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7
冷热疗法知识点总结热疗法是一种应用热能来治疗疾病和症状的方法,常用的热疗法包括热敷、热水浴和蒸汽疗法等。
热疗法可以通过增加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等作用来缓解各种症状。
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热疗法,通过将热湿毛巾或热水袋等放在患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热水浴是一种将患处浸入热水中来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
蒸汽疗法则是通过让患者吸入蒸汽来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热疗法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炎、运动损伤等疾病和不适。
冷疗法是一种应用冷能来治疗疾病和症状的方法,常用的冷疗法包括冰敷、冷水浴和冷敷等。
冷疗法可以通过收缩血管、减轻炎症、麻醉神经、减轻疼痛等作用来缓解各种症状。
冰敷是一种常见的冷疗法,通过将冰袋或冰块放在患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冷水浴是一种将患处浸入冷水中来治疗的疗法。
冷敷则是通过将冷湿毛巾放在患处来达到治疗目的。
冷疗法适用于扭伤、瘀伤、炎症等疾病和不适。
冷热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热和冷来影响体内的生理过程,帮助缓解各种症状。
热疗法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废物的排出,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
冷疗法通过收缩血管、降低血液流量,减轻炎症和肿胀,麻醉神经、减轻疼痛等作用来缓解各种症状。
此外,冷热疗法还可以改善肌肉的灵活性和平衡,减少肌肉疲劳和受伤的风险。
冷热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疼痛部位、症状类型等因素。
在使用冷热疗法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冷热疗法前应先了解疾病的类型和症状,了解哪种疗法更适合自己的情况。
2. 在使用热疗法时,应将热敷物或热水袋放在患处,避免过热和灼伤皮肤。
3. 在使用冷疗法时,应将冷敷物或冰袋放在患处,避免过度冷却和冻伤皮肤。
4. 在使用冷热疗法时,应注意每次的时间限制,一般建议每次15-20分钟,避免过度使用造成伤害。
5. 在使用冷热疗法时,应间隔适当的时间,以免皮肤受到过多的刺激。
冷热疗法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疾病症状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类型的疾病和症状可能需要不同的冷热疗法。
第十五章冷热疗法第一节概述一、冷热疗法的影响因素1.冷疗或热疗的方式2.部位3.面积4.时间5.温度差6.个体差异二、冷热疗法的作用热疗可使血管扩张,但持续用热30~45分钟后,则血管收缩;同样持续用冷30~60分钟后,则血管扩张。
注意避免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如需反复使用,应间隔1小时。
(一)冷疗的作用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冷疗可使局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局部充血;同时冷疗还可使血流减慢,血液的黏稠度增加,有利于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
因而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等。
2.减轻疼痛冷疗可抑制细胞的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同时冷疗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减轻由于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
因而适用于急性损伤初期、牙痛、烫伤等。
3.控制炎症扩散冷疗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细菌的活力降低,从而限制炎症的扩散。
因而适用于炎症早期。
4.降低体温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蒸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病人舒适。
因而适用于高热、中暑。
(二)热疗的作用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热疗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组织中毒素、废物的排出;血量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和新陈代谢增加,营养状态改善使机体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增强。
因而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炎症后期用热,可促进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炎症局限。
2.减轻疼痛热疗既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减轻疼痛。
同时热疗可使肌肉松弛,增强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肌肉痉挛、僵硬及关节强直所致疼痛。
3.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热疗使皮肤血管扩张,使平时大量呈闭锁状态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多。
由于全身循环血量的重新分布,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冷热疗法名词解释冷热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应用冷热刺激来改善身体状况和促进康复。
冷热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骨骼肌肉损伤、炎症、疼痛和肿胀等。
下面对冷热疗法的一些常用名词进行解释。
1. 冷疗(Cryotherapy):冷疗是通过应用低温来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见的冷疗方式包括冰敷、冷水浸泡和冷气喷洒等。
冷疗能够减轻疼痛、减少炎症和肿胀,并提高局部血液循环。
它常用于急性损伤、扭伤、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等。
2. 热疗(Thermotherapy):热疗是通过应用高温来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见的热疗方式包括热敷、热盐浸泡和蒸汽浴等。
热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它常用于肌肉痉挛、慢性疼痛和关节僵硬等。
3. 热敷(Hot Compress):热敷是将温热的湿布或热水袋放置在患部以提供局部热疗的方法。
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减轻疼痛。
它常用于肌肉紧张、肌肉痉挛和关节炎等。
4. 冷敷(Cold Compress):冷敷是将冷却的物体(如冰袋或冷湿布)放置在患部以提供局部冷疗的方法。
冷敷能够减轻疼痛、减少炎症和肿胀,并提高局部血液循环。
它常用于急性损伤、扭伤和炎症等。
5. 冷热交替疗法(Hot and Cold Packs):冷热交替疗法是交替应用冷和热刺激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改变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促进血液循环和康复。
冷热交替疗法常用于肌肉损伤、关节炎和慢性疼痛等。
6. 低温疗法(Cryosurgery):低温疗法是利用极低温度来破坏异常组织细胞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低温疗法包括液氮冷冻疗法和冷冻切割疗法等。
低温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良性肿瘤和白血病等治疗和手术中。
7. 热疗器(Thermotherapy Device):热疗器是一种用于提供热疗的设备。
常见的热疗器包括热疗灯、热疗膏和热疗垫等。
热疗器能够提供持久而稳定的热刺激,用于减轻疼痛、促进康复和放松肌肉。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局部或全身而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舒适的目的。
(一)热水袋热疗法目的:1、危重、小儿、老年及终末梢循环不良的病人保暖。
2、解除肌肉强直,痉挛,减轻疼痛。
评估:1、病人的病情及对温度的敏感性。
2、热疗的目的及部位。
3、病人对使用热水袋的合作程度。
计划: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热水袋的使用方法。
2、用物准备:热水袋及布套,盛有热水的水壶,水温计,小毛巾。
3、病人准备:了解操作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能主动配合。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安全,光线适宜。
实施:(1)操作步骤1、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
2、测查水温(成年人水温60~70°C;儿童、老年人、昏迷以及感觉迟钝病人水温应低于50°C)。
3、放平热水袋,取下塞子,一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另一手持水壶灌入热水,边灌水边提高热水袋,灌入热水至袋1/2~2/3满。
4、将热水灌入热水袋后,逐渐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
5、用小毛巾擦干热水袋外地水渍。
倒提热水袋,检查有无漏水,无漏水方可将热水袋装入布套中。
6、携热水袋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用热疗的目的,放热水袋于所需热疗的部位,密切观察用热情况。
7、使用结束,将热水袋内的水倒净,倒挂晾干后吹入空气,旋紧塞子,存放于阴凉处备用,布套清洗消毒后备用。
8、洗手,记录使用的部位、时间、效果、病人反应。
(2)注意事项:1、使用前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热水袋与塞子是否配套,避免漏水烫伤病人。
2、热水灌入热水袋内至1/2~2/3满,避免热水袋过硬,影响到使用效果。
3、使用过程中,应防止烫伤。
特殊病人使用热水袋,应再包一块大毛巾或放于两层毯子之间。
4、加强巡视,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必要时床旁交接班。
评价:1、达到热疗的目的,病人的感觉舒适、安全。
2、操作方法正确,病人未发生烫伤等。
(二)冰袋冷疗法目的:1.为高热病人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