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41
一、考点突破1. 了解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2. 了解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3. 掌握城镇规模与城市职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的关系;4. 理解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难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①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职能,但主要是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
②中心地等级: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③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④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须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二、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②城市总是分布于中心地区,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周边服务范围内的居民。
③每个高级城市周围包含有六个低级城市服务范围,这是由六边形服务范围造成的。
④同级别的城市,其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的分布趋势,且服务范围相互排斥。
⑤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
高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包含多个低级别城市服务范围,距离较远,数目较少。
三、城市等级的划分(1)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四、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在一定地区内,不同级别的城市构成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较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较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重要提示】(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本身外,还包括其周围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