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客流特性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21.50 KB
- 文档页数:35
客流分析报告篇一:客流调查分析东圃站B3、B7线客流调查二巴二分公司邱模12月12-18日,我单位组织人员对东圃站B3、B7线进行了为期一周(工作日)的驻点客流调查,现将部分调查情况(周四至下周二)报告如下:一、调查安排为保障本次调查的真实有效性,我单位对本次调查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一是由部门专人带队,安排了比较固定的、充足的调查人员,采取了一人盯一卡位、守候式调查的模式,提高调查数据的真实率;二是制定了本次调查专用的客流调查表格,对调查及取数口径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实现标准化度量,提高调查结果核对的准确率,具体安排如表1、表2示。
表1:调查人员安排表:表二2:东圃站专项客流调查表二、调查方法及统计口径(一)调查方式:驻点客流调查。
(二)统计口径:1、统计时段范围:7:01-8:30时,首班按发班时间统计,尾班统计按入位时间统计。
2、所有统计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座位数取实际,核载人数均按95人(12米大巴车型)计。
3、入位时间:以车辆开门上客时间为准;发班时间:以车门关闭停止上客为准;留站人数:以车辆停止上客后的现场即时客流人数为准;现场车辆台数:为留站车辆数,即车辆发车后的即时剩余车数。
4、数据计算公式:满载率=上车人数÷核载人数×100%;平均发班间隔=每班车发班间隔合计÷发班班次;平均上客时长=每班车上客时间合计÷发班班次;平均现场车辆台数=每班次后留站车辆数合计÷发班班次。
三、B3、B7线基本情况介绍B3线配车67台,其中12米车42台,11.2米车25台,在7:01-8:30时段分为快线和慢线(短线)共计2个发班卡位;B7线配车48台,均为12米车型,分为B7快线和B7慢线。
根据现场客流调查显示,因都为大巴车型,本次调查线路每班车上客情况与车长关联不大,为合理比较总站发班客流核载情况,核载人数均按95人(12米大巴车型)计。
四、具体客流调查情况(一)B3线驻点客流调查情况1、B3慢线(短线)调查分析(1)基本发班情况:B3慢线(短线)日均发班12.75班,日均运载乘客981.25人次,平均发班间隔7分40秒,平均上客时间4分27秒,平均每班次载运76.96人次,满载率81.01%,现场平均留站车数为2.72台,具体见表3。
客流及调查方法一、客流的特征与分类(一)客流客流是指人们出行需要乘坐公共交通车辆以实现其位置移动进而达到出行目的乘客群。
也可以解释为:客流是在公共交通线路某一方向上,某一断面上在一定时间用某种交通工具来实现位置移动乘客的总称。
(二)客流量客流量是从总的方面反映城市居民需要乘坐公共交通车辆的数量程度。
它是由城市和郊区固定居住人口和外地住城市的临时人口,因生产、生活等需要出行乘车而构成的。
其中包含时间、地点、方向、距离、数量等因素。
流动的数量称“流量”,流动的方向称“流向”,流动的时间称为“流时“。
影响客流量大小的因素有:城市性质与面积、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就业人口、城市布局、出行距离以及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设、票价、服务质量等。
(三)客流的数量指标为了分析客流在公共交通线路上的具体分布,通常需要调查某一路段、站点或某一线路的乘客乘车情况,相关的数量指标如下:1.流向量在单位时间,向同一个方向乘车的乘客通过人数。
2.通过量在单位时间,通过某站的单方向的乘客人数。
3.集结量在单位时间,某站(段)需要乘坐公共交通车辆的的人数。
4.疏散量在单位时间,某站(段)下车的乘客人数。
5.待运量在单位时间,某站(段)未乘上公共交通车辆的滞留在站上的乘客人数。
6.交替量在单位时间,某站(段)上下车的乘客总人数。
7.客运量客运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公共交通企业实际运送的乘客人次。
一般的统计为年、季、旬、周、日的客运量二、客流调查方法客流调查是一件经常性的比较细致的工作。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调查方法。
经常使用的方法有随车客流调查、目测客流调查法(驻站客流调查法)、问询客流调查法,随着IC卡技术的推广,使用IC卡数据进行客流分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快捷有效的客流调查方法。
选择调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尽可能的以最少劳动和时间消耗,获取足够量的精确的调查资料。
第二,尽可能以最简便的方法,得到被调查者的配合,保证所需资料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客流、运输计划及运输能力分析客流分析及预测1.客流和客流预测客流是规划轨道交通网络、安排工程项目建设顺序、设计车站规模和确定车站设备容量的依据,也是轨道交通系统安排运力、编制运输计划、组织行车和分析运营效果的基础。
1、客流的概念1)客流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客流的概念既表明了乘客在空间上的位移及其数量,又强调了这种位移带有方向性和具有起止位置。
客流可以是预测客流,也可以是实际客流。
2)断面客流量断面客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
这里,单位时间可以是一昼夜、一小时或其它的时间单位。
显然,通过某一断面的客流量就是通过该断面所在区间的客流量。
断面客流可以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计算公式如下:p i+1=p i-p下+p上3)最大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个断面的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
最大断面客流量是指最大客流断面的客流量。
上下行方向的最大客流断面一般不在同一个断面。
最大断面客流量通常按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全日最大断面客流量计算。
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和全日最大客流断面一般也不在同一个断面。
4)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在以小时为单位计算断面客流量的情况下,分时断面客流量最大的小时称为高峰小时。
轨道交通线路的高峰小时一般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称为早高峰小时和晚高峰小时。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指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的客流量。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行车组织和车站设备容量确定的一项基础资料。
2.客流的产生1)城市交通的需求2)城市交通需求的特点(1)广泛性(2)派生性(3)时间性(4)空间性3)城市交通需求的影响因素3.客流预测1)客流预测的目的和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定量分析依据,它对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线网规模、布局、车组配置、运营组织以及经济评价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客流预测的内容(1)客流预测的内容根据实际运用经验,在轨道交通系统中,从系统功能要求出发,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前提下,按各设计年限以及对客流预测的成果可归纳为以下五类基本内容:①全线客流:全日客流量和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及比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要素分析1.客流特征分析客流是轨道交通系统安排运力、编制运输计划、组织行车和分析运营效果的基础,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轨道交通系统本身特征的反映。
1.1客流时间分布特征(1)客流时间动态性客流形态是受外界影响而经常变动的,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其变异程度具有某些规律性。
掌握客流动态的变化规律,是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组织运营计划的基础。
根据客流量在一昼夜不同时间内的分布情况,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分布型式:a.单向峰型:轨道交通的线路所处的交通走廊具有明显的潮汐特征,或车站周边地区用地功能性质单一时,车站客流分布集中,有早晚错开的一个上车高峰和一个下车高峰。
b.双向峰型:公共交通的基本客流主要是由工作性客流而构成,在一天的运营时间内出现早、晚两个客运高峰,这种类型客流动态在许多大城市都是很典型的。
c.全峰型:车站位于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时,客流分布无明显的低谷,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都很大。
d.突峰型:车站位于体育场、影剧院等大型公用设施附近,演出节目或体育比赛结束时,有一个持续时间较短的突变的上车高峰,一段时间后,其它部分车站可能有一个突变的下车高峰。
e.无峰型:当轨道交通本身的运能比较小或车站位于用地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地区时,客流无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都较小。
(2)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规律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夜间客流量稀少,黎明前后渐增,上班上学时间达到高峰,以后客流渐减,至下班或放学时间又出现第二个高峰,进入晚间客流又逐渐减少。
轨道交通线路单向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可按下式计算:d1为向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pi为单向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T为全日营业小时数; Pmax为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值大于1。
d1趋向于l表明分时客流比较均衡,d1越大表明分时客流分布越不均衡。
客流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城市中的客流分析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决策工具。
客流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出行习惯和行为,还能提供有关城市交通系统状况的重要参考,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指导。
二、数据搜集和处理为了进行客流分析,我们选取了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处商业街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了一周的客流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在不同时间段内进出商业街的行人数量、性别分布以及停留时间等信息。
经过数据清理和整理,得到了一份可供分析的数据集。
三、客流特征分析1. 时间分布:我们首先对客流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白天的客流量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人流量最为集中。
这可能与人们的工作、学校时间以及购物需求有关。
晚上6点至9点间,客流量逐渐减少,人们回家的时间较为集中。
周末的客流量则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人们有更多的休闲和购物时间。
2. 性别分布:通过对数据分析,我们还得出了关于客流的性别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客流量相差不大,但在某些时间段内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早晨和下午4点至晚上6点之间,女性的客流量相对较高,可能与工作时间和购物需求有关。
而在晚上9点之后,男性的客流量相对较高,猜测是因为他们更多地在社交、娱乐场所活动。
3. 停留时间:了解客流中人们的停留时间对商业街的运营和服务提供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商业街的停留时间多数集中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停留更长的时间,长达数小时。
这些数据为商家提供了关于人们购物行为和消费习惯的重要线索,对商业街的布局和服务设施的优化有着指导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的客流分析结果,我们对商业街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人流量管理:在高峰时段增加巡逻人员和交通管制力度,以保证交通畅通和客流安全。
2. 订制精准服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特征,商家可以制定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和服务策略,例如在女性客流较多的时段提供特定的商品或优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以为乘客提供服务为目的,运营计划方案的编制必须以乘客需求作为基础并进行合理的客流分析。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架作用,就需要尽可能多的诱导城市公共交通客流进入城市轨道交通。
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计划方案时,必须对整条线路乃至线网的客流进行系统而全面地分析,已达到实现运营效率的最高化以及运营方案的科学合理化的目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客流的基本概念客流一般指:轨道交通线路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单位时间)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根据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我们可以把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可分为三类:全日客流、全日分时客流和高峰小时客流;根据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客流来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可分为:断面客流、最大断面客流、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基本客流、车站客流量转移客流等。
2.1.1断面客流量断面客流量在指定时间(单位时间)内经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指定地点(断面)的客流量,这里所说的指定时间一般为一小时或全日。
通常情况下可以把断面客流量分为下行断面客流量和上行断面客流量,断面客流量的计算公式如公式(2-1)所示:上下P P P P i i +-=+1(2-1)客流量一般情况下在不同的线路、不同的断面以及不同的时间都是不相等的,式中:是指:第i+1个断面的客流量,单位:人是指:第i 个断面的客流量,单位:人是指:在车站下车人数,单位:人是指:在车站上车人数。
单位:人P P P P i+1i 下上通常断面客流量的大小与该断面所处的位置有关。
2.2.2最大断面客流量在规定的时间(单位时间)内,一般情况下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同区段的断面客流是不相等的,我们通常规定其中断面客流的最大值为最大断面客流量。
一般情况下轨道交通线路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量会处于不同断面。
2.2.3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一般而言,在计算断面客流量时如果采用小时为时间单位,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不相等的,我们选取断面客流量的最大值(峰值)作为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運輸軟體應用1•觀察及衡量交通特性的參數有三:流量(flow, q)、速率(speed, u)及密度(density, k)–流量:單位時間內通過道路某一點的車輛總數。
–速率:單位時間的行駛距離。
–密度:單位道路長度內的車輛數量(多以佔有率作為替代)。
•三者間之恆等式為:q = ku。
2•流量–在計算多種車輛時,則必須透過小客車當量換算為小客車單位,俾利評估與比較:•小客車當量(passenger car equivalent, PCE)–在現有道路幾何佈設、交通組成與管制設施之情況下,各車種在交通流潮中相對於小客車之影響比例。
•小客車當量數(passenger car unit, PCU)–將道路上各車種數量以小客車當量換算成相當於小客車之數量。
4•流量:可指任一時間內之車輛總數,但在道路規劃設計及服務水準評估時,大多採「日」及「小時」兩種時間單位。
1.以日為基礎–平均每日交通量(average daily traffic, ADT)–年平均每日交通量(annual average dailytraffic, AADT)5–第30高小時交通量(30HV):將某一地點全年中每小時的交通量依高低次序排列,其第30高小時的交通量。
–設計小時交通量(design hourly volume, DHV):於公路設計時,一般採用第30高小時交通量作為設計小時交通量。
7•流率(flow rate)大多以1小時作為衡量基礎–流率=尖峰小時交通量÷PHF15(或PHF5)•K因子(K factor):第30高小時交通量與年平均每日交通量(AADT)之比值,用以求得設計小時交通量。
市區街道K因子約為8%,郊區或鄉村道路約為12%。
•D因子(D factor):同一路段,雙向流量中較高流向之交通量佔雙向總流量之百分比。
82.行駛速率(running speed):兩點間之距離除以扣除延滯後之實際行駛時間稱為行駛速率,其分佈情形可評估道路幾何設計的良窳。
客流分析报告客流分析报告是对商场、超市、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合的客流量进行数据统计、收集、分析以及展示,以便管理者进行决策和规划。
从分析结果来看,可以进一步优化场所的设施、布局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创造更高的营业额。
下面分别从商场、火车站和机场的客流分析报告来进行阐述。
商场客流分析以某知名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该商场采用实时客流分析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商场将人流量调查、电子计数器和应用程序软件相结合,网上实时监测客流数据。
从客户的行走路线、到达位置、逗留时间和客流高峰时间进行分析,有效机制出售时间、商品陈列以及员工安排。
火车站客流分析国家铁路局与有关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开展了新一代铁路运输信息化项目,重点关心的是客流量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通过安装激光传感器、摄像头和WiFi测距技术等多项技术手段,对列车时刻和客流变化进行监测,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程序模型预测高峰时段、热门路线以及手续办理的拥堵情况。
通过这种手段,企业能够更容易地预测客流量,为平稳的运输计划和安排提供有效支撑。
机场客流分析纽约肯尼迪机场采用了客流分析技术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机场利用WiFi信号数据,来研究旅客在终端设备上浏览网页的行为以及到达和出发的时间。
该报告还能够分析哪些地方需要增加更多的人员、机器和家具以及在哪里安装更多的可分发的广告牌。
总的来说,客流分析报告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大大提高公共场所的效率,优化商业布局和提高服务水平。
如何搜集和分析客流数据、如何发现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同时,客流分析报告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商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客流分析报告的数据,调整促销活动的时间、地点、力度等,以便更好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提高销售额。
火车站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客流分析报告来优化安检流程,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和人员调动,提高旅客体验。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客流特征分析【摘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需求。
客流资料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
但是直接使用目前常规客流预测结果“高峰小时客流表”中各站的乘降量是不妥当的。
因为目前的常规客流预测是针对宏观决策的,不足以充分反映各类车站的具体微观客流特征。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类车站的客流组成、高峰时段的分布、客流强度及其方向上的不均衡性、超高峰系数、分向客流、突发客流、客流接续方式等方面作了论述;分析了影响车站设施配置和规模的三大客流特征:乘客进入车站的形式(批量的、分散的)、时段分布、方向上的不均衡性;指出决定车站客流特征的基本要素是:车站在线网中的位置和车站周边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
并提出新见解:车站设计前应先进行车站客流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分析1.问题的提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需求,TOD模式也应该有预期的需求,所以客流资料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单元是车站,但更多的还是着眼于全线的需求,例如预测的关键指标——各期客运量、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都是全线的,并未充分反映各类车站的客流特征。
由于车站周边的用地性质不同,乘降量的时段分布会有较大差异,因此“高峰小时客流表”中各站的乘降量并不一定是该站最大的小时乘降量,在车站设计中确定设备规模时完全使用“高峰小时客流表”中的乘降量是不妥当的。
例如:位于重点商贸区内的车站,周边的岗位数很多,集中了大量的购物、商务和流动人口出行,全日乘降量很大,但早高峰小时以基于家的上班、上学为主,这些车站早高峰小时的乘降量并不大。
在确定这些车站的设备规模时,如果使用“早高峰小时客流表”中的乘降量,就会产生设备规模偏小的失误。
所以应该重视车站的客流分析。
各类车站的客流特征不同,对车站选型、设备配置、设备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车站的客流特征车站的客流特征是指作为车站服务对象的乘客,进入车站的形式(批量的、分散的)、时段分布、方向上的不均衡性。
刍议地铁客流特征分析与运营措施的优化地铁车站大客流现象对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以及人民出行有着极大的影响。
本文在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客流特征的客流调查与统计指标以及客流时间分布规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进而分析了地铁大客流的应对措施。
标签:大客流;地铁;应对措施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其基础设施与经济条件,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所以研究地铁客流特征的客流调查与统计指标以及客流时间分布规律,进行地铁客流特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搭载轨道交通的人越来越多,时常会出现大客流的现象,怎样做好大客流期间的输送工作,并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当前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大客流分类及影响因素1.1大客流分类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承担的客流量时的客流。
地铁线网大客流根据按可预见与否进行分类,可分为可预见性大客流和突发性大客流。
可预见大客流主要有工作日早晚高峰、节假日及大型集会客流几个类别,可提前进行预判并采取应对措施;而突发性大客流則是在无法预知的条件下发生,如列车故障晚点、突降暴雨导致大量乘客放弃地面交通工具,均有可能导致地铁线网出现客流集中,导致突发性大客流。
1.2影响因素大客流作为地铁车站运输组织的一项重点工作,其对整个地铁车站工作的影响十分巨大,车站设备在装配时都必须考虑满足大客流时的需要,影响大客流发生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乘客结构群。
根据对大客流的影响可以把乘客分为以下几类:使用单程票乘客、使用一卡通乘客、携带大件物品乘客。
使用单程票的乘客如果较多那么车站售检票速度就要接受考验,一般来说大客流时使用单程票的乘客较多站厅非付费区售票排队人数会很多,因此面对这种乘客结构必须加强售检票速度。
乘客使用一卡通较多时,检票进站处有可能排队人数较多以及车站站台有可能忽然人数剧增导致大客流,影响到安全,此时重点应该放在站台。
冉家坝客流特性分析
1、冉家坝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来讲,一条公交线路(或线网)的客流量依赖于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出行总量以及公共交通与其他竞争交通方式如私家车、出租车、自行车等相比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和出行费用的差异。
后者具体表现在出行需求的集中程度出行距离的分布
出行需求的集中程度:
道路资源的有限性和公共交通的高载客量,决定了在一个规划合理、换乘便捷的交通系统中,即使私家保有量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公共交通也是人们在城市中心区域和繁忙干线上出行时的优先选择。
而在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私家车出行则会更方便些,尽管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合理的组织也可以提供一定水平的基本服务。
出行距离的分布:
不同距离的公交出行分布不同距离的出行模式分布
2、冉家坝客流的空间特性分析
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是城市形态及土地利用的分布函数。
在具有明确CBD范围的城市,最大的交通需求量总是聚集在向着CBD的径向方向上。
城市副中心(或主要的活动中心)或郊区的中心也经常是大交通量的生成者。
3、冉家坝客流的时间特性分析
出行的时间变化由出行方式的不同和不同出行方式服务水平的
不同引起。
在高峰时期,出行的总人数较多,公交出行的相对优势也较明显,因此此时选择公交出行的乘客数量较多,在模式分担中公共交通的比例也比其他时段大。
冉家坝公交出行量往往随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一周中的工作日和周末以及一日中的不同时段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