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翻译技巧减译法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41
英文翻译技巧之减词法翻译技巧之减词法一、从语法角度来看(一)省略代词英语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
因此,英文汉译时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将原文中的一些代词省略。
1.省略作主语的人称代词根据汉语习惯,在指代关系明确的情况下,假如前后两句主语相同,就不必重复出现。
英语通常每句都有主语,因此做主语人称代词往往多次出现,这种代词汉译时常常可以省略。
(1)He who never reached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不到长城非好汉。
(2) We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2.英语中有些作宾语的代词,不管前面是否提到过,翻译时往往可以省略。
(1) I’ve received your letter and read it with delight. 我收到了你的来信,愉快地读了。
3.省略物主代词英语中的物主代词,汉译时往往可以省略,例如,I wash my face in the morning. 汉语只需说“我早上洗脸”,而不必说“我早上洗我的脸”。
(二)省略代词it英语中代词it既可用作人称代词,又可用作非人称代词、先行代词或强调句型中。
下面侧重讨论it在其他几种用法中英语汉译时的省略。
1.非人称代词it的省略非人称代词it在句中做主语时实际上是个虚词,并不指代上下文中具体的事物,一般主要用于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环境及一般情况等。
汉译时,常将这一非人称代词it省略。
(1)It was just growing dark, as she shut the garden gate. 她关上园门时,已是暮色苍茫了。
(2) I glanced at my watch. It was earlier than I thought. 我看了一下手表,发现时间比我想象的要早。
2.先行代词it的省略先行代词it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语法规则所要求的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
作者简介:赵丽芳(1977—),女,壮族,本科,中职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英语语法的应用。
一、中英互译的三个技巧(一)增译法增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等进行添加,使句子意思表达更为完整。
基本原则是不产生额外的语义。
第一种:语法增补。
在进行翻译时,对代词、冠词、介词等进行补充,例如:What about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一个共同点(增译介词)。
第二种:语义的增补。
根据逻辑对原文省略的内容进行增添,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增译暗含词语)。
第三种:文化增补。
针对文中提到的故事人物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根据两个国家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不同的翻译。
It ’s raining cats and dogs.瓢泼大雨(俚语,谚语翻译)。
If one is not patient in small thing ,one will never be able to control great ventures.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果单纯按照字面意识,如果不对小事有耐心,将永远不能够控制大事业。
但是翻译成中国的成语就会显得更加有文化底蕴。
为此,学生要对这些基础的内容进行增补,就必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成分的划分。
在日常的课程教授过程中,注重对中西方文化的教学,使学生对中西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原文的意思进行准确的表达。
(二)减译法减译法就是对文中多余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删减,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简洁完整。
减译不是简单的对原文进行删减,而是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文字的重复。
英文翻译技巧之增词法与减词法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
增词法与减词法在英汉互译中运用相当广泛,但无论增词还是减词,增减的是词,不是意。
一、增词法所谓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和表达规律,为了使意思更加明确,从意义、修辞和句法上需要在译文中适当增添一些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词。
增词译法不是凭空想象,必须增之有道,补之有理。
必要的增词对一个句子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准确、通顺和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避免语义模糊。
例1:Packing together with packaging is designed not only as a form of protection but also a form to facilitate handling, storage, to prevent pilferage and what's more to help promote the sales.译文:包装和包装方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商品,也是为了便利搬运和库存、防止盗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销。
解析:“protection”此处译作“保护商品”,加了“商品”两字,显然比译作“保护”更好。
1.增加原文中省略的部分英语中有省略现象,译为汉语时往往要根据句法需要补出英文中省略的成分,主要包括回答中的省略、动词的省略及比较句中的省略等;另外,为表示态度、逻辑关系等,也需要加词。
(1)增补回答句中省略的词语1例2:—He doesn’t know, does he?—Yes, he does.译文:——他不知道吧?——不,他知道。
例3:—Did you enjoy your time in Beijing?—Yes, I did.译文:——你在北京过得愉快吗?——是的,我过得很愉快。
(2)增补并列结构中省略的词语例4:On average, the economy performs less well in a president's second term than in his first.That pattern probably does not apply to Mr Obama. Since his first term was so difficult, the next, by rights, ought to be better.译文:一般来说,美国总统第二个任期内的经济不如第一任期。
汉译英减译法
汉译英减译法(Chinese-to-English Reduction Method)是一种
翻译技巧,通常用于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减少冗余信息,提高翻译
质量。
该技巧广泛应用于科技、商务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
汉译英减译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减少冗余描述和与上下文无关
的信息,使英文句子更加简洁明了,同时保留中文原文表达的关键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翻译流畅度,更能够有效地传达思想和意图。
在实际应用中,汉译英减译法可以通过以下的技巧来完成:
1. 利用单复数清晰表达:中文中有时会使用复数描述一个名词,
而英文中通常使用单数。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将复数名词转换成单
数名词,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2. 删除次要信息:与主要信息无关或描述不够重要的信息可以在
翻译时省略,使句子更加精简、清晰。
3. 使用简单的动词和形容词:中文中有时使用复杂的动词和形容
词描述,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的词汇,例如,用“improve”
代替“enhance”。
4. 删除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时被过度使用,并且可能
会导致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删除没有必要的形容词和副词。
通过采用这些技巧,可以改善中文到英文的翻译质量。
然而,应该注意到,仍需要将译文具体情况下严谨地进行校对,以确保其准确和流畅。
总之,汉译英减译法不仅可以提高翻译效率,更能使英文表达更简洁明了,更加易读易懂。
无论是在商务,科技,或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这种技巧都是非常有用的。
作用与意义1. 重译法:为了明确、为了强调、为了生动2. 增译法:为了更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而又更合乎译文的表达习惯3. 减译法: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互换的时候增译法就成了减译法4. 词类转移法:语言之间表达习惯的差异迫使译文中词类发生改变,词序有时也随之变化5. 词序调整法:语言之间构成形式并非完全相同,做必不可少的词序改变6. 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有时存在于词语语义的分译7. 正反翻译法:由于语言的习惯差异---正话反说,反话正说8. 语态变换法: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间的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In the event of on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being attacked by Japan or any other state allied with it and thus being involved in a state of war,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y will immediate render military and other assistance with all means at its disposal.一旦缔约国的一方受到日本或者与日本同盟的任何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
Our old clothes and few sticks of furniture have been pawned or sold.这几件旧衣服和这些旧家具,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1.重译法(Repetition):为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重复某些关键词。
作用:明确;强调;生动。
2. 增译法(Amplification)和减译法(Omission)增加或减少原文的一些词。
目的: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
3. 词类转译法(Conversion)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种方法不仅指词类的改变,而且还包括词类作用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
Eg:(1)n.→v. the prom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促进性别平等(2)adj.→v. be independent of society 脱离社会(3)v.→n. be characterized by 特点是(4)adj→n. eloquent and elegant 既有口才,又有风度(5)n.→adj. independent thinking独立思考的能力注:词类转移要遵守忠实与通顺的原则。
4. 词序调整法(Inversion)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
5. 正义反译,反义正译(Negation)为了使译文忠实而合乎语言习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或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
Eg: 正义反译:deny 否决,否定→不给予miss 错过→没赶上(交通工具);没听(看到)或没听(看懂)live up to one’s expectations 不(没)辜负……的希望divert attention from 将注意力从……移开→没有意识到be absent 未出席,没来far from 远非;完全不final 最终的→不可改变的idly 漫不经心地,无所事事地be at a loss 不知所措rather than/instead of 而不是absent-minded 心不在焉的but for 要不是;如果没有(2)反义正译no less than 实在是;正如;不少于no less…than 和……一样;不亚于no other than 只有;正是none other than (用以加强语气) 正是,恰恰是,不是别人,正是……nothing but 只有(是);只不过no choice but 别无选择,只(好)得unfold 展开,呈现disappear 消失,失踪carelessly 马马虎虎地,粗心地6. 分译法(Division)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常用的翻译技巧 1. 增译 2. 减译(省译) 3. 重复4. 转译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1.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 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2. 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3.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4.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