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货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湖北人医药窜货处罚案例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湖北省出现医疗物资短缺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机会大量囤积、走私医疗物资,并存在倒卖价格高企的情况,给正常的医疗救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中,被称为“湖北最大医药窜货案”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杨某等人涉嫌大量囤积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私自转卖给其他省市,价格暴涨。
经过公安机关侦查,被侦查人康某、杨某等人共涉嫌非法交易口罩、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等医疗物资,囤积数量众多,计涉嫌窜货案件60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亿元。
后经法院审理,杨某等人被判处5-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串货案例分析窜货,又称为倒货、冲货,就是产品越区销售。
一、娃哈哈是怎样控制窜货的娃哈哈集团公司2002年的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成为中国饮料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娃哈哈的每一个产品都没有高的技术含量,不存在技术壁垒,但娃哈哈却步步领先,一枝独秀,为何?这与其牢不可破的分销网络是密切相关的,而分销是企业最难控制和管理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窜货问题,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被称为分销渠道的一个“顽疾”。
娃哈哈曾经出现过严重的窜货现象,现在却基本上控制了窜货。
那么,娃哈哈是怎样整治分销渠道的这个“顽疾”的呢?其实,从娃哈哈的管理制度上和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娃哈哈手握着对窜货极具杀伤力的“十把利剑”。
一、实行双赢的联销体制度娃哈哈在全国31个省市选择了1000多家能控制一方的经销商,组成了几乎覆盖中国每一个乡镇的联合销售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
娃哈哈采用保证金的方式,要求经销商先打预付款。
打了保证金的经销商,与娃哈哈的距离大大拉近,极大地改变了娃哈哈的交易组织。
娃哈哈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称这种组织形式为“联销体”。
经销商交的保证金也很特别,按时结清货款的经销商,公司偿还保证金并支付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利息。
宗庆后说:“经销商打款的意义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维护一种厂商之间独特的信用关系。
我们要经销商先付款再发货,但我给他利息,让他的利益不受损失,每年还返利给他们。
这样,我的流动资金十分充裕,没有坏账,双方都得了利,实现了双赢。
”娃哈哈的“联销体”以资金实力、经营能力为保证,以互信、互助为前提,以共同受益为目标指向,具有持久的市场渗透力和控制力,并能大大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些对防止窜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行级差价格体系娃哈哈现在的销售网络构成是公司——特约一级经销商——特约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零售终端。
如果娃哈哈不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体系,由于每个梯度都存在价格空间,这就为重利不重量的经销商窜货提供了条件。
古人云,“货畅其流利自生”。
货物的流动、流通、流转是从产品到商品的本性使然。
窜货的商品流向与水的自然流向具有天生的逆反性,水的自然流向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而窜货的商品流向则是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到价格高的地方。
对于窜货的利弊,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窜货是的癌症”、“窜货猛于虎”。
也有人说,“只要有流通,就会有窜货;没有窜货的,是不红火的销售;大量窜货的销售,是很危险的销售”。
还有人说,“窜货是幸福的烦恼”。
笔者认为,对于窜货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市场地位和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而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1、窜活——对于处于市场挑战者地位的企业或处于导入期的产品,在企业引导下的良性窜货,有可能把市场窜活。
【案例回放】笔者于2003-2006服务于TS公司,TS啤酒是山东境内的区域性啤酒品牌,只在泰安、莱芜、滨州、济宁等几个区域强势销售。
05年之前,该公司由于产能、规模较小,采取区域市场聚焦策略,将自己定位为市场的补缺者,主销产品大超干相对成熟,。
但是,05年4月份该公司收购了临市的国有企业GXG啤酒公司,产能规模一下子跃升至45万吨/年。
产能规模的快速膨胀一倍以上的企业,就必须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市场战略、销售策略、产品等进行系统的革命。
TS啤酒的产能规模短期内膨胀了3倍以上,TS啤酒在扩充销售、划大销售区域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进行了调整。
即:由区域市场的补缺者调整为区域市场的挑战者!除了继续沿用被并购的GHG啤酒的部分销售渠道外,TS啤酒的制订了做深做透根据地市场,以根据地市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市场,对于根据地周边市场短时间内招不到商的目标市场则采用“引导经销商向招不到商的目标市场良性窜货,强制性辐射”的办法予以开发。
当时,通过引导经销商向目标市场窜货,强制性辐射开发成功的市场不少。
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泰安向济南长清的窜货、辐射。
泰安郊区与济南长清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但是长清一直是趵突泉的天下。
企业窜货的案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窜货已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手段。
虽然企业窜货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但它也给社会及国家带来大量的损失。
下面是一桩关于企业窜货的案例:
2017年9月,上海市窜货案件曝光,158吨“易燃易爆”物资在入境过程中被窜货。
窜货者之一是一个由4名华人组成的犯罪集团,他们利用虚假仓储证明文件绕过检查,把这些物资非法运至中国。
上海海关鉴定该货物属于“限制运输”品类,运输需要具备安全技术评定凭证,窜货者在运输过程中,未征得消防部门许可,导致物资运输存在安全风险。
穆拉利政府认真调查此案,并追究犯罪者的法律责任,最终判处犯罪集团和受贿人在特定时间段内有期徒刑,回收全部货物,向消防部门缴纳行政罚款5万美元,并对相关公司进行系统洗牌。
由此,我们发现企业窜货受到穆尔拉利政府的重罚,也提醒企业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依法合法从事经营活动,以免发生类似的负面事件。
串货案例分析窜货,又称为倒货、冲货,就是产品越区销售。
一、娃哈哈是怎样控制窜货的娃哈哈集团公司2002年的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成为中国饮料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娃哈哈的每一个产品都没有高的技术含量,不存在技术壁垒,但娃哈哈却步步领先,一枝独秀,为何?这与其牢不可破的分销网络是密切相关的,而分销是企业最难控制和管理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窜货问题,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被称为分销渠道的一个“顽疾”。
娃哈哈曾经出现过严重的窜货现象,现在却基本上控制了窜货。
那么,娃哈哈是怎样整治分销渠道的这个“顽疾”的呢?其实,从娃哈哈的管理制度上和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娃哈哈手握着对窜货极具杀伤力的“十把利剑”。
一、实行双赢的联销体制度娃哈哈在全国31个省市选择了1000多家能控制一方的经销商,组成了几乎覆盖中国每一个乡镇的联合销售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
娃哈哈采用保证金的方式,要求经销商先打预付款。
打了保证金的经销商,与娃哈哈的距离大大拉近,极大地改变了娃哈哈的交易组织。
娃哈哈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称这种组织形式为“联销体”。
经销商交的保证金也很特别,按时结清货款的经销商,公司偿还保证金并支付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利息。
宗庆后说:“经销商打款的意义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维护一种厂商之间独特的信用关系。
我们要经销商先付款再发货,但我给他利息,让他的利益不受损失,每年还返利给他们。
这样,我的流动资金十分充裕,没有坏账,双方都得了利,实现了双赢。
”娃哈哈的“联销体”以资金实力、经营能力为保证,以互信、互助为前提,以共同受益为目标指向,具有持久的市场渗透力和控制力,并能大大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些对防止窜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行级差价格体系娃哈哈现在的销售网络构成是公司——特约一级经销商——特约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零售终端。
如果娃哈哈不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体系,由于每个梯度都存在价格空间,这就为重利不重量的经销商窜货提供了条件。
飞鹤窜货案例飞鹤作为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领导者,其高品质、安全的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2019年初,一起窜货事件打击了飞鹤品牌形象。
窜货事件始于湖南一家飞鹤授权门店在京东平台销售非正品飞鹤奶粉。
这一事件很快引起了公众关注,随后涉及到多个电商平台和实体店,甚至包括一些超市和小卖部。
事情发酵后,飞鹤迅速采取行动,派遣工作人员深入各地调查,同时加强了内部管理和对经销商的监管。
在事件中,飞鹤的坦诚清晰得到了认可。
公司第一时间公开回应事件,对消费者和代理商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和承诺,同时加强了对经销商的监管和考核。
此外,公司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窜货者、加强电商平台的管控等,积极维护品牌形象。
事件后,飞鹤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品牌建设。
公司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销售政策,加强了代理商的管理和培训,并推出了“阳光购”APP,实现了产品溯源和真伪查询。
此外,公司还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批次码和防伪标识,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飞鹤窜货事件给品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公司通过及时的反应和行动,加强了品牌管理和建设,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证明了坦诚清晰的重要性。
飞鹤窜货案例(续)在此情况下,飞鹤公司决定采用以下策略应对窜货问题:1. 增加供应量:加大对代理商的配货量,确保他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而降低窜货的必要性。
2. 改善渠道管理:与代理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渠道管理,提高渠道的控制力,从而防止窜货。
3. 加强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更信任飞鹤的产品,降低购买飞鹤产品的风险和代理商进行窜货的可能性。
4. 采取法律手段:对窜货行为进行严格打击,提高违法成本,让代理商和批发商能够更加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通过以上措施,飞鹤成功地控制了窜货问题,取得了突出的业绩表现。
此案例告诉我们,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确保企业能够稳步发展。
医药市场违反撺货协议案例包括九州通、扬子江药业、陕西利君、吉林敖东、四川百利天恒药业等在内的十多家药企陆续发布公告函表示,药师帮等电商平台扰乱了公司正常市场价格秩序,损害了公司形象,决定予以抵制。
4月19日,药师帮发布回应称,公司主要为药店、诊所等零售终端用户服务,属纯终端销售,不调拨。
上述药企集体抵制药师帮的行为,被业内称为“串货”。
串货一般发生在各个地区之间,主要是指,某一区域代理商(药品销售经常采用代理商模式,某一区域设定一个或几个代理商,在同一个区域内的药品批发价格相同,各个区域之间的价格可能不同)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了其他同一品牌代理商的代理区域。
通俗上来说,对于区域限制的产品拿到非本销售区去销售的行为称为串货。
4月23日,九州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经销商只能在成本控制、运营管理优化等方面来增加利润,这是厂家和正常经销商互相契合的选择。
串货会带来假货混入的风险。
实际上,药品串货作为行业弊病,是行业中难以杜绝且监管困难的现象。
一位电商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各地区招标价不一样,价格也不透明,因此串货现象比较严重。
4月23日,浙江鑫目律师事务所律师章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纯以正常市场交易行为进行串货,公权力不会介入监管,也不会涉及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但是串货违反了供货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合同,经销商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多家药企停止电商平台供货4月18日,广东博洲药业发布《关于停止对药师帮等所有电商供货客户告知函》,称“药师帮”、“淘宝”、“药京采”、“好药师”等网络平台长期以来以低价销售公司产品,已严重影响市场价格,造成规范合作客户无法正常销售。
决定自即日起禁止公司全国合作的所有客户给以上平台电商供货,违者根据协议停止合作。
截至目前,已有九州通、扬子江药业、陕西利君、吉林敖东、四川百利天恒药业等十多家药企陆续发布公告函,表示药师帮等电商平台扰乱了公司正常市场价格秩序,损害了公司形象,决定予以抵制。
窜货[案例]:
钱老板是一地级市的经营食品的经销商,去年好不容易做了本省一个畅销饮料的市级总经销。
但这个畅销产品并没有为他带来利润,反而带来了头痛。
这个畅销饮料虽然在本省销售很红火,但只是一个区域品牌,在其它省份还刚刚进入。
此饮料厂家为了抢在夏季之前加快开拓外省市场的速度,对外省新开发的区域市场在价格政策上给予经销商特别优惠,以此来提高经销商开发新市场的积极性。
如此就与本省市场在价格上形成很大差别,而享受这些特惠价格政策的外省市场的经销商,就利用这区域之间的价差大肆向本省低价窜货。
不仅如此,此饮料厂家在价格上还给予那些销量特别大的经销大户以特别优惠,这些经销大户以很低的价格拿到厂家的货后,并不是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区域内销售,而是到处窜货,导致其他的经销商叫苦连天,钱老板更是深受其害。
钱老板多次向厂家反映,厂家的态度相当暧昧,说这属于经销商的品质问题,这种问题厂家不好解决。
于是,低价窜货就愈演愈烈,不断升级,经销商出货价格越走越低,中间价差越来越小,并形成恶性循环,价格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薄,不到半年时间,价格就接近“卖穿”,最终导致经销商没有什么钱赚。
钱老板虽有一肚子怨言,却又无可奈何,只有自己想办法。
于是,他另外接了一个中小企业的饮料总经销,利润比较高,钱老板迫不得已把那个畅销饮料的价格放下来争夺下线客户,同时用那个畅销饮料来带动这个中小企业饮料的销售。
如此,钱老板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无钱可赚的问题。
[讨论]:
钱老板的问题可能暂时解决了,饮料厂家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1、虽然此饮料厂家的销量有所上升,但是利润却下降不少;
2、经销商的满意度越来越低,导致收款十分困难;
3、部分经销商放弃了他们的产品,铺货率有所下降;
4、外地市场并未有效启动;
如果你是这个厂家的决策者,你如何看待现在的渠道策略?是否考虑进行调整?如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