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

上)2doc初中语文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来源。

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礼运,«礼记»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你明白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

2.你感受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模样?〔用自己的话〕

三.多种方式朗读。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比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之行〔〕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故〔〕人不独亲〔〕其亲

E.矜〔〕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H.货恶〔〕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于己J.谋闭〔〕而不兴〔〕

K.盗窃乱贼〔〕而不作〔〕L.故外户而不闭〔〕

2.翻译以下语句。

⑴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自由朗读。背诵。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宝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域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差不多特点?

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讲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画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写出以下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不是、。

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三.读以下语段,回答以下咨询题:

〔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2.文中〝大道〞〝大同〞分不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文中哪些句子讲明大同社会的特点?

〔二〕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因此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观看⑤信:的确,确实

1.讲明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

④信如其言〔〕

⑤何以去虫〔〕

⑥以酒灌〔〕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因此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咨询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如何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依照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讲,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那么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那么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不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指代〔〕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

⑶此殊不缺也。指代〔〕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故可同处

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又戒曰:〝子来或迟,那么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出。

4、对短文内容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觉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不不求取食物。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情愿留在洞中,因此,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5、翻译以下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