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际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311.00 KB
- 文档页数:61
第8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守()。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相互性原则B.交换性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D.平等性原则【答案】C【解析】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2.了解人际关系浓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自我暴露程度B.相互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目光【答案】A【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亲合B.利他关系C.依赖D.人际吸引【答案】D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的。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摩根B.奥斯古德C.舒茨D.费斯廷格【答案】C【解析】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1958)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
5.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答案】D【解析】A项描述的是主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B项描述的是被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C项描述的是被动情感式的人际关系取向。
6.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最新资料推荐------------------------------------------------------ 第8章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第 8 章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内容简介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学校中能否与领导、同事、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和自己的身心健康。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有一定的规律性,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这些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学习本章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在人际交往中的成败得失,并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得到切实的改善。
学习要点掌握概念: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类型理解问题:1、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2、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3、在学校中教师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4、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应用问题: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在社会环境中生活,要与各方面的人相处,小的时候主要与父母相处,上学后要与老师、同学相处,大了后要与领导、同事、亲戚、朋1 / 24友等各方面的人相处。
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会在认识上、情感上建立起不同程度的联系,这种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联系就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参见参考资料 11)(二)人际关系的类型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综观世间一切不同的人际关系,大致可分三大类:(1)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此类人际关系的特征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联结靠感情。
属于此一类的人际关系,又可按感情性质的不同区分为两种;一种为亲情关系,指亲子间手足间的人际关系。
另一种是友爱关系,指朋友间的友谊与爱人间的爱情关系。
(2)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第8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1.你怎样理解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之间的联系?赢得别人需要哪些基本条件?答:(1)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之间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人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同时人们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
人们对于陌生人,对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是明显不同。
对于陌生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交流只涉及非亲密性的话题。
对于熟悉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围内涉及亲密话题。
而对于亲密朋友,交流最为广泛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非亲密话题都很广泛。
但是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亲密,人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
(2)赢得别人需要的基本条件①要想赢得别人需要,首先自己须给予别人需要。
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
对于同自己发生交往的人,应首先接纳、肯定、支持、喜爱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
否则,在人际交往中会感到困难重重,甚至被别人拒绝。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②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强调人际交往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时候不仅需要倾向的相互一致,而且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为了赢得别人需要,需要自己付出。
2.情感理想主义者期待不变的、无条件的爱,你怎样理解这种人际交往取向?答:情感理想助于者期待不变的、无条件的爱,这种人际交往取向违背了人际交往基本的交互原则和功力原则,同时也违背了客观事物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
(1)根据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对于同自己交往的人,应首先接纳、肯定、支持、喜爱他们,不然,在人际关系上会困难重重,甚至被别人拒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1传播学学者克劳佩弗根据对人类社会的全面观察,提出了一种G形网络理论,认为它是信息高效传播的方式。
错2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对3谈判的情况与打仗有相似之处,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的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
公关人员应当经常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对谈判中的困难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做到有“三心”,即有信心、有恒心、有静心。
错4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
错5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错6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括不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
错7人际传播的形式并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且所发送的信息不一定都是有意的。
对8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的面谈外,还可用于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新闻发布会等。
对9谈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的结果,事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有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人员准备。
错10手势的运用不仅可以表达某种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加强某些内容的力度。
对11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 c )。
选择一项:A. 辐射式网络B. 链式网络C. 环形网络D. G形网络12组织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信息的激励效应的人际传播模型是( b )。
选择一项:A. 链式B. 辐射式C. 交结式D. G形网络式13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
个人距离是指( b )。
选择一项:A. 0.45米以内B. 0.45—1.22米C. 1.22—3.65米D. 3.65—9米14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
社交距离是指( c )。
选择一项:A. 0.45米以内B. 0.45—1.22C. 1.22—3.65米D. 3.65—9米15谈判是公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巧。
第八章人际关系复习题一、选择题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A)的联系A心理上B 行为上C 合作方面D 利益上2、(D)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 个体性B 直接性C 情感性D 系统性3、(A)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A 自我暴露程度B 情感卷入程度C 好恶评价D 亲密行为4、(D)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A 包容需要B 支配需要C 感情需要D 人只需要5、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D)A亲和B 喜欢C 亲情D 爱情6 、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B)A智慧B 真诚C热情D 幽默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A交换性原则B 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相互性原则8、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B)A 六种人际关系原则B 群体整合原则C 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D 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9、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C)的重要性A 包容需要B 自尊需要C 支配需要D 情感需要10、最早对爱情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B)A 冯特B 鲁宾C 阿特全森D 魏斯二.多选1、人的基本人际关系需要包括有(AD)A支配需要B认知需要C从众需要D包容需要2、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是指(ABD)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成就需要D情感需要3、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BCD)A情感的互补B需要的互补C社会角色的互补D人格特征的互补4、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ABCD)等阶段A定向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情感交流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5、爱情的三个主题包括(ABC)A依恋B关怀与奉献C信任D理解与宽容6、魏斯提出人际关系的报酬包括(ABCD)A依恋B可靠的同盟感C照顾他人机会D价值确定7、鲁宾将自我分为了(ABCD)层次A自我最表层B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C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状况D自我的最深层次8、下列属于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的有(ABD)A互惠原则B得失原则C接近原则D联结原则9、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待不满的策略有(ABCD)A真诚B忽视C退出D表达10、鲁宾确定的爱情的主题包括(ABCD)A依恋B关怀C信任D奉献三.判断1、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八章人际关系本章学习目标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人际关系状态描述和发展过程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爱情的类型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
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总是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
从出生到死亡,关系一直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
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爱与恨等等,都与人际关系有密切关联。
没有同别人的交往与关系,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没有文学、艺术,没有科学,没有一切。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生活的基础。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希望了解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个体性。
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
在人际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因素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
(2)直接性、可感性。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的甚至是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出他人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是不会产生人际关系的,而只要建立起某种人际关系,也一定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
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
第8章人际关系1.许烺光认为,美国社会以横的夫妻关系为主轴,中国社会以纵的父子关系为主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1)不同意,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父子关系为主轴向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变化之中。
(2)原因: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在古代社会,土地是唯一的生产资料,由于中国古代实行宗法制。
因此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男性家长手中。
在家庭中,妻子依赖丈夫,子女依赖父亲。
同时,男性嫡子往往是家庭财产继承人,父子关系成为维系家族稳定的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产资料,就业机会增加,财富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女性也成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经济独立,家庭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关系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关系。
由此也导致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模式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正处于两种社会关系模式的过渡地带。
2.中国传统的“五伦”在现代的社会中有什么改变?答:(1)中国传统“五伦”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是五种人伦关系。
在古代,具体指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间要有信义讲究信用。
(2)在现代社会,父子关系中,父权受到了削弱,父子的权利平等,父亲没有了控制子女一切事情的权力。
君臣关系也随着封建制的消亡不存在,若要演化为上下级关系来说,也发生变化,人人平等,对上司恭敬不逾矩便可,不需上升到忠义程度。
夫妇之间也由“妇女出家从夫”变为了夫妇平等。
“长幼有序”在古代是种等级观念,侧重点在于年长的人,在现代长幼间无明显的差别,但仍有序,现代社会更关心长辈,“孝”的观念渐渐淡薄。
“朋友有信”在现代社会逐渐被颠覆,古代“熟人”是从血缘、地域关系中产生,“熟人”关系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
现在的熟人由生人演化而来,熟人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熟人关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这种“熟人”关系目的是相互利用,约束熟人间的准则是法律。
3.为什么我国的单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不包”?有什么益处和缺陷?答:(1)单位全包的原因共和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人们认为有了单位就有了一切,单位不仅管工作,而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