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步曲”——以外研社九年级上册 Module9 Unit2阅读课为例关键词:阅读教学“导、读、练” 能力培养《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交际法设计阅读课的程序和模式,设计巧妙的活动导入,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实践,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以此来达到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
本文以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odule 9 Great inventions Unit2 Will books be replaces by the Internet?为例(以下简称Module 9 Unit2),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导、读、练”“三步曲”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导、读、练”“三步曲”阅读教学方式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练”。
在“导、读、练”阅读教学方法中,学生为主体,阅读内容为客体,学生通过良好的阅读方式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导”指的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巧妙的导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为阅读做好铺垫;“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各种方式的阅读,如略读、精读和复读等;“练”指的是根据课文内容,以训练为主线,即以语言知识及语用能力训练为主轴,以听说训练和写作训练为副轴的整体训练。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阅读理解也是中考的一种重要题型。
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
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及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
它是大部分考生认为难度很大的考题。
其实,阅读理解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解题中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就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作如下阐述:一、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获得总体印象。
注意语境和相关的提示,不同的人名、地点在试卷上打上不同的记号,为解题做好准备。
二、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抓住主题句在阅读时要想抓住主题句,就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为他们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主题句有时也会出现在段中,少数情况下,短文中没有具体的主题句,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
读了主题句,便能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
主题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而其余的句子则是对主题句的说明。
三、用“顺读法”或“倒读法”逐步答题在答题时,学生可以采用“顺读法”,先读短文再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学生采用“倒读法”,先读题目再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赞成“倒读法”,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四、遇到生词时,不急不躁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不要着急,更不要轻易放弃,可以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来猜词,从而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五、把握好解题速度在答题时,先易后难是考试时答题的方法。
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
一时做不出的题,要果断舍弃,先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待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舍弃的题。
六、平心静气,不急不躁,细心检查,避免疏漏在做完所有题目后,不可孤立地检查每个小题。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技巧一、猜测词义对初中生要达到的五级阅读目标要求中,第一条就提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所学猜测词语的基本方法来猜测、推断、理解陌生词语的词义,这应当说已成为了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这类题一般要求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某个生词的含义,有时是短语或句子的确切含义。
要注意三种情况:有的词汇具有一词多义,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是不相同的;同一种意思又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词虽未学过,但在具体语境中已被赋予了特定含义。
不管属于那种情况,都可通过多种方法猜测其正确含义。
猜测未学过的词义方法很多。
做题时要从被考察词语所处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把握文章大意及前后文之间的内容联系,根据文章中心或主题、构词法(合成、派生和转化)、同义关系(词语诠释、同义词、同位语和定语从句等)、同等关系、对比关系(对比和比较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生活经验或常识、示例法等方法来猜测词义。
具体分析如下:1、根据文章中心或主题法:一般来说,要查找的生词都是与揭示文章主题有一定联系的,因此如果能够把握好文章的中心,往往有助于猜测出文章中的生词的含义。
2、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前缀通常改变原来词语的词义,而不改变原来词语的词性。
后缀通常改变原来词语的词性,但对词义的影响有时不明显,有时很明显。
派生词的词义可依据“前缀变词义,后缀变词性”的原则来猜测词义。
在阅读中,如果我们熟悉构成合成词的每个独立单词的词义,就可能猜出合成词的意思。
同一个词有不同的词类,不同的词义,称为兼类词。
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类和词义都不同,要根据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掌握其词类和词义。
3、根据上下文的同义或对比关系来理解词义:同位关系是指文章中与之相关的同义词,同位语、定语(从句)等,如果能够借助它们的解释或定义,则很容易猜测出词义来。
根据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关键是要了解显示同义关系的线索。
换句话说,破折号、逗号等标点符号,以及or, and, in other words, that’s to say,namely等词或短语就是这种线索。
定语从句主要起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先行词内容或性质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定语从句的内容推测出先行词的词义。
对比关系是指上下文中的一些连词经常被用来表示转折关系,如果能够抓住说明事物的这种比较和对照的方法,就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
常见的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有but, however, instead, yet等。
上文中的某些词或句子往往会为下文的生词埋下伏笔或作出暗示。
上文中的某些词或句子往往会在下文有回应的地方。
4、同等关系:所谓“同等关系”,指的是一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作同一成分,而且它们表示的词义属于同一义域。
因此,只要我们能认识其中一个或几个词,就能确定其中某个生词所属的义域,甚至能够推知它的意思。
5、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或顺承关系法: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因果关系是文章中一种普遍的语言表达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如果知道了原因,结果也就知道了;反之,如果知道了结果,原因也就不难发现。
6、生活经验或常识法: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往往会给阅读后的理解提供有力的支持。
借助于已有的,推测陌生的,这就上升到了能力的提高,使生词的破解成为了可能。
7、示例法:例子是用来帮助说明某种具体的情况或目的。
在语篇中,作者经常要用一些例子说明一种抽象的理论或阐述某种观点,因此借助例子的帮助,将有助于考生进一步领悟陌生词语的含义。
当然,有时还要综合应用几种方法才能正确猜测词义。
二、中考阅读理解常见猜测词义的提问形式1. The word “…” in the … p aragraph means .在第……段落中的单词“……” 意思是_________。
2. The sentence “…” means .句子“……” 意思是。
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 probably mean?划线单词“……” 很可能是什么意思。
4. The word “…” in the … paragraph means in Chinese.在第……段中的单词“……” 汉语的意思是。
5. Here “…” means _________.这里“……” 意思是_________。
三、中考试题分析【中考试题1】A blind boy sat on the steps of a building with a hat by his feet. He held up a sign which said, “I am blind, please help.” There were only a few coins in the hat.A man was walking by. He took a few coins from his pocked and dropped them into the hat. He then took the sign, turned it around, and wrote some words. He put the sign back so that everyone who walked by would see the new words. Soon the hat began to fill up. A lot more people were giving money to the blind boy. That afternoon the man who had changed the sign came to see how things were. The boy recognized(听出)his footsteps and asked, “Were you the one who changed my sign this morning? What did you write?”The man said, “I only wrote the truth. I said what you said but in a different way.”What he had written was, “Today is a beautiful day; I cannot see it.”Of course both signs told people the boy was blind. But the first sign simply said the boy blind. The second sign told people they were lucky that were not blind. Should we be surprised that the second sign was more effective(有效的)?(2009年云南省,文后只选取与论述有关的试题,并保留原题号,以下同)68. The underlined words “help up”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 ___________.A.阻碍B. 举着C. 承受D. 坚持【答案及分析】答案为B。
本题主要采用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的方法猜测词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位举着乞讨牌而又失明的男孩在一位男子改变乞讨牌上的标语后获得很多硬币的故事,说明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效果。
根据短文第一自然段的细节内容可知,这个失明的男孩坐在一栋高楼的台阶上乞讨,他的脚旁摆着放钱的帽子,结合被选项,男孩应该举着乞讨牌。
故选B。
【中考例题2】Heve you ever had problems in you life ad don’t know how to be happy? If so, you will find “Being a Happy Teenager” by an Australian writer Andrew Matthews useful.In his book, Matthews tells us how to have a happy life and answers the questions of teenagers.The book says we should stop being angry. The book also tells us about some useful skills.For examples, if you want to make your memory better, you can put what you’ve learned into pictures of your mind.Many teena gers think thathappiness comes from good grades or prise from other people. But you can still be happy when there are no such “good” things.Success comes from a good attitude. If you learn from problems, you will have success in the future. Some school boys have problems such being too tall or too short, but Matthews tells us happiness comes from thinking about things in a positive way.If you are tall, yo can get a better view(视线)at the movie; If you are short, your clothes and shoes take less room in your bedroom! This is Matthews most important lesson: You choose to be happy! (2009年长春市)79. The underlined word “positive”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A. 积极的B. 消极的C. 先进的D. 落后的【答案及分析】答案为A。
本题主要采用根据文章中心或主题方法猜测词义。
短文通过介绍澳大利亚一位著名作家写的书“Being a Happy Teenager”,告诉我们:应该停止生气;成功来自于良好的态度,我们时刻要用积极的方式来看待一切,就会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