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11 KB
- 文档页数:4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5篇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1教学内容:《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通过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认识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2.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表示数的特点以及用不通过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 1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展示关于本小组成员身高调查表及计算平均身高的结果)【设计意图:重点复习学过的计算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计算能力,为这节课学习计算平均数的其他方法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尝试小研究(课上)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姓名:李强,张红云,马波,王小娟,李云平数量(枚): 11,19,16,18,16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还可以用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课件)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2.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至少写出2条。
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 )3.仔细观察,你发现今天所学统计图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我的发现:( )温馨提示:注意观察纵坐标上每格所代表的数据。
4.上面这两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5.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废旧电池?还有其他方法吗?三、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说教学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说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 1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
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
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尝试小研究:研究一: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3)》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的形式,并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的形式,并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教学手段: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以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课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分析和比较数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美化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在统计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规律,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如何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美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规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掌握绘制方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解读统计图:引导学生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美化统计图:讲解如何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美化,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版第一篇:《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版恭喜发财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各位老师(早上/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及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整理和表达,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画法,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善于动脑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022#FIGHTING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2022#FIGHTING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每天你们的妈妈都要根据天气情况为你们增减衣物。
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生:看天气预报师:是的,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师:那你经常看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图中各种图形表示的天气?揭示课题:天气预报是利用了有关统计分析的知识准确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的,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询问生活中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同时为揭示课题做准备)二、自主探究,引出方法1、(课件)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记录表。
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生:晴天9天,阴天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生:天气比较好,晴天多。
师:观察的可真仔细,有没有漏算的呢?⑴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生:数数师: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还有其他的吗?师:除了数数,还可以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
但用写“正”字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
⑵表示数据师: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生:画统计表、画“O”(象形图)……师小结: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天气状况表示出来,可以画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画“O”(象形图)表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
【教材简析】教学主要内容: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统计”领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统计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说教学内容。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例2、例3分别学习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入手,通过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认识条形统计图。
借助读图,明确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为例2、例3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意义。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知的冰雪活动入手,充分利用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读图的方法,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的价值。
【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能根据图中信息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测。
2.在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提供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将统计结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思考问题,养成收集、整理数据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能看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具有制作和分析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验数据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能看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独立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课采用直观操作与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本课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1. 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因此要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基础,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2. 重视知识的联系与拓展。
在认识条形统计图后,通过与已有知识的比较,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与以往学过的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课通过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数据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用条形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节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既是对之前所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统计图表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图。
-难点:理解条形图中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意义,并能准确应用。
形成原因:-重点形成原因:条形统计图是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形式,掌握其制作方法和步骤是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解的基础。
-难点形成原因:学生需要理解条形图的比例关系,特别是当数据量较大时,如何合理地用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
2. 说学情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新知识。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较为复杂的数据关系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习困难预测:-可能难以把握条形图中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比例关系。
-在绘制条形图时,可能出现标注不清、比例不当等问题。
解决策略:-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概念。
-分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制条形图的技巧。
3. 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知识目标: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制作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能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提取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统计分析的兴趣。
目标达成:-通过实例讲解和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条形图的制作方法,实现知识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升学生分析数据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达成能力目标。
-通过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情感目标。
4. 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说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难点:经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说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1.观察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姓名身高(厘米)体重(千克)李明14135王鹏13833张明13932高洁14340田凡14236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情况?活动3【讲授】出现矛盾,学习新知1、猜想: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该表示什么?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板书:每格表示2、验证: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的一般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条形统计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统计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图形的绘制方法不熟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条形统计图的话题。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七《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条形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巩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其他类型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充分利用图示信息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能够熟练地阅读和分析条形统计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回顾旧知:复习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为学生提供知识支撑。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验条形统计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本次教学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及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由来。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说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
教学中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
教学中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可以怎么去数,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说教学目标:1、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
2、合作、讨论、经历数字、图形、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化作用。
3、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能做简要的数据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
教学学时:第一课时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用具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生问好2、情境激趣①谈话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今天的天气可真好,看看窗外阳光明媚、树木郁郁葱葱……金秋十月,瓜果飘香老师仿佛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水果香味(做闻东西气味的样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预计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1)出示我校1998~XX年人数统计图。
(2)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认为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统计图要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统计项目等。
统计图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每一小段长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三、巩固练习将课前调查的全班同学体重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小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五、课内作业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创意、作业〖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四上人教版第七单元内容(第1课时)No.2 说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不仅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要求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
No.3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
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入手,引出条形统计图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教学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制方法。
5.数据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思南县塘头小学任雪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
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
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发现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归纳来整理数据,认识并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方格纸上)。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将提前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直尺,彩笔等。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计意图:通过一则天气预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
1、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
号。
2、问题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情景图。
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二)、归纳运用、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因为数据整理的方法、表示数据的方法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所以采用小组交流,以引起知识的再现,使学生运用自如。
)
1、整理数据
如何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1)、小组交流统计的方法。
(2)、小组合作进行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
(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画“正”字法统计,比较简便。
)
2、表示数据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统计的数据表示出来呢?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利用投影展示)
3、分析数据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那种表示更清楚?(小组进行讨论)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说明理由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搜集的数据,并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
5、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特点:(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
图的结构特点,为以后不在统计方格纸上作图作准备。
)
进一步观察,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1)统计方格纸上画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这里应注明统计的项目名称。
(3)在纵轴上,一个代表一个单位表示数量。
(4)条形统计图一般是有标题、制图日起、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的。
(5)、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三)、归纳梳理、系统整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从而发现在已有的知识上自己的心得,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
)
(四)、知识升华:
1、导学案上的习题。
(正字法)
2、试着完成ppt上的习题,展示评价。
(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
3、95页的做一做,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
(让同学们经历)
(五)、能力提升:
通过每个小组本节课的表现得分,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交一副作业。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
要关注全体学生,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