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23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心衰药物治疗建议高血压心衰药物治疗建议在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血压心衰药物治疗的建议。
一、治疗目标高血压心衰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体力活动能力、延长生命,尽可能避免并发症。
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荷、维护心脏功能,同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二、药物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高血压心衰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因此使用药物应该是个体化的。
2、组合治疗:多种药物的组合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组合治疗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尽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3、逐步增量:在治疗高血压心衰的过程中,药物的剂量应该逐步增加,直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三、主要药物及应用针对高血压心衰相关病理改变的药物多种多样,根据作用机制和临床实践,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类: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安格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和ARB可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
ARB同样具有降低血压和心脏负荷的作用,并可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推荐使用的ACEI/ARB包括依普利酮、贝那普利、氯硝唑等。
2、β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心脏对压力的反应,减轻心脏负荷。
β受体拮抗剂也可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推荐使用的β受体拮抗剂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利尿剂:利尿剂通过促进尿量增加和钠的排出,减轻血容量,降低心脏负荷。
临床上主要使用的利尿剂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4、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是一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物质,醛固酮拮抗剂可减轻心脏负荷和心力衰竭症状。
推荐使用的醛固酮拮抗剂包括螺内酯、依普利酮等。
观察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方法:样本取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时段内本院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非洛地平缓释片)、研究组(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单组例数40,对比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5.00%)明显较对比组(80.00%)更高(P<0.05);监测心率、血压水平,治疗前,两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统计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7.50%)较对比组(5.00%)无差异(P>0.05)。
结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有效率较高,改善心率、血压水平更为理想,且联合用药并不会较大程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治疗效果引言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类型,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
当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难度、疾病危害将会大大增加,若治疗不佳,不仅会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
目前,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虽然暂无法实现治愈效果,但是,经积极、规范治疗,可明显减轻和消除疾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维持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因此,探寻高效、安全用药方案意义重大[3]。
本次研究样本取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时段内本院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评估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样本取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时段内本院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非洛地平缓释片)、研究组(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单组例数40。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两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而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即高血压合并心衰,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和挑战。
因此,在治疗这一复杂临床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针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 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特别适用于液体潴留引起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利尿剂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出来减少体内钠水潴留,从而降低循环容量和减轻心脏负担。
可选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襻替吡酮类利尿剂(如速尿)。
因为长期使用噻嗪和襻替吡酮类利尿剂可能引起低钾血症,所以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监测血钾水平。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和ARB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它们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并具有保护心脏和肾脏功能的作用。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来说,使用ACEI和ARB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死亡率,并且减轻左心室肥厚程度。
然而,在使用ACEI和ARB时要特别注意,在开始治疗后的早期会有一定程度的低血压反应,因此需要逐渐加量使用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进入细胞来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而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来说,钙通道阻滞剂还能减轻心脏的负担和收缩顺应性,并改善心功能。
可选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地尔硫{}、维拉帕米等。
二、针对心衰的药物治疗1. 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是常用于治疗心衰的药物,它们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肌收缩力。
在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断剂能够显著改善左室功能和纠正窦性心动过速。
一般首选选择具有ISA(内因神经稳定剂)特性的β受体阻断剂(如比索洛尔),以避免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和严重的窦房传导阻滞。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为非高血压人群的2-3倍,39%的男性心力
衰竭患者、59%的女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高血压。
Framingham研究证明,91%的新发心力衰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高血压到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
由长期复杂的神经体液和物理结构改变机制所介导,涉及高血压与心
肌梗死的相互影响,以及左心室肥厚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n、内皮素、醛固酮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因素促使心力衰
竭发生发展。
传统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利尿药、强心药物以及
血管舒张药。
这些药物能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前负荷,减少水钠潴留,缓解容量超负荷所致的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是缓解急性心力衰竭
患者症状所必需的治疗措施。
但对于血压升高所致心力衰竭患者不宜
使用强心药,因有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反而加重心力衰竭,关
键是降压治疗,必要时加用利尿药。
因此,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较轻者用ACEI和体阻滞药;症状较重
的将ACEI(或ARB)、体阻滞药剂量增加,必要时加用醛固酮体拮抗药和
襻利尿药。
如上述降压药物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时,可酌情考虑使
用长效CCB,如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联合治疗优化方案ACEI/ARB联合CCBACEI在临床上应用相称广泛,是唯一具有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脑卒中复发6项强适应症旳抗高血压药物。
CCB类药物是目前认为旳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脑卒中很好旳抗高血压药物,也是目前报道最多对内皮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旳药物,且其不影响体内旳糖、脂代谢,尤其合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多种高血压指南推荐治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旳首选用药。
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收到很好效果。
例如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可发挥各自药物优势,增长降压效果,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代谢异常,无论在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和对糖脂代谢旳影响方面均优于阿替洛尔合用噻嗪类利尿剂,而这种良好效果,并不能单用血压控制来解释,因此推测,联合用药在控制血压旳基础上也许更多地发挥了药物自身对靶器官旳保护作用。
ACEI联合CCB用药旳合理之处在于:①ACEI可对抗强大旳血管扩张药钙拮抗剂引起旳负性调整作用,比起单一用药,两者联合应用对减少高血压伴初期肾损害患者旳尿蛋白有更好旳效果;②在我国,高血压最常见旳并发症是脑卒中,CCB联合ACEI防治脑卒中更具优势;③两者联用对延迟、逆转、动脉硬化,改善内皮功能,改善血管顺应性有更好作用,可用于不一样年龄、不一样阶段旳高血压患者,且禁忌症少,不良反应小,长期应用不影响血糖、血脂、心率等。
因此,ACEI联合CCB也许成为最“广谱”旳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
近年来,ARB旳地位明显上升,而不再是当患者对ACEI不耐受时旳替代用药。
JNC7(美国高血压指南)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均推荐ARB与CCB联合应用。
2. ACEI或ARB联合利尿剂ACEI联合利尿剂是防治心力衰竭最理想旳组合。
噻嗪类利尿药与ACEI有互相拮抗作用,重要表目前利尿剂激活了RAAS系统而ACEI克制RAAS系统,ACEI轻度保钾可防止噻嗪类利尿药排钾引起旳低钾血症。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概述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二者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这种同时存在的情况被称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治疗此类患者时需要考虑到两个疾病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1. 高血压: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由于长期不可调节性高动态动脉硬化引起进行性丧失动脉弹性、管壁增厚及反应性紊乱为主要表现。
2.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减退导致无法满足机体对氧输送和代谢需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单纯高血压药物治疗1. 降压药物分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2. 逐步降压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逐渐增加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理想的血压目标。
三、心力衰竭药物治疗1. 补充液体:通过给予盐水、白蛋白等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2. 类洛伐他汀(statin):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减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3. 利尿剂:促进排尿从而消除水肿和减轻心脏负担。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高效Angiotensin 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抑制或抵消肾素-盐类激素系统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危害作用。
四、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选择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高效Angiotensin II受体拮抗剂(ARB):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2.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减少循环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3. 钙通道阻滞剂(CCB):可以降低血管的阻力和收缩压,从而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
4.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来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五、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 不同患者需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调整用药剂量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干扰或产生不良反应,医生需要细致地评估并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乌拉地尔是一种利尿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本文通过对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0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组150例患者予乌拉地尔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
予常规治疗。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尿量、血浆丙氨酸肽水平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乌拉地尔可
通过增加尿量,减轻体内液体负荷,改善心功能,从而显著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
乌
拉地尔对病程中的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不良反应较少。
乌拉地尔可作为高血压合并急
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药物之一。
本研究仅仅是一项单中心的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时间较短。
为了更全面地评
估乌拉地尔治疗该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
还要进一步研究乌拉地尔的治疗机制,探索其对心力衰竭的具体影响途径,以及与其他药
物的联合应用等。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我们
迫切需要更多关于该药物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治疗机制、疗效以及临床应用的最
佳方案。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共选取1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患者(55例)在入院后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纳入对照组,患者(55例)在入院后添加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于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SV是(52.74±4.13)ml、LVEF是(48.53±3.57)%,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美托洛尔;非洛地平缓释片;高血压目前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应足够重视有短暂性脑缺血发病症状的病人,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该病属于心脑血管类疾病[1]。
心力衰竭表示急性加重或发作的左心功能异常引发的心脏负荷加重、收缩力降低,而导致急性肺循环压力升高、循环阻力增加、心排血量骤降,引发心源性休克、肺水肿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2]。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常用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且药物种类较多,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单一用药效果差于联合用药。
本文将以近年来(2019年1月-2021年6月)11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月-2021年6月,分为对照组55例与实验组55例。
对照组,男女比为27:28,年龄区间为62-78岁,年龄均值为(69.34 5.12)岁.实验组患者共55例,男女比为21:29,年龄区间为61-79岁,年龄均值为(69.67 6.25)岁。
缬沙坦联用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缬沙坦联用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91例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联用普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组(对照组),疗程均为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左室舒张功能、心脏结构、血压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力衰竭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和6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P<0. 05)。
结论:缬沙坦联用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是安全的。
标签:缬沙坦;普伐他汀;高血压;舒张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是导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类患者左心室EF值正常或者接近正常[1-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均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室舒张功能,逆转心脏重构,并控制血压。
本文观察和探讨联合应用缬沙坦与普伐他汀治疗DHF这一阶段,对控制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参照201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有关资料[3]来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收缩压> 140 mm Hg和(或)舒张压> 90 mm Hg(1 mm Hg=0. 133 kPa);2有心衰临床症状和体征;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4. 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例如:Tie指数升高,左心房扩大,左房压升高,左室舒张末压增高等。
排除标准:1.其他继发原因导致的高血压病2.合并其他疾病患者2.对缬沙坦、普伐他汀过敏或其他原因必需停药的患者;符合上述条件的入选患者91例,男50例,女41例。
2024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后的结局是心力衰竭(心衰,HF1高血压是HF的常见病因,血压升高后心脏负荷随之增加,进一步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室重构,最后引发HF o治疗HF首先应控制血压,同时控制心衰症状,因此常需联合用药。
美托洛尔是β1受体阻滞剂,临床上常用于改善心脏、血管功能,可有效减弱房室传导、降低循环收缩张力,从而改善血压、增强心功能口],对高血压伴HF患者具有双重作用。
本文仅对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HF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01美托洛尔+贝那普利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能通过改善外周血循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间接改善心功能,但预防心室重塑、保护心肌细胞的效果有限[2],心脏保护作用不如联合美托洛尔明显。
而美托洛尔通过多条途径保护心肌细胞、预防心脏结构进一步病变。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3-4],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HF1能改善机体生化指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压,且安全有效。
另一组研究表明,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心肌损伤指标和血压,效果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治疗[5]。
用药方法:患者在常规药物(强心剂、利尿剂等)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贝那普利片IOmg,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100~150mg∕d,分2次服。
治疗9周。
高血压合并CHF用药方法:盐酸贝那普利片用法同上;酒石酸美托洛尔起初6.25mg∕次,2~3次/d,此后视患者情况每周逐次增加6.25mg,最大日剂量≤150mg0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02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睡嗪厄贝沙坦氢氯曝嗪是一种复合剂,氢氯曝嗪具有降压、利尿、排水的作用,另外它还能增加患者钠的排泄率,但是单纯应用氢氯暖嗪会激活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
左西孟坦联合诺欣妥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合并顽固心衰疗效2康美医院内科广东揭阳 515300【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脏病(HHD)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RHF)患者应用左西孟旦联合诺欣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HHD合并R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接受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接受左西孟旦联合诺欣妥®治疗,对两组心脏结构以及心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NT-proBNP、hs-CRP、LVEDD、LVEDD、HR、CO及LVEF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及8周后NT-proBNP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8周后LVEDD、LVEDD和HR水平低于对照组,CO和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完成8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左西孟旦联合诺欣妥®可改善HHD合并RHF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提高疗效,改善其预后,降低患者再住院与死亡等风险。
【关键词】左西孟坦;诺欣妥;高血压心脏病;顽固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以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心排血量下降、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见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顽固性心力衰竭(RHF)属CHF中病情严重的类型之一,患者虽经药物优化治疗,但临床症状仍无改善,预后较差[2]。
目前,在RHF的治疗中,仍以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案,而米力农为临床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其具有着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虽然可改善RHF的临床症状,但却存在着诱发心律失常、增加患者死亡率的风险[3]。
左西孟坦属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其通过增强肌钙蛋白的钙敏感性,从而增强心肌心肌收缩力,达到缓解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的作用[4]。
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黄金三角” ,服用注意 5点 ,安全有效芶天君都江堰市灌口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1830心衰是指心力衰竭,通常情况下,患病原理主要是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后,其中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排除心脏外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以及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种心脏类疾病。
高血压是患者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
因此观察大部分心衰患者,都伴有高血压疾病。
因此在为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中,控制患者的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黄金三角”,同时说明服药时需要注意的5点。
高血压患者在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下,会促进自身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同时还会使得心肌发生损伤的现象,而后会引起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最终导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激活,使得患者产生心肌重构的现象,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由于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降压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发作的概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大部分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因此可以为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例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以及培哚普利等,还可以使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例如厄贝沙坦以及氯沙坦等药物。
此外还可以利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以及交感神经系统阻滞剂进行治疗,例如美托洛尔以及比索洛尔等。
其中将2种或者是3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以后,相比于单独使用某一种药物来说,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黄金三角”是指将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在一起用药,也就是将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是沙坦类降压药、洛尔类降压药以及螺内酯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但是在进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点,让用药能够更加安全。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刘波;曹东来;王娟;焦琦;韩冷【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4(8)9【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其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1例高血压合并CHF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缬沙坦胶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治疗)和研究组(41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因子,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更佳;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治疗前比均缩小,且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均变薄,且研究组薄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合并CHF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更有助于缓解心肌损伤,降低血压水平,改善心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总页数】3页(P41-43)【作者】刘波;曹东来;王娟;焦琦;韩冷【作者单位】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2.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4.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缬沙坦胶囊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效果比较5.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如何管理血压?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血压水平越高,心衰风险越大。
控制高血压对心衰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慢性心衰和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获益2011年发表于AmHeartJ的一项研究纳入13399名受试者,结果表明,收缩压和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呈复杂线性关系。
2015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613815名患者,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在每个心衰阶段,血压都是降得越低越好吗?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纳入1230例慢性心衰C阶段患者,按照血压水平分为四组,随访4年,观察患者死亡率;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合适的血压水平(128~145mmHg)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远期随访不同血压水平的死亡率未出现差异性,可能是较高的血压水平显示了相对较好的心功能。
二、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对于现有或曾经有心衰症状和体征的高血压患者,多数指南建议降压靶目标为<130/80mmHg。
一项研究显示,更低的血压控制水平会增加患者因心衰再入院、各种原因急诊再入院及死亡的发生率。
2016年发表于Lancet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强化降压(收缩压<120mmHg)并未降低心衰事件发生率。
而新近发表的SPRINT研究发现,强化降压与标准降压相比可有效降低心衰事件发生率。
这三项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提示: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可能不同,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推荐降压治疗和心衰治疗中包括共同的药物,这些药物成为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基础。
心衰和高血压治疗药物比较心衰的四个阶段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降压目标水平为<130/80mmHg;药物选择和应用:对伴临床心衰或LVEF降低患者,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螺内酯、依普利酮)及受体阻滞剂等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此类患者降压方案的主要药物;高血压伴心衰常需合并使用2~3种降压药物。
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的代谢需求,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心脏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简称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简称ARB)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药物。
本文将会介绍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一、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心力衰竭ARB被广泛应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
ARB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左心室舒张末压,从而改善心肌氧供和消耗平衡,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2.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心力衰竭ARB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
ARB能够减少心脏重塑,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肌功能,从而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3.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常常相互关联,高血压可以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
因此,对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力衰竭ARB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ARB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输出量,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二、心力衰竭ARB的使用方法心力衰竭ARB的使用方法需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 适当的剂量选择心力衰竭ARB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初始剂量通常较低,然后逐渐递增,直至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在调整剂量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肾功能和电解质的浓度变化。
2. 耐受训练心力衰竭ARB治疗期间,患者需要进行耐受训练,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
这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循环平衡至关重要。
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3. 定期复诊使用心力衰竭ARB的患者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XXXX医院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
一、抗高血压药选择
优先选择ACEI/ARB、β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推荐采取联合治疗,ACEI/ARB与β受体拮抗剂联用,或ACEI/ARB与β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用(黄金三角),可抑制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对心肌重构的不良影响,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能够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已成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案;如经上述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控制,需应用CCB时,可选用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二、用药注意事项
1)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2)监测血钾水平变化:患者进食不佳以及使用大剂量的袢利尿药(Ⅰ/C)时,应注意避免发生低钾血症;联合使用RAAS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时应注意防治高钾血症,尤其对肾功能受损患者。
三、治疗案例
【处方描述】
性别:男年龄:56岁
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
处方内容:
阿托伐他汀钙片 10mg q.d. p.o.
硝苯地平控释片 30mg q.d. p.o.
福辛普利钠片 10mg q.d. p.o.
美托洛尔片 25mg q.d. p.o.
【处方问题】遴选药品不适宜。
【机制分析】选用CCB中的硝苯地平不合理。
CCB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与地尔硫䓬均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应避免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
CCB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转归无明显的有益作用,但当使用利尿药联合ACEI/ARB和β受体拮抗剂和/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依然>130/80mmHg,则可考虑加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患者的心脏彩超显示高血压心脏病的表现,LVEF为32%,心力衰竭发作入院,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利尿药比其他药物可以更快改善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降低肺和周围水肿,但利尿药不可以单独用于C期心力衰竭,在利尿的基础上可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
【干预建议】停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给予呋塞米治疗,可先静脉和口服同时使用,待症状改善给予口服治疗;加用螺内酯,注意监测患者的血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