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1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
第二师27团中学周静
我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设计中,体现物理课程标准心得理念,“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考虑,应该用大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密度分析、巩固知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举了几个例子,有些遗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水的反常膨胀,但并不了解水反膨胀的规律,再通过表格数据了解到水在4℃时,密度最大;在4℃以下遵循“热缩冷胀”的规律,在4℃以上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唯一不做的就是应该各具一个例子,让学生加深对水密度的特殊性。
本节课教学设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我坚信学生是有潜能的,只有学生动起来,这个课堂才会真正活起来,才会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小组成员会自然而然的凑在一起讨论问题,这种效果不光体现在课堂上,在课下如果遇到问题时,学生们也慢慢的养成习惯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物理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多用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多采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接、直观的接近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学习主人。
不足之处,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在预定的时间内还有一道联系生活的课堂联系没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将课程安排的更加紧凑,时间的掌控上要更加合理,致力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经典习题(含答案)、计算题1、“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岀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岀水的质量是14.8g.(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
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
则(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t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次;(2)从理论上计算(设每套节水洁具平均每天使用100次,每月以30天计),该校因使用节水洁具每月可节水___________ t ;(3 )该校水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约 _________ t。
2)油站外竖立“每车限装100元”的标志牌,则每车一次所装的汽油质量为多少kg ?5、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g ;放入一金属块后,溢岀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500g;取岀金属块后,总质量变为300g。
求金属的密度。
6、有一个容器最多能装3kg的水,求:(1)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2)如果用这个容器来装密度是0.9 x 103kg/m3的植物油,最多可以装多少kg ?7、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质量8 . 9kg,横截面积为2X 10-5m!。
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规格、材料相同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lm,质量为0.178kg。
求:⑴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⑵此金属丝的密度p。
8、一个质量为0.20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 1.7 kg,则:(1) 这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2) 它最多能装多少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p =0.8 x 103kg / n i)9、物理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山洪洪水的含砂量(即每立方米中含砂质量的千克数),取了10dm的洪水,称得其质量为10.18kg,试计算此洪水的含砂量。
《密度与社会生活》知识清单一、密度的基本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密度=质量÷体积(ρ = m÷V)。
不同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使得密度成为区分和鉴别物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例如,铁的密度约为 79×10³千克/立方米,而铝的密度约为 27×10³千克/立方米。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密度,就可以大致判断物体是由铁还是铝制成的。
二、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对物质的密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会膨胀,而质量不变。
根据密度公式,体积增大,密度就会减小。
例如,对于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气体体积膨胀明显,密度会显著减小。
在日常生活中,夏天轮胎充气不能太足,就是因为气温升高,轮胎内气体密度变小,体积膨胀,如果充气太足容易导致爆胎。
对于液体和固体,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然存在。
比如水,在 4℃时密度最大。
当温度高于或低于 4℃时,水的密度都会减小。
这一特性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在寒冷的冬天,水面上的水结冰后密度变小,浮在水面上,从而保护了水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密度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的真伪和纯度。
比如,在珠宝行业,通过测量宝石的密度,可以判断宝石是否为真品。
在工业生产中,也可以通过测量原材料的密度来检验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另外,考古学家可以通过测量文物的密度,来判断其制作材料,从而为研究古代文化和工艺提供重要线索。
四、密度在选择材料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选择材料时常常需要考虑密度因素。
对于制造飞机的材料,需要密度小、强度高的材料,如铝合金,以减轻飞机的重量,提高飞行性能和燃油效率。
而在建筑领域,基石通常选择密度大的材料,如花岗岩,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保温杯时,内胆通常采用双层不锈钢,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可以减少热量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失,因为不锈钢的密度较大,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密度与社会生活》知识清单一、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就是:密度=质量÷体积,通常用字母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即ρ = m / V 。
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密度。
比如,铁的密度约为 79×10³千克/立方米,水的密度是10×10³千克/立方米,而空气的密度则较小,约为 129 千克/立方米。
二、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物体通常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会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会缩小。
但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体积变化会导致密度的变化。
例如,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密度变大。
2、风的形成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的密度不同。
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冷空气密度大,会下沉。
从而形成了空气的流动,这就是风。
3、水的反常膨胀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在 4℃时,它的密度最大。
当温度高于 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当温度低于 4℃时,水的体积反而膨胀,密度也减小。
这种反常膨胀现象使得在寒冷的冬天,湖底的水温度能够保持在 4℃左右,保护了水中的生物。
三、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鉴别物质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比如,要鉴别一块金属是不是纯金,可以测量其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然后与金的标准密度进行比较。
2、选择材料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具有合适密度的材料。
例如,制造飞机时,需要选择密度小、强度高的材料,以减轻飞机的重量,提高飞行性能;而在建筑中,基石通常选择密度大的材料,以增加稳定性。
3、农业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测定盐水的密度,可以判断盐水的浓度是否适合选种。
4、商业中的应用在商业中,例如鉴别珠宝、检测牛奶的纯度等,都需要用到密度的知识。
5、医疗中的应用在医疗领域,利用密度的差异,可以进行血液分层,进行成分分析和疾病诊断。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水的反常膨胀创新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密度计、天平、容量瓶、水和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话题,如:“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不同的会有什么区别?”、“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知识讲解(15分钟)1.密度的概念:告诉学生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带入公式计算密度。
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测量常见物品的密度。
–将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准备好,并称量它们的质量。
–分别使用密度计和容量瓶测量这些物体的体积。
–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并让学生记录结果。
2.实验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准备一个容量瓶,将其装满水并封紧。
–将容量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一段时间。
–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并与正常情况下的水体积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析水的反常膨胀原因,并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可能具有较大的密度?2.密度与浮力有什么关系?3.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该如何进行?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强调学生需牢记本节课所学的关键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密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同时,学生们还培养了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以下作业:1.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完成课后习题;2.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应用了密度概念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初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1. 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 )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 )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答案】B【解析】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
本题中研究的是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的关系,在实验中,由于容器有自身有质量,当液体体积为零时,容器质量不为零。
在坐标图上体现出当横坐标为零时,纵坐标不为零。
同种液体,体积越大,其质量也越大,所以总质量是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的,故选B 。
【考点】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2. 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因为容器的的底面积相等,所以,又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因为容器内液体的深度相等,由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本题答案选B.【考点】液体的压强;密度公式的应用.3.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 3,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A .能装1kg 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 的酒精 B .能装下0.8kg 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2kg 纯净水 C .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5∶4 D .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2∶5【答案】C【解析】因为瓶子的容积不变,并且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m=ρv 可得,即m 水=ρ水v=1kg ;m 酒精=ρ酒精v=0.8×ρ水v=0.8kg ,因此装下1kg 水的瓶子最多装下0.8kg 的酒精,或装下0.8kg 的瓶子最多装下1kg 的水,故A 、B 选项错误;体积相同时,质量和密度成正比,故m 水:m 酒精=ρ水:ρ酒精=1g/cm 3:0.8g/cm 3=5:4;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v 水:v 酒精=ρ酒精:ρ水=0.8g/cm 3:1g/cm 3=4:5;故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 质量和密度4. 小华听说冬天最冷的时候放在室外的水缸会破裂,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华决心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她找到一个容积为0.54m3的水缸并盛满了水,在密度表上查出冰的密度是0.9×103㎏/m3,小华首先算出了水全部结成冰的体积是________m3.接着通过观察又发现水缸里的水总是首先从________(选填“水面”或“水底”)开始凝固,她终于明白了冬天水缸会破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