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15.1哪些是易燃介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所指的“易燃介质”为主要用于爆炸危险介质类别的划定。
规程中的“易燃介质”即为爆炸危险介质
爆炸危险介质系数指其气体或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介质,详见15.1
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和爆炸危险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是否属于爆炸危险介质
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按HGJ43-9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
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2,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4
表15.2-1 毒性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表15.2-2常毒性程度为极其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2024年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导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同行业出现了不同的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各行业需要重视职业病防护工作。
本文将介绍2024年常见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
一、制造业1. 噪声危害制造业中常常会产生高噪声环境,比如机械设备的运转和金属冲压过程中的噪声。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受损、耳鸣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制造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噪声监测,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噪声;-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为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人进行定期听力检查。
2. 化学物质危害制造业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比如有害气体、重金属等。
化学物质的暴露可能导致中毒、肺部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制造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引入低毒或无毒替代品;- 加强通风设备的设计和使用;-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面具等。
3. 粉尘危害制造业中的粉尘(如切削金属、打磨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比如呼吸系统疾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制造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粉尘监测和控制,如设置排风系统;-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 对暴露在粉尘环境下的工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二、建筑业1. 有害物质危害建筑业中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比如铅、石棉等。
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肺部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建筑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无害或低有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 强化物质的储存和处理措施;-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口罩等。
2. 高温危害建筑业中的一些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高温的影响,比如在夏季施工期间。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热衰竭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建筑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工作;- 加强对工人的防暑教育和培训;- 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设施,如通风、遮阳措施。
有机锡化合物有很多种形式,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但它们大多是剧烈的神经毒物。
有机锡中毒是指接触过量有机锡引起的中毒,在农业上应用最广的主要是三烷基锡。
急性三烷基锡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和脊髓白质的间质性水肿,导致中毒性脑病。
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
二烷基锡主要损害肝理化性质有机锡化合物多为固体或油状液体,具有腐草气味。
常温下易挥发,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性质不太稳定。
部分此类化合物可被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分解成无害的无机锡。
接触机会有机锡化合物主要用作聚氯乙烯塑料稳定剂,也可用作农业杀菌剂、油漆等的防霉剂、水下防污剂、防鼠剂等。
四烃基锡为制备其他有机锡化合物的中间体。
在应用有机锡防污涂料的舰艇等附近的水域可受污染。
在作业时可因防护不当,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而致作业者大量接触有机锡。
脏和胆道。
治疗除脱离接触外,主要为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有机锡化合物种类繁多,其毒性及毒作用靶器官不一。
三烃基锡化合物多为神经毒物,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并可有迟发性毒作用,其中三甲基锡的靶器官是边缘系统和小脑,主要引起神经元坏死;三乙基锡主要是髓鞘毒,引起髓鞘水肿,而致脑白质水肿;三苯基锡除神经毒性外,尚有肝脏毒性。
四烃基锡的毒作用与三烃基锡相似。
二烷基锡具有胆管和肝脏毒性。
某些有机锡如二丁基锡和三丁基锡等为皮肤或粘膜的强刺激剂。
有机锡进入血液后,如三乙基锡可部分与大鼠的血红蛋白结合,分布到全身各主要脏器的浓度可因不同品种而异。
局部组织中有机锡浓度与毒作用靶器官并不完全一致。
有机锡主要经肝微粒体酶的作用脱烷基和芳基而代谢降解,如四乙基锡在大鼠体内可迅速转化为三乙基锡和二乙基锡,再形成一乙基锡。
不同品种的代谢产物亦不相同。
各品种的生物半减期不同,多数在器官内消失缓慢,通常在脑中更慢。
豚鼠经口给三乙基锡,在脑内的半减期为数天。
主要随尿和粪排出。
十三起氯气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
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
氯气有强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
工业上接触氯的机会有: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
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
主要见于电解食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
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
其表现为:(1)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
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4)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
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氯气中毒的防治要点有:①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②含氯废气需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也可设氨水储槽和喷雾器,在跑氯时和中和氯气;③检修时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④执行预防性体格检查。
实例1 某区镇办水厂,加氯消毒工艺较为原始,即用液氯钢瓶置于水泵吸水口滴加消毒。
1984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赵某(男,34岁)当班抄表时,嗅及氯气间有氯气味,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未成,即上门通知有关同事请求帮助时,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即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
In the end, what you believe can become what you believ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气体中毒事故案例能造成人和动物中毒的化学物品有2000种左右,而在平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氢氰酸)、氨、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酚、光气、甲胺、甲醇、硫酸二甲酯、氯、氯乙酸、氢氟酸、三氯氧磷、砷化氢、异氰酸甲酯、有机磷农药等20来种。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2004年4月1日凌晨,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分析,情况如下:1、工地及施工单位基本情况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系三间平房,中央一间大厅,两边各一间分前后隔开的套间,建筑面积约60多平方米。
该茶室及东岩乡所在地的上码头管理室工程系瑞安市旅游管理局寨寮溪管理处投资的旅游项目,由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承建。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
按合同,该工程应于2003年11月1日开工,于当年12月20日竣工,工期为50天。
但由于三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工程一直拖到2004年3月底才完工。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男,汉族,44岁,中专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
茶室工地分包负责人徐秀宋,男,汉族,43岁,高中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现住拱瑞山路403号二楼。
2、事故经过2004年3月31日,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准备于次日下午撤离工地。
2004年3月31日傍晚6时30分左右,工地管理人员林宗华(徐秀宋姐夫)与施工人员徐鸿兵(徐秀宋之子)、徐明楷(徐秀宋之侄)吃罢晚饭,徐鸿兵和徐明楷叫姑父林宗华早点回东岩上码头旅游管理房休息,而林宗华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早点关掉汽油发电机(2.5千瓦)睡觉,因汽油已不多,明天上午还要用它发电。
2024年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一、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铅:焊锡、装配工序可接触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早期可出现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严重者可出现腹痛、神经衰弱综合症。
随着病程进展,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以及肾脏受损。
2、有机溶剂:生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3、物理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调频测试等工序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对接触者的健康可能产生损害。
4、其它有害因素:高温、粉尘、净化车间空气污染、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防护要点1、加强伯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
2、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3、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二、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印刷过程中从油墨的调制、印刷、洗板、切纸、钉书等环节均可产生多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但最引人关注的是印刷行业中易患“脚软病”。
在印刷过程,中工人常用“白电油”清洗印板,而“白电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已烷。
正已烷具有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
急性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正已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早期表现为跑动或上楼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防护要点1、作业场所要安装通风除毒装置,工人配戴防毒口罩作业。
2、“白电油”清洗液储存罐(桶)要加盖,沾有“白电油”的抹布用后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3、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早脱离接触,及时治疗。
三、家具制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要尘:在锯木、刨木过程中均可产生大最的木尘,吸入粉尘后,可能引起对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长期吸入可致慢性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2、有机溶剂:在家具制造中使用大最的胶合板或某些涂料,常温下就有甲醛、酚类等有害物质逸出,工人接触可引起眼、鼻、咽喉等刺激症状。
国内外化学中毒案例分析姓名:郑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基地班)学号:201410701062015/6/6得分: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有毒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造成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大剂量有毒化学物,引起机体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事故……国内外化学中毒案例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有毒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造成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大剂量有毒化学物,引起机体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事故。
由于它致病的群体性和破坏性,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同时也易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以下分别是国内外重大的化学中毒事件一、沈阳化工厂有毒气体泄漏中毒事故1998年10月23日12时30分四氯化硅蒸馏岗位所在白炭黑工段副工段长刘某带领当班班长李某、操作工高某、侯某处理22日夜班发生堵塞故障的四氯化硅粗贮罐,由带着防毒面具的李某、高某打开其中一个截止阀门,看到无物料、无压力泻出后便用钢筋疏通在粗贮罐下部堵塞的主管道,约10分钟后未带防毒面具的刘某接替李、高二人继续疏通管路,约13时40分,含HCL、SI02、SICL4的气、固、液态的混合物料突然从阀门下端泻出,瞬间白色烟雾向室内空间弥散并从敞开的窗户、门和楼板设备安装孔向该四氯化硅粗贮罐所在二楼楼下及楼外扩散。
在距泄漏点东南侧的李某、高某见出事后立即从东南侧楼梯间跑离现场,草草洗脸后跑回现场一楼外北侧。
刘某在事故发生当时面部受伤挣扎着跑到一楼外,倒在地上,在泄漏地点西南侧不远的操作工候某在跑出楼下后也倒在地面上。
最终因为参加处理的人员因违反工艺及安全规定、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造成了二人死亡、六人轻伤的生产责任事故。
二、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来。
塑料(PVC)生产行业的劳动者慎防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
来源:中国职业健康发布时间:2017-02-13 关键词:
案例
聂某等3人为某PVC水管生产企业的工人,由于天气炎热,车间内的温度高,通风设施差,部分男工为方便操作,经常脱掉上衣裸露上身工作,某天中午磨粉车间的周某在操作的时候晕倒在磨粉机旁,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次日谭某、曾某亦出现头晕、胸闷、四肢无力等症状先后被车间主管送到医院就诊,而后三人均被诊断为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
专家解析
有机锡类化合物中以三烃基锡毒性(TMT)最大,国内常报道TMT 中毒死亡的事件,TMT中毒多与有机锡用做塑料稳定剂有关,从事有机锡塑料稳定剂研究、生产、使用(特别是塑料或回收塑料的加热成型)等工作可产生TMT中毒;国内还曾发生多起误食被有机锡塑料稳定剂污染的食品(如猪油)的群体中毒事件,也有因饮用TMT污染的地下水、皮肤接触含TMT的蒸汽或液体而发生中毒的报道。
TMT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进入机体,工人在高温环境下裸露上身操作,增加空气中TMT通过皮肤吸收的机会。
多数中毒
患者有低钾血症,出现头痛、头晕、四肢乏力、幻视、幻听、胸闷、心悸、腹痛、腹泻等表现。
中毒救治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支持治疗。
1.立即脱离事故现场,卧床休息。
凡有确切TMT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监护5-7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皮肤或眼睛受污染者,应立即用水彻底冲洗。
2.积极纠正低钾血症,维持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积极防治脑水肿,控制液体摄入量,注意控制精神症状及抽搐。
4.加强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治疗。
5.观察对象经医学监护痊愈后,可恢复原工作,轻症中毒治愈后可从事正常工作,但应调离有机锡作业,中、重毒中毒根据病情,可延长休息时间,酌情安排工作,但不应再从事有毒作业。
防控措施
1.加强上岗前培训和职业卫生知识教育。
2.尽量使用不含TMT的稳定剂替代有机锡塑料稳定剂。
3.有机锡塑料稳定剂生产、使用的作业场所,尤其是回收塑料的破碎、成型、加热工艺应加强通风、排毒,做好工人卫生防护,防止毒物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4.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包括血清钾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