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操作管理与托轮轴瓦发热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回转窑托轮轴瓦异响、过热的原因及处理
一、回转窑托轮轴瓦异响的原因及处理
(1)故障分析
①托轮径向受力过大,致使轴与轴瓦摩擦力增加,油膜破坏。
②托轮轴向力过大,使推力盘与轴承端面挡圈压得太紧,产生强力摩擦。
③选油不当,油粘度不够。
④窑体局部高温辐射轴承,使润滑油粘度变低,油膜变薄。
⑤轴承内冷却水长时间中断,使其温度升高,破坏油粘度。
⑥冬季低温时轴承内润滑油粘度偏高,流动性差,呈缺油状态。
⑦慢速转窑时间过长,使油勺带油量过少,不能满足轴与瓦之间的润滑要求。
⑧轴承内润滑装置发生故障或分油槽堵塞油面过低。
⑨轴与轴瓦接触角和接触点的密合程度不符合检修质量标准。
(2)故障处理
①调整托轮受力情况,更换轴承内润滑油,调大轴承冷却水量及采用其他冷却措施。
②调整托轮,减轻压力,保持托轮推力均匀。
③更换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增加隔热措施。
④临时换入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增加隔热措施。
⑤恢复冷却水,保持通畅,更换新润滑油。
⑥及时更换冬季润滑油,拆去轴承上隔热板。
⑦临时人工加油,提高窑速。
⑧及时修复、清理、补充新油。
⑨换入新油,重新修刮轴瓦并配准。
二、回转窑托轮轴瓦过热的原因及处理
(1)主要原因
①窑体中心线不直,使托轮受力过大,局部超负荷;
②托轮歪斜过大,轴承推力过大;
③轴承内冷却水管不通或漏水;
④润滑油变质或弄脏,润滑装置失灵。
(2)处理方法
①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
②调整托轮;
③检修水管;
④清洗、检修润滑装置及轴瓦,更换润滑油。
回转窑托轮瓦温升处理及发热原因回转窑托轮瓦在工作中温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引起的原因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笔者在回转窑工作多年,成功处理了多次托轮瓦温升现象,总结出一些较为实用的经验。
处理托轮瓦温升的工器具回转窑托轮瓦温升,有时来得很突然。
要面对这种突发性的热工现象,临时找工器具是非常麻烦的,找的时间长了,可能会错过处理温升的最佳时期,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回转窑的窑中岗位要准备好处理托轮瓦温升的一些专用工器具,并单独放置在窑中主减机稀油站润滑室内。
所需专用工器具如下:①一桶与托轮瓦用油相符的润滑油,重量约170kg.现在托轮瓦润滑用油品种比较多,各厂家不尽相同。
有的用中负荷齿轮油N460、N680,有的用美孚636,还有的用HF托轮油,但不论用哪种油,要准备好一桶与托轮瓦用油相符的润滑油。
②两个干净的小空油桶,容量15kg.小油桶选择用0号锂基脂的空油桶。
篦式冷却机干油泵用的0号锂基脂油桶,现场非常多,选择两个带盖的,用柴油清洗干净。
③1个托轮瓦加完油的空油桶,容量170kg.④两个带嘴油桶,容量15kg.⑤12号铁丝5kg及1把钢丝钳。
⑥内径Ф20mm的胶皮管5m.处理托轮瓦温升的预案突然出现托轮瓦温升现象,现场处理不要慌张,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应对,这就需要有事先准备好的预案。
现场当班人员按照预案规定,来处理托轮瓦温升现象,就会有条不紊。
处理托轮瓦温升的预案如下:1.现场组织:①现场统一由当班班长组织。
②班长迅速组织人员,快速采取降温措施。
③班长要头脑冷静,保持与中控室联系。
④注意现场人员安全第一。
⑤如托轮瓦温升在短时间降不下来并有上升趋势,马上通知车间及设备管理人员。
⑥车间及设备管理人员不论在什么时间,接到现场通知,要迅速赶到现场,指导托轮瓦降温工作。
2.降温措施:当回转窑运行中某一托轮瓦的运行温度,在短时间内升幅较快且还有上升趋势时,快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①打开排水量②各挡轮带与托轮接触面加强润滑。
回转窑托轮轴瓦温升的原因和快速处理回转窑托轮轴瓦温升的原因和快速处理一、回转窑托轮轴瓦温升的原因1.摩擦磨损回转窑托轮与轴瓦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且长时间高速旋转,容易产生摩擦磨损,导致托轮和轴瓦表面产生高温。
2.润滑不良回转窑托轮与轴瓦之间需要涂抹润滑油脂,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但如果润滑不良,或者使用的润滑油脂质量不好,也会导致托轮和轴瓦表面过度摩擦,从而产生高温。
3.过度负荷如果回转窑托轮所受负荷过大,也容易导致其表面温度升高。
这可能是由于回转窑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或者设备维护不当等原因所导致的。
4.环境温度高环境温度对回转窑托轮和轴瓦的表面温度也有影响。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将会导致托轮和轴瓦表面温度升高,从而产生高温。
二、快速处理1.检查润滑系统润滑不良是回转窑托轮和轴瓦温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发现托轮和轴瓦表面温度升高时,应首先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润滑油脂或维修设备。
2.减少负荷如果回转窑托轮所受负荷过大,应立即停机检查设备,并尽可能减少负荷。
这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计划、更换设备或者增加设备数量等方式实现。
3.降低环境温度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量、使用降温设备等方式来降低环境温度。
这将有助于降低回转窑托轮和轴瓦的表面温度。
4.更换材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换材料来解决回转窑托轮和轴瓦的温升问题。
例如,可以选择耐高温、耐磨损的材料来制造托轮和轴瓦,以提高其耐用性和稳定性。
5.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保持回转窑托轮和轴瓦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易损件,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整。
总之,回转窑托轮和轴瓦的温升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托轮轴瓦发热的防范及处理新说郑用琦武汉理工大学回转窑工程管理技术研究中心托轮轴瓦发热现象在回转窑生产运行中是水泥企业经常发生的问题,如何处理托轮轴瓦发热也是没备管理和维护人员常常遇到的难题。
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兴起到本世纪初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式的大规模发展,对于部分新型干法回转窑似接触而非接触、似了解而不了解的设备管理人员来说更是棘手的问题。
笔者根据不少企业在窑设备管理和维护中常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及所采取正确和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作一下分析,当然有可能涉及到管理理念方面的差异;但为了使问题清晰明理,笔者认为有必要旧话新说,以引起对问题的关注和莺视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以设备现代综合管理的理念来分析,应贯穿于回转窑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验收、安装、使用、维护、维修等等全过程的管理之中。
即:规划的可行性;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制造过程中是否符合工序质量要求和行业产品质量等级标准;设备交付过程中的严格验收把关:安装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是否都满足行业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和热工参数是否稳定均衡;以及对窑维护、维修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水平是否满足要求等方面,都可能是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现象产生的原因。
本文所涉及的是后两个方面原因所引起的托轮轴瓦发热现象,通常也称为一般情况下的托轮轴瓦发热现象。
一般情况下的托轮轴瓦发热是指回转窑的制造、安装质量都能满足要求,但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一般水平上,运行中的窑中心线与托轮轴线虽未作动态检测,但与正常值偏差不大;轴瓦润滑及油膜状况、轴承座内止推盘间隙及接触状况、液压挡轮的运行速度等等也都基本正常,即此时的设备状况一般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若借用现代医学名词来评价,应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代表了大多数企业回转窑设备目前的状况。
在这种设备状态下的生产运行中,很容易由于某一方面引起轴瓦发热,即工艺操作出现异常情况,如:配料成分波动、喷煤管位置不当、预热器局部堵塞和来料不匀等原因导致窑皮的厚薄不均匀、窑、筒体在径向或轴向温差过大、简体局部发生变形而使托轮受力不均,引起轴瓦发热。
从窑皮保护与托轮轴瓦发热说起作者:郑用琦单位: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2005-5-19]关键字:窑皮-托轮轴-发热摘要:回转窑设备是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心脏。
从事过水泥生产的人们都知道它是水泥生产中关健的设备,常挂在嘴边“只要大窑转,就有千千万”的说法不无道理。
托轮作为支撑着运动中回转窑的支点,承受着热负荷,物料负荷和窑自重三大载荷,故保护好托轮轴瓦,使它能正常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的因素很多方面,诸如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制造质量,安装质量,工艺操作水平和维护状况等等。
然而工艺操作水平的影响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是常常容易受到忽视的方面。
笔者在这里与同行们要共同探讨分析的是因工艺操作不当所引起轴瓦发热的现象,以及在处理方法上所持的观点。
长期以来,操作者往往有只注重熟料产量和质量的习惯,而不太重视窑皮的保护和它的均匀性。
并普遍认为掉点窑皮是正常的事,只要熟料质量不受影响而无关紧要。
其实则恰恰相反,由于不关注窑皮的保护,会使窑皮在轴向或径向的,或二者并存的不均匀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窑皮的厚薄不均匀,使得窑筒体延轴向和径向发生不均匀的膨涨和收缩,从而破坏了窑中心线的直线度。
尤其在处于烧成带附近窑头和中间两档轮带的筒体,出现这种状况更应值得关注和警惕,因为它将会直接导致托轮受力状态的变化,引起轴瓦发热。
由于配料成分的波动,预热器局部堵塞,来料不均,喷煤管位置不当等原因会很容易使窑皮出现不均匀的状况,这一观点对于大多数有经验的管理者都会认同。
当出现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随着时间的延续,托轮轴与瓦之间的受力不均导致油隙变小,油膜破坏,轴瓦开始发热,轴和瓦处在无油的干磨擦状态中很快就会伤轴拉瓦,甚至发生一系列更严重事故。
如浙江某水泥厂的一条新型干法回转窑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并伴随着某种特定条件导致了一系列严重事故。
事发前,窑头轮带处筒体窑皮长达近一周时间的严重脱落,一个工作日内挂上数次又脱落数次,筒体径向180°表面温差近200℃,用手持式激光测温仪和筒体扫描仪的检测结果一致,四个轴承座承受的载荷方式由均衡转为交变,筒体每旋转一周轮带与托轮表面呈现出大面积的非接触状态。
如何识别和处理运行中的窑磨轴瓦发热现象[摘要]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引起回转窑和管式磨机轴瓦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若以设备管理工程技术学科门类的设备现代综合管理理念来分析,则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验收、安装、使用、维护、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之中。
本文所说的窑、磨轴瓦发热是指除上述情况之外,即生产运行过程中因工艺管理原因导致打乱了窑、磨均衡稳定运行而产生的轴瓦发热,即运行中的轴瓦发热现象,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识别;处理;窑磨轴瓦;发热1、回转窑在运行中的托轮轴瓦发热当窑的工艺操作出现异常情况时易引起轴瓦发热,如:配料成分波动、喷煤管位置不当、预热器局部堵塞和来料不匀等原因导致窑皮的厚薄不均,使窑筒体在径向或轴向温差过大、筒体局部发生变形而使托轮受力不均等情况引起轴瓦发热,即为运行中的轴瓦发热。
长期以来,工艺操作者往往有只注重熟料产量和质量的习惯,而不太重视对窑皮的保护和防范,保持它的均匀性和牢固程度,并认为掉窑皮是不可避免的事,只要熟料质量不受影响而无关紧要。
有时则恰恰相反,由于不关注对窑皮的保护,会使窑皮在轴向或径向,或二者并存的窑皮不均匀现象时有发生。
窑皮的厚薄不均匀,会使得窑筒体沿轴向和径向发生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从而破坏了窑中心线的直线度。
尤其在窑头和中间两档轮带的筒体上出现这种状况更应值得关注和警惕,因为它将会直接导致托轮受力状态的变化,引起轴瓦发热。
由于配料成份的波动、预热器局部堵塞、来料不均、喷煤管位置不当等原因会很容易使窑皮出现不均匀的状况,这一观点大多数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都会认同。
当出现这种情况若不及时调整和采取措施,随着时间的延续,托轮轴与瓦之间的受力不均会导致油隙变小,油膜破坏,轴瓦开始发热,轴和瓦处在无油的干摩擦状态中很快就会伤轴拉瓦,甚至发生一系列更严重的事故。
2、磨机在运行中的轴瓦发热磨机在运转过程中,中空轴轴颈和主轴承球形瓦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摩擦、磨损和发热,且消耗一部分动力,即摩擦功耗。
摘要:由于工艺管理不当导致窑皮受损所引起轴瓦发热的现象,在水泥企业普遍存在。
作者通过工艺操作管理中的存在的不正确观念和方法引起回转窑设备事故产生的实例,说明并证实了在处理方法上所持的观点。
关键词:工艺管理,托轮轴瓦,回转窑。
0.引言从事过水泥生产的人们都知道回转窑设备是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健设备,常挂在嘴边“只要大窑转,就有千千万”的说法不无道理。
托轮作为支撑着运动中回转窑的支点,承受着热负荷,物料负荷和窑自重三大载荷,故保护好托轮轴和瓦,使它能正常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的因素很多方面,诸如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制造质量,安装质量,工艺操作水平和维护状况等等。
然而工艺操作管理水平的影响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是常常容易受到忽视的方面。
笔者在这里与同行们要共同探讨分析的是由于工艺操作方面原因导致窑皮受损所引起轴瓦发热的现象,以及在处理方法上所持的观点。
1.工艺操作管理不当引起的托轮轴瓦发热现象长期以来,工艺操作者往往有只注重熟料产量和质量的习惯,而不太重视工艺操作的均衡稳定,尤其是对窑皮的保护,往往认为掉点窑皮是常有的事,不必大惊小怪,只要熟料质量和产量不受影响而无关紧要,其实结果往往不是这样的。
在工艺操作中由于不太关注对窑皮的保护和保持工艺系统的均衡稳定的一致性,会使回转窑的窑皮在轴向或径向,或二者并存的不均匀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窑皮的厚薄不均匀,使得窑筒体延轴向和径向发生不均匀的膨涨和收缩,从而破坏了窑中心线的直线度。
尤其在处于烧成带附近窑头和中间两档轮带的筒体,出现这种状况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它将会直接导致托轮受力状态的变化,引起轴瓦发热。
在工艺操作中由于配料成分的波动,预热器局部堵塞,来料不均,喷煤管位置不当等原因会很容易使窑皮出现不均匀的状况,这一观点对于大多数有经验的管理者都会认同。
当出现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随着时间的延续,托轮轴与瓦之间的受力不均导致油隙变小,油膜破坏,轴瓦开始发热,轴和瓦处在无油或少油的干磨擦状态中很快就会伤轴拉瓦,甚至发生一系列更严重的事故。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作者:李伟帮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水泥生产过程中,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生发热现象非常普遍,引起其发热的因素有许多,若是没有及时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则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文章主要介绍了生产当中常见的几种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并结合相关技术知识以及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 TH132.41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79-21 ;概述在水泥生产的过程中,回转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设备,被称为水泥厂的“心脏”,而托轮则是回转窑运转的支撑点。
托轮轴瓦发热是回转窑托轮最常见的故障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该问题。
笔者所在的企业使用的是φ4.8×72m规格,单传动,单液压挡轮的回转窑。
文中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2 ;引起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和防治措施2.1 托轮轴瓦润滑失效引起的发热及预防2.1.1 ;发热原因回转窑的托轮是高负荷、高温环境进行连续不断地运转的,而且轴向上时托轮轴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窜动,综合上述因素,如果应用于托轮上的润滑油性能不佳就很很难形成油膜,加大摩擦力度,最终引起发热甚至烧瓦。
一般来说,回转窑托轮使用的润滑油需要具备抗磨损,抗腐蚀,耐高温等性能,并且黏度系数指标一定要足够高,这样才能保证托轮轴瓦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防止托轮轴和瓦两者间出现直接摩擦。
同时油膜的存在还能够对托轮轴和衬瓦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托轮轴瓦出现发热现象的概率,增加托轮轴瓦的使用寿命。
2.1.2 ;防范措施为确保托轮轴瓦能够有较为稳定的润滑性,建议使用性能比较稳定的合成油,而不是矿物油。
回转窑托轮一般是使用油池强制润滑,并且托轮轴承座的大小是有限度的,因此润滑油能够在这个比较小的范围里重复使用。
装备技术Equipment浅谈托轮瓦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湛佳鹏(金隅冀东滦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708)中图分类号:TQ17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21(2019)08-0108-020 引言回转窑在工作中托轮瓦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引起的原因较多,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笔者处理过多次托轮瓦发热故障,现对一些较为实用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1 常见托轮瓦发热的原因及处理1.1 因润滑油引起的托轮瓦发热此类托轮瓦发热是由于托轮瓦润滑油经检测达到换油周期未及时更换润滑油。
由于托轮瓦温度偏高后,润滑油粘度降低、或油质乳化引起的发热。
处理方法:停窑更换托轮瓦润滑油。
1.2 因循环水不畅、量少造成的轴瓦发热此类托轮瓦发热是由于托轮瓦的循环水量少,不能及时降低托轮瓦本身产生的热量。
处理方法:先观察回转窑三个窑墩处,一、二、三档托轮循环水管道的压力表及回水水镜,若同一窑墩的三个轴瓦温度相近,一个温度偏高,则需要检查该托轮瓦的循环水管道,并及时用冷却风机对该瓦进行冷却,同时稳定或降低窑速,处理完成后即可正常操作,生产加料。
1.3 窑中心线与某托轮轴线偏差引起的轴瓦发热窑中心线与某一档托轮轴线存在偏差,出现正“八”字或倒“八”字时,回转窑筒体在上行或下行时,轮带对存在偏差的托轮,产生较大的轴向力,会使托轮轴与瓦产生轴向位移,使轴的运动出现径向旋转和轴向移动,破环了轴与瓦之间原来的接触面。
具体表现为:该处的托轮轴比该档处其余托轮轴温度高。
3.2 使用效果和特点通过半年时间的运行统计:(1)冷却器设计处理量120t/h,实际运行可稳定达到180t/h(该处理量为生产P·O52.5特种水泥的台时产量)。
(2)处理量150t/h,冷却水初始温度20℃,水泥可由135℃降低至115℃,此时的循环水量在20t/h左右。
(3)整机振动很小,运转平稳,轴承温升≤25℃,机械结构设计合理。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的应急处理我公司回转窑规格Φ3.5/3.2m×52m,三档托轮支撑,轴瓦采用48#汽缸油润滑。
托轮温度测控的是油温,而非直接测瓦温,没有报警装置。
正常情况下油温在40℃以下,托轮轴表面温度在30℃以下(托轮轴温更接近轴瓦实际温度)。
因托轮组安装及轴瓦刮研不规范,在2003年8月投产运行后一年半时间中,一档1号、2号、4号,二档2号、4号都出现过轴瓦发热现象。
好几次当巡检人员发现时,托轮油温通常上升到50~75℃,而托轮轴温则上升到60~90℃,最高一次曾达到105℃,并出现连续啸叫声。
每次轴瓦发热时托轮轴表面均出现或轻或重的拉丝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采取了所谓“冷研”的应急处理措施,避免了临时停窑。
下面将这种应急措施介绍如下:(1)当发现轴瓦发热时,尽快用一次水直接向轴瓦浇水,强制降温,避免瓦温继续上升。
尽量不用循环水,因一次水比循环水温度低切干净,使用效果好。
(2)如果窑速过高,在产量不受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快速降低窑速。
(3)用测温仪测量托轮轴表面温度,并检查该处轴是否有拉丝现象。
(4)在首次浇水20min后,停水,将瓦座内的存水放出,在托轮轴上直接浇注适量润滑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观察油膜形成情况。
同时要用测温仪监控好托轮轴表面温度,如果托轮轴温度超过65℃,则继续浇水,如此反复。
每次浇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不宜过长,因此过程中瓦与轴之间基本上没有油膜的,完全是重研。
(5)在浇水过程中用细沙纸或油石对托轮轴表面出现的拉丝的部位进行打磨,直到手感光滑为止,此项操作过程要注意安全。
(6)浇水淋油过程中,当托轮轴表面局部高温消除,基本都低于35℃左右,切能持续半小时以上,这说明轴瓦基本上研磨好。
这时可以将瓦座内的水彻底排空,加足量的润滑油,投入正常运行,在运行24h后,再换一次油,同时要速可恢复正常。
我公司采用这种应急措施处理托轮发热,过程最短得用了24h,最长得用了36h。
回转窑托轮瓦温升处理及发热原因回转窑托轮瓦在工作中温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引起的原因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笔者在回转窑工作多年,成功处理了多次托轮瓦温升现象,总结出一些较为实用的经验。
处理托轮瓦温升的工器具回转窑托轮瓦温升,有时来得很突然。
要面对这种突发性的热工现象,临时找工器具是非常麻烦的,找的时间长了,可能会错过处理温升的最佳时期,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回转窑的窑中岗位要准备好处理托轮瓦温升的一些专用工器具,并单独放置在窑中主减机稀油站润滑室内。
所需专用工器具如下:①一桶与托轮瓦用油相符的润滑油,重量约170kg.现在托轮瓦润滑用油品种比较多,各厂家不尽相同。
有的用中负荷齿轮油N460、N680,有的用美孚636,还有的用HF托轮油,但不论用哪种油,要准备好一桶与托轮瓦用油相符的润滑油。
②两个干净的小空油桶,容量15kg.小油桶选择用0号锂基脂的空油桶。
篦式冷却机干油泵用的0号锂基脂油桶,现场非常多,选择两个带盖的,用柴油清洗干净。
③1个托轮瓦加完油的空油桶,容量170kg.④两个带嘴油桶,容量15kg.⑤12号铁丝5kg及1把钢丝钳。
⑥内径Ф20mm的胶皮管5m.处理托轮瓦温升的预案突然出现托轮瓦温升现象,现场处理不要慌张,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应对,这就需要有事先准备好的预案。
现场当班人员按照预案规定,来处理托轮瓦温升现象,就会有条不紊。
处理托轮瓦温升的预案如下:1.现场组织:①现场统一由当班班长组织。
②班长迅速组织人员,快速采取降温措施。
③班长要头脑冷静,保持与中控室联系。
④注意现场人员安全第一。
⑤如托轮瓦温升在短时间降不下来并有上升趋势,马上通知车间及设备管理人员。
⑥车间及设备管理人员不论在什么时间,接到现场通知,要迅速赶到现场,指导托轮瓦降温工作。
2.降温措施:当回转窑运行中某一托轮瓦的运行温度,在短时间内升幅较快且还有上升趋势时,快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①打开排水量②各挡轮带与托轮接触面加强润滑。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及处理经验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是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可能包括轮轴瓦与轮轴之间间隙过小导致摩擦发热、瓦表面润滑不良、瓦材质不合适等。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处理经验:
1.检查轮轴瓦与轴之间是否存在太紧或者太松的情况,调整瓦与轴之间的间隙。
2.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瓦表面是否得到充分的润滑。
可以采取加强润滑措施或更换更合适的润滑油。
3.检查轮轴瓦的材质是否适合特定工况,如瓦的硬度、材质、表面涂层等都会影响瓦的使用寿命。
4.如果以上措施都不能解决问题,考虑更换新的轮轴瓦或重新设计轮轴瓦的结构。
总之,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才能避免或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
回转窑托轮瓦温升处理及发热原因回转窑是目前最常用的水泥熟料生产设备之一。
而托轮瓦温升处理及发热原因是回转窑操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回转窑托轮瓦温升处理及发热原因的相关内容。
首先,回转窑的托轮瓦温升问题是指托轮瓦温度异常升高,超过了正常温度范围,可能影响生产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和分析。
第一,合理选择托轮材料。
托轮是回转窑运行中起到支承作用的重要部件,因此托轮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我们要选择高温下具有良好耐火性能的材料,以确保其在高温下不变形、不熔化,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二,加强润滑管理。
托轮的润滑工作对于减少托轮瓦温升至关重要。
在回转窑的运行中,我们要定期对托轮进行润滑,保持润滑油的清洁度和适当的润滑油位,避免因润滑不良造成托轮瓦摩擦过大、温度升高的问题。
第三,优化设备运行方式。
回转窑的运行方式也会对托轮瓦温升产生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合理控制转速、料层厚度和炉温等参数,减少托轮瓦的受热面积和热负荷,以降低托轮瓦温升的风险。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回转窑托轮瓦温升的发热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摩擦发热。
回转窑的旋转过程中,托轮与支承瓦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产生摩擦热,导致托轮瓦温度升高。
其次,热传导。
回转窑内部高温气体和物料通过与托轮瓦接触的方式,将热量传导给托轮瓦,使其温度升高。
此外,环境温度升高也会对托轮瓦温升产生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托轮瓦直接受到周围环境的热辐射和传导,使其温度升高。
综上所述,回转窑托轮瓦温升处理及发热原因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加强润滑管理以及优化设备运行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托轮瓦温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同时,了解温升的原因也有助于对回转窑的运行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和调整。
管理规定制造分厂关于窑托轮高温的管理规定分厂各单位:由于受环境温度等原因影响,回转窑拖轮瓦温、油温易出现高温现象,为确保窑的正常运行,现将窑拖轮高温的管理规定做以下调整:一、托轮高温的汇报程序1.窑托轮油温温度达到48度时,通知环润工和岗位工共同处理;2.窑托轮油温温度达到51度时,通知机械技术员处理;3.窑托轮油温温度达到53度时,通知机环工段长或设备主管处理;4.窑托轮油温温度达到55度时,通知分管设备厂长处理;5.窑托轮轴瓦温度达到45度时,通知环润工和岗位工共同处理;6.窑托轮轴瓦温度达到48度时,通知设备技术员处理;7.窑托轮轴瓦温度达到50度时,通知机环工段长或设备主管处理;8.窑托轮轴瓦温度达到52度时,通知分管设备厂长处理;9.窑托轮轴瓦、油温温度上升趋势较快时,直接通知设备厂长;10.窑托轮轴瓦、油温温度波动较大,通知电气、环润、岗位工共同处理;注:1、夜间出现托轮高温,首先按分厂夜间值班表通知。
2、处理托轮高温,工艺线岗位工必须在场协助处理。
如遇以上情况,不通知或通知不规范的按管理规定对其窑操作员进行考核K2-200分,对其值班长进行考核-2分,被通知人员无故不到现场处理考核-2分。
二、托轮高温应急处理措施:处理人员接到操作员或值班长通知后,立即赶往高温现场,首先检查冷却水压力(压力>0.2MP)和托轮油位,发现水压低于0.2MP应立即清洗该档Y型过滤器,如果油位低应立即补加托轮用油。
其次检查引起托轮高温的高温源。
具体高温原因及处理办法如下表:三、托轮高温前的监控防范1、中控操作员要密切关注窑托轮温度的变化情况。
特别是对温度有缓慢增长趋势(如以每分钟0.1℃增幅)或尽管温度已稳定但仍处于高位运行(52℃-56℃)的托轮,要提前通知现场相关人员做好检查、监控和防范准备工作;2、现场各级人员要严格按巡检规程对托轮进行点巡检,准确判断托轮的运行状态。
如遇异常情况,要及时组织处理并作相关汇报;3、现场人员对托轮存在温度有缓慢增长趋势或温度处在高位运行的现象,要查明原因,并落实相应整改或防范措施;4、日常运行中,工艺工段要准备足够长的黑胶管,以备导送压缩气对高温部位进行强制风冷;环润工段要准备2桶(约50升)润滑油,以备托轮内淋油冷却;机环工段要准备好托轮调整工具,以备托轮调整。
回转窑托轮轴瓦温度过高原因分析及处理鲁凤鸣;邵振鹏【摘要】1托轮的调整托轮的安装找正,是以由经纬仪在底座上打出的回转窑的中心线为基准进行的,找正时,要求同一侧三档托轮中心线在竖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偏差不大于0.5mm;每档托轮的标高偏差不大于0.5mm.在烘完窑投料之后,Ⅲ档托轮的2号瓦温度过高,检查这个托轮的轴承座安装标记后,发现3号轴承座偏离了原来的位置.经过调整后,2号瓦的温度降了下来,但是Ⅱ档托轮的1号瓦温度开始上升并已接近报警温度(如图1).接下来又开始调整这个托轮,调整完之后,当窑的喂料量达到320t/h、转速为3r/min时,1号瓦的温度稳定在48℃附近.【期刊名称】《水泥技术》【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2页(P43-44)【作者】鲁凤鸣;邵振鹏【作者单位】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176;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1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2.622.29托轮的安装找正,是以由经纬仪在底座上打出的回转窑的中心线为基准进行的,找正时,要求同一侧三档托轮中心线在竖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偏差不大于0.5mm;每档托轮的标高偏差不大于0.5mm。
在烘完窑投料之后,Ⅲ档托轮的2号瓦温度过高,检查这个托轮的轴承座安装标记后,发现3号轴承座偏离了原来的位置。
经过调整后,2号瓦的温度降了下来,但是Ⅱ档托轮的1号瓦温度开始上升并已接近报警温度(如图1)。
接下来又开始调整这个托轮,调整完之后,当窑的喂料量达到320t/h、转速为3r/min时,1号瓦的温度稳定在48℃附近。
当窑的转速为3.5r/min、喂料量达到360t/h时,Ⅱ档托轮1号瓦的温度急剧上升到56℃;Ⅲ档托轮的2号瓦温度上升了6℃;Ⅰ档托轮的1号瓦温度上升了7℃,3号瓦温度上升了9℃。
而此时窑的转速和产能都没有达到设计值,如果继续提产、提高窑的转速,上面几块瓦的温度有可能继续急剧升高,需要继续调整托轮,并且调整的方向与先前的一致。
工艺操作管理与托轮轴瓦发热现象
武汉理工大学回转窑管理技术研究中心郑用琦
摘要:由于工艺管理不当导致窑皮受损所引起轴瓦发热的现象,在水泥企业普遍存在。
作者通过工艺操作管理中的存在的不正确观念和方法引起回转窑设备事故产生的实例,说
明并证实了在处理方法上所持的观点。
关键词:工艺管理,托轮轴瓦,回转窑。
0.引言
从事过水泥生产的人们都知道回转窑设备是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健设备,常挂在嘴边“只要大窑转,就有千千万”的说法不无道理。
托轮作为支撑着运动中回转窑的支点,承受着热负荷,物料负荷和窑自重三大载荷,故保护好托轮轴和瓦,使它能正常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的因素很多方面,诸如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制造质量,安装质量,工艺操作水平和维护状况等等。
然而工艺操作管理水平的影响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是常常容易受到忽视的方面。
笔者在这里与同行们要共同探讨分析的是由于工艺操作方面原因导致窑皮受损所引起轴瓦发热的现象,以及在处理方法上所持的观点。
1.工艺操作管理不当引起的托轮轴瓦发热现象
长期以来,工艺操作者往往有只注重熟料产量和质量的习惯,而不太重视工艺操作的均衡稳定,尤其是对窑皮的保护,往往认为掉点窑皮是常有的事,不必大惊小怪,只要熟料质量和产量不受影响而无关紧要,其实结果往往不是这样的。
在工艺操作中由于不太关注对窑皮的保护和保持工艺系统的均衡稳定的一致性,会使回转窑的窑皮在轴向或径向,或二者并存的不均匀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窑皮的厚薄不均匀,使得窑筒体延轴向和径向发生不均匀的膨涨和收缩,从而破坏了窑中心线的直线度。
尤其在处于烧成带附近窑头和中间两档轮带的筒体,出现这种状况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它将会直接导致托轮受力状态的变化,引起轴瓦发热。
在工艺操作中由于配料成分的波动,预热器局部堵塞,来料不均,喷煤管位置不当等原因会很容易使窑皮出现不均匀的状况,这一观点对于大多数有经验的管理者都会认同。
当出现这
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随着时间的延续,托轮轴与瓦之间的受力不均导致油隙变小,油膜破坏,轴瓦开始发热,轴和瓦处在无油或少油的干磨擦状态中很快就会伤轴拉瓦,甚至发生一系列更严重的事故。
在ZJME水泥公司的一条2500t/d新型干法回转窑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并伴随着某种特定条件导致了一系列严重事故。
事发前,由于工艺操作管理不当,窑头轮带处筒体窑皮长达近一周时间的严重脱落,一个工作日内挂上数次又脱落数次,筒体径向180°表面温差近200℃,用手持式激光测温仪和筒体扫描仪的检测结果一致,筒体径向膨胀量出现严重的不均匀状态,轮带下四个轴承座承受的载荷方式由均衡转为交变,筒体每旋转一周轮带与托轮表面呈出现大面积的非接触状态。
窑的状态正处在危机之中,由于窑皮长时间的大量脱落,使得篦冷机前段堆积了已快接触到窑口处大量灼红的熟料,导致了“堆雪人”现象的事故发生。
为了清除堆积在篦冷机上的熟料,管理人员又再次失误,将运转的窑停下,打开篦冷机前端观察人孔门,采取人工清除堆积的熟料。
此时,灼红的熟料所产生的高温气流被窑尾排风机直接拉到窑头段的筒体下面,与存积在筒体下面的高温熟料汇集一起使筒体下表面温度急剧升高。
使得已承受着重力负荷和热负荷双重受力状态下的筒体,与长期窑皮脱落并处在高温状态的集中作用,使筒体刚度下降,筒体在窑头托轮和轮带构成的支撑点处向下折弯,事后测量窑头密封处的筒体径向跳动量为6~
7CM之多。
接着而来的是:筒体的定向弯曲所产生的轴向和径向作用力使托轮表面出现数条规则的压痕;四个托轮座也出现不同程度无规则的振动,振动的剧烈程度随窑皮厚薄的变化而变化;轴表面也出现由于受力不均,所导致的轴瓦之间局部油膜被破坏后产生的压痕;支撑着四个托轮座的整个混凝土基础,随着窑体的转动也出现周期性规则的振动和晃动;轴瓦继而发热,并伴随着严重的拉伤,侥幸的是维护人员抢救及时方法得当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随着生产的继续,以上现象近三年至今并未减轻或消失,其原因为窑头段的筒体是处在一种悬臂梁式的支撑状态,筒体过度的弯曲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塑性变形,不可能依靠窑的转动调整恢复。
由于各托轮轴瓦之间都将受到额外的偏心力,即轴向和径向分力的作用下长期不均匀接触,油膜被破坏,轴瓦受到不规则的非正常磨损以致更严重的事故再度发生。
这一事例表明工艺操作不当和不关注窑皮状况给窑设备正常运转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工艺操作不当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的处理方法
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倾向仍然是由于窑皮脱落,出现筒体受热不均,尤其是轮带处筒体径向窑皮不均,所造成的温差过大而出现的筒体伸缩不均,而导致轮带与托轮不均匀接触所产生轴瓦发热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人们有不少习惯以处理湿法和半干法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的经验
去对待。
如简单的用冷水浇淋托轮轴和瓦,或采用水油混合润滑的方法,以达到降温冷却不伤轴瓦的目的;或用调整托轮的方法来减轻轴瓦发热托轮的受力状况。
这些方法可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但它却会带来很多的不利方面,从回转窑长期安全运行方面出发应该是不可取的。
新型干法窑与湿法和半干法窑在运行中虽然传动方式一样,但托轮所受均载荷不一样,新型干法窑托轮所承受的物料负荷、热负荷、自重负荷、窑体斜度和转速远比湿法和半干法窑要大的多,若不加分析地全部沿用湿法和半干法窑的处理方法来处理托轮轴瓦发热现象会带来很多事故隐患。
新型干法窑的窑直径和热负荷大,筒体刚度比湿法窑要低;斜度大,窑体的下滑力和上推力也要大,故对托轮的轴向力也随之增大;转速高,则物料流动快,其离心力也会随之加大等等诸方面都与湿法窑有明显的差异。
最关键的不同还是窑体的沿轴线上下行走的动力来源与湿法窑不一样,湿法和半干法窑依靠调整托轮轴线与窑中心线夹角,即采用较大的托轮轴线斜角度所产生的托轮与轮带表面磨擦力来实现,其作用力最后仍在轴瓦的端面和止推盘上。
新型干法窑窑体沿轴线上下行走的动力来源是由液压挡轮的外作用力来实现的。
托轮轴线与窑中心线在运行时保持平行,为托轮与轮带的均匀接触创造了条件,这是采用液压挡轮的优势所在。
若对新型干法窑也使用调整托轮的方法来处理轴瓦发热现象,虽可使发热轴瓦的托轮受力减轻,但调整后的托轮在它适应了新的位置后,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使其恢复原位,随着托轮调整次数的增多,即使做了详细的调整笔录也难以恢复其原位,因原位才是窑中心线呈直线的位置(一般当窑安装后的试运行阶段中心线已经调为直线)。
随着托轮调整数次增多,窑中心线的直线度必然会引起变化,如此反复,托轮受力的均匀性状态也必然会受到破坏。
托轮轴瓦径面和端面的发热现象增多也成必然。
在GDMY水泥厂的一条5000t/d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上,由于企业的工艺和设备管理人员对工艺操作管理与回转窑设备正常运行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在操作上常常由于窑皮不均匀,导致筒体径向伸缩不均,影响到轴瓦发热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中间挡轮带的筒体经常处于径向窑皮不均、高低温差过大的现象。
在轴瓦发热时,又多采用调整托轮的方法来处理,随着时间的延长,问题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日趋严重,托轮调整的最终位置能否是窑中心线原有直线度的状态无法断定,且伴有窑体自行上窜等不良现象。
表面观察窑体自行上窜是在经过频繁调整托轮后,托轮轴线和窑中心线已形成的夹角方向和大小混乱不一,产生了托轮轴瓦径向和轴向的推力所致。
通过窑上窜的速度可判定出推力的大小,这种分析判断如湿法窑的上下移动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新型干法窑的总负荷大于湿法窑,故靠托轮止推盘来承受这种推力是很危险的,它很容易增大止推盘的磨损使轴瓦发热。
因此对于新型干法窑来说属于不恰当的处理方法。
经过认真分析,并对该厂对窑中心线进行了重新检测,发现中档轮带处筒体的轴线与原中心线水平
方向绝对偏差为2.5~2.8MM,垂直方向绝对偏差为7.9MM,说明窑中心线的直线度处于严重不均直状态。
经过调整使中心线直线度回复到理想的状态后,上窜现象消失,轴瓦发热现象减少,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均有好转。
以上情况的产生除了中间档筒体温度过高而引起的窑中心线升高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窑皮不均引起的轴瓦发热而过多调整托轮产生的失控状况所致。
对于轴瓦发热采用冷水浇淋轴和瓦的方式来处理,也是湿法窑生产过程中常用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它虽然冷却了轴和瓦,使瓦和轴之间的油隙暂时保留不至于抱轴伤瓦,但窑在无油或无足够油的状态下运行,油膜肯定会破坏和消失,窑的继续运转将导致新的、甚至更严重的磨损产生。
很多轴瓦在浇淋水后继续发热烧瓦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种方法对于新型干法回转窑的长期安全运行来说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现象的产生除了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保养因素外,工艺操作管理水平应显得至关重要,很多方面的轴瓦发热现象都来自于窑皮的不均匀所产生。
尤其是轮带处筒体的180°径向不均匀状况更具有危害性,操作者保护和关注窑皮状况重要性的观念应提高到与熟料产量和质量同等的高度。
同时当窑皮不均匀而出现的托轮与轮带接触明显不均匀引起的轴瓦发热现象,切不可轻易调动托轮位置,应在设法阻止轴瓦油温升高的同时,找出窑皮的不均匀而导致托轮受偏载方位等原因,以尽快调整工艺操作方案,让工艺操作方案服从予设备运行的规范和要求,使窑中心线直线度恢复到良好状态,轴瓦发热现象便会自然消失。
这种处理方法在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产生和推广的同时,在国内外同行业生产企业中已分别受到重视和推行,并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
―――――2008-7-24 写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