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房宫赋》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阿房宫赋》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阿房宫赋》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阿房宫赋》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阿房宫赋》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

二)

【学习重点】

1.落实“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写景状物的常见分析角度

3.结合《六国论》,进一步掌握“借古讽今”的写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主题名句积累“苍生为念”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4.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5.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行走江湖,纵情天下

杜牧一生游历山水,足迹踏遍祖国河山。而且每到一地,他都会用诗来记载下留连山水时的感受。在他的游历诗中,

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比如,他曾在和州凭

吊乌江亭,这是当年楚汉相争时项羽自杀之处,他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

土重来未可知。”他在横江,作《题横江馆》:“孙家兄弟

晋龙骧,驰骋功名作帝王。至今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夜泊芜湖,想起他和沈传师的情谊,他写道:“往事

惟江月,孤灯但客船。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不着一字,把怀念写尽。身处黄州,作《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北路去潇湘。”

(二)了解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

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

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

而现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敬宗李湛,“游戏无度,狎昵

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又痛心的。他在

《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指出:“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

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以规劝当政者,要以

史为鉴。

三、夯实基础知识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⑴缦回⑵囷囷焉⑶辘辘⑷不霁何虹⑸妃嫔媵嫱

⑹摽掠⑺鼎铛⑻逦迤⑼锱铢⑽尽态极妍

⑾晓鬟⑿横槛⒀呕哑⒁焚椒兰⒂架梁之椽

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4.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直走咸阳古义:;今义:行。

⑵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常用来。

⑶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⑷复道行空古义:;今义:重复、往复。

⑸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今义:下降;衰败。

⑹燕、赵之收藏古义:;今义:收集保藏有价值的东西。

⑺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专指筹划并管理(企业层)。

⑻齐、楚之精英古义:;今义:常比喻各行各业宝贵的

人才。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使人怜悯。

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名词的活用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廊腰缦回

③辇来于秦④族秦者,秦也

⑤未云何龙⑥不霁何虹

⑦朝歌夜弦⑧楚人一炬

⑨可怜焦土⑩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⑾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⑵形容词的活用。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⑶数词的活用。六王毕,四海-

6.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⑵倒装句多于南亩之农夫

⑶省略句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②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⑷固定句式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7.文学常识填空。

《阿房宫赋》选自,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他与诗人在晚唐诗坛上并称“”。他不仅有不少精彩的骈文辞赋,他的抒情写景、咏史怀古的七绝诗也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课堂读写探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重点突破]

(一)结合老师的讲解,落实“课前三”的文言基础知

(二)深入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2。这样的描写对后面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3.本文既是借秦灭亡之事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以

六国覆灭起笔?

4.请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课后拓展读练素养积淀,拓宽视野

文本深度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画线诗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及立意。

[文本素材运用]

学完《阿房宫赋》后,你发现文本中哪些素材(包括作者)

可以用到写作之中呢?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你对文本素材

的发现和运用过程。

[运用示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历史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

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

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帝

王李世民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所以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现实的惨痛教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相继落水没顶的一

批批贪官污吏,他们的蜕化变质和违法犯罪,多半都是从脱

离人民开始的,直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遭遇“覆舟”的灭

顶之灾!

你的发现和运用:

《阿房宫赋》参考答案

[课前]

三、

1⑴màn⑵qūn⑶lù⑷jì⑸yìngqiáng⑹piāo⑺chēng⑻lǐyǐ⑼z

īzhū⑽yán⑾huán⑿jiàn⒀ōuyā⒁jiāo⒂chuán

2.⑴让,动词/假使,连词/使者,名词

⑵喜爱,动词/爱护,动词/吝惜,动词

⑶统一,动词/数词/一旦,副词/全,都,副词/专一,

形容词/一体,名词

⑷灭族,动词/类,名词

⑸叹惜,动词/怜悯,同情,动词

⑹无花纹的帛,名词作状语,像缦一样/久,形容词

3.⑴连词,表假设/连词,表转折/连词,补足关系/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

⑵……的样子,义同“然”/句末语气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何/兼词,于之,于此

⑶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去/代词,指秦灭亡的事

/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4.⑴趋向。⑵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⑶天气。

⑷双层,双重。⑸座,所。⑹此为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

玉珍宝等物。⑺本谓营造,引申为筹划营谋(语出《诗经大雅灵

台》),此处动词作名词,指苦心经营积累的金玉珍宝。

⑻本为事物的精华部分,此比喻金玉珍宝。⑼可惜。

5.⑴①北、西:名词作状语。从骊山向北,向西

②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一样,像缦一样

③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④族: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全族的人

⑤龙: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龙

⑥虹: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虹

⑦歌、弦: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弹琴

⑧炬:名词用作动词,放火

⑨焦土:名词用作动词,成为焦土

⑩“铛”“石”“块”“砾”都是名词分别用作动词,当做铛、当做石、当做块、当做砾

⑾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

⑵①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

②暖: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满暖意

⑶一: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

6.⑴①②③均为“……也”表示判断。

⑵介宾短语后置句

⑶①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略谓语)

②几世几年,擦掠(于)其人(省略介词“于”)

③(以)鼎(为)铛(以)玉(为)石,(以)金(为)块(以)珠(为)砾。

⑷①“奈何”,固定词组,此外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

②“足以”,固定词组,表示有能力有条件做某事,用在动词前面,可译为“能够”“可以”。

7.《樊川文集》杜牧李商隐小李杜

[课堂]

(二)1。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

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

2.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

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

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

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

3.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

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

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

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拓展读练

1.答案: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戊卒叫,函谷举,楚

人一炬,可怜焦土!

解析:根据历史事件,联系课文内客回答。

2.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

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

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

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

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

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

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

反抗。

解析:从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方面分析。

侯晓旭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4全套导学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行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难点: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自主学习】 1.向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的表示: (1)图形表示: (2)字母表示: 3.向量的相关概念: (1)向量的长度(向量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 (2)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共线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等向量与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起点是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____ (2)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量“共线”与几何中“共线”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 (2)平面内的向量单位只有一个; (3)方向相反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反向量; b c,则a和c是方向相同的向量; (4)向量a和b是共线向量,//

全面细致的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课前预习】 给划线的字注音 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 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 梳理文章第一二段 重点词语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6)而气候不齐() (7)杳不知其所之也() (8)雷霆乍惊()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 ) (2)北构而西折:() (3)廊腰缦回 ( ) (4)檐牙高啄 ( ) (5)蜂房水涡:() (6)未云何龙:() (7)不霁何虹:() (8)辇来于秦 ( ) (9)朝歌夜弦 ( ) (10)鼎铛玉石 ( )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 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讲课教案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 翻译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光秃了,阿房宫盖起来了。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日。阿房宫从骊山向北构筑宫殿,折而向西,一直通到秦京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 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长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几条复道在半空像彩虹,(人们看了要诧 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迷茫不清,使人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妃嫔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 楼下殿, 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六国王侯的宫妃和王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走下宫殿 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 (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打开 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梳妆的镜子;一团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脂膏,原来是宫女泼掉的脂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宫女在焚烧椒兰香料烘熏衣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 辘辘(lù)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过;车声听起来越来越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这些妃嫔公主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必修2 第一章 §2-1 柱、锥、台体性质及表面积、体积计 算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23-28完成下面填空 1.棱柱、棱锥、棱台的本质特征 ⑴棱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底面),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即侧棱都). ⑵棱锥:①有一个面(即底面)是,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是 . ⑶棱台:①每条侧棱延长后交于同一点, ②两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 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本质特征 ⑴圆柱: . ⑵圆锥: . ⑶圆台: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 ②过轴的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③母线长都相等,每条母线延长后都与轴交于同一点. (4)球: . 3.棱柱、棱锥、棱台的展开图与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 ①若干个小矩形拼成的一个, ②若干个, ③若干个 . (2)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4.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5.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C)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 (D)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 2.根据下列对于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 (1)由8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六边形,其他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着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围成的图形。 3.五棱台的上下底面均是正五边形,边长分别是 6cm和16cm,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侧棱长是13cm,求它的侧面面积。 4.一个气球的半径扩大a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强调(笔记): 【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 5 .如图:右边长方体由左边的平面图形围成的

《阿房宫赋》导学案(整理)

〈〈阿房宫赋》导学案 高二年语文备课组审核刘耀明整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杜牧(803 - 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 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 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 “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 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 12年(秦始皇三十R五年),一座规模 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 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 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 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 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 铺采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 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2、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

广州市东圃中学一堂一案自主发展高三级课内文言复习 必修二阿房宫赋 组别: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回顾旧知,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活用,复习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 学习重难点:复习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 《阿房宫赋》复习:(一)、重点实词、活用 1.直走.咸阳 2.杳不知其所之.也 3.尽态.极妍. 4.缦立 ..远视,而望幸.焉 5.多于.南亩之农夫 6.日益.骄固 7.戍卒叫,函谷举. 8.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12.不霁.何虹. 13.朝歌夜弦 .... 14.可怜焦土 .. 15.族.秦者,秦也 16.骊山北.构而西.折 17.辇.来与秦 1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9.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0.日.益骄固 21.燕、赵之收藏, .. ...韩、魏之经营 22.六王毕.,四海一. 2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广州市东圃中学 一堂一案 自主发展 高三级 课内文言复习 - 1 - (一)、名词活用做动词 【规律】: 1、两个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两个名词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服:穿、戴)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面:向着,对着) 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策: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3、名词前面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毛:长庄稼(长草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击鼓 4、用在所字后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置人所罾鱼腹中。(同上)(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 【规律总结】: 用在代词、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前一个名词 用在副词、能愿动词、“所”字后的名词 【 检测】: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1、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 2、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4、非能水也。水:游泳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志:做标记 6、穴地藏之者三年 穴:挖 7、敢呼仲尼而兄之 兄:做兄长 8、乃令画工图之 图:画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导学案 【问题导学】 1.空间几何体 (1)多面体:由若干个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叫做旋转体的轴. 2 多面体结构特征图形表示法 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其余各面都是,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 相,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 柱.棱柱中, 的面叫做棱柱的 底面,简称底;叫做棱柱的侧面; 相邻的侧面的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 与底面的叫做棱柱的顶点 如上、下底面分别是四 边形A′B′C′D′、四 边形ABCD的四棱柱,可记为棱 柱ABCD-A′ B′C′D′ 棱锥有一个面是,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 公共顶点的,由这些面所围成的 多面体叫做棱锥.这个面叫做棱锥的 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 个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 的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 的叫做棱锥的侧棱 如图所示,该棱锥可表示为棱 锥S -ABCD 棱台用一个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 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 和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 底面 如上、下底面分别是四边形A′ B′C′D′、四边形ABCD的四 棱台,可记为棱台ABCD-A′B′ C′D′ 试一试:如图所示,是由两个相同形状的三棱柱叠放在一起形成的几何体,请问这个几何体是棱柱吗? 旋转体结构特征图形表示法 圆柱以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 的叫做圆柱,叫做 圆柱的轴;的边旋转而成 的叫做圆柱的底面; 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 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 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 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 示,左图中圆柱表示为圆柱 OO′

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了解文体“赋”的特点 3.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 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重点: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 夸张 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课题及作者 1.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一种文体。 2. 杜牧(803~852),字 牧之,号樊川居士 , 唐代文学家,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其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 创作成就最大,尤以 七绝 著称。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 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 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 (二)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 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三)注音 1. 骊山 (1 i) 2. 缦回(m cn) 3. 囷囷(q m) 4. 初霁 (j i) 5. 媵嫱(y ingqi eng ) 6. 剽掠(pi do) 7. 鼎铛 (ch eng) 8. 俪迤(l ly 1) 9. 锱铢(zh 2h u) 10. 栏槛 (ji c n) 11. 庾之粟粒(y ? 12. 架梁之椽 (chu 印) 二.课内学习 (一)解释加点字 1. 六王毕(灭亡) 825),自称有讽 11.尽态极妍 (美丽)

《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自主学习】 2、梳理文言现象 A、重点词语解释 (1)统一(2)相当于“然”……的样子(3)雨过天晴(4)成为(5)经过(6)到…去(7)美丽(8)被宠幸 B、词类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北、西名——状向北向西(3)名—状,像人腰) (4)名—状,像鸟嘴(5)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6)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7)虹名——动,出现彩虹。(8)名作状语,乘坐辇车(9)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 C、古今异义 (1)古义:跑今义:行(2)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3)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4)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文本分析】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 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第1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1)阿房宫的来历(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4)阿房宫的生活情境 3、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 4、第2段从哪角度描写阿房宫的? 宫女之众: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经营的财物,指金银(2)平底锅(3)喜爱(4)形容极其细微(5)承担(6)于:比(7)那个人(8)顽固(9)被攻占(10)族:名词作动词,族灭。)(11)使:假使,如果。爱:爱护。(12)可惜(13)能够(14)空暇(15)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文本分析】 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施仁政,荒淫骄奢,贪图享乐 2、这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推论。

必修二古文翻译一、阿房宫赋

必修二古文翻译一、阿房宫赋 必修二古文翻译一、阿房宫赋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

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学案(完整版)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平行、垂直的定义,判定和性质。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平行,垂直判定 与性质定理证明与应用。 第一课时 棱柱、棱锥、棱台 【学习导航】 学习要求 1.初步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形成特点。 2.了解棱柱、棱锥、棱台中一些常用 名称的含义。 3.了解棱柱、棱锥、棱台这几种几何 体简单作图方法 4.了解多面体的概念和分类.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1. 棱柱的定义: 表示法: 思考:棱柱的特点:. 【答】 2. 棱锥的定义: 表示法: 思考:棱锥的特点:. 【答】 3.棱台的定义: 表示法: 思考:棱台的特点:. 【答】

4.多面体的定义: 5.多面体的分类: ⑴棱柱的分类 ⑵棱锥的分类 ⑶棱台的分类 【精典范例】 例1:设有三个命题: 甲: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围体一定是棱柱; 乙:有一个面是四边形,其余各面都三角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 丙:用一个平行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叫棱台。 以上各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A.0 B. 1 C. 2 D. 3 例2:画一个四棱柱和一个三棱台。 【解】四棱柱的作法: ⑴画上四棱柱的底面----画一个四边形; ⑵画侧棱-----从四边形的每一个顶点画平行且相等的线段; ⑶画下底面------顺次连结这些线段的另一个端点 互助参考7页例1 ⑷画一个三棱锥,在它的一条侧棱上取一点,从这点开始,顺次在各个侧面画出与底面平行的线段,将多余的线段檫去. 互助参考7页例1 点评:(1)被遮挡的线要画成虚线(2)画台由锥截得 思维点拔: 解柱、锥、台概念性问题和画图需要:(1).准确地理解柱、锥、台的定义(2).灵活理解柱、锥、台的特点: 例如:棱锥的特点是:⑴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⑵多边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⑶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反过来,若一个几何体,具有上面三条,能构成棱柱吗?或者说,上面三条能作为棱柱的定义吗? 答:不能. 点评:就棱柱来验证这三条性质,无一例外,能不能找到反例,是上面三条能作为棱柱的定义的关键。 自主训练一 1. 如图,四棱柱的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四棱柱可以由哪个平面图形按怎样的方向平移得到? 答由四边形ABCD沿AA1方向平移得到. 2.右图中的几何体是不是棱台?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四条侧棱延长不交于一点.3.多面体至少有几个面?这个多面体是怎样的几何体。 答:4个面,四面体. 第二课时圆柱、圆锥、圆台、球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A C B D A1 C1 B1 D1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版

学生版《阿房宫赋》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学习点: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2、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核素 1、质量数 忽略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练习(1) (2)判断:任何微粒都有:质子( )、电子( )、中子( ) (3)1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为:H 2O : D 2O : T 2O : 3、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把具有 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 性质基本相同, 性质不同 (2)不论游离态、化合态,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 同位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 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 制原子弹、核反应堆原料。 4、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已知铀元素有235U等多种核素,则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2、B有两种同位素,一种核内有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问在自然界中B的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碱金属元素 课前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钠与氧气常温: 钠与氧气加热: 钠和水(滴加酚酞):反应: 现象: 2、完成教材P5 碱金属元素表格,并总结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思考: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写在书上) 课上 1、碱金属元素符号: 名称: 2、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5、碱金属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光秃了,阿房宫盖起来了。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日。阿房宫从骊山向北构筑宫殿,折而向西,一直通到秦京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长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几条复道在半空像彩虹,(人们看了要诧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迷茫不清,使人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妃嫔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六国王侯的宫妃和王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走下宫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 (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打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梳妆的镜子;一团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脂膏,原来是宫女泼掉的脂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宫女在焚烧椒兰香料烘熏衣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辘辘(lù)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过;车声听起来越来越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这些妃嫔公主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她们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几乎一辈子都没等到皇帝(可有许多宫女等了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十六年都未见)。燕、赵收藏的金玉珍宝,韩、魏聚敛的金银,齐、楚保存的瑰宝(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几世几年,剽(piāo) 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 财宝),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不能再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 占有,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沙石,连续不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断地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让那宫中承担栋梁的柱子,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 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 的屋瓦缝隙,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的线还要多;栏杆纵横,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声嘈杂,比集市的人们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_________”,以别于杜甫。与_________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2. 阿房宫(ēpáng gōng)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灭始皇”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汉代属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扩建,汉末废毁;南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为农田。 3.《阿房宫赋》写作背景。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 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劳民伤财。 4. 杜牧作品选读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解释加点的字 1六王毕.(),四海一.()。 2.未云何.()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