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航空摄影技术要求及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8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50167-92第1章总则第2章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 平面控制测量2.3 高程控制测量第3章航空摄影测量3.1 一般规定3.2 地面标志的布设与航空摄影的要求3.3 像控点的布设与施测第4章地面摄影测量4.1 一般规定4.2 摄影站及像控点的布设4.3 地面摄影及摄影处理4.4 调绘4.5 测图第5章数字地面模型5.1 一般规定5.2 数据获取5.3 数据编辑5.4 数据处理第6章非地形摄影测量6.1 一般规定6.2 物方控制6.3 摄影机检校及其物镜前节点坐标的计算6.4 数据获取6.5 数据处理6.6 特殊摄影测量第7章工程遥感7.1 一般规定7.2 航空遥感飞行与地物波谱测量7.3 工程遥感的图像处理7.4 遥感图像的解译7.5 遥感制图、工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附录一地面标志的形状和尺寸附录二航线网布点航线段端点间的基线数附录三控制片的整饰格式附录四像片调绘附录五数字地面模型数据点格网管理模式附录六非地形摄影测量人工标志的形状附录七非地形摄影测量的精度估算附录八数据处理的解法附录九样品发射率野外简易测定方法附录十陆地卫星各传感器的波段性能简表附录十一本规范用词说明工程摄影测量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摄影测量资料,保证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以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能源等各类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通用性摄影测量。
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1∶5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航空和地面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非地形摄影测量和工程遥感。
第1.0.3条工程摄影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工程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纲要;作业中应加强工序质量检查;作业后应进行检查验收,编写技术报告或说明书。
第一章和第二章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物体进行摄影,量测和解译所获得的影像,获取被摄物体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分类:按用途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按处理手段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按摄影机所处的位置分为地面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航天摄影测量发展: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光圈号越小,光圈就越大,能通过的光线就越多,聚焦在感光物上的亮度就越高(越亮),反之,使用的光圈号数越大,影像亮度就越小。
航空摄影的基本要求:一、摄影比例尺: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设计中的像片比例尺。
像片比例尺是由摄影机的主距和摄影的高度来计算的。
摄影比例尺的确定取决于成图比例尺、摄影测量成图方法和成图精度,另外考虑经济性和摄影资料的可使用性。
摄影比例尺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比例尺,一般都应选择小的。
二、像片重叠度:航向重叠:沿航线飞行方向两相邻像片上的影像重叠。
(60%~65%)旁向重叠:两相邻行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15%~30%)三度重叠:一般情况下在航线方向三张相邻像片必须要有公共重叠影像,称为三度重叠。
三、航带弯曲度:不超过3%四、像片旋偏角:相邻两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偏角。
一般要求像片旋偏角小于6°,个别最大不应大于8°,而且不能有连续三张超过6°的情况。
航摄像片的误差:1、底片变形2、航设计物镜畸变差3、大气折光差4、地球曲率影响三原色:红、绿、蓝(三种等量相加=白)互补色:黄和蓝、红和青、绿和品红色的形成:1、加色法:将三原色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光学混合,得到其他颜色2、减色法:从白色中减去主色而获得补色第三章单张航摄像片解析中心投影:投射线会聚于一点的投影。
投射线的会聚点S称为投影中心。
中心投影的构像过程也称透视变换。
中心投影的三种方式:航摄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而地形图则是地面的正摄投影。
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被动遥感。
()A:传感器上接收的图像由计算机生成,而非人为主动产生B:传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和记录目标地物所反射的太阳辐射电磁波以及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C:仅在有太阳光照射的物体表面记录目标地物的信息D:传感器通过设置人工辐射源,然后向目标地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信息,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地面目标物反射电磁信息答案:B2.()是一种无需接触地面就能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D:大数据技术答案:C3.遥感技术利用被测物体发出,反射或衍射的()的特性A:电波B:声波C:电磁波D:风浪答案:C4.遥感是通过传感器记录目标物体的下列哪些信息?()A:光谱辐射信息B:空间几何形状C:地物组成成分D:物体的质量答案:AB5.以下关于遥感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记录目标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信息B:不与目标地物直接接触C:是一门揭示目标地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D:遥感简称RS答案:A6.遥感的信号源包括人工辐射、反射太阳辐射、地表物体发射电磁波三种形式。
()A:对B:错答案:A7.对长江流域进行遥感监测,比较适合的遥感平台是()A:高架车B:无人机C:C919大飞机D:卫星答案:D8.近地面遥感平台主要用于遥感实验,进行遥感机理研究或者是对地物目标进行精细研究。
()A:错B:对答案:B9.卫星遥感平台高度很高,大气的气流不会影响遥感平台的稳定性,但是大气会对遥感图像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A:对B:错答案:A10.无人机遥感平台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以在低空作业,获取高分辨率图像,但是受到大气气流的影响,它的平台稳定性较差。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对地观测中最常用的大气窗口从紫外线到微波不等,下列适宜在夜间成像的电磁波波段包括()。
A:紫外波段B:近红外波段C:微波波段D:远红外波段答案:CD2.大气中的气体和其他微粒(尘埃、雾霾和小水滴等)会对电磁辐射的传输产生影响,主要包括()。
摄影测量学第三版课后题摄影测量学是现代测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
本文将结合《摄影测量学第三版》的课后题,探讨摄影测量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摄影测量学概述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光学、几何、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利用光学相机,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取地物影像,进而计算出地物的三维坐标。
第二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指的是相机内部的参数,例如焦距、主点位置等。
而外方位元素是指摄影测量时相机位置和姿态的参数,通常包括相机的位置坐标、姿态角等。
第三章: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物在影像中的像点位置与地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摄影测量的过程包括影像的获取、像点的测量、像片的定向和坐标的计算等步骤。
第四章: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是衡量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指标。
影响摄影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像片质量、测量仪器精度、地物形状和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摄影测量的精度。
第五章: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相机从飞机上获取影像,并进行测量和计算的一种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地理测绘、城市规划等。
第六章:空间摄影测量空间摄影测量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摄影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测量的领域,例如建筑测量和环境监测等。
结语:摄影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测量学科,它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地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课后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摄影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测绘航空摄影作业指导书
1. 航空摄影基础知识,介绍航空摄影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发展历史,包括摄影机、摄影机支架、航空摄影测量仪器等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摄影测量学原理,详细介绍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立体像对的建立和使用等内容,以及摄影测量学在测绘航空摄影中的应用。
3. 航空摄影作业流程,包括航空摄影作业前的准备工作、飞行计划编制、飞行器材的选择和配置、飞行员和摄影测量人员的配备等内容。
4. 航空摄影作业安全规范,介绍航空摄影作业中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包括飞行安全、设备操作安全、数据处理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5. 航空摄影数据处理,介绍航空摄影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航空摄影图像的获取、整理、处理和制图等技术。
6. 航空摄影作业质量控制,介绍航空摄影作业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括航空摄影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等内容。
7. 实例分析和案例展示,通过实际的航空摄影作业案例,分析和展示不同情况下的作业流程、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以及作业效果和成果展示。
总的来说,测绘航空摄影作业指导书是一本系统、全面、权威的专业书籍,旨在为从事或学习测绘航空摄影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以确保航空摄影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第三章1、摄影测量对航摄资料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影像的色调要求影像清晰,色调一致,反差适中,像片上不应有妨碍测图的阴影。
2)像片重叠同一航线上要求两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重叠,称航向重叠。
航向重叠:60% ~ 65% ,最小不应小于53%;相邻航线间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旁向重叠。
旁向重叠:30% ~40% 最小不得小于15%3)像片倾角在摄影瞬间摄影机轴发生了倾斜,摄影机轴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称为相片倾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
4)航线弯曲受技术和自然条件限制,飞机往往不能按预定航线飞行而产生弯曲,造成漏摄或旁向重叠过小从而影像内业成图。
一般要求航摄最大偏距与全航线长之比不大于3%。
5)像片旋角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像片旋角,一般要求像片旋角不超过6°,最大不超过8°。
2、什么是像片重叠?为什么要求相邻像片之间及航线之间的像片要有一定的重叠?答:两张相邻的像片之间重叠的部分叫像片重叠为了满足测图的需要,在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相邻航线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3、什么是中心投影?什么是正射投影?答:若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称为正射投影若投影光线汇聚于一点,称为中心投影4、画图说明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P为倾斜的像片,即投影面,E为水平的地面,也称为基准面,S为摄影中心,E面与P面的交线TT又称为透视轴,透视轴上的点称为二重点。
5、摄影测量常用那些坐标系?各坐标系又是如何定义的?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是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右手平面坐标系。
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为坐标原点,x、y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x、y轴平行,z轴与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指教坐标系S-xyz。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坐标可以直接从像片上量取获得,而各个像片的像空间坐标是不统一的,给计算带来了困难,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于是有了像空间辅助在坐标系。
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第一章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飞行器技术逐渐走向了自主化、智能化、自适应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应运而生。
无人机是一种可以在无人驾驶或远程驾驶的情况下进行飞行任务的飞行器。
在近年来,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军事监视、搜索、气象监测和航空摄影等领域。
其中,无人机航拍技术在航空摄影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二章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地质勘探是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质勘探的目的是通过对地壳和岩石的构成、结构、地貌、地球物理参数、化学性质、伴生矿物、地下介质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掌握矿床、油气藏等的分布、分布规律及空间分布形态,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矿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章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在地质勘探中,通过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高精度的地貌信息,实现对地面各项参数的精确测量和高分辨率成像。
这些数据无论是在地质勘探的前期调研中,还是在具体实施调查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地质勘探中拥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3.1 三维建模方面无人机航拍技术无需人工操作,可以快速地获取高精度的地表数据,包括地貌、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矿床分布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前的定位、成本评估和风险预测等方面。
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对现场进行仿真模拟,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可对研究区域进行高精度数字化。
3.2 高分辨率影像采集无人机航拍通过高分辨率影像采集提供精确无误的数据来辅助地质勘探工作,如细粒度的制图数据、高效率的结构描述和真实的地物分析等。
该技术具有优秀的分辨率和提高效率的特点,快速获取大面积地表影像信息,尤其是在复杂地理环境下,可以实现高质量、高分辨率地表影像采集,为后续开荒和矿物勘探提供可靠数据。
第四章无人机在地质勘探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效益: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地质勘探工作效率,大量降低调查成本,而且数据精确无误。
第三章航空摄影技术要求及依据3.1 航空摄影基本技术要求
3.1.1 航空摄影机检定
航摄仪的检定方法:
(一)实验室检定法
测角法
多筒准直管法
(二)野外检定法
试验场检定法
恒星检定法
3.1.2 航线设计(航空摄影在有附加条件下的航线设计)
3.1.3 摄影季节
考虑到所在地区是陡峭的山区,选择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季节摄影。
3.1.4 摄影时间
应在当地正午前后一小时内摄影,条件允许可实施云下摄影。
3.1.5 飞行质量
3.1.6 影像质量
3.1.7 补摄与重摄
3.2 相关标准及依据
1) GB/T6962-200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范》
2) MH/T1004-1996《彩色红外航空摄影影像质量控制》
3) 《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成果资料的格式和注记》
4) MH/T1005-1996《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
5) MH/T1006-1996《航空摄影仪检测规范》
6) GB/T19294-2003《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7) GB7930-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8) GB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9) 《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
10) 《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试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