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有悲秋传统
毛泽东写秋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1929.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远眺 远景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五、赏析意象
“意象” 简释 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 形成意 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品味语言
数量之多:万、层、百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碧、透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 船只争流 鹰鱼争乐
词的文体常识
篇名解释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 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长沙》意为:一首用“沁 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长沙的词。
预习检测
给下列彩色字注音:
qì n 沁园春( ) 峥嵘( zhēng róng ) 挥斥方遒( qiú ) gě ) 百舸( o kuò 寥廓( liá ) 浪遏飞舟( è)
毛泽东: (独立寒秋)独立寒秋,湘江 北去,橘子洲头。 胸怀博大的革命伟人 柳宗元: (独钓寒江)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决不妥协的封建士大夫 《诗经》:“诗言志。”诗品如人品。 诗人品格、胸襟、气度决定诗歌境界!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1、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2、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为什么? 3、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 提出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