斯的创作中,交响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类作品中,结构的原则、调性的布局、主题发展的逻辑性、复调思维的深刻性以及宏伟的气势等,都明显地看到J·S·巴赫、L.van贝多芬对他的影响。
在他的4首交响曲中,以第1和第4最为著名。
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1862~1876)不像多数作曲家那样带有尝试和模仿前人的性质,而是一部成熟之作。
他从1862年写出第1乐章到1876年最后完成,持续了14年之久。
乐曲反映了德国统一前后的十多年中,勃拉姆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从第1乐章的矛盾、挣扎,第2、3乐章的悲痛、幻想到终曲的欢呼、赞颂,显示了他探求理想、摆脱痛苦、走向光明的哲理信念。
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虽然气势宏大却缺乏乐观战斗精神,特别是采用古老的帕萨卡里亚变奏的终曲乐章,流露出命运主宰一切的悲观情绪。
除4首交响曲外,他写的两首钢琴协奏曲(1858、1881),特别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不论在思想和技巧方面,都是同类作品中的优秀者。
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从早期沿古典奏鸣曲、变奏曲原则到更多地写作特性钢琴小品如随想曲、间奏曲、狂想曲以及民间歌曲、舞曲等,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思潮对勃拉姆斯的影响。
这类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深沉、典雅、富于技巧、手法细腻、形象丰富,有些是作者内心体验的独白,有些是生活情景的描绘。
如作者自称是其“痛苦的摇篮曲”的《降E大调间奏曲》(1892)具有古老加沃特舞曲性质的《b 小调随想曲》(1878)以及富有戏剧性的《b小调狂想曲》(1879)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优秀之作。
这些特性钢琴小品是在F.舒伯特的瞬想曲、即兴曲,F.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和R.舒曼钢琴套曲的传统上的继承和发展。
勃拉姆斯还写了不少主题变奏钢琴曲,其中《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185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1862)、《海顿主题变奏曲》(1873)和《舒曼主题变奏曲》(1854)等最有名。
勃拉姆斯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简介勃拉姆斯罗沃尔特(Johannes Brahms)是19世纪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
他以其丰富的音乐才华和精湛的作曲技巧而闻名于世。
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声乐乐曲和合唱作品等多个音乐领域,他的作品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之一。
幼年和早期音乐训练勃拉姆斯于1833年5月7日出生在德国汉堡市一个音乐世家的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号手,母亲则是一位说唱歌手。
在父母的鼓励下,勃拉姆斯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
勃拉姆斯对音乐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在他年幼的时候,他接触了钢琴和小提琴,并展现了惊人的演奏技巧。
他的父母很早就发现了他的天赋,开始给他提供音乐训练。
音乐职业生涯的启蒙早期,勃拉姆斯的音乐职业生涯是在吉塞尔苏周围的音乐圈中开始的。
他被吉塞尔苏的音乐场景所吸引,那里的许多作曲家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哈耶克和施泰因,他们是当时汉堡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们对勃拉姆斯的音乐和才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勃拉姆斯开始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他开始尝试编曲和作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
成为一名成功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逐渐得到了认可,他开始受聘于一些重要的音乐剧院和交响乐团。
他的音乐作品迅速流行起来,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和乐评的关注。
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饱含着浓厚的情感和深度的思考,他的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
他的作品强调了和声的复杂性和对旋律的精雕细琢,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后期生涯和遗产在勃拉姆斯的后期生涯中,他继续作曲并积极参与音乐界的活动。
他巡回演奏自己的作品,并且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指挥家。
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对后世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风格被广泛采用,他的作品被广泛演奏和研究。
他对音乐的贡献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结论勃拉姆斯罗沃尔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通过其丰富的音乐才华和精湛的作曲技巧留下了世界音乐史上重要的一笔。
《勃拉姆斯狂响曲Op.79No.1》演奏浅析《勃拉姆斯狂响曲Op.79No.1》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首钢琴狂想曲,被广泛地认为是勃拉姆斯最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钢琴作品之一。
这首作品由勃拉姆斯于1879年创作,是他Op.79系列中的第一首,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杰作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饱满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现而闻名,成为钢琴家们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
我们来谈一下《勃拉姆斯狂响曲Op.79No.1》的结构。
这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快板-行板-快板。
整首曲子通过巧妙的对位和对比,展现出了勃拉姆斯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在快板部分,勃拉姆斯以充满激情的旋律和紧张的节奏为主题,给人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
而在行板部分,勃拉姆斯则以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音响为主题,给人一种温暖悠扬的感觉。
最后在快板部分,勃拉姆斯则将之前的主题进行了再次发展和变奏,展现出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使整首曲子达到了高潮。
我们来谈一下《勃拉姆斯狂响曲Op.79No.1》的演奏技巧。
这首曲子因其复杂的音乐结构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被认为是一首技术难度很高的曲子,对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要求都很高。
在演奏快板部分时,演奏者需要有足够的手指灵活度和力度控制,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曲子中充满激情的旋律和紧张的节奏。
在演奏行板部分时,演奏者需要有足够的表现力和音色控制,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曲子中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音响。
在演奏快板部分时,演奏者则需要有足够的技巧和表现力,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曲子中主题的再次发展和变奏,展现出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使整首曲子达到高潮。
我们来谈一下《勃拉姆斯狂响曲Op.79No.1》的演奏表现。
这首曲子因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音乐表达而被认为是一首非常有挑战性的曲子,对演奏者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都有极高的要求。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演奏者需要紧密结合曲子的音乐结构和情感内涵,流畅地表现出曲子中不同部分的音乐特点和情感变化,使整首曲子产生一种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古典主义的浪漫情愫——从《狂想曲》OP.79 No.1看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一、勃拉姆斯创作背景(一)作曲家简介在欧洲历史上,19世纪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揭开了欧洲音乐史上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浪漫主义时期自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直至瓦格纳,形成了一股浪漫、疯狂、辉煌的潮流。
把音乐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和高度。
此时,一位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作曲家在饱经沧桑的青年、中年过后,也慢慢步入了平静安逸的老年!一个在青年时期饱受争议的老人,他的作品犹如一壶老酒,愈发出一股让人陶醉的芬芳。
他的作品部部堪称经典,晚期的作品更是犹如老人般的叙述。
他就是西方音乐史上独具特色的,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齐名,被称为“三B”之一的伟大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二)生活背景及发展历程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是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作曲家。
童年的勃拉姆斯,生活是很困窘的,但同时也受到了父母早期的音乐熏陶与教育,这使他从小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到十岁,就分别师从爱德华∙马克森和约瑟夫∙约阿希姆学习了钢琴及作曲,很快,他就能够开独奏音乐会,显示出了超群的才华。
在1848—1860这十余年中,青年勃拉姆斯创作了一批富于理想色彩充满青春活力的作品。
这些作品明朗乐观,处处流溢出他对祖国美好的山水风光以及德国民族艺术的热爱。
1862年勃拉姆斯迁居维也纳,从此他创作的风格趋于成熟,在著名的音乐之都、音乐圣城维也纳,勃拉姆斯走过了他音乐生涯中创作的最辉煌与的时期。
在70—80年代这段时间里,勃拉姆斯重新在他长于表达深刻思想和社会内容的的大型音乐体裁领域里驰骋纵横。
勃拉姆斯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文化,追求古典精神,他的音乐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一代作曲家的音乐创作。
在19世纪后半夜,一个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他却沿着古典主义大师的足迹,在古典精神的影响下,反潮流而行,走出了一段不寻常的音乐创作之路,成为欧洲音乐史上“古典主义最后一人”。
简述勃拉姆斯十九世纪是德奥音乐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欧洲的音乐已经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理性,客观,深思熟虑,而是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个人的感受,主观情感,尤其是对爱情这种最强烈和个性化情感的表达。
同时,将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如诗歌、文学、戏剧、绘画等,并且对很多传统的技法,音乐元素都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产生了很多新颖的音乐。
涌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勃拉姆斯就是其中之一。
一.生平介绍:勃拉姆斯是德国作曲家,他的父亲是剧院乐队的低音大提琴手,生活拮据但很重视孩子音乐的教育,他从父亲那里学习了演奏和配器。
他的钢琴启蒙老师马克森教他作曲,20岁前他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赖门伊,通过赖门伊了解了吉普赛音乐,使他获益终生。
他们演出时又结识了小提琴家阿希姆,阿希姆非常欣赏勃拉姆斯并引荐给了舒曼和李斯特,由于和李斯特的音乐创作思想不同,所以两人在音乐交流上较少,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影响的,但舒曼则对勃拉姆斯赞赏有加,还在《新音乐报》上热情地赞颂他,给勃拉姆斯介绍乐谱出版商,使得他的作品被首次出版,从此成为舒曼的挚友。
几年后,创作上的失败,使勃拉姆斯无法做出感情上的付出,导致他终生未娶,可以说真正为艺术献身。
1860年,勃拉姆斯公开反对以瓦格纳和李斯特为首的“新德意志学派”,被卷入了德奥音乐界的争论之中。
后来他定居维也纳,以钢琴家身份开音乐会,任维也纳唱学园指挥,同时还进行创作,专心研究复调和变奏技巧。
六十年代末阿德杰出作曲家的声誉才得以确认,大器晚成的勃拉姆斯一直都在艺术文学化,标题化的潮流中坚持这自己的风格,将创作植根于古典音乐的传统之中,沉醉在民间淳朴美好的旋律里。
二.音乐创作特征(一)主要作品:1.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学院序曲》2.钢琴曲:《钢琴五重奏》、《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匈牙利舞曲》3.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4.声乐曲:《摇篮曲》、《德意志安魂曲》、《徒然的小夜曲》(二)音乐特征1.他是继舒伯特之后浪漫主义时期最接近古典主义精神的音乐家之一。
作曲家勃拉姆斯是谁勃拉姆斯,古典主义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浪漫主义中期的作曲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简介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 [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
他出生于汉堡,逝世于维也纳。
勃拉姆斯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同时他也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他对标题音乐与华格纳乐剧形式不认同,走纯粹音乐路线。
其重要作品有:四部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管弦乐《学院节庆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四首严肃的歌,匈牙利舞曲,各种重奏作品。
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
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为有名。
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生平1853年他作为匈牙利小提琴家Eduard Reményi的随从进行了一次演出旅行,在旅行到汉诺威的时候,他遇到了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约瑟夫·姚阿幸(Joseph Joachim),然后又前往魏玛宫廷,在那里遇到了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充满创造力的勃拉姆斯
在所有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中,我最推崇勃拉姆斯的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
一切的美与崇高它都具有了,大气而不草率,缠绵而不沉溺,流丽而不粗糙。
严谨的交响逻辑使得每一部分都对乐曲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而史诗般气魄和勃拉姆斯乐思中特有的宛转、踌躇的抒情气质如天作之合,是个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比拟的情形。
在春风拂面的晚上,谛听勃拉姆斯的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内心有一种温柔与感动,仿佛天花纷纷落下,奇幻无比。
细丝般的温暖,在无人的夜色中弥漫,一如刀刃上的微茫,刺人心魂。
约翰·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是一个低音大管乐师的儿子。
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乃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
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维也纳,没有任何突出的事件惊扰他平静和安定的生活。
他终身不娶,厌恶交际,仅与几个相熟的知友交往谈心,怡然自得。
勃拉姆斯的作品很多:四首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几首清唱剧,其中尤以《德意志安魂曲》奠定了他的声誉。
两首六重奏和两首弦乐五重奏、一首单簧管与弦乐五重奏,一首钢琴五重奏和三首钢琴四重奏、四首单簧管奏鸣曲、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一大批的钢琴曲,最后还有许多的艺术歌曲和合唱曲。
勃拉姆斯可能是德国作曲家中最具有纯粹德国民族性的人了,与巴赫、贝多芬、甚至舒伯特相比,更具有德国性。
勃拉姆斯不像李斯特或者瓦格纳那样面向未来,却似门德尔松那样留恋过去,他与古典传统紧相结合,用一种精心挑选、十分朴素和非常精确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性格,应当说,这种语言与门德尔松相比,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意趣和独创性。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在节奏方面,勃拉姆斯具有一种惊人的创造力。
他作品的节奏真是千变万化,令人不可捉摸。
在他那个时代,没有一个德国作曲家能创造出像他那样深刻细致和难以捉摸的节奏了。
他能非常美妙地运用一种中间色彩、暗淡色彩的效果,在这一点上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两首最早的小提琴奏鸣曲,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无以伦比的,这是一种既是那么审慎,又是那么动人的艺术。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勃拉姆斯有势不可挡的能力。
”这是维特根斯坦的真实感受,是纯粹属于他个人的感受,尖锐而不乏判断力。
总之,勃拉姆斯具有许多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优点,对于他的音乐,人们一下子就
能辨认出来。
他是与舒伯特和舒曼同时代的,或许稍后一些的十九世纪最卓越的诗人音乐家之一。
勃拉姆斯的创作明显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人性觉醒的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既丰富、又矛盾;既充满幻想、又感到十分失望;既富有朝气、又叹息不止;既渴望幸福、又总是被悲伤所包围的种种心理体验,展示了音乐给人的丰富与深刻。
勃拉姆斯的创作,当然也存在着矛盾。
他运用古典的宏伟曲式,但内容常有主观主义的印迹,他的作品结构严谨、凝炼,但又带有学究气,这主要是因为他常常同社会潮流相隔绝所致。
他一生很少有什么惊人的事迹,他平静的创作活动,为他赢得盛名和荣誉。
事实上,勃拉姆斯并不善于用言语表达他的情感,也不善于交际。
他说他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大艺术家往往如此。
勃拉姆斯的许多作品都来源于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感情,然而他一生都没有准备好去全身心地接受一个女人的爱情。
他在写给他的未婚妻、歌唱演员阿加特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爱你,但你不能给自己带上婚姻的镣铐来束缚自己。
”勃拉姆斯终生未娶,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形单影只地度过了一生。
我们有幸可以听到像《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样的天籁之声,真是幸福呵。
正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