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笔下的一部深刻描绘社会悲剧与个体命运纠缠的杰作。
作品以女主角苔丝为中心,细腻展现了她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大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不幸。
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剖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多重因素。
文章将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以及道德观念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对苔丝的命运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探讨,本文旨在引发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二、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之源可以追溯至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她的父母,尽管深爱着女儿,但却无力为她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苔丝能够借助婚姻改变家庭的困境,这无形中为苔丝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苔丝的成长环境也充满了挑战。
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应对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偏见和歧视。
她的纯真和善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也为她日后遭遇的种种不幸埋下了伏笔。
在苔丝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使得她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常常显得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家庭与成长环境下,苔丝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她的纯真和善良成为了她最大的软肋,使她在面对世俗的丑恶时,无力抵抗。
而她的家庭背景则成为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因此,可以说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是她悲惨命运的根源之一。
然而,尽管苔丝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的坚韧和勇敢却让人深感敬佩。
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时,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虽然对个体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个体的坚韧和勇气同样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一、引言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着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浅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作者:王祎凡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苔丝,一位甘于奉献自己的淳朴农村姑娘,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之一。
她本是善良纯真的,但命运将她的人生道路指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以奔赴刑场而告终。
本文试从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苔丝;悲剧命运;成因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52-01《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它讲述了一位农村姑娘——苔丝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出外做工而遭遇的不幸和悲剧。
在哈代的笔下,苔丝的不幸似乎是带有神秘预言色彩的。
从德伯家神秘的马车传说,到苔丝与克莱尔结婚当天中午公鸡诡异的啼叫;从令人恐惧的十字手路标,到逃亡中经过的异教神坛……一切情节似乎都在把苔丝的命运引向注定的悲剧。
最终,在社会、家庭的双重影响下,苔丝携带者她善良本真的纯洁品质走向了刑场。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意义在于批判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和阶级法律的残酷,进一步凸显出哈代对当时农民命运的探索和思考。
本文试从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一、社会背景苔丝是19 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物。
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
苔丝所经历的生活苦难,也是当时大多数农民都会经历的生活苦难,这是无法逃避的时代大背景。
农民们悲惨的命运注定与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苔丝也不例外。
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苔丝才不得不走上了为了维系家庭而求助于冒牌本家阿历克·德伯贝尔的道路。
她曾经试图进行过反抗,但生活的巨大压力让她不得不再次回归到被欺凌的状态中。
此外,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资产阶级道德伦理也促成了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她的灵魂本是纯洁、高尚的。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代表作品。
哈代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深受广大读者同情的悲剧人物——苔丝。
这个美丽、纯洁、善良的姑娘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而她人生的悲剧是其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本文将从主客观多个角度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标签:苔丝;悲剧;社会;性格;家庭《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美丽善良、勤劳淳朴、坚强勇敢、纯洁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村女孩苔丝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为减轻家庭负担去富贵家庭做工,被富家无赖诱奸、回家后丧子、新婚之夜因旧事遭丈夫抛弃、将又来纠缠她的恶棍刺死,最终自己也走上断头台。
整本书读下来的感觉就是苔丝的一生是由悲劇构成的,但任何悲剧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苔丝悲剧的成因并不是单方面的,是由主客观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
主观因素便是苔丝的性格;客观因素是家庭,社会,传统观念,种种因素共同造成了苔丝的命运悲剧,下面便从这几个角度对苔丝的悲剧成因进行分析。
一、性格因素苔丝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姑娘,在家中唯一的劳力性动物老马死后,因为觉得老马的死与自己有关,出于愧疚和对家庭收入的担忧,就答应了父母让她去德伯家认亲的要求。
对亚雷,她从一开始就有排斥但还是继续待在他们家中干活。
她对亚雷缺少戒备心,在亚雷让她和自己一起回去的时候,她虽然没有多信任但还是依赖着他,和他一起回去,这也造成了她被亚雷诱奸的结果。
因为她的善良不忍心,她生下了自己和亚雷的孩子,可是孩子也因病夭折。
同样也是因为她的真诚,她认为自己不应该隐瞒自己的丈夫克莱尔,于是在婚前选择告诉克莱尔自己的过去,可她没想到克莱尔完全不能接受,两个人还是在新婚之夜分开了。
之后在父亲去世后,一家人无家可归的时候,她又因为自己的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感而答应了与亚雷同居。
可不能忽视的是,苔丝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勇于反抗的女孩,于是在克莱尔回来之后,她杀死了亚雷,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重要小说,它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心理描绘,呈现了主人公苔丝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苔丝,这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乡村的女性,她的命运似乎总是被环境和社会所左右,而她自身的选择又使得她在道德和伦理的困境中挣扎。
然而,当我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时,会发现苔丝的悲剧成因远非表面看来的那么简单。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将女性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它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这种生态女性观。
苔丝从小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她对自然界的熟悉和热爱,以及她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和维护,都使得她成为了生态女性观的典型代表。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苔丝的悲剧命运显得更为深刻和引人深思。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我们将分析苔丝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她如何在社会和道德的双重压迫下挣扎求生。
我们也将探讨导致苔丝悲剧的经济和政治因素,以及苔丝自身在道德和伦理困境中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苔丝悲剧的成因,以及生态女性主义对于理解和解决这一悲剧的重要性。
二、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苔丝,这位《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她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她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律动息息相关。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体现了她作为生态女性的独特魅力,更揭示了她的悲剧成因中隐含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苔丝从小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这使得她对自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认知。
她熟悉草木花卉的生长和变化,了解它们与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
这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使得苔丝的行为和决策都充满了生态女性的智慧和关怀。
苔丝对生态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上,她更理解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苔丝从农村妇女晋升到富有绅士夫人再到堕入困境的悲剧命运。
苔丝的悲剧命运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个人选择等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是苔丝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小说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的英国乡村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社会仍然占主导地位。
在这个社会中,贫富悬殊极大,社会地位固化,阶级观念深入人心。
苔丝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农村环境中,没有机会上升到更高的社会阶层。
她自小就懂得读书,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社会环境限制了她的发展空间,使她很难摆脱贫困窘境。
其次,家庭因素也对苔丝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苔丝生活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中,父亲是一个喜欢饮酒的懒散农民,母亲早逝,家庭缺乏温暖和支持。
父亲对苔丝的关心不够,甚至觉得她是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苔丝从小就缺乏爱和安全感,导致她内心孤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
此外,苔丝自身的个人选择也是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小说中,苔丝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勇敢地离开了家乡,寻找更好的生活。
然而,在她寻求幸福的过程中,她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她的纯真和孤独使她容易受到他人的诱惑和欺骗。
她先后爱上了两个男子-亚历克斯和安吉尔,但两者都不能给她真正的幸福。
苔丝对于自己的爱情选择没有足够的明智,很容易被情感左右,导致了她在这段感情中的痛苦和破碎。
总之,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的贫困和个人的选择错误都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苔丝的命运警示我们,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个人选择和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警惕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的选择,并尽力避免重蹈苔丝的覆辙。
苔丝悲剧命运决定根源论文《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小说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是这样评价《苔丝》的:“小说描写的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善良、质朴、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拿起武器向仇人复仇的故事。
在美丽的苔丝身上我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
”①苔丝的命运一直是以悲剧为主线呢?这样悲惨的命运是什么造成的呢?一、决定了苔丝命运的因素(一)性格决定命运。
苔丝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且具有多重性。
苔丝是有着单纯、清新、美丽的形象,她善良,替别人着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担任着“代理母亲”的角色,她甚至还照顾着父母。
苔丝有着极强的自尊心。
因为自尊心,她一直不答应自己不爱的亚蕾克,就算被诱奸了也不屈服;因为自尊心,她在克莱尔知道了她不堪的过去抛弃她时,她不愿苦苦相求来挽回;因为自尊心,在克莱尔回来找到他时,她实在忍无可忍,动手杀了亚蕾克。
这种自尊心贯穿了她的一生,也决定了她的一生。
也因为自尊心,苔丝的形象具有反抗的一面,她反抗亚蕾克、反抗世俗、等级观念、反抗宗教、反抗法律、反抗命运。
但苔丝的悲剧在于她性格中有着深深的懦弱、妥协、屈服的一面,这些性格使她的反抗化为泡影。
她坚决拒绝亚蕾克,却在亚蕾克第一次要亲吻她时半推半就,导致了诱奸事件,而后又因家庭的窘迫,跟随亚蕾克一起生活,最终导致了血案发生;她一方面坚决反抗世俗观念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世俗的坚决拥护者,过去的阴霾缠绕着她,导致她最终向克莱尔坦白;在她杀人后,她选择了去追赶克莱尔,她反抗着法律,反抗着自己的命运,但当最后被逮捕时,她坦然的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她在反抗命运时是痛苦、挣扎的,而在接受命运时更加坦然、舒心。
无论是怎样的命运;她曾经一度满怀希望的去生活:在生下孩子后,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死后又憧憬着新的生活,在遇见克莱尔后心里一遍遍构想着婚后的幸福,在她被亚莱克动摇后,希望家里的处境能后改善,在杀死亚蕾克后,苛求着短暂幸福,甚至在临刑时,苔丝把她渴望的幸福寄托在了她的妹妹丽莎身上,但她只是一味的希望,没有做实际行动的抗争,一切希望都以悲剧告终。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巨著之一。
这部悲剧围绕着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少女苔丝展开的。
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了刑场。
然而苔丝的悲剧结局并不是意外,而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一:贫穷和家庭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最直接的原因。
苔丝的家庭原属于在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
苔丝的父亲是个懒散无能,虚荣愚昧而且好酒贪杯的小贩。
母亲则是个浅薄庸俗,不谙世事的大娃娃,也是一脑子虚荣。
家庭的贫寒使苔丝去认本家。
但当苔丝受到侵犯并拒绝嫁给阿力克后,苔丝的母亲感到非常的沮丧和失望。
她不停地抱怨苔丝光顾着自己,不为家里人着想,她甚至责备苔丝如果不想嫁给阿力克就应当更小心些。
但苔丝的母亲从未考虑过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她从没有警告过苔丝所面临的那个危险。
并且两个无能的父母却有着七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随时都有可能落到苔丝头上。
苔丝心疼她的弟妹,不忍心他们受苦。
这个形势决定了苔丝的命运。
二:苔丝的悲剧与两个男性息息相关。
她的周围是两种类型的男人代表,阿力克代表着野蛮粗俗的恶势力,他狂妄的追求肉欲和金钱,这样的人其恶在于表面,人们有理由憎恨。
而安琪儿,正如其名所言,是所谓“天使”的代表,我们毫不怀疑他对苔丝的爱情。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他是一位对女性要求严厉,对自己宽容的伪善道德的化身。
阿力克作风下流,利用苔丝的贫穷,假冒母亲的名义骗他去饲养家禽,利用快速赶车吓唬她,占她的便宜;在猎苑趁她精疲力竭时奸污了她;以后又乘人之危利用她一家老小无家可归时霸占了她。
尽管他也曾做过“浪子回头”,现身说法狂热地宣扬过福音,但正如哈代所说:“他的阵地其实不堪一击,他那心血来潮式的转变跟理性没有任何关系,那只不过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由于母亲的逝世心里难过,在寻求新的刺激时搞出的一种怪花样罢了。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英语论文《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 ___。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 ___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 ___”。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 ___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 ___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 ___,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 ___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 ___外皮。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姓名:杨锐学号:2班级:1332802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指导老师:熊进萍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
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
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
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
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
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
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
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
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正文:一、社会悲剧: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而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而女主人公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女儿,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她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赏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论⽂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说具有⼀种独特的质朴之美和天然魅⼒。
下⾯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赏析《德伯家的苔丝》论⽂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赏析《德伯家的苔丝》论⽂篇1:《德伯家的苔丝》乡间道路的叙事视⾓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通常被认为是哈代最具代表意义的威塞克斯⼩说。
本⽂从叙事学的视⾓对该⼩说进⾏了进⼀步的分析研究,选取了乡间道路这⼀独特的叙事视⾓对⼩说的⼈物和结构进⾏了解读,发现这⼀独特的叙事视⾓更增添了故事的内涵和艺术特⾊。
【关键词】叙事学;视⾓;乡间道路 0.引⾔ 《德伯家的苔丝》⼩说的背景是被哈代先⽣称为威塞克斯的地区,属于“威塞克斯⼩说”。
⼩说中的⼈物,绝⼤多数都是⽣活在威塞克斯地区,古⽼⽽偏僻的乡村,⼈与⼈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对乡村⽣活的参与都通过乡间道路来连接。
通过乡间道路来衔接故事情节,使众多⼈物、事件、场景得以和谐统⼀,从⽽使作品结构严谨,是《德伯家的苔丝》的⼀⼤特点。
1.乡间道路的叙事结构 1.1 从乡间道路切⼊叙事 乡间道路在《德伯家的苔丝》⾥不仅具有实⽤性和连接功⽤,更主要是担负了叙事的视⾓功能。
整部⼩说叙事都从乡间道路开始,通过乡间道路切⼊叙事,由乡间道路引⼊场景,连接场景和转换场景。
乡间道路是连接各个场景和整个情节线索的分节点和叙事视⾓。
乡间道路对章节⾸尾的连接 ⼩说多个章节的开端结尾都⽤乡间道路或与之相应的活动粘连。
如第⼀节的开端,苔丝的⽗亲提着鸡蛋篮⼦,在乡间道路上遇到了牧师,得到了⼀个没⽤的消息,说他是武⼠的后代,引出悲剧。
第⼆⼗九回,苔丝坐上那“带弹簧轮⼦的⼤车”,和克莱⼀起送奶到车站。
第三⼗回开头,“他们两个坐着车,在渐渐微弱的阳光⾥,顺着平坦的道路,过⼀⽚⼀⽚的草场,往前⾛去了;”⼩说结尾,安玑和苔丝的妹妹“刚⼀有了⽓⼒,就站了起来,⼿拉着⼿往前⾛去。
”⽂中还可找到很多类似的例⼦。
1.2 串联情节的媒介:乡间道路 作为串联情节媒介的乡间道路成功地串起来苔丝的故事情节线。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作者:姚晓梅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6期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但为什么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副标题)却不能为大自然和社会所容忍而遭受悲惨的命运呢。
本文从苔丝的性格,家庭影响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苔丝及其悲剧人生。
苔丝美丽,纯洁,善良,勇敢又有韧性且善恶分明。
由于家境贫穷,给与自己同姓的贵族德伯家打工,结果她被主人家的儿子亚历克·德伯诱奸,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
由于这个“罪过”,苔丝很受鄙视,在巨大的压力下,再加上小孩夭折,苔丝离家来到一个牛奶场工作,遇到了牧师的儿妇安吉尔·克莱尔。
两人相爱并结婚。
但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安吉尔竟将她抛弃,独自去了巴西。
生活困苦,备受侮辱的苔丝苦等安吉尔回来无果,无奈成为了亚历克的情妇。
就在这时,安吉尔抱着忏悔的心情,来到苔丝身边想和她重新在一起,这时苔丝杀死了亚历克。
在他们逃亡的途中,苔丝被警察抓到,被判了死刑。
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她悲惨命运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但这悲剧本身又是不可避免的。
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大环境即外部原因。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
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
小说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
苔丝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亚历克和安琪·克莱尔正是这种势力的代表,他们把苔丝直接推向了悲剧的边缘。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刑场。
许多评论家认为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的确,命运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苔丝的悲剧。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这场悲剧。
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进一步分析究竟是什么“谋害”了苔丝。
关键词: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贫穷《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许多人认为苔丝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超自然力,比如命运的左右。
在小说中,苔丝是一位纯洁的女性,她性格上不存在任何导致悲剧的缺陷。
她在无知的情况下被亚雷克侵犯,作为一名受害者,等待苔丝的不是社会的同情和怜悯,而是人们的异样眼光和唾弃。
由此,苔丝与命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苔丝竭尽全力摆脱萦绕在脑海中的不光彩的过去,奋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但这一切都无果而终。
她被世俗和社会打上罪人的烙印,并屡次被侵犯她的人设计陷害。
更可悲的是当侵犯者——亚雷克逍遥法外时,苔丝却独自承担所有的不公。
最终,绝望中的苔丝刺死了亚雷克,并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
哈代似乎借此表达,每一个人都是命运手中的玩物,命运主宰一切。
在与命运的交锋中,人始终处于劣势。
苔丝首先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随后又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
当她拼命地抵触错误的人的时候,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她。
这个错误的人影响了苔丝的整个人生。
而当她遇到正确的人时,残酷的命运甚至连坦白的机会都不曾给予苔丝。
当苔丝在婚前企图向安吉尔告知不光彩的过去时,她的坦白信竟然阴差阳错地被塞到地毯之下。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个性、家庭、社会及宗教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个人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社会家庭悲剧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
作品中的悲剧性主要有性格悲剧、伦理道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二.《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向往人生的真和善,却遭到伪恶势力的打击。
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个人性格、伦理道德、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女人走向了毁灭。
1.个人性格悲剧“女人之为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亚里士多德曾不无歧视地为女人下了这样的定义: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陷而遭受痛苦。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悲剧根源作者:马晓敏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从主人公苔丝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地位以及造成悲剧的偶然因素方面简略分析了苔丝的悲剧成因。
并由此得出结论:苔丝的悲剧是人欲横流的资本主义丑恶社会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极端腐朽社会制度下千百万劳人民悲剧的缩影。
【关键词】苔丝悲剧成因一﹑引言《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一部代表作。
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纯洁美丽,有思想,有个性的农村姑娘。
她出生在一个从没落贵族世家演化而来的农民家庭,生活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特殊时代。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各种灾难接踵而来,紧紧围困着她。
“苔丝像一只不幸的孤鸟(吴笛,2001,50)。
” 她的命运似乎注定她一生就是一场悲剧,结局震撼人心,苔丝在选择死上,达到了理想的境界,实在没法活了才拿起了复仇的刀子。
然而邪恶又无时不在诱惑她,在强大的邪恶和欺骗面前,忍无可忍,杀死了亚力克。
这是弱者对残酷现实社会和不幸发生的强烈抗议。
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苔丝受到了不仅是农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而且受到了亚力克和安吉尔的压迫。
亚力克对她的压迫更多地表现为人身迫害,而安吉尔的压迫则更多地体现了道德和精神上的折磨。
新婚之夜,苔丝奉献给安吉尔一颗坦诚的心,自动告诉她自己上当受骗而失身的往事。
安吉尔大为震动、失望﹑痛苦之情形于色,说出了刺心话。
“I repet the woman I have been loving is not you,”“But who”,“Another woman in you snape”。
苔丝的心碎了。
她爱安吉尔,主要是因为她认为他思想开明﹑心地善良﹑可以倾心相与,绝非贪图他的财产。
她对安吉尔的爱是真诚的﹑高尚的。
苔丝,无疑是哈代在人物塑造史上的高峰。
在她身上,既可看到劳动妇女的美好品质,又闪烁着敢于冲破旧礼教束缚的叛逆精神。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的论文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
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
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
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
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
“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
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
苔丝受骗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
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
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
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
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
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
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
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
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
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
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
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
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
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
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
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
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
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
“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
”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
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
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
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
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
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
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
“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
”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
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
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
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
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
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
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
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
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高万隆. 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 德伯家的苔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 吴笛.哈代研究[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 吴笛.哈代新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 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 [m].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 姚振平人物形象新论[j]. 世界文学评论,2007 (1).
[7] 郑海燕,康宁. 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 时代文学,200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