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态的沔阳硪歌
- 格式:doc
- 大小:277.50 KB
- 文档页数:5
湖北沔阳民歌的艺术特征初探湖北沔阳民歌的艺术特征初探湖北省的沔阳地区是中国优秀的民歌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赋予了沔阳民歌独特的艺术特征。
沔阳民歌流传久远,形式多样,歌词充满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更是契合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本文将从沔阳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形式、歌词特点和传承保护等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初探。
沔阳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和秦岭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文化中心。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的演变,为沔阳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沔阳民歌起源于古老的农耕文化,很早就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沔阳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交通相对较为闭塞,人民的生活自给自足,渐渐形成了以劳动、农耕、婚嫁、社交为题材的沔阳民歌。
沔阳民歌的艺术形式多样,主要有遇调和工尺调两种形式。
遇调是一种古老的民歌表达方式,旋律变化丰富而均衡,充满了朴实和感人的情感。
工尺调则是沔阳地区独有的一种调式,歌曲通常以三拍子为基础,旋律欢快舒畅,节奏感强烈。
这些不同的歌曲形式,展示了沔阳民歌多样性的一面。
沔阳民歌的歌词特点鲜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大多数沔阳民歌以方言演唱,词语简洁直接,充满了质朴和坦率的情感。
歌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点滴细节,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沔阳民歌还融入了丰富的山水情怀和儿女情长,唱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保护沔阳民歌的传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也面临淹没的风险。
为了保护沔阳民歌的传承,各级政府加大了文化振兴力度,成立了沔阳民歌协会和沔阳民歌研究中心,致力于收集、保护和传承民歌文化。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其中,组织各类活动,通过音乐会、展览和培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沔阳民歌的传承中。
综上所述,湖北沔阳民歌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歌发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湖北民歌最好听的十首歌曲篇一:湖北民歌是中国湖北省的地方音乐传统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十首最好听的湖北民歌,供您欣赏:1. 《卖油郎独占花魁》:这是一首流传广泛的传统湖北民歌,歌曲以卖油郎与花魁的故事为背景,旋律优美,歌词感人。
2. 《小螺号》:这是一首经典的湖北民歌,旋律欢快,充满童趣,歌词描绘了一个小螺号在海洋中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
3. 《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4. 《三家店》:这是一首充满地方色彩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悠扬,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5. 《孝感天地》:这是一首以孝感文化为主题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父母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6. 《挖泥巴》: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描绘了一个小男孩挖泥巴的场景,令人愉悦。
7. 《茶山谣》:这是一首以茶山为背景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茶叶的热爱之情。
8. 《长江之歌》:这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和敬意。
9. 《红船颂》:这是一首以湖北红色历史为背景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湖北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的赞美之情。
10. 《黄鹤楼》:这是一首以黄鹤楼为背景的湖北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黄鹤楼的喜爱和敬意。
以上十首歌曲代表了湖北民歌的不同类型和风格,每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您去欣赏和感受。
篇二:湖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湖北,民歌是一个重要的音乐形式,其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歌曲。
以下是十首最好听的湖北民歌,供您欣赏:1.《小洋楼》- 这是一首经典的湖北民歌,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意境深远,深受人们喜爱。
2.《洪湖水浪打浪》-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湖北民歌,被誉为“中国民歌中的经典之作”。
湖南民歌-《打硪歌》
這首“打硪歌”是流行於湖南常德地區的工程號子。
是建築工地打硪時所唱﹐近似於打夯號子。
其歌曲高亢嘹亮﹐歌詞一般都是根據勞動情況即興編唱的﹐既有指揮勞動的作用﹐又注意調節每個勞動者的情緒﹐同時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這種號子的曲調靈活多變﹐但都是以一個基本樂匯中派生的。
律動與樂匯單位是一致的。
這首歌共有八段歌詞。
(2) 打硪不打啞吧硪﹐板起面孔不快活。
(3) 那位同志聲不亮﹐唱起硪歌蜜蜂嗡。
(4) 這位同志不對腔﹐好比敲起爛砂鍋。
(5) 挑土的同志不唱歌﹐他張開嘴打硪歌。
(6) 打起硪歌走得急﹐腿上好像安上機器。
(7)走得急來打得快﹐我們大家來比賽。
民国时期的沔阳民歌:探妹探妹正月探妹闹元宵,我看小妹生得这样标,常到门前走,妹妹,你知道不知道,就把手来招。
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不是不知道,哥哥,爹妈管住了,心中如刀绞。
二月探妹龙抬头,我看小妹坐在大门口,抬头看见我,妹妹,板凳往后拖,为何不见我?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不是不见你,哥哥,你的朋友多,知道又哆嗦。
三月探妹是清明,我与小妹一同去踏青,踏青是假意,妹妹,试试你的心,真情不真情!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昨天得一梦,哥哥,挽手去踏青,难舍又难分。
四月探妹四月八,今天玩耍来到小妹家,手提两包茶,妹妹,看看你爹妈,在家不在家?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昨天说的话,哥哥,爹妈不在家,陪你去玩耍。
五月探妹龙船划,我与小妹上街去买花,香花头上戴,妹妹,上下好人才,实在逗我爱。
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我的人才好,哥哥,缺块金手表,小妹向你要。
六月探妹荷花开,我看小妹病得真奇怪,茶饭都不爱,妹妹,哪里不自在,对我说出来。
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见了茶饭饱,哥哥,身怀有孕了,怎么得的了。
七月探妹七月七,尊一声小妹不要太着急,医院去引产,妹妹,我有好熟人,莫要放心里。
小妹一听急忙开言语,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人熟是个宝,哥哥,问题处理了,以免旁人笑。
八月探妹雁门开,我与小妹来打麻将牌,左手起红中,妹妹,右手拿发财,白板砍下来。
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 昨天打麻将,哥哥,今天抹纸牌,看你来不来。
九月探妹是重阳,我看小妹两头望,抬头望见我,妹妹,就是你的郎,清爽不清爽?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 爱你有特长,哥哥,人才又清爽,工作能力强。
十月探妹小阳春,我的小妹是个美女人,不擦胭脂粉,妹妹,不擦雪花膏,人才也美貌。
小妹一听急忙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奴来表,要擦胭脂粉,哥哥,要抹雪花膏,花钱找你要。
远去的樊湖硪歌远去的樊湖硪歌硪歌,就是劳动号子。
曾流行于鄂州的樊湖硪歌有其独特魅力。
樊湖硪歌是在特殊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民间曲种。
鄂州素称百湖之市,数百年来屡遭水患,民众为了生计,经常与洪水搏斗,修堤筑坝,在艰苦的劳动中形成了抬硪固基。
同时,也创作了无数打硪号子,硪歌因此应运而生。
据《武昌县志》载,道光15年(公元1835年)前樊口粑铺大堤就有防洪,粑铺大堤肇基于明代中页(距今大约500年),竣工于明末清初,从那时起打硪盛行,硪歌便流传于世。
现在,樊湖硪歌已被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樊湖硪歌大体有3种形式:第一种是石磙硪。
是农家在稻场上碾谷子用的石磙,绑上4根木棍,由8人提打;第二种是片硪,又称方石硪或飞硪。
是由一块重100公斤的大方石,四角凿圆孔系绳,由8人持绳抛打,时高时低,起落如飞,场面壮观;第三种是木硪。
是一种圆柱形的木桩,只需要1个人或2个人提打。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樊湖硪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唱历史故事的,曲调常吸取鄂州民间小调,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合,领唱者有唱词,合唱者起衬托作用,没有实际内容,只唱一些感叹词,如哟、嗬、嗨等。
领唱者都是喊号子的高手,声音洪亮,听到的人如雷贯耳,精神为之一振。
硪歌内容十分广泛,有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也有通俗唱词,更多的是来自鄂州当地楚戏唱本,如《劝姑》《吵嫁》《白扇记》等。
还有一种更考验领唱水平,完全是即兴创作,随唱随编,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哪就唱到哪,语言朴实搞笑,生活气息浓郁。
曲调多种,最普遍的是“四平调”。
笔者本是一石头来自山上,笔者姓石叫石磙家住稻场。
多亏了巧石匠将笔者凿上,一头大一头小又圆又光。
农友们收割时把笔者用上,架磙盘用牛拖帮忙碾米。
忙完了季节活把笔者闲放,还说笔者不如磨愚蠢非常。
昨夜晚睡稻场耳听人讲,说政府防水灾要笔者出山。
又说是片硪轻难保质量,赶不上笔者石磙身强力壮。
次日里硪工们绑上轿杠,八个人抬起笔者像抬新娘。
Yi Shu Ping Jian Min Su Min Yi·民俗民艺沔阳薅草歌艺术特征论析———以《幺妹子笑嘻嘻》为例高亚平余双慧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摘要:沔阳薅草歌是湖北沔阳的传统民歌,它是劳动人民在薅草时唱的歌。
薅草歌作为人类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沔阳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入选为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
本研究以《幺妹子笑嘻嘻》为例,从其曲调、调式调性、节奏节拍、装饰音的使用、以及衬词衬腔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沔阳薅草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沔阳薅草歌产生功能发展现状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031-03作者简介:余双慧,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沔阳薅草歌主要流行在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郑场、张沟等旱地较多的地区。
薅草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在春节以后薅的是麦草,因为薅麦草的时候天气寒冷而且长得不多,薅草的人自然也就不多,所以就不唱薅草歌。
而到了五六月间要薅棉花草和栗草,由于此时天气炎热,草生长得很快,为了抢时间,劳动人民便包庄稼,相互帮忙,进行集体劳动。
为了解除在劳动中的疲劳,提高薅草效率,劳动人民就开始放开嗓子喊薅草歌了。
一、薅草歌的产生与功能古代中国的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民是典型的个体劳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
但进入初夏以后,杂草疯长,加上田地面积比较大,单家独户难以应对。
为了在短时间内除去杂草,提高劳动效率,农民大都互助合作,以集体劳动的方式薅草。
然而在集体劳动中,对薅草进行组织协调的问题便产生了。
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薅草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也高,一定的监督之责也得有人承担。
薅草锣鼓也就是薅草歌便应运而生了。
薅草歌属于劳动号子,有实用性和艺术表现性两种功能。
实用性功能是薅草歌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释放身体的压力,以及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让正在持续繁重劳作的劳动人民备受鼓舞,积极地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沔阳民歌:垂金扇男:闲来无事到姐家,姐姐一见笑哈哈。
女:丫环快倒茶。
哎哟哟,丫环快倒茶。
男:谁个吃你的茶!女:不吃茶来请坐下,怒气冲冲为么家?对奴说实话。
哎哟哟,对奴说实话。
男:说实话就说实话,为什么你与他扯扯拉拉!不像话,你说,他是谁?女:说起他来本不假,姑妈的儿子表兄家。
前来看奴的妈。
哎哟哟,前来看奴的妈。
男:看你的妈就看你的妈,为什么与他同坐下?女:表兄来到表妹家,谈及家常说笑话,因此同坐下。
哎哟哟,因此同坐下。
男:同坐下就同坐下,为什么嘻嘻哈哈?女:他有一把垂金扇,奴有一枝茉莉花,因此上笑哈哈。
哎哟哟,因此上笑哈哈。
男:笑哈哈就笑哈哈,为什么扯扯拉拉?女:他不与奴的垂金扇,奴不与他茉莉花,因此上扯扯拉拉。
哎哟哟,因此上扯扯拉拉。
男:扯扯拉拉就扯扯拉拉,为什么又一起倒在地下?女:自古男人力气大,奴的力小打不过他,因此就倒在地下。
哎哟哟,因此就倒在地下。
男:倒在地下就倒在地下,为什么又弄得水渣渣?女:丫环倒了一杯茶,香茶没喝倒地下,因此水渣渣。
哎哟哟,因此水渣渣。
男:你这个丫头,左说左解,右说右解,我告诉你爹妈,打断你的狗腿,看你怕是不怕!女:告诉爹妈我不怕,不过是将就打几下。
难道还用刀杀!?哎哟哟,难道还用刀杀!?男:告诉你爹妈你不怕,我就告诉你哥嫂,看你怕是不怕!女:告诉哥嫂我不怕,哥哥是个明王八,嫂嫂是个内行家。
哎哟哟,嫂嫂是个内行家。
男:那就告诉你隔壁的三妈,看你怕是不怕!女:隔壁的三妈我不怕,三妈说的玩水话,洋钱一万八。
哎哟嗨,洋钱一万八。
男:告诉三妈你不怕,我告诉你婆家的女婿,看你怕不怕!女:告诉女婿我不怕,结婚证今年还没有打。
奴家的事由不得他。
哎哟哟,奴家的事由不得他。
灯影千秋话沔阳渔鼓皮影戏沔阳渔鼓皮影又称“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以沔阳渔鼓调为主,融合沔阳花鼓腔、民歌小调等音乐之长,形成了沔阳皮影腔,以打击乐伴奏,一唱众和的形式演唱。
唱词合辙押韵,语言通俗诙谐,曲调高亢豪放,是江汉平原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经久不衰,深受老百姓喜爱。
其保留了楚俗、楚文化和楚音乐的特色,在民间艺术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2009年,仙桃市的渔鼓皮影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渔鼓皮影融合,“老树”开出“新花”皮影艺术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皮影戏随军传到南亚一带,十七世纪传至欧洲。
清代是影戏的极盛时期,有“电影始祖”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仙桃市(原沔阳县),地处江汉平原◇ 郭 艳腹地。
沔阳人民擅唱民歌小调,这里湖上有渔歌、坡上有樵歌、田里有薅草歌、筑堤有硪歌,渔鼓道情、锣鼓曲牌等民间艺术十分丰富,素有“歌艺之乡”的称誉。
其中,沔阳渔鼓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
在江汉平原的沔阳(今仙桃)、天门、潜江、监利、洪湖等县(市)广为流传,是湖北四大曲艺种类之一。
据《沔阳志》记载,清嘉庆年间,沔阳绣花堤渔鼓艺人皮思金、皮思银兄弟,因家乡十年九灾,外出逃荒,沿门卖唱乞讨,也难得温饱。
俩人为生计故,便设法用布鞋壳剪成人影子,仿外地皮影模样,用灯光映照纱布帷,操作影人表演。
皮氏兄弟对渔鼓筒、简板进行大胆改革,以沔阳渔鼓调行腔(称为“筒子腔”),渔鼓筒伴奏,即兴口头创作历史故事,用沔阳方言道白演唱,把渔鼓和皮影结合,初步形成了沔阳皮影特色。
皮氏兄弟这一创举,很快轰动了四方乡里,人们纷纷前往观赏。
一时之间,兄弟俩名声大噪,接着便有乡村“头人”接往村落,茶馆老板请至茶馆表演,成为草台、茶馆的常客。
这种表演形式从沔阳辐射到天门、潜江等地,形成荆楚特色的渔鼓皮影戏。
皮影子的唱腔、伴奏乐器和影子制作在传承和发展中丰富起来。
千奇百态的沔阳硪歌
沔阳硪歌是民间挑台基、筑堤坝时唱的歌,又叫劳动号子。
沔阳硪歌是在特殊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
沔阳位于江汉平原中带,境内有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西流河、排湖(古时叫沔阳河)、沙湖、鲫鱼湖、芦林湖等大小湖泊十多个。
由于地势低洼,湖多河多,因此常常出现十年九水,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民众为了生计,经常和洪水作斗争,年年修堤筑坝。
在艰苦的劳动中,沔阳人民创造了无数的打硪号子,沔阳硪歌因此应运而生。
打硪使用的工具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为是石磙硪。
它是农家在禾场上压谷子用的石磙,绑上四根木杠,由十二人提打。
第二种是片硪,又称方石硪或飞硪。
它是由一块重百余斤
的大方石,四角凿有孔绳,由八人持绳抛打,时高时低,起落如飞,情绪高昂,场面壮观。
第三种是木硪。
木硪有两种.一种是方柱形的,二种是圆柱形的,只需要一个人、最多四个人就能提打。
沔阳硪歌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合。
领唱者有唱词,合唱者起衬托作用,没有实际内容,只唱一些感叹词,如嗨、呀、杨、花等等。
领唱者都是喊号子的高手,声音洪亮,方圆数里都可听得非常清楚。
听到的人真的是如雷灌耳,精神为之一振。
有一人领唱的,也有两人对领的,还有一种《抛球硪歌》,要求更高,一副硪八个人轮流领唱,边打边唱,饶有兴趣。
沔阳硪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也有通俗唱词和诗词小品,更多来自于沔阳花鼓戏的脚本唱词,如《站花墙》、《白扇记》、《秦香莲》、《劝姑》、《吵
嫁》等。
还有一种更考验领唱人的水平,完全是即兴创作,随唱随编,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哪里唱到哪里,语言朴实搞笑,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沔阳硪歌在音乐上有明显的特点和规律,曲调表现力很强,唱腔种类繁多,分慢中快急四种。
句式一般为七字或十字,也有用五字句的。
曲调通常有慢硪调、急硪调、郎当调、海杨花、也呵也、咳唷呵等十多种。
随着时代的进步,修筑堤坝都由机械代替,优美动听的打硪歌再也听不到了。
沔阳硪歌作为一项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储藏在传统的民间艺术宝库中。
附曲调.
[一]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