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初中数学三视图(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3
七年级第一章三视图知识点在学习物理时,三视图是一种十分基础和重要的概念。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三视图的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
下面将介绍三视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绘制。
一、三视图的概念
三视图,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件物体能够被分别画成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三个不同方位的视图。
其中,正视图是指物体正对观察者的视图,左视图是指物体从左侧观察时的视图,俯视图是指物体从上方向下观察时的视图。
二、三视图的特点
1. 三视图互相独立:每个视图所表现的物体形状和大小都是独立的。
任何时候,三视图都应该互相独立,不应该重合或出现多余的线条。
2. 三视图共同构成一个立体图形:通过分析三个视图,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3. 三视图应该处于同一平面内:三视图应该在同一平面内展示,这样方便我们进行观察和比较。
三、正确绘制三视图的方法
1. 确定三视图的位置:首先要明确立体图形的位置和基准线,
然后确定正视图的位置,再绘制左视图和俯视图。
2. 绘制正视图:一般正视图是在左边,需要根据物品的形状和
大小合理绘制。
3. 绘制左视图和俯视图:左视图在正视图的右侧,需按照正视
图匹配线条精细绘制;俯视图在正视图的下方,需要做好比例和
对称。
4. 绘制通用线条:三视图中的通用线条指的是三个视图中都有
的线条,应该先绘制好,再逐一补充其他线条。
综上所述,三视图是学习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认真掌握。
正确绘制三视图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于有关的物体形状和大小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模型设计和制作。
29.2 三视图1.三视图概念: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
如图 (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画三视图的注意点: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考虑从某一个方向看物体获得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要受到该方向的物体结构的干扰。
2、在画三视图时,三个三视图不要随意乱放,应做到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三个视图之间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典型例题例1.画出下图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解: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例3.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解:图如图29.2-7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例4.如图所示图形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该多面体的具体名称。
1、正四面体(三棱锥):每条棱都相等;正三棱锥:底面正△,顶点的投影在底面中心正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顶点的投影在底面中心;直棱柱:侧棱垂直底面;正棱柱:又正又直,底面正多边形,侧棱垂直底面;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向后);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看得到用实线,看不到用虚线画3、斜二测法:将原图画直观图⑴ 在原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 、Oy ,即取∠xOy = 90°;⑵ 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的轴O ’x ’、O ’y ,取∠x ’O ’y ’ = 45°或135°⑶ 在坐标系x’o’y’中画直观图时,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 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面积关系: S 42S = Ps :将直观图画成原图: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变为两倍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也称全面积)(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r 为半径, l 为母线)rl r S ππ+=2 22r rl l r r S ππππ++'+'=(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 Sh =柱 2V S h r h π==圆柱 13V S h =锥 h r V 231Sh π=='1()3V S S h =+台'2211()()33V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R π ; S 球面=24R π 5、简单几何体的外接球注意圆与正方体的两个关系:正方体(长方体)外接球,球直径等于正方体对角线;a,b,c 为长宽高 正方体内接球,球直径等于正方体的边长。
圆柱与外接球模型 圆锥与外接球模型rl r S ππ222+= 2222c b a R ++=6、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俯视图主(正)视图左视图“三视图”考点归纳江苏 庄亿农由于近年来中考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因而几何体的三视图成为考试的一个热点,这类题不仅考查了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更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现对考点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由几何体,识别其视图例1(2006年泰州市)下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 )析解: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由几何体来识别其视图.从上面看,共有2行,第一行只能看到3个小正方体,第二行2个小正方体,所以俯视图是D ,故应选D .点评:我们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描绘三次所看到的图,即为三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左边看到的图形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俯视图.二、由视图,确定几何体例2(2006年眉山市)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物体是( )A .圆柱B .圆锥C .棱锥D .棱柱析解:由正(主)视图可知,此几何体是锥体,可排除A 、D ;再结合俯视图和左视图可知,此几何体是圆锥,故应选B .点评: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要借助三个视图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同时合理的猜想、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估测也非常重要.三、由视图,确定小立方块个数例3(2006年成都市)右图是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那么搭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 A .5个 B .6个C .7个D .8个析解:观察主视图,从左到右每列中小立方块的个数依次为1、2、2;将数字填入俯视图中从左到右的每列小正方形中(每个小正方形中左边的数字);观察左视图,从左到右每行小立方块的个数依次为1、2、1,将数字填入俯视图中从上到下的每行小正方形中(每个小正方形中右边的数字);取图中每个小正方形中一对数字中较小的一个数(两数相等则任 B C A取一个),于是可求得搭成的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1+1+1+2+2+1=8,故应选D .点评: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出俯视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相应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再求出组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四、由俯视图及小立方块个数,识别其它视图例4(2006年常州市)下列左图表示一个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 224113第14题 A B C D析解:根据俯视图上小立方块的数字,先确定主视图有3列,然后再根据每一列中最大的数字确定这一列的层数,第一列有4层,第二列有3层,第三列有2层.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为C ,故应选C .点评: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先由俯视图确定几行几列,再根据各个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确定每行每列的最高层数,从而识别出其它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