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光的传播》说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04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光的传播1.物理观念:(1)知道光源的定义。
(2)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2.科学思维:知道“光线”是物理模型,是研究光学的基本工具。
3.科学探究: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光的兴趣。
(2)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激光笔、盛有水的水槽、牛奶、玻璃砖、手电筒、白炽台灯、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蜡烛、塑料薄膜、剪刀、硬纸筒、火柴。
新课引入右手拿手电筒,左手用一本书挡住,问学生:大家能看到我的右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拿开书本再让学生看,看到了吗?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能看到手电筒吗?如何才能看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入新课:我们要看见东西,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本章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知识点一光源1.教师提问:光从哪里来的呢?让手电筒发光、播放一组五彩的发光图片,让学生观看,提问:刚才看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都能够发光,都是光源。
教师引导学生给光源下定义,最后总结: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教师提问:我们大家还见过哪些光源?学生讨论回答:太阳、萤火虫、火把、点燃的蜡烛、电灯、霓虹灯等。
3.教师提问: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不是,因为它反射的太阳光。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教师提问: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2.学生讨论,猜想,教师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实验(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看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3):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果冻中,观看光在果冻中的传播路径。
《光的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传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后续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以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传播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但对于光的传播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解释,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小孔成像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讲授法: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关于《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_108m/s。
过程与方法1.观察并体验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去探索神秘的物理世界.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光源多媒体出示迷人的城市夜景图片。
同学们,是什么把我们夜晚城市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是的,对人类来说,光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那么,它是如何为人类服务的,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去探索光的神奇与奥密吧。
观察、思考回答、谈感受进行新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点?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板书: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那么,月亮、钻石是光源吗?我们说的这些光源,同学们能够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简单的归一下类吗?板书: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请同学们说说刚才说过的这些光源中哪些是“天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那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播放两副图片,请同学们猜想光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需要用实验去检验。
《光的传播》说课稿《光的传播》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类。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②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2)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二、器材的选择1、选择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学器材:水槽激光笔水牛奶烟饼镊子烧杯滴管纸杯蜡烛火柴玻璃砖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是学习光现象的一个开始,是以后学习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础。
课题:5.1《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验器材:激光手电、蚊香、火柴、大烧杯、小烧坏(水中盛适量饮料)、果冻、玻璃缸两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一套、镭射灯、喷水壶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视频引课:新课学习:一、合作探究:任务一:认识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包括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自然光源有:________ __;人造光源有:________ _____。
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任务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1.[实验探究]:分别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的传播情况。
光在固体中沿__________传播;光在液体中沿________ __传播;光在气体中沿__________传播。
结论:光在同种______________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光线是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而建立的模型任务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影子的形成2.日食,月食的成因3.激光准直4.小孔成像结论: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形成的。
任务四: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的,一般我们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讨论:1.发生雷电时,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2.运动会上如果你是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你是在看到烟雾就开始计时还是等听到枪声再计时,为什么?二、训练巩固:1.在工程中,常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前进,从而保证隧道是直的,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来工作的.2.立竿见影的“影”是__________ ____形成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2、光线如何表示?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二)新授环节1、光源:(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
(charutupian)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
分类: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
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
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
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
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
(着重介绍点光源)A、定义:凡是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
B、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
【第五章】第一节《光的传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的第一节,内容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
光的直线传播贯穿本章的各节,对认识、解释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12、13、14)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概括能力,学习悟性高、主动性较强,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探索欲强烈,但思维能力还有一定局限性,在设计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简单化、注重引导。
(三)目标分析: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0 x 108m/s (4)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
学习打好基础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运用多媒体观察和导学单的引导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做实验、分析课本的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
趣。
学法:学生通过平常的自己的知识、课前导学课件的预习实验来分析问题,并通过自己动手探究,从实验中找出新的知识。
进一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激光笔、烧杯、茶水、果冻、玻璃砖、小孔成像自制教具、蜡烛、火柴。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
1、利用与光有关的实际图片导入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主要有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学生自学: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学生自己总结并展示)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电灯、
燃烧的蜡烛)
第二个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的重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应用)
演示实验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二:光在水中的传播
三:光在玻璃中的传播
小组展示,引导学生现察光怎样传播,启发
学生分析光的传播形式、条件,并结合多媒体,这样,就能让全部学生都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树立合作探究的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得出结论:(自学光的表示方法)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画法:学生展示光线的画法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应用事例:
①影子
②日食或月食现象便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解释。
利用多媒体和模拟法来模拟日食和越是的形成,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效果。
③激光准直
④拓展实验探究----小孔成像:学生动手做并展示,积发学
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个内容---(学生自学完成)光的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x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
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光在空气中的
速度可认为是3x108m/s
4、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强调)
5、光与声的区别
3【反馈练习】学生平板刷题检测(教师纠错讲解)选题意图:1、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关系。
2、在练习中容易进入误区的习题。
4【归纳小结、理解记忆】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平板作业---连接中考
四、说板书设计:第一节光的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的速度3x108m/s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应用
五、说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达到的预期效果是,能使学生了解有关光现象的初步知识,通过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新方法。
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探究,观察中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不足,有的学生实验不能很好的观察现象,有待继续培养。
六、说设计理念
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
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新课标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光的知识得到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