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 格式:pptx
- 大小:572.93 KB
- 文档页数:19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都江堰》的主要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及水利工程价值。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余秋雨的文风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赞美之情,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学会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都江堰》的主要内容,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及水利工程价值。
2. 分析并欣赏余秋雨的文风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价值。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讲解稿及教学设计。
(2)相关背景资料和视频素材。
(3)课堂讨论问题和作业布置。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都江堰相关资料,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解答课后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工程的价值和意义。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都江堰》2. 课文作者:余秋雨3.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赞美之情b. 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c. 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原理,增强民族自豪感d.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5. 教学难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原理和历史价值6.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7.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作者的赞美之情3. 课堂讲解:a. 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原理和历史价值b.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c.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都江堰对人类社会的贡献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和感受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知识运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知识的运用能力4. 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作者的赞美之情2. 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学习,你认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特点和价值?3. 请列举一个你了解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并简要介绍其建设背景和功能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都江堰与其他古代水利工程的不同之处,如郑国渠、白堤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贡献。
2. 文化传承: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描写都江堰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都江堰的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描写都江堰的诗清黄俞《都江堰》诗:“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赵朴初先生赋诗赞古堰,诗云:“是宜与长城,并赞秦皇代。
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浇灌。
”清何盛新《伏龙观》诗:“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
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
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
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君。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清山春《灌阳竹枝词》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二.形容都江堰的诗句一、《锦城竹枝词》近代:邢锦生都江三月堰初开,雪浪云涛滚滚2113来。
翻译:三月的都江堰初开,浪花滚滚拍向岸边。
二、《薄暮玉垒关望都江堰》当代:熊盛元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
翻译:都江堰5261守住了江4102上的波浪,人们都感怀太守的恩情。
三、《朝中措其二都江堰怀李冰》当代:蔡淑萍都江古堰二千年,砥柱尚巍然。
翻译:已经过了千年的时间,都江堰的作用依旧存在。
四、《徐及1653泉相送至斜堰河其二》明代:杨慎长沟流水引都江,断岸危桥窄石矼。
翻译:各条水域流入都江之中,断开的河岸、危急的石桥还有回狭窄的踏脚石。
五、《伏龙观壁画都江图》清代:毛澄何处滩声来,座上屋瓦战。
翻译:哪里来的这样剧烈的水声,答连屋子里的瓦片都能听到哗啦啦的声响。
三.描写“都江堰”的诗句有哪些一. 《都江堰》清·黄俞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二. 《赞古堰》现代·赵朴初是宜与长城,并赞秦皇代。
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浇灌。
余秋雨都江堰原文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余秋雨都江堰原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余秋雨《都江堰》原文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二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
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基本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工程的敬佩之情,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读《都江堰》,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关键词语:讲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等。
3. 句子解析: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教学难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观点和情感的理解。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讲解都江堰的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观点和情感的理解。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感受古代工程的伟大。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都江堰》原文。
2. 图片资料:都江堰的图片,包括建造过程和现状。
3. 视频资料:关于都江堰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都江堰,提供实地体验的机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阅读课文。
2. 第3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
《都江堰》优秀教案关于《都江堰》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都江堰》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都江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功业的高度评价,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奋斗和实干的精神。
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理清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4、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的脉络。
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精神意蕴的游览圣地。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
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línxuǎn(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都江堰诗句
1、千年雪岭栏边出;万里去涛座上浮。
——陆游《题四川省都江堰八角亭》2、《观都江堰》
鱼咀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
成都坝仰离堆水,禾稻年年庆饱收。
李冰父子功劳大,作堰淘滩尽手工。
六字遗经传不朽,友邦人士共钦崇。
3、《都江堰》
黄俞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4、《拜都江堰》
都江堰耸二王庙,李冰凝神授带飘,
鱼嘴中分江诸水,飞沙堰里浊浪高。
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
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
5、《都江堰》
丘程光
疏凿功高追大禹。
流奔玉垒白云深。
双江千载开天府。
六字神君治水箴。
6、《游都江堰书赠欧阳周波》
连登岗
堰名都江举世闻,稀世大匠秦李冰。
水分六四依地势,沙析二八夺天工。
溉灌梁益成天府,泽润巴蜀济苍生。
岷江汤汤流广野,白云悠悠千载情。
《都江堰》教案2:探究古代水利工程的优秀管理经验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水利工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都江堰。
这座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其精湛的技术、卓越的管理经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研究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来探究古代水利工程的优秀管理经验,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一、概览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和成都市的一座著名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前251年之间。
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母亲山、蜀江灌区两套引水系统,以及170多公里的水渠、万里堤三单元,两大坝。
以母亲山引水渠为主,北岷江支流岷江上游水源分优质水和次优质水,以养护城乡农业用水。
统治者慢慢兴建了土石坝,引流渠道,分道引水,并成功建成了大规模四平易近谷耕地。
历史上,都江堰修建之前,成都平原上缺乏足够的灌溉水源,因此赢得“天府鱼米之乡”的美誉。
今天,都江堰仍然是四川平原上最为重要的灌区。
二、探究都江堰的管理经验1、科学制定规划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把全局规划作为重要工作开展。
其技术、资金、劳力的安排、利益分配、抽水场、堰、河渠的布置,均在统一规划下实现。
在此基础上,把引水渠口分为优质水口和次优质口,科学利用各个各村灌溉用水,大大增加了灌溉效率。
2、严格的线路建设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有严谨的基础建设。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时间和资源有限,因此必须在建设前精选线路。
同时,还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引水渠、缩短渠道长度,以保证灌溉效率的提高。
3、重视技术力量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重技术力量。
在建设过程中,招聘了一批水利专家,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还聘请了许多土木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工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独特的设计。
4、严密的管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中,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母亲山引水渠疏通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引水口必须与河流对接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