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阿德·萨巴赫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购买生鲜农产品时,新鲜度成为了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
由于生鲜农产品对时间的敏感性,导致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腐率居高不下。
其主要原因是冷链功能节点的缺失,生鲜农产品采摘后不经过预冷就直接进入流通环节,直接影响了其在运输过程以及末端消费的损耗。
而生鲜农产品的预冷环节是发生冷链“最先一公里”过程,因此,需要加强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的建设,随即面临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问题。
根据以上背景,本文主要对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模型来解决目前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缺失的问题。
首先,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冷链网络布局现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冷链物流、冷链“最先一公里”概念进行阐述,对冷链物流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网络布局模型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和P-中值模型的区别,并对网络布局的求解算法做了阐述;通过上述对冷链“最先一公里”概念和特点以及布局模型的介绍,接着对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中网络节点和运输路线等组成要素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物网络中的两个重要节点:提供冷链服务的网络节点和周边的需求点;其次通过提供服务的冷链网络节点和周边需求点对整个“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的要求,总结出“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的目标和原则,并从交通、政策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的因素;接着根据各网络布局模型的特点,将以冷链网络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集合覆盖模型作为本文研究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的布局模型,并选择启发式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对求出的解集进行推荐解的选择,确定最理想的布局方案;最后以A县作为案例,研究该县的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网络布局,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Schwarzschild de Sitte黑洞的面积谱
陈兵兵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结合Maggiore关于QNMs的新解释和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我们对de Sitter时空中Schwarzschild黑洞在接近极端情况下的面积谱进行了讨论.其结果表明,面积谱和熵谱是等间隔的,与黑洞的参数无关.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陈兵兵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Schwarzschild de Sitte黑洞的面积谱 [J], 陈兵兵
2.利用周期性计算三维G(o)del黑洞视界面积和熵的量子修正谱 [J], 刘显明;胡馨匀
3.Schwarzschild黑洞的辐射谱及辐射定律 [J], 孟庆苗
4.关于5D Schwarzschild-de Sitter黑弦时空的Nariai\r黑洞标量场方程的研究[J], 张晟;吴年祥;章飞
5.关于5D Schwarzschild—de Sitter黑弦时空的Nariai黑洞标量场方程的研究[J], 张晟;吴年祥;章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XXXXXX毕业设计高校学生寝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布置学生:XXXXX学号:XXXXXXXXXXX专业:安全工程班级:安全工程XXXX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〇XX 年 XX 月摘要本文以高校寝室为对象,对如何在高校寝室中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高校火灾的频频发生,严重威胁到了高校学生的安全和高校财产的安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普及率最高的消防设施,它是一种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探测到环境温度的骤变,自动打开喷头进行喷水灭火的装置,因为其具有监测火灾发生,及时出水控制火灾,自动报警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各类建筑当中。
本文就以高校寝室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介绍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各组件的设置以及工作原理,介绍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选型以及配水管、管网的布置要求,水力计算部分详细介绍了作用面积法,并采用作用面积法进行了水力计算。
本文的设计目的是在高校寝室中发生火灾的时候,将火灾第一次时间抑制在初始阶段,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保障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水力计算;作用面积法AbstractThis thesis researched how to set up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in the Universities recent years,fires in the Universities is occur frequently and it have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ives and system is a fire facilities which is world recognized the most effective and have the highest `s a system which can detected the fires in time and automatically open the nozzle sprinkle and also issued a fire alarm when of sprinkler system have automatic sprinkler,fire detection,automatic alarm and control fires in beginning,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uilding fire.In this thesis,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of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against th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ies to’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the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this thesis introduced how to select sprinkler nozzle and installation requirements of pipeline and pipe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this thesis 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active area,and use thi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sis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fire in the beginning,and suppress the fire in the initial stages,to minimiz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by fires.Key words: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sprinkler nozzle;hydraulic calculation;the method of active area目录第一章绪论 (3)研究背景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国内研究现状 (3)国外研究现状 (4)研究目的 (5)研究内容 (5)第二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系统类型 (7)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研究对象 (10)系统组件 (11)喷头 (11)报警阀组 (12)水流指示器 (13)压力开关 (13)末端试水装置 (13)供水系统 (13)第三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15)喷头 (15)喷头选型 (15)喷头的保护面积 (15)喷头布置 (16)管网布置 (19)小结 (20)第四章水力计算 (22)作用面积法 (22)计算过程 (24)小结 (31)第五章结论及展望 (32)结论 (32)展望 (32)参考文献 (34)致谢 (36)第一章绪论研究背景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各大高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逐年扩招,高校寝室人员密集,电器繁多,加之学生安全意识不足,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造成很大的火灾隐患,近年来中外高校宿舍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例如2008年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因学生使用“热得快”烧水引起火灾导致4人死亡,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发生火灾导致100多间寝室被烧毁。
中国历届阿拉伯语专业硕士论文1.《麦瓦里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作用》,赵军利,纳忠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84年答辩。
2.《艾布•阿拉•马阿里及其在阿拉伯文学中的地位》,齐明敏,余章荣教授、高凤祥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84年答辩。
3.《汉语阿拉伯语条件句对比以及阿拉伯语条件句新设计》,林晓林,余章荣教授、归运昌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84年答辩。
4.《时代的变迁,人生的探索-论纳吉布的<三部曲>》,谢秩荣,陈嘉厚、仲跻昆教授指导,北京大学东方系阿拉伯语专业,1988年答辩。
5.《伊斯兰初期阿拉伯文学新探》,邹兰芳,归运昌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90年答辩。
6.《悬诗美学艺术探寻》,王岚,余章荣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90年答辩。
7.《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中国的著名翻译家曼法鲁蒂和林纾之比较--兼谈这一时期两国的小说翻译》,杨建棼,仲跻昆教授指导,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1991年答辩。
8.《论词根性虚词نأ与ّنأ》,杨捷生,孙丕池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91年答辩。
9.《纪伯伦与闻一多》,林丰民,仲跻昆教授指导,北京大学东方系阿拉伯语专业,1992年答辩。
10.《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田筱文,李文彦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93年答辩。
11.《七个常用阿拉伯语介词用法新探》,李宁,余章荣教授、归运昌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93年答辩。
12.《浅析改革开放后的埃及经济》,张晓彤,李乾正副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93年答辩。
13.《论纳吉布•迈哈福兹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秦霞,朱凯教授指导,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993年答辩。
14.《时代洪流中的<三部曲>》,王蕾,朱威烈教授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答辩。
我们所研究的问题都要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至少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有价值。
比较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整个实验室都在围绕着颤振识别
颤振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ZOA临阶近似法altingtas
频率扫描法史密斯
半离散法
全离散法
时间有限元法
子结构法红皮书实验不好做
我们研究的主要是针对车床和铣床。
车床对端铣和外圆又有所不同。
我们的假设的是工件为刚性和刀具为刚性。
但具体工程实践中有些刀具的刚度度大于工件的刚度。
理论与实际的问题不相符,主要集中在过程阻尼上,因为这个阻尼的计算还是个空白所以,通常在预计的颤振点没有发生颤振
铣床至少有两个自由度,
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侧铣
触及研究前言归纳总结翻读近三年的机床颤振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掌握最新动态,并思考我们的可行性
机床颤振的主要研究团队
北航丁汉
上交倪军
西交卢炳恒
华科
美国史密斯
加拿大altingtas
伊朗
我们要对上述这些方法有具体的认识,清楚的知道他们的适用对象,和条件并通过实验去复现和验证。
并最终具备评判一个加工中心好坏的能力。
看论文的目的是一个结论
发现新问题
随机可靠性的问题,颤振的问题
最近发现新问题为随机问题、过程组尼和非线性问题。
浅谈沙特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浅谈沙特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摘要: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
人们在感慨过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却不经常谈起其社会半边天—妇女的社会地位。
本文从沙特阿拉伯的传统习惯、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浅析了沙特妇女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沙特阿拉伯妇女社会地位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
但是在“石油王国”光环笼罩下的沙特,其国内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不容乐观。
例如,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唯一没有派代表参加的联合国成员就是沙特,因为沙特保守的宗教势力谴责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倡导男女平等。
而她的邻国科威特却派出了以着名诗人苏阿德·萨巴赫为代表的强大阵容,向世界人民展示科威特妇女解放的成就。
而在沙特,如果是一项男女有接触的会议,沙特任何一个部委都不能派女性代表参加。
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
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妇女主要受部落习俗约束, 地位很低。
伊斯兰教创立以后, 在某些方面提高了妇女地位。
但在总体上仍维持了妇女较男子相对低下的地位。
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倡导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派主导地位之确立,决定了沙特社会对妇女问题的保守态度。
本世纪初的沙特社会仍是一个游牧部落社会,大男子主义盛行。
部落、家族和荣誉受到高度推崇。
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着从属者和被保护者的角色。
其作用被界定为传宗接代,操持家务和维护家族声誉。
女孩几乎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1920年仅麦加有两所专收女生的清真寺学校。
学生为15人。
当女子步入青春期后,她们的终身大事即被提上议事日程。
婚姻毫无例外地由父亲决定。
苏阿德·萨巴赫研究综述
作者:丁佳茹田晓萍姜克银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8期
摘要:苏阿德·萨巴赫是科威特著名女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科威特以及阿拉伯世界享有很高知名度。
她已出版诗集约十部,其著作还涉及评论、传记、散文以及经济研究领域。
苏阿德·萨巴赫以她天赋的才能,丰硕的成果,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剖析,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技巧,广泛的社会公益活动,已无可争辩的在当代阿拉伯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国内外研究者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女诗人。
文章从不同角度综述学界对苏阿德·萨巴赫的研究,以期加强学界对她的重视。
关键词:苏阿德·萨巴赫;研究综述
一、苏阿德·萨巴赫介绍
苏阿德·萨巴赫()生于1942年,是科威特著名女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她曾在埃及开罗大学、英国萨里大学求学,并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她发表过数百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不乏真知灼见。
后来,她的兴趣转向文学,具体来说是诗歌。
她目睹耳闻阿拉伯国家的种种社会现象,妇女所处的“失权”、“失语”状态激发她的创作激情。
她的许多诗歌及文学、经济、政治论文在许多国家得以发表。
她的诗歌题材广泛,最核心部分是对女性意识的张扬,谋求女性解放之路。
她是继娜齐克·梅拉伊卡之后阿拉伯国家最富盛名的女诗人。
此外,苏阿德·萨巴赫还于1985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社,组织鼓励阿拉伯青年进行文学创作。
二、国内对苏阿德·萨巴赫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苏阿德·萨巴赫的研究数量不多,但一些著名的东方文学研究者对萨巴赫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20世纪末开始,国内学界对萨巴赫研究主要分为译著、专著、文章三个方面。
首先,国内学者最早对萨巴赫研究以译著方式呈現。
李光斌、仲跻昆两位学者翻译出版萨巴赫诗集《本来就是女性》(1991年)。
此后,李光斌和王复翻译诗集《献给你,我的儿子》。
接着两位学者又翻译诗集《希冀》。
同年李光斌和、满泰翻译出版诗集《女儿颂》。
此外,林丰民翻译出版四部她的诗集,分别是《爱的诗篇》、《最后的宝剑》、《致电祖国》、《无岸的女人》(2000年)。
其次,伴随优秀译著不断涌现,有关萨巴赫的研究专著也出现。
首先,季羡林在《东方文学史》及仲跻昆在《阿拉伯海湾国家的现代文学》中都对萨巴赫给予恰当的评价,称她是阿拉伯当代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其诗大胆抨击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并勇敢发出在要求自由、
平等呼声。
其次,林丰民出版《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2000年),书中作者以“爱”为主线串联整本书,从诗人的诗学见解,女性话语与妇女写作,诗歌艺术风格,浪漫主义创作倾向等多章节对诗人作品进行了立体多维纵横交错的多视角解读。
再次,在专门收集阿拉伯女性文学代表作品的专集中也出现了萨巴赫的诗集,如《四分之一丈夫》中选载她的两首诗,一是《做我的朋友》(译自《本来就是女性集》),二是《女性的否决》(译自《女人的悄悄话集》)。
而且收录外国文学重要诗作的选集中也出现了萨巴赫的名字,如《世界名诗三百首》中收录萨巴赫《对女性问题的否决》一诗等。
这都证明了选编者对萨巴赫的欣赏和对其诗歌成就的肯定。
再次,除了译著和专著,关于萨巴赫研究的期刊文章也出现。
首先,陈静芬在《阿拉伯女作家谈人生和文学》(1993年)中研究萨巴赫对女性写作的态度,她认为写作才能“超越一切”,写作能代替公正。
其次,纪焕桢在《科威特公主诗人—苏阿德·萨巴赫》(1995年)中,详细介绍诗人及其作品。
让国内学者了解萨巴赫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无疑是当代阿拉伯诗坛重要一员。
再次,林丰民在《女性、存在、写作—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诗解读》(1996年)中,以女性意识为角度,解读诗人别于男性意识的觉悟,突显诗人支持妇女解放,寻求男女情感平等的深厚情怀。
此外,林丰民在《女诗人的情怀:访科威特公主诗人苏阿德·萨巴赫》(1998年)中,写出诗人对阿拉伯女性权利缺失的痛心及奋起反抗的呼吁。
然后,林丰民在《苏阿德·萨巴赫—私人性话语与宏大叙事的交叉层叠》(1999年)中,研究萨巴赫早、晚期创作的诗歌艺术风格,既重视对女性个人经历的私人性话语,又运用宏大叙事参与主流文化的构建,造成了私人性话语和宏大叙事的双重效应。
随后林丰民在《阿拉伯的女性话语与妇女写作》(2000年)中,研究诗人对妇女写作的感悟。
最后,卢铁澎在《“爱”的世界与女性主义—读林丰民新作(为爱而歌)》(2001年)中,肯定了该著作的宝贵价值。
三、国外对苏阿德·萨巴赫的研究现状
苏·萨巴赫是当代阿拉伯文坛的先驱者,她的创作打破传统,勇于创新,面对所有困难始终不屈不挠。
国外学界对萨巴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其本人的研究、对其作品的研究及对其社会影响力的研究。
首先,一些学者对萨巴赫生活进行全面研究。
如法迪勒·赫尔夫在《苏阿德·萨巴赫:诗歌与女诗人》中对苏·萨巴赫的婚姻生活、求学之路、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都进行了详细介绍。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个性的女性。
此外,法德勒·爱敏在《苏阿德·萨巴赫:出身高贵的女诗人》中研究诗人文学创作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
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喜爱创作,热爱公益事业,有奉献博爱精神及有忧国忧民情怀的女性形象。
其次,学界对萨巴赫的研究逐步深入,延伸到对其作品的研究。
如阿卜杜·赖忒夫·阿尔纳乌特在《苏阿德·萨巴赫作品浏览》一书中介绍了苏·萨巴赫不同时期的作品。
为我们梳理了萨巴赫的文学创作之路,让这样一个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立场,勇于批判社会现实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女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其次,奈比勒·拉希布在《弹奏绷紧的琴弦——苏阿德·萨巴赫诗歌研究》(1993年)中提出诗人倾向于积极的浪漫主义写作风格,用诗歌拆解阿拉伯世界,然后
用象征这世界的词汇和想象重建世界。
再次,阿里·麦斯欧迪在《“海湾之鹰”盘旋于苏阿德·萨巴赫上空》中肯定萨巴赫的《海湾之鹰——阿卜杜拉·穆巴拉克·萨巴赫》一书的历史参考价值,称其为科威特在重要阶段的历史佐证。
再次,除了对萨巴赫本人和其作品的研究,学界对萨巴赫的爱国情怀也进行研究。
首先,赛伊德·法尔哈特,白拉勒·海尔贝克在《苏阿德·萨巴赫诗歌批评》中评价萨巴赫对阿拉伯民族统一的希望不绝不灭,把民族主义当作一首诗来表达。
其次,穆罕默德·童举在《苏阿德·萨巴赫诗歌浏览》中流露对诗人爱国情怀的誉赞之词。
女诗人热情的守护祖国,就仿佛她是祖国大地刚强、深沉的情人。
再次,阿里·阿卜杜·法塔赫在《科威特诗坛名家》中也指出苏·萨巴赫是一位极具民族责任感的诗人,她不仅关心祖国科威特的国家主权,还关心祖国人民的人权,在祖国危难之际,以诗歌为武器,愤怒的谴责侵略者。
国内外学界对苏阿德·萨巴赫的研究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对萨巴赫及其作品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比较而言国外学界的研究内容更全面。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苏阿德·萨巴赫的研究已不多,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进一步加强对此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丰民.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
[2]林丰民.阿拉伯的女性话语与妇女写作—兼论其与西方妇女文学观的异同[J].外国文学研究,2000(3):115-122.
[3]仲跻昆译.苏阿德·萨巴赫诗选译[J].国外文学,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