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物体绕流流动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64
流体力学知识点范文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一个学科,涉及到流体的运动、力学性质以及相关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流体力学的应用广泛,包括气象学、海洋学、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
以下是流体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流体的性质流体是一种能够自由流动的物质,包括气体和液体。
与固体不同,流体具有可塑性、可挤压性和物质变形后恢复自然形状的性质。
流体的密度、压力、体积、温度和粘度是流体性质的基本参数。
2.流体的运动描述流体的运动包括膨胀、收缩、旋转和流动等。
为了描述流体的运动,需要引入一些描述流体运动的物理量,如速度、流速、加速度和流量。
流体的速度矢量表示流体粒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
3.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研究的是在静压力的作用下,流体内各点之间的静力平衡关系。
流体的静力压力与深度成正比,由于流体的可塑性,静压力会均匀传输到容器中的各个部分。
流体静力学应用于液压系统、液态储存设备和液压机械等领域。
4.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是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行为。
流体动力学分为流体动力学和流体动量守恒两个方面。
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是流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流体流动的力学性质。
流体动量守恒研究的是流体在内外力作用下动量的转移和守恒。
流体动力学应用于气象学、水力学、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
5.流体的流动方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是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质量守恒原理,即质量在流体中是守恒的。
动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流体的动量守恒原理,即外力对流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流体的加速度乘以单位质量的流体体积。
能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能量守恒原理,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传输。
6.流体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由于流体力学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性,很多问题难以通过解析方法得到解析解。
因此,数值模拟成为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流体力学问题离散化为一组代数方程来进行数值求解。
第一章绪论表面力:又称面积力,是毗邻流体或其它物体,作用在隔离体表面上的直接施加的接触力。
它的大小与作用面积成比例。
剪力、拉力、压力质量力:是指作用于隔离体内每一流体质点上的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重力、惯性力流体的平衡或机械运动取决于:1.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内因)2.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外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
单位:kg/m3 。
重度:指单位体积流体的重量。
单位: N/m3 。
流体的密度、重度均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
流体的流动性:流体具有易流动性,不能维持自身的形状,即流体的形状就是容器的形状。
静止流体几乎不能抵抗任何微小的拉力和剪切力,仅能抵抗压力。
流体的粘滞性:即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阻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流体的流动性是受粘滞性制约的,流体的粘滞性越强,易流动性就越差。
任何一种流体都具有粘滞性。
牛顿通过著名的平板实验,说明了流体的粘滞性,提出了牛顿内摩擦定律。
τ=μ(du/dy)τ只与流体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无关。
动力粘度μ:反映流体粘滞性大小的系数,单位:N•s/m2运动粘度ν:ν=μ/ρ第二章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压强具有特性1.流体静压强既然是一个压应力,它的方向必然总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即垂直于作用面,并指向作用面。
2.静止流体中任一点上流体静压强的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即同一点上各方向的静压强大小均相等。
静力学基本方程: P=Po+pgh等压面: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绝对压强:以无气体分子存在的完全真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Pabs相对压强: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PP=Pabs—Pa(当地大气压)真空度:绝对压强不足当地大气压的差值,即相对压强的负值 PvPv=Pa-Pabs= -P测压管水头: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基本问题:1、求流体内某点的压强值:p = p0 +γh;2、求压强差:p – p0 = γh ;3、求液位高:h = (p - p0)/γ平面上的净水总压力:潜没于液体中的任意形状平面的总静水压力P,大小等于受压面面积A与其形心点的静压强pc之积。
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1 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流动性,只要剪应力存在流动就持续进行,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应力。
2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做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体来研究。
3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数值、实验。
4 作用于流体上面的力(1)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作用于所取流体表面的力。
作用于A 上的平均压应力作用于A 上的平均剪应力应力法向应力切向应力(2)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
(常见的质量力:重力、惯性力、非惯性力、离心力)单位为5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常见的密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4℃时的水20℃时的空气(2) 粘性ΔFΔPΔTAΔAVτ法向应力周围流体作用的表面力切向应力A P p ∆∆=A T ∆∆=τAF A ∆∆=→∆lim 0δAPp A A ∆∆=→∆lim 0为A 点压应力,即A 点的压强 ATA ∆∆=→∆lim 0τ 为A 点的剪应力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1pa=1N/㎡,表面力具有传递性。
B Ff m =2m s 3/1000mkg =ρ3/2.1mkg =ρ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运动时,相邻流层间所产生的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速率成正比。
即以应力表示τ—粘性切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
由图可知—— 速度梯度,剪切应变率(剪切变形速度) 粘度μ是比例系数,称为动力黏度,单位“pa ·s ”。
动力黏度是流体黏性大小的度量,μ值越大,流体越粘,流动性越差。
运动粘度 单位:m2/s 同加速度的单位说明:1)气体的粘度不受压强影响,液体的粘度受压强影响也很小。
2)液体 T ↑ μ↓ 气体 T ↑ μ↑ 无黏性流体无粘性流体,是指无粘性即μ=0的液体。
无粘性液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对物性简化的力学模型。
第三章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和方程引言:流体流动的特点1、流体的变形运动2、描述流体运动的主要物理量流体运动学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如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而流体动力学则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即流体的运动参数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l 3.1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连续介质模型:我们可以把流体看作为由无数个流体质点所组成的连续介质,并且无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
描述流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均应是空间点的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流场(flow field ):流体质点运动的全部空间。
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的运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拉格朗日(Lagrange )方法,另一种是欧拉(Euler )方法。
一、拉格朗日方法1、分析方法:又称随体法,是从分析流场中个别流体质点着手来研究整个流体运动的。
2、位置表示:这种研究方法,最基本的参数是流体质点的位移,在某一时刻t ,任一流体质点的位置可表为:(velocity )和加速度(acceleration )为:4、密度表示:流体的密度(density )、压强(pressure )和温度(temperature ) 写成a 、b 、t 的函数,即ρ= ρ( a , b , c , t ) , p = p ( a , b , c , t ) , t = t ( a , b , c , t)二、欧拉法1、分析方法:又称局部法,是从分析流场中每一个空间点上的流体质点的运动着手,来研究整个流体的运动的,即研究流体质点在通过某一空间点时流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表示:流体质点的流动是空间点坐标(x , y , z )和时间t 的函数,流体质点的三个速度分量表示为:流体质点密度表示:(3——6)式( 3 一 6 )是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方程,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就可得流体质点沿运动轨的三个速度分量根据矢量分析的点积公式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即式( 3 一 8 )中等式右端的第一项tw t v t u ∂∂∂∂∂∂、、 ○2第二部分,迁移加速度( acceleration of transport ):是某一瞬时由于流体质点速度随空间点的变化而引起的,即式( 3 一 8 )中等式右端的后三项z u w y u v x u u ∂∂∂∂∂∂、、等 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之和称为总加速度( total acceleration )5、流体质点的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如图 3 一 1 所示,不可压缩流体流过一个中间有收缩形的变截面管道,截面 2 比截面 1 小,则截面 2 的速度就要比截面 1 的速度大。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旋转流动在流体力学中,流体的旋转流动是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旋转的特性。
旋转流动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涉及到诸如涡旋形成、旋涡演化和旋涡相互作用等问题。
本文将从旋转流动的概念、数学描述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旋转流动的概念旋转流动是指流体中存在明显的旋转运动。
在旋转流动中,流体的质点具有旋转的速度和方向。
这种流动形式常见于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例如水旋涡、空气中的龙卷风等。
旋转流动的出现与不同区域的流体速度分布不均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的涡旋结构。
二、旋转流动的数学描述在流体力学中,旋转流动可以通过旋度来描述。
旋度是一个向量,其大小表示旋转速度的大小,而方向表示旋转的轴线方向。
流体力学中常用的旋度表示为矢量符号"ω"。
旋转流动的旋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ω = ∇ × v其中,∇表示偏微分算符,×表示向量积运算,v表示流体的速度场。
通过计算速度场的旋度,可以获得流体中旋转流动的相关信息。
三、旋转流动的应用领域1. 涡旋结构的研究:旋转流动在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于龙卷风、海洋中的涡旋以及星系中的旋涡结构等,研究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旋转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工程应用:旋转流动在工程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风力发电领域,研究旋转流动的特性可以提高风力涡轮机的效率。
此外,航空航天、化工、涡轮机械等领域的相关设计和优化也离不开对旋转流动的研究。
3. 医学领域:旋转流动也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血液循环中,旋转流动与血液的流动状态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旋转流动的特性,可以深入了解血液流动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助于研究和改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四、旋转流动的研究方法研究旋转流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方法是通过搭建适当的实验设备,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流体的运动特性来获得旋转流动的相关信息。
流体力学科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质的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流体是指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涉及液体和气体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变形和力学行为。
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流体力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气象气候、海洋流动,还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管道输送、风洞实验,都需要流体力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工程、地下水流动、海洋工程、交通运输等。
本文将首先介绍流体力学的定义与基本原理,包括流体力学的基本假设和方程。
然后,我们将探讨流体的性质与特点,涉及到压力、密度、黏度等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流体力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工程等。
通过对这些实际应用案例的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流体力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对流体力学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各种与流体有关的问题。
流体力学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流体力学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应用潜力,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对未来流体力学发展的展望充满希望与期待。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对流体力学进行科普介绍,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流体力学进行概述,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还会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接下来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讲解流体力学的定义与基本原理。
首先会介绍流体力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流体力学研究以及现代流体力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然后将依次介绍流体的性质与特点,包括流体的运动规律、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流体的粘性等相关内容。
最后,正文部分将探讨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等方面,以展示流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流体⼒学第⼋章绕流运动第⼋章绕流运动⼀、应⽤背景1、问题的⼴泛存在性:在⾃然界和⼯程实际中,存在着⼤量的流体绕物体的流动问题(绕流问题),如:飞机在空⽓中的飞⾏、河⽔流过桥墩、⼤型建筑物周围的空⽓流动、植物护岸(消浪,船⾏波),粉尘颗粒在空⽓中的飞扬和沉降,⽔处理中固体颗粒污染物在⽔中的运动。
(⼀种:流体运动;另外⼀种:物体运动),我们研究,将坐标系固结于物体上,将物体看成静⽌的,讨论流体相对于物体的运动。
2、问题的复杂性上⼀章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流体⼒学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求解在⼀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偏微分⽅程组的求解。
但描述液体运动的⽅程式⾮常复杂的:⼀⽅⾯,是⽅程的⾮线性性质,造成⽅程求解的困难;另⼀⽅⾯,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都给求解流体⼒学造成了很多⿇烦。
迄今为⽌,只有很少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平⾯泊萧叶流动,圆管coutte流动等等。
⽽我们所要解决的绕流问题正是有着⾮常复杂的边界条件。
3、问题的简化及其合理性流体⼒学对此的简化则是,简化原⽅程,建⽴研究理想液体的势流理论。
实际液体满⾜势流运动的条件:粘性不占主导地位,或者粘性还没有开始起作⽤。
正例:远离边界层的流体绕流运动、地下⽔运动、波浪运动、物体落⼊静⽌⽔体中,⽔的运动规律研究。
反例:研究阻⼒规律、能量损失、内能转换等等。
圆柱绕流(经典之⼀)半⽆限长平板绕流(经典之⼆)分成两个区域:⼀个区域是远离边界的地⽅,此区域剪切作⽤不明显,⽽且流体惯性⼒的影响远远⼤于粘性⼒的影响(理想液体)(引导n-s⽅程);另⼀个是靠近边界的地⽅(附⾯层,粘性底层),此区域有很强烈的剪切作⽤,粘性⼒的影响超强,据现代流体⼒学的研究表明,此区域是产⽣湍流的重要区域,有强烈的剪切涡结构,但此区域只有⾮常薄的厚度。
此区域对绕流物体的阻⼒、能量耗损、扩散、传热传质都产⽣重要影响。
4、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1)外部:理想液体,(简化⽅法,求解⽅式)、(2)内部:附⾯层理论,(简化⽅法,求解⽅式,求解内容,现象描述)(3)两者的衔接。
第一章绪论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流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流动性。
表面力是通过直接接触,作用在所取流体表面上的力。
质量力是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因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故称质量力(重力是最常见的质量力)。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必须克服惯性的作用。
表示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质量愈大,惯性愈大,运动状态愈难以改变。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以符号ρ表示。
(单位:kg/m3)。
流体的流动性:流体具有易流动性,不能维持自身的形状,即流体的形状就是容器的形状。
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切力,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作用,都使流体流动,这就是流动性的力学解释。
粘性是流体的内摩擦特性,或者说是流体阻抗剪切变形速度的特性。
在简单剪切流动的条件下,流体的内摩擦力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
牛顿平板实验。
上平板带动粘附在板上的流层运动,而能影响到内部各流层运动,表明内部相邻流层之间存在着剪切力,即内摩擦力,这就是粘性的表象。
因此说粘性是流体内摩擦特性。
牛顿内摩擦定律:T=μA(du/dy)【流体的内摩擦力T与流速梯度(U/h)=(du/dy)成比例,与流层的接触面积A成比例,与流体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无关。
】[动力]粘度μ:反映流体粘性大小的系数,单位:Pa.s,μ值越大,流体越粘,流动性越差。
运动粘度ν:ν=μ/ρ。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的粘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其原因是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的引力即内聚力是形成粘性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分子间距离增大,内聚力减小,粘度随之减小;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液体,分子热运动引起的动量交换是形成粘性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动量交换加大,粘度随之增大。
无粘性流体,是指粘性,即μ=0的液体。
无粘性流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对物理性质进行简化的力学模型。
压缩性是流体受压,分子间距离减小,体积缩小的性质。
膨胀性是流体受热,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增大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