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半碳酸钠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铜除锈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作为腐蚀介质土壤的毛细管及孔隙被空气、水和电解液充满。
青铜器埋于地下,在空气、水、电解液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各种不同色彩的腐蚀覆盖层,有黑色的氧化铜(CuO)、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靛蓝色的硫酸铜(CuS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O)、绿色的碱式硫酸铜(CuSO4+3Ca(OH)2)、白色的氯化亚铜矿(CuCl)、白色的氧化锡(SnO2)等不同色彩。
绝大多数属腐蚀产物,不仅没有破坏古代艺术作品,反而更增添了青铜器艺术效果。
古色的腐蚀层,成为青铜器庄严古朴、年代久远的象征,锈层一般并未改变青铜器物的形态,而且铜锈的性质也较稳定,不致使器物破坏。
所以这类腐蚀层应保留。
但鉴于大多数出土青铜器基本上都是有土及锈包着,如要露出底色、花纹、图案、铭文,就必须除锈。
但除锈又不能损伤铜器本胎,并要保留好的锈色。
与基本除锈不同的是“粉状锈”的去除,青铜器锈蚀机理主要为氯离子的存在对青铜器的锈蚀影响最大,是产生“粉状锈”使青铜器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要保护好青铜器,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氯离子,怎样将氯离子从器物里层移出来加以除去,或者是把氯离子封闭、稳定在器物的内部,使之与氧气和水分隔绝,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去除多余铜锈及“粉状锈”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除要视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总的有一条原则,必须保持器物的原貌,特别不能伤害器物的铭文、花纹和古斑。
除锈方法主要有处理方法有三类:即机械法、化学法和电化还原法。
三类方法上相互配合使用。
(1)机械方法:分为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
手工操作:多用于已暴露在青铜器表面上的粉状锈。
可以用各种工具,如不锈钢针、锤子雕刻刀、凿子、錾子、不锈钢手术刀、多功能刻字笔、洁牙机等,直接在器物上操作,细心地将粉状锈剔除。
在粉状锈去除后,往往会发现一层很薄的铜,这并不是青铜器的铜体,而是氯化铜水解过程中产生的铜。
它的下面常掩盖着许多灰白色的氯化亚铜,因此,用钢针刺穿薄层铜质后,发现确系氯化物可将其去除,直至见到铜体为止。
纯碱生产工艺简介纯碱生产工艺主要分天然碱法和合成碱法,而合成碱法又分氨碱法和联碱法。
1.天然碱目前全世界发现天然碱矿的仅有美国、中国、土耳其、肯尼亚等少数国家,其2)的有613亿,00万天然碱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a. 倍半碱流程矿石开采-溶解-澄清除去杂质-循环母液-三效真空结晶-240度煅烧b. 卤水碳化流程天然卤水-碳化塔碳化为重碱-干燥-煅烧为粗碱-用硝酸钠在155度漂白-煅烧,煅烧用二氧化碳由自备电厂提供c. 一水碱流程矿石开采-破碎到7厘米以下-200度停留30分钟-粗碱-溶解、澄清-三效真空结晶-240度煅烧a.但现a.%。
b.环保方面,生产一吨纯碱要排放10立方米的废液,几大碱厂的废液都采取了在海里围堰,向内排放废液,使废液在池内固液分离,清液溢流入海,废渣留在堰内的办法,现在碱厂已经在使用第三渣场了。
清液虽然没有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COD也不高,但其碱性较强,在溢流口附近造成海水PH高,对海洋生物有影响。
围堰内的废渣长期存放,对环境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一旦围堰垮塌,后果非常严重。
虽然各大碱厂都有氯化钙生产线,但回收利用的部分也很有限(生产1吨纯碱的废液中含有1.05吨氯化钙),废渣的综合利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天碱的方法是和其它材料混合后作为工程回填土,但也只能使用一小部分碱渣,目前我们厂正在做这方面的试验。
目前日本和韩国的氨碱厂已经全部停产了,欧洲还有一部分企业使用氨碱法,4纯碱煅烧过滤冷析分离氯化铵吸氨生产联碱需要配套合成氨系统,合成氨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CO2,所以一些化肥厂都有纯碱车间,但小厂产量不大,质量较差。
联碱法的主要优点是:a.省略石灰和蒸馏工序,废液排放很少,吨碱只有几十公斤,环保较好,可以在任何地点建厂。
b.在碳化工序没有转化的原盐又返回了生产系统,原盐的利用率高,可以达到93%左右,产品成本低,1吨纯碱和1吨氯化铵的总成本(双吨成本)只比氨碱法一吨纯碱的成本略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碳酸钠、碳酸氢钠或天然碱为原料采用重结晶法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3.1 分子式Na2CO3·NaHCO3·2H2O3.2 相对分子质量226.03(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4 技术要求4.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项 目 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
组织状态 针状、片状结晶或结晶粉末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碳酸氢钠(NaHCO3),w/% 35.0~38.6 附录A中的A.4碳酸钠(Na2CO3),w/% 46.4~50.0 附录A中的A.5氯化物(以Cl计),w/%≤ 0.3 附录A中的A.6水分,w/%13.8~16.7 附录A中的A.7铁(Fe)/(mg/kg)≤ 20 附录A中的A.8重金属(以Pb计)/(mg/kg) ≤ 5 附录A中的A.9铅(Pb)/(mg/kg) ≤ 2 附录A中的A.10砷(As)/(mg/kg) ≤ 1 附录A中的A.11表2 (续)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硫酸盐(以SO4计),w/% ≤ 0.02 附录A中的A.12 澄清度通过试验附录A中的A.13 堆积密度ρ/(g/mL) ≥0.7 附录A中的A.14附录A (规范性附录)检验方法A.1 警示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会产生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三种制碱方法得工艺流程图纯碱主要得生产工艺分为三种:天然碱法、氨碱法、联碱法。
三种制碱工艺中,氨碱法对环境污染较大,且消耗大量得自然资源,原盐得利用率较低,生产得副产品氯化钙用途较小,大部分作为废渣处理;联碱法较氨碱法污染较小,原盐利用率较高,且与合成氨工业相互匹配,且副产品氯化铵可以用作生产复合肥得原料,在我国大规模生产有很好得适用性;天然碱法不仅对环境污染较小,且相比较成本低30—40%。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制碱工艺得工艺流程.天然碱法天然碱加工法采用大自然碱矿物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天然碱得加工方法主要有鹵水碳化法、一水碳酸钠法、倍半碳酸钠法。
卤水碳化法就是用天然碱湖水得卤水为原料。
通过碳酸化过程,先把卤水中碳酸钠与其她钠盐转化成碳酸氧钠,再把碳酸氢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再过滤、煅烧得到纯碱。
一水碳酸钠法用天然碱为原料.先粉碎再煅烧,碳酸氧钠分解之后再进行溶解、精制,得到一水碳酸钠结晶体,再经锻烧得到重质纯碱。
倍半碳酸钠法就是以天然碱矿中最常见得组分倍半碳酸钠为主要原料。
先将天然倍半碱矿粉碎,再加水溶解,去掉泥沙后再用活性炭脱去溶液中有机物杂质,再过滤、蒸发、结晶、煅烧可得纯碱产品。
倍半天然碱法工艺流程图如下:氨碱法氨碱法,又称索尔维制碱法,就是由于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 Solvay,1832—1922)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成功制得碳酸钠而命名。
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与二氧化碳,石灰消化后得到石灰乳.ﻫ2、把盐水制备成氨盐水。
3、碳化氨盐水,制得重碱。
4、把重碱进行过滤与洗涤。
5、煅烧重碱即可得到纯碱成品与二氧化碳.6ﻫ、把母液中存在得氨进行蒸馏回收。
联碱法:联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就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得.就是将氨碱法与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与氯化铵两种产品得方法。
原料就是食盐水、氨气与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得废气。
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正确方法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正确方法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时代,前后共持续了十五个世纪之久。
刚出土的青铜器难免会有锈迹,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除锈正确方法,欢...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时代,前后共持续了十五个世纪之久。
刚出土的青铜器难免会有锈迹,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除锈正确方法,欢迎阅读!出土青铜器的机械除锈法分为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
手工操作:多用于已暴露在青铜器表面上的粉状锈。
可以用各种工具,如不锈钢针、锤子雕刻刀、凿子、錾子、不锈钢手术刀、多功能刻字笔、洁牙机等,直接在器物上操作,细心地将粉状锈剔除。
在粉状锈去除后,往往会发现一层很薄的铜,这并不青铜器的铜体,而是氯化铜水解过程中产生的铜。
它的下面常掩盖着许多灰白色的氯化亚铜,因此,用钢针刺穿薄层铜质后,发现确系氯化物可将其去除,直至见到铜体为止。
机械方法包括:挖剔、削切、刮磨、锯解、扫刷、吹扫、打磨等。
机械操作有:喷砂机:可用于清除金属表面上的锈蚀和腐蚀产生,它的去锈原理是利用气压喷射金属微粒,锈会被迅速去除。
该方法一是快速,二方便,三去锈面积可大可小,这一点比激光器去锈、超声波去锈有更大优势,四有些洞隙深处的锈也能去除。
激光去锈:采用激光对青铜器孔洞状深部病灶中氯化物的去除具有准确、易行的特点。
主要利用激励出的巨大光能,瞬时作用在表面锈层上,使表面温度迅速上升,利用激光束同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光热、光化、光压等光学效应。
由于锈层结构疏松,对该能量的吸收能力强,因而将锈蚀层迅速烧熔,汽化与本体分离,他能够快速、高效、无污染地清除掉青铜器表面的绿色有害粉状锈,从而达到延长青铜器寿命、有效保护文物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大面积有害锈的去除。
倍半碳酸钠化学式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倍半碳酸钠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化学式为Na2CO2,也被称为亚二碱性碳酸盐。
它是由两个钠离子(Na+)和一个亚二碳酸根离子(CO22-)组成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解释倍半碳酸钠的化学式组成,然后探讨它的性质特点以及合成方法与应用领域。
接着将详细介绍正文章节三和四的内容,并最终给出结论部分总结要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倍半碳酸钠这种化合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其组成、性质特点、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通过对倍半碳酸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价值。
2. 倍半碳酸钠化学式解释说明2.1 化学式的组成倍半碳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a2CO3·0.5H2O。
其中,Na代表钠元素,C代表碳元素,O代表氧元素,H代表氢元素。
在化学式中的0.5H2O表示倍半碳酸钠结晶中含有水分子。
这意味着每个分子中包含了0.5个水分子。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倍半碳酸钠在一定温度下可以释放出结晶水。
2.2 倍半碳酸钠的性质特点倍半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在常温下呈固体形态。
它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水中能够快速溶解,并且可以溶解于其他极性溶剂中。
倍半碳酸钠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湿,并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形成更稳定的二次盐类。
它具有较弱的还原性和碱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在酸性溶液中,倍半碳酸钠会产生起泡反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2.3 合成方法与应用领域倍半碳酸钠可以通过多种合成方法得到。
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碱法和炭法。
其中,碱法是通过使用纯度较高的天然碱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得,而炭法是将过量的石灰石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得到。
倍半碳酸钠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常被用作玻璃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压强度、抵抗水解和改善光学性能。
此外,它还被广泛用于洗涤剂、造纸、制革、染料工业等领域。
总之,倍半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
倍半碳酸钠碳酸氢三钠
倍半碳酸钠、倍半碱
浴盐、洗衣苏打
Na
2CO
3
.NaHCO
3
.2H
2
O
226.03(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白色针状结晶。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浴盐和医药用,鞣革中的碱剂,水质软化,游泳池及矿泉疗
养,洗衣用洗衣粉的添加剂,工业清洗剂主要成份,硬表面清洗剂主要成份,花样织物、头发整染液、水洗 (羊毛漂洗等)添加剂,城市和市政的污水处理以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适用于要求使用弱碱性物料的各种洗涤、去污和擦洗作业。
25kg/袋、1010kg/袋或供需双方协商。
碳酸氢三钠(又名:倍半碳酸钠) Q/0213 QJS003—2010
序号项目
指标
I类II类
1总碱量(以Na
2
O计)w/% 39~43 39~43
2碳酸钠(以Na
2CO
3
计) ,w/% 45~50 45~50
3氯化物(以Cl计)
w/% ≤
0.05 _ 4铁(以Fe计),
w/% ≤
0.002 _ 5砷(以As计)
w/% ≤
0.000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