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病例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1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闭塞导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所致。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本文将讨论一名患有脑梗塞的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溶栓治疗的应用和效果。
病例描述•患者信息:男性,63岁•主诉:突发头痛、眩晕、四肢无力•过去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体格检查:血压150/90 mmHg,心率80次/分钟,意识清楚,双下肢肌力Ⅲ级,Babinski征阳性临床诊断与评估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该患者为脑梗塞。
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包括头颅 CT 扫描、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管超声。
•头颅 CT 扫描:显示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 MCA)•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右侧大脑的血流灌注减少•血管超声: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较高综合以上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右脑梗塞,并判定溶栓治疗是合适的选择。
治疗方案及过程由于该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决定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溶栓治疗。
疗程如下: 1. 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栓塞。
2. 给予tPA的静脉溶栓治疗,根据体重和病情决定剂量。
3.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4. 持续监测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和治疗效果。
5. 注意观察并治疗可能出现的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呕吐和头痛,但症状在数小时后自行缓解。
治疗效果及预后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经过数日的观察和康复治疗,患者的四肢无力症状明显改善,Babinski征消失。
此外,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康复治疗,并进行了相关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抗栓治疗和维持治疗,以预防再次发作。
到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定期随访显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稳定,并未出现新的血管事件。
讨论与结论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1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置管溶栓的病例分析一、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
因“右下肢疼痛50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5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下肢小腿疼痛,伴发凉,行走后明显,未行特殊处理,逐渐加重,右下肢活动后疼痛明显加重,呈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约10米,并伴有夜间静息痛。
到当地医院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示:右侧股浅动脉及腘动脉闭塞。
为行手术入院。
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入院查体:T:36.2℃ P:78次/分 R:18次/分 BP:136/81mmHg SpO2:98%。
右足足趾及足底皮肤颜色红紫,右小腿下段及足部皮温明显减低,无明显触痛。
左下肢无明显异常。
双侧桡动脉对称有力,右侧腘、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左侧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股、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辅助检查:Glu 9.2mmol/L,RBC 3.85×1012/L,MCV 100.3fl,MCH33.2pg,RDW-C 15.9%,RDW-S 57.3fl。
下肢动脉CTA检查:腹主动脉壁条片状低密度影,附壁血栓?右侧股浅动脉及腘动脉闭塞。
入院诊断:右下肢动脉栓塞;腹主动脉附壁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主要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d,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8000U q12h。
同时予以改善循环、止痛、降血糖等对症治疗。
2019年6月20日局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右股总动脉探查+内膜剥脱,右下肢动脉造影+置管溶栓,透视下右股动脉置管拔除,股动脉穿刺点闭合术”。
术后静脉泵入尿激酶,同时持续静脉泵入肝素钠注射液。
术后定期监测D-Dimmer,FBG,PLT,肝肾功能,APTT控制在45-55S之间。
2019年6月24日患者局麻下行经左股总动入路,右下肢动脉造影,右股浅动脉、腘动脉血栓抽吸+置管溶栓术,术后继续给予经溶栓导管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并给予泵入肝素抗凝。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病例信息:患者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65岁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病史:李某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未定期服药控制。
无其他明显疾病史。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肢体无力,TUG(Timed Up and Go)测试时间延长,言语不清。
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1. 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区域缺血灶。
2. 血常规、生化指标正常。
3.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明显异常。
讨论过程: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怀疑为急性脑梗塞。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头颅CT扫描和辅助检查。
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显示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区域缺血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脑梗塞。
但是需要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了溶栓治疗的可能性。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从而减轻或逆转脑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然而,我们也要考虑到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对于本例患者来说,他符合以下溶栓治疗的适应证:1.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超过4.5小时但不超过9小时。
2. 没有明显出血倾向。
3. 没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小于185mmHg,舒张压小于110mmHg)。
4. 没有近期手术或创伤史。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禁忌症:1. 既往有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明确出血病史。
2. 近期有颅内或脑外手术、创伤等。
3.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4.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5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
综合考虑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我们决定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我们选择了rt-PA作为溶栓药物,并按照标准剂量进行静脉注射。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肌梗死溶栓病例分享
病例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状史。
某天早晨,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胸闷和气促症状,伴有恶心和出冷汗。
家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急诊科,患者被立即接受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医生立即进行溶栓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在溶栓治疗后,患者的胸痛症状逐渐缓解,心电图显示ST段恢复正常。
随后,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医生决定为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在出院后,患者接受了心脏康复和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患者也接受了心理辅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等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的心肌功能得到改善,心血管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患者也积极配合医生的随访和
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这个病例分享展示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同时也
强调了术后康复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及时的急救和有效的治疗,患者得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同时也提醒人们
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和积极的健康管理。
希望这个病例分享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